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我们是如何知道太阳发光原理的呢?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hao-7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步一步来,有空再多写点细节。

1. 测定地球周长

古希腊时的天文学家已经知道地球是圆形了。亚里士多德给出了三项主要的证据:

a. 越向北走,北极星越高,越向南走北极星越低,还能在南方看到一些以前看不到的星。

b. 海上驶来的帆船,最先看到桅杆尖,近一点逐渐能看到船身,最终能看到整个的船。

c. 月食时遮挡月亮的影子边缘是圆形。

埃及的阿斯旺有口很深的枯井,每年夏至的中午太阳会照到井底,说明这时太阳在阿斯旺当地的天顶正中。这口井当时就是个著名的旅游景点。

埃拉托色尼在阿斯旺北边的亚历山大港竖了一根直杆,在夏至这天测量影子长度,计算出亚历山大港的太阳倾斜角大约7度多一点。亚历山大港到阿斯旺的距离是800多公里,因此地球的周长就是800*(360/7)=40000公里左右。

埃拉托色尼当时计算出地球周长为25万斯台地亚,现代人考证的结果,从38000公里到46000公里不等,总之在当时已经是相当精确的结果了。与秦始皇统一中国差不多同时。

可惜后来埃拉托色尼的结果被遗忘了,再之后的测量都偏小,比如哥伦布的航海资料上地球周长大约是18000公里。哥伦布至死都认为他到达的是亚洲的东部边缘,因为从里程上看就是如此。

2. 日地距离

月球从初亏到食既时,走过的距离是一个月球的直径;从初亏到生光时则走过了一个地影的直径。比埃拉托色尼晚几十年的依巴谷观测月全食时发现,如果月全食的角度很正,那么这两者的时间之比是1:3,因此月球直径是地球的1/3(实际是1/4多一点)。他的错误在于,虽然太阳离地球很远,但不是无穷远,太阳光在这里不能作平行光考虑,因此在月球轨道处的地影宽度不等于地球直径,而是比地球直径细一些。

依巴谷还算出月地距离是地球半径的60.5倍(实际是60.3倍),太阳直径是地球的12倍(实际是109倍), 日地距离是地球半径的2500倍(实际是23500倍). 依巴谷用到的几何原理没有问题, 主要是他的观测精度有限.

ps. 三角函数一般认为也是依巴谷发明的,发明三角函数的目的就是作天文计算。

更精确的日地距离可以用金星凌日法来计算, 所谓凌日就是水星或金星在太阳前面经过, 会看到太阳上有个小黑点。原理稍微复杂些, 不过有中学几何知识就能看懂. 根据1769年金星凌日的观测数据, 法国天文学家

杰罗姆 · 拉朗德

计算出日地距离为1.53亿公里(现在的数据是1.496亿公里).

3. 太阳大小和体积

有了日地距离很容易计算. 太阳的视角大概0.53度, 因此太阳直径为

,体积为。

4. 地球质量

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得了万有引力常数,不用介绍了吧?进一步得到了地球质量大约为。

5. 太阳质量

根据开普勒的行星运动定律可以算出太阳质量。行星运动周期可以表示为:

,其中是轨道周期,a是轨道半长轴,G是万有引力常数,M是太阳质量。现在除了太阳质量之外的数据都有了,可以算出太阳质量是。

6. 太阳常数

根据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强度可以计算出太阳辐射的总能量。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太阳能加热水,测量水的温度变化。1837年左右测得的太阳常数是现在的一半左右,因为没有考虑空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1902年左右

查理斯 · 艾博特

测得的数值是,已经和现在的值很接近了。前面有日地距离为1.5亿公里,因此以日地距离为半径的大球总表面积为,再乘以太阳常数,可得太阳辐射的总功率为。

7. 如果是化学能,太阳能维持多久?

前面有太阳质量是,假设太阳全部由煤组成,煤的燃烧热按计算,这些煤的总燃烧热为,不考虑氧气之类。除以前面的太阳辐射功率,可得这样的能量输出强度能维持,也就是大约5200年。如果是其他形式的化学能,数量级也不会差多少。

8. 地球的年龄

以前人们长期认为地球年龄只有几千年, 比如牛顿曾经根据圣经计算出地球年龄有6000年多一点, 和牛顿差不多同时代的爱尔兰首席主教詹姆斯 · 乌瑟甚至精确算出上帝创造世界是在公元前4004年. 后来对地质学、古生物学的研究逐渐指出, 地球的历史远远不止几千年, 上万年, 至少也有几百万年到几亿年. 这就和前面太阳靠化学能只能发光发热几千年的结果相矛盾.

