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有些手环也就测个静止状态下的心率。既测不准运动,又算不出静息。
心率是否精准,采集数据的硬件品质和算法,缺一不可。
现在手环手表用的光学心率都是PPG技术,光体积描记(photoplethysmography)。苹果、小米、佳明……基本都用的这个技术。绿色LED灯每秒钟闪个数百次,配合光电二极管,检测出一个时间点佩戴的表皮肤下流经的血液量。
一般光电心率数据采样范围在30-210之间。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一直戴着设备,很多人睡觉就会拿掉,那么静息心率最可靠的早上醒来后那段时间是测不到的,加上误差本身也存在,得到的静息心率数据就很不准。
另外一点,静息心率绝大多数时候都是通过算法计算出来的。
苹果和佳明就是。
加上它们本身硬件上比较强,各种采集器也多,比如加速度感应器、比如手表(心率带)上的电极等,采集的数据不光精准,也更智能,直接筛选排除掉一些错误数据,还能把不同心率定位到具体的行为当中,比如步行时的心率,休息时的心率,跑步时的心率,再配合各自的/第三方的一套算法,最终得到静息心率数据,就比较准确了。
——所以硬件测(测的频度和精准度)、算法计算,两个都得合格才行。
很多手环就了,只是表面实现了光电测试心率的功能,硬件压根没到那个级别,设计存在各种问题,采集的数据也杂乱。
加上佩戴者可能没有长期佩戴习惯(或者一堆误差数据也没有被筛选排除,被计算进去了),监测的数据一个不准,另一个自身算法也有问题,得到的数据就偏差很大了。
比如生理数据这块,很多公司,华为、华米、佳明、松拓、索尼……等等都用的firstbeat的算法,但毕竟各家硬件配置都不一样,同样一套算法下面,同一个测试者测出来的数据可能都偏差不小。
落实到现实应用里,多数手环测的心率真的只能仅供参考。用到运动中也只适合低强度的,比如爸妈们早晚散散步测一下,到慢跑这个强度偏差就很大了。
更别说更多时候完全靠算法估算出的静息心率。
静息心率最好的办法还是自己每天醒来后手动测,这玩意操作难度又不高。每天起来床边靠着坐一会,盯着时钟自己把脉数就行了,多测个几天静息心率多少心里就有个数了。
没长期稳定运动习惯的,静息心率不会变的太明显的。
如果有段时间静息心率忽然变动(比如比前阵子高了10%),要么说明近期累着了/运动量过度/休息不足,要么说明身体发出信号可能有些状况。
手表相比手环更大的体积,除了更大电池外,塞的其它传感器都不止单独发挥一个作用,它们合在一起,各种算法估算出来的生理数据才会越精准也越有参考性。
实在没其它设备又不想额外花钱的话,要么就用同一套设备,别在意精准性,只关注数据的变化,也勉强能有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