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三国志记载许褚“谯国谯人也”,是否是陈寿笔误,应是沛国? 第1页

  

user avatar   yu-huan-80-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三国志》中对人物籍贯的描述,存在东汉区划与三国区划共存的现象。

《武帝纪》中的曹操就是东汉区划:沛国谯人,到了《许褚传》中,许褚用的是曹魏区划:谯国谯人

同样的案例还有刘晔的“淮南成德”,蒋济的“楚国平阿”,乐进的“阳平卫国”,都是用曹魏区划。

众所周知,陈寿写魏志是取材于曹魏官修史书——《魏书》,联系到陈寿不写地理志,可见他对行政沿革上的事确实没有下功夫,他照抄《魏书》上的人物籍贯描述,也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一个地名被写成两种区划,这不是陈寿笔误之故,而应是他没有仔细审定史料,直接取材《魏书》的结果。(我以为,许褚生于汉末,使用东汉区划应该是可行的。

我把锅从陈寿身上甩到王沈这帮魏臣身上,相信有人还是会打破砂锅问到底,要问为什么王沈这帮人写史时不统一行政区划描述?

这个根源嘛,也很简单:《魏书》是效仿东汉《东观汉纪》的创作模式,隔一段时间,组织写手来给若干名臣做传,这就涉及行政区划的时效性,或者是作者个人习惯。

《史通·正史篇》:魏史,黄初、太和中,始命尚书卫觊、缪袭草创纪传,又命韦诞、应璩、王沈、阮籍、孙该、傅玄复共撰定,其后王沈独就其业,勒成《魏书》四十四卷。

例如根据这段记载,我们可以推测《武帝纪》是在黄初年间写的,作者习惯用东汉区划,而《许褚传》是在太和年间写的,当时谯郡已经设立,所以作者就用了曹魏区划。如此而已。

在《后汉书》中,某些人物籍贯也有两地名共存的情况,例如“甘陵”(李云传)和“清河”(李固传之房植,等)。我们看到这种情况,就可以推测该人物传记最先创作时间是何时。

至于范晔为何在书中统一一下地名?很简单,没有必要画蛇添足,尊重史料原文才是第一嘛!同理陈寿也是出于此意。

即便标准有失,也是王沈他们的问题,陈寿一个蜀人,后人就不要为难他了吧。要喷也顶多喷他不能写志书,对了,范晔也不会写志书。他们还真是一对活宝。




  

相关话题

  关羽真的是“大意失荆州”吗? 
  三国时期陆逊与刘备进行夷陵之战时,为什么陆逊“乃先攻一营,不利”,后使用火攻,而不是直接用火攻? 
  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和他手下的将领们算弱主强臣吗? 
  三国里的左慈真实存在吗?他的道术是真实存在的吗还是是一种近景魔术?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司马懿对不起曹魏啊!? 
  诸葛亮在历史上远近闻名,都说是一个忠臣,可我的想法恰恰相反。你们怎么看? 
  诸葛亮未治益州前,说益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治理后却说“益州疲弊”,是否说明诸葛亮把益州越治越差? 
  刘备取了荆州南部四郡,为什么还要借荆州? 
  诸葛亮瞬移到刚丢荆州的关羽旁,关羽军能全身而退吗? 
  野史上的曹操到底被曲解的有多惨,诸位能帮阿瞒洗白一下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动画《鬼灭之刃》第二季遊郭編(花街篇)第十集?
下一个讨论
女神异闻录5皇家版怎么样?





© 2025-04-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