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楚庄王在一鸣惊人前的三年里干了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7795266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字,忍!

他可不是说真的当上国君,先享受个三年,然后突然幡然悔悟奋发图强,根本不是这个样子。他是实在无奈,只要苟且偷生三年,等到时机成熟,再一展雄风啊!!

说楚庄王为什么忍,原因需要上推到楚成王。关系是这样的:楚成王是楚穆王的爹,楚穆王是楚庄王的爹。 也即,楚成王是楚庄王的爷爷。

楚成王的爷爷是楚武王。楚武王是春秋时期楚国第一代有为之君,开疆扩土功不可没。

楚武王的爷爷是楚若敖,也就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一代人物。

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

楚若敖在位的时候,时间刚刚进入东周。

关键的问题就出在楚若敖身上。楚若敖除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之外,最出名的事情就是留下了众多子嗣。其中有未来的楚厉王(楚成王的父亲),还有一个贤人,叫斗伯比。斗伯比没有继位为君,因此他就以父亲的谥号“若敖”为氏,他的这一支家族也就称为若敖氏。同样的,和斗伯比同父同母的几个兄弟也都为斗氏,同样也是若敖氏的大家族成员。这一支家族紧紧地抱在一起,形成了楚国国内一支不小的势力。

斗伯比是楚武王侵略江淮诸多姬姓国家的关键人物,多次给楚武王出谋划策,也因此,若敖氏家族的地位也就得到了巩固。其中,斗伯比的兄弟斗祁成为了楚武王的令尹(相当同时期其他国家的上卿、执政,军政一把手)。

这样显赫的若敖氏家族,在斗伯比的率领下,逐渐成长为楚国的头号家族。在楚武王、楚文王相继去世之后,斗伯比依然健在。当时,楚文王的弟弟子元弑楚文王太子而立楚成王为国君,自己掌握了国家大权,成为了令尹。子元掌权的时候也正是春秋时代开始的时候,因为他的骄横跋扈,楚国上下都对其不满,但都无可奈何。最终,有斗氏家族的斗班杀掉了这个重臣。当然,斗班也是若敖氏家族的。

因为令尹子元的骄横和诸多不法行为,在子元死后,楚国国力很衰微,正是需要一个牛人成为令尹的时候。斗伯比的儿子——斗谷于菟因为蒙受父亲的功勋,正式成为了令尹,也就是众所周知的令尹子文。同样,令尹子文还是若敖氏家族的。在令尹的位置上,子文兢兢业业,成语“毁家纾难”说的就是他在刚当上令尹的时候,散尽家财帮助国家走出困境。令尹子文实际上是楚成王得以北上争盟的最大推手,他也是楚国历史上非常值得称道的一任令尹。他几乎没有留下什么污点,也因为他的功勋,在若敖氏家族最衰落的时候,也不至于完全被灭亡殆尽。

因为令尹子文功勋卓著、势大权重,整个楚国国内,几乎已经没有任何力量和若敖氏家族抗衡了,包括楚王在内。楚国几乎是唯若敖氏是从。前后出现的人物,除了屈氏家族的屈匄和管仲打了一下交道,几乎全部都是若敖氏在把持楚国。

当一支势力过于强大的时候,也是它逐渐树敌的时候。其中重要的敌人是蒍氏家族。当时,不仅国内由若敖氏家族把持政权,国际形势也开始逐渐偏向楚国。齐桓公的霸业经过葵丘会盟之后,开始走过高潮,走向低谷。北方的晋国还暂时是脱离中原阵营的一个国家,而唯一组织楚国称霸的就是齐桓公的余威。此时的楚国,战略方向在淮水一带,主要的目标是以徐国为首的淮夷部落。过程很成功,楚国的疆域又扩大了不少。