****** 本段感谢

Close Tony

的指正 ******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则为地球年龄的测量给出了可行的方法. 有些矿物比如锆石,晶体结构决定了它在形成过程中会有少量的铀混入,而铅是不会混进来的。而铀会衰变成铅,因此这些矿物中微量的铅应该完全是铀衰变的产物,精确测量铀和铅的比例就能得到矿物所在岩石形成的时间。居里夫人的年代已经初步知道地球年龄至少有几亿年。1953年, 克莱尔·帕特森用质谱法精确测量陨石中的铀/铅同位素含量, 得到地球年龄为45.5+/-0.7亿年。因此,太阳的能量不可能是由化学能提供的,除了核能没有其他的解释。

顺便说一下,帕特森是位大英雄。他发现到处都有铅,给实验带来很大误差,于是他发明了超净室。然后他到世界各处采样化验,发现地球上哪里都有铅,但深海里的铅比浅海里少很多,说明铅可能是比较晚近时才扩散到全球的。再到格陵兰、南极等地的冰层钻探,检测结果显示冰芯里的铅基本是从工业革命开始才有的,从1923年开始大幅度增加。原因很明显,作为汽油添加剂的四乙基铅是1923年发明的。

这时帕特森有大麻烦了,作为地质学家,科研经费都是石油公司们赞助的。四乙基铅的事曝光以后,他的经费全被砍了。帕特森又和石油巨头们斗争了几十年,终于成功废止了四乙基铅。

9. 太阳的产能途径

根据对太阳光谱的分析,太阳表面成分主要是氢和氦,还有很少数的其他元素。事实上全宇宙差不多都是这个比例,75%的氢,25%的氦,极少量其他元素。也就是说,太阳的能量要么是从氢,要么是从氦来的。1930年前后,爱丁顿、伽莫夫等人提出了太阳的核聚变模型。当时的科学家们提出了两条可能的反应途径:

a. 两个质子先碰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其中一个质子衰变成中子,放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电子中微子,于是形成一个氘核。氘核再和一个质子碰在一起形成一个氦3核。

然后有三种可能的路径:pp1. 两个氦3核碰一起,变成一个氦4核,再放出两个多余的质子。

pp2. 一个氦3核碰到一个氦4核,变成一个铍7核,铍7核与一个电子再碰一起变成一个锂7核和一个电子中微子,锂7核再碰到一个质子,变成两个氦4核

pp3. 铍7核直接与一个质子碰一起,变成一个硼8核,硼8核衰变成一个铍8核,并放出一个正电子和一个电子中微子。然后铍8核分裂成两个氦4核。

所有三个途径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四个质子聚变成一个氦4核,放出两个正电子和两个电子中微子。pp3在太阳的能量来源里只占千分之一,但它非常重要,因为pp3过程中放出的电子中微子能量很高,因此比较容易被检测到。

b. 碳12碰到质子,依次变成氮13、衰变成碳13、再碰质子变氮14、再碰质子变氧15、衰变成氮15、再碰质子变成碳12加氦4。这个过程叫碳氮氧循环,总的反应一样是四个质子聚变成一个氦4核,放出两个正电子和两个电子中微子。碳氮氧循环在太阳上比较不重要,越大的恒星则碳氮氧循环的比例越高。

以上的反应途径是科学家们经过大量的计算和仿真得到的,可不是一拍脑门瞎编的。下面就说如何验证。核反应中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高能光子的形式释放,极小部分则由中微子带走。高能光子在致密的太阳核心区域会不断地被吸收再释放,再吸收再释放,需要几百万年才能到达太阳表面,能量不断降低,最终变成我们看到的太阳光。

但是中微子则很难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会直接穿出太阳,要几光年厚的铅才能把中微子挡住,因此我们可以直接检测到太阳核心释放的中微子。

某些原子核,比如氯37,有稍微大一点的概率与pp3反应途径的高能中微子反应,生成氩37和一个电子。用含大量氯的液体就可以捕捉到几个中微子。60年代按这个原理在美国建立了一个探测器,用了几百吨四氯乙烯,结果探测到的中微子只有理论计算值的1/3左右。

可能的解释有两个,要么太阳内部核反应的模型是错的,要么太阳核心产生的电子中微子在来到地球的半路上发生了振荡,变成了另外两种,子中微子和子中微子。

1999年在加拿大的萨德伯里建成了另一个中微子探测器,能探测到全部三种中微子,这三种中微子的总数加起来与太阳内部模型的计算值,完,全,符,合。

萨德伯里的主任因此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如果题主还想知道得更具体些,随便找本天体物理方面的书,里面都会有。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2018年8月31日河北科大公布调查结果称,未发现韩春雨团队主观造假? 
  请问这铁丝网是如何做到阻挡火苗不被烧坏的? 
  如何研究金箍棒的力学性能? 
  高一上学期物理考十几分还有希望补救吗? 
  我觉得元素周期表很乱,有没有人和我同感? 
  绝对零度如果达到会怎么样?人类现在能做到的最低温度是多少呢? 
  怎么在物理上区分顺时针和逆时针? 
  合肥严查加油站扫码支付,你怎么看?为什么不能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哪些行为在加油站存在安全隐患? 
  信号的调制和信号的传播是矛盾的吗? 
  如果科学家可以人工制造几乎任何口味为什么他们不制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口味呢? 

前一个讨论
我写的武侠小说还有坚持下去的必要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2018 上半年出生人口继续下降?





© 2025-0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