到齐桓公去世,令尹子文和楚成王都看到了机会,准备北上正式称霸,在诸多战役中,郑国、鲁国首先服从,因为宋襄公扶立了齐孝公作为齐国国君,宋、卫联盟形成了对楚国的一股抵抗力量。但很快,宋襄公就被楚成王打败了。一系列的过程中,若敖氏家族中的成氏家族走上了前台,掌门人是成得臣,也就是子玉。令尹子文辅佐了楚成王几十年,也老了,是时候想想退位的事情了。于是,就把令尹的位置交给了同族的子玉。

还是若敖氏在掌权,只不过换了个人而已,甚至还有说法是子文和子玉就是亲兄弟,成氏只是斗氏的分支而已。

《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 》:

秋,楚成得臣帅师伐陈,讨其贰于宋也。遂取焦、夷,城顿而还。子文以为之功,使为令尹。叔伯曰:“子若国何?”对曰:“吾以靖国也。夫有大功而无贵仕,其人能靖者与有几?”

这就是子文让出令尹职位的全过程。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碍,国家大权就这样交接完毕了。

当年,国内来了一个客人。名叫公子重耳。他和楚成王聊啊聊,令尹子玉听出不对劲了。

《国语 晋语四》:

令尹子玉曰:“请杀晋公子。弗杀,而反晋国,必惧楚师。”

子玉是聪明人,他听出来,这个公子重耳是个干大事的,回国后十有八九就是做国君,到时候晋国会成为楚国的大敌。

当时的国际形势已经完全有利于楚国了,中原地区的国家尽数成为楚国的属国,不从属楚国的,只有秦、齐、晋三个国家而已。齐国正在诸子争立的内乱当中,秦国,那个时候还没有太多发言权。天下的诸侯表面上服从楚国,实际上都盼望着晋国出兵振兴霸业,成功攘夷。而当时的晋国国君晋惠公并不是一个有为之君,全天下的目光都落在了流亡在楚国的公子重耳身上!

这个道理,不光北方表面上服从楚国的诸侯明白,公子重耳自己也明白,令尹子玉也明白,于是他劝谏楚成王,趁机杀了公子重耳!

楚成王没有答应。

首先,这不符合国际规则啊,人家就是个流亡的落魄公子,凭啥没理由把他杀了?这于情于理不合适啊。

但是,这个理由明显站不住脚。因为楚成王是什么人?他是个敢在会盟的时候抓国君的人,是个出入郑国国门敢明目张胆要美女的人,他想杀人,只要能杀,还会在意什么国际规则?

原因在于,楚成王正在下一盘棋,一盘很大的棋局。

于是,公子重耳顺利引渡到了秦国,又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顺利回国,成为了晋国的国君,在国内励精图治,克重农桑,帮助周王室平定王子带之乱,开拓疆土。全天下的诸侯国,好像看到了希望。于是,最“只是表面上服从楚国”的宋国,首先反叛楚国,投入了晋国的怀抱。鲁国玩了一下小聪明,一边和晋国交好,一边和楚国交好,不管谁赢了,他都没事。齐国、秦国都义无反顾的加入了晋国的阵营。其他国家也都在蠢蠢欲动。

这个时候,正是楚国霸业遇到危机的时候啊,楚成王根本没有任何借口不出兵了,于是,他派遣令尹子玉带兵,围攻宋国,杀鸡给天下的诸猴看。

出兵的时候,有个小插曲。还记得前面的蒍氏家族么?他们和若敖氏同样是楚国国内的一支力量。

《左传 僖公二十七年》:

楚子将围宋,使子文治兵于睽,终朝而毕,不戮一人。子玉复治兵于蒍,终日而毕,鞭七人,贯三人耳。国老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蒍贾尚幼,后至,不贺。子文问之,对曰:“不知所贺。子之传政于子玉,曰:‘以靖国也。’靖诸内而败诸外,所获几何?子玉之败,子之举也。举以败国,将何贺焉?子玉刚而无礼,不可以治民。过三百乘,其不能以入矣。苟入而贺,何后之有?”

蒍贾只是一个年轻孩子,竟然在出兵的时候,声称令尹子玉,若敖氏家族的掌门人,要打败仗。一下子成了众矢之的。令尹子玉当然私下里听到这话了,可他不能发作,他默默地记下了这笔账。


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投入怀抱的诸侯,已经是晋侯的公子重耳(也即晋文公)不能坐视不管,在狐偃、先轸的鼓动下,晋文公编制三军,全军出征,在先轸的谋划下,降服了卫国和曹国两个最服从楚国的国家,而后,大军坐等在卫国境内,守株待兔。

令尹子玉这边宋国还没有拿下,另一边曹国和卫国都被晋国征服了。令尹子玉是个高手,而且是绝世高手,他写信给晋文公,说,哎呀,咱们不如做个交易,你放了曹国和卫国,我放了宋国,这样天下岂不太平?

晋文公本来不想答应,可是一想,不对啊,如果不答应,天下大乱,如果答应了,天下太平,这责任全在我啊。

先轸也是个高手,他可以和子玉玩一玩,他说,咱们不能表态,先把那个使者抓了,然后私下里告诉曹国和卫国,要让他们复国,同时分割他们的部分领土划给宋国。

楚成王在国内捕捉到了这些动静,他派了申地的长官去告诉子玉,让他撤兵。晋国国力强大,人心所向,不能正面交锋啊!

子玉当然不能答应,这可不光是他子玉的事情,而是若敖氏家族的脸面,他不能丢啊!何况,子玉还没遇到过什么对手。他不信一个新兴国家晋国能打败楚国。

于是,在晋文公假惺惺地退避三舍之后,城濮之战爆发了。过程省过不表,结果大家都知道:楚国战败,令尹子玉自杀。蒍贾的预言应验了,若敖氏家族拿他也没有什么办法。

只是,令尹子玉自杀的很离奇:

《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

既败,王使谓之曰:“大夫若入,其若申、息之老何?”子西、孙伯曰:“得臣将死,二臣止之曰:‘君其将以为戮。’”及连谷而死。

《左传 文公十年》:

初,楚范巫矞似谓成王与子玉、子西曰:“三君皆将强死。”城濮之役,王思之,故使止子玉曰:“毋死。”不及。止子西,子西缢而县绝,王使适至,遂止之,使为商公。沿汉溯江,将入郢。王在渚宫,下,见之。惧而辞曰:“臣免于死,又有谗言,谓臣将逃,臣归死于司败也。”王使为工尹......



子玉死亡的过程大概是,战败没脸,想要自杀了,死了之后,楚成王派来的使者说,你不要死啊!来晚了。同时,斗宜申也要自杀,使者赶过来,你不要死啊!刚好赶上了,活了一条命。

至此,楚成王下完了这盘棋。线索很清晰:楚成王要借晋文公的手间接除掉子玉。城濮之战,战败事小,但若敖氏在国内权大势重,已经是尾大不掉了,必须要灭其威风。结果很明显,子玉死了,但是若敖氏却依然心向楚成王。因为斗宜申在楚成王的保护下活了下来。楚成王晚景很凄凉,被自己的太子杀了。若敖氏的子上甚至还在其中帮助过楚成王。斗宜申甚至还想过杀掉这个弑君自立的不肖子孙楚穆王,只是失败了。楚穆王时期和若敖氏家族的关系很紧张。

等到楚穆王去世,楚庄王上位。若敖氏家族把楚庄王视为不肖子孙楚穆王的余孽,时时刻刻打压!

楚庄王初立的时候,就发生了这样一件骇人听闻的事情:

《左传 文公十四年》:

楚庄王立,子孔、潘崇将袭群舒,使公子燮与子仪守而伐舒蓼。二子作乱,城郢而使贼杀子孔,不克而还。八月,二子以楚子出,将如商密。庐戢梨及叔麋诱之,遂杀斗克及公子燮。


楚庄王初立,楚穆王的重臣子孔、潘崇想袭击淮夷的群舒,结果国内若敖氏的斗克外带上公子燮竟然在国都内裹挟楚庄王,袭击子孔。好在子孔还有点本事,坐住了阵脚,才让这起政变失败。

可见,在这场政变中,楚庄王就像一个小孩子,被带来带去,成为了国内政治斗争的砝码。政治斗争,一方是若敖氏,一方是其他家族外加楚王本人。说来说去,就是因为若敖氏是高权重,楚穆王得位不正,造成了若敖氏对楚庄王的敌视态度。楚庄王如鲠在喉,不得不隐忍。隐忍。

于是,才有了《史记 楚世家》:

庄王即位三年,不出号令,日夜为乐,令国中曰:“有敢谏者死无赦!”


这不是享受,而是无奈。这是政治上不得志的郁郁国君。“日夜为乐”,难道他真的很快乐?

到了楚庄王三年,机遇来了。首先,楚国出现了饥荒,戎人和庸人先后起兵讨伐楚国,麇人也趁势起兵,楚国突然间,别说北上争霸了,连国家都要出危险了。

《左传 文公十六年》:

楚大饥,戎伐其西南,至于阜山,师于大林。又伐其东南,至于阳丘,以侵訾枝。庸人帅群蛮以叛楚。麇人率百濮聚于选,将伐楚。于是申、息之北门不启。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种声音:

楚人谋徙于阪高。

接下来,出现了反对的声音:

蒍贾曰:“不可。我能往,寇亦能住。不如伐庸。夫麇与百濮,谓我饥不能师,故伐我也。若我出师,必惧而归。百濮离居,将各走其邑,谁暇谋人?”乃出师。

点“反对”加“没有帮助”的人是蒍贾,也就是先前城濮之战前吹丧师号,成为若敖氏眼中钉的蒍贾。可以想见,那些主张迁都的,不乏有若敖氏的子弟。

楚庄王欣然同意了蒍贾的意见,怒而出师,再运用正确的谋略,会同秦国和巴国,顺利灭亡了华南古国庸国,其余诸国也都再次服从楚国。经过这一次经历,国内都看到了楚庄王的潜力,而若敖氏则看到了危机。

此后,楚庄王不断侵伐北方,取得了一些效果。若敖氏则一直被冷落。如此,如果若敖氏慢慢失势,也不妨为一种平稳降落的方法。实际上楚庄王没准也是这么想的。但是,此时的若敖氏家族族长是斗越椒,他是令尹子文的侄子,子文的弟弟子良的儿子。

当初,斗越椒刚出生,令尹子文一看他的长相,吓了一跳,赶紧劝告自己的弟弟,快把这个孩子杀了,长得跟老虎一样,声音和豺狼一样,这孩子以后掌权的话是要灭亡我们若敖氏啊!

这种耸人听闻的话子良当然不会信,就没有杀。令尹子文十分在意,临死之前特地嘱咐。没想到,最终还是出了乱子。

事情是这样的,当年,斗般是楚国的令尹,斗越椒是楚国的司马,蒍贾已经不是少年了,是楚国的工正。他看不惯若敖氏的专权,率先发难,谋杀了斗般。估计这件事做得很隐秘,因此他没有受到处罚。斗越椒于是上任成了令尹,蒍贾则做了司马。斗越椒记得当年他诅咒令尹子玉,还清清楚楚地知道,他谋害了斗般。斗越椒是那种心狠手辣的人,他成为令尹之后,就立刻抓捕了蒍贾并把他杀死。斗越椒知道,蒍贾的后台就是楚庄王。索性他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发动国家级别的叛乱,进攻楚庄王。

结果都知道,楚庄王胜利了,赢得有惊无险,若敖氏随之被灭亡。只留下了一个叫斗克黄的人,因为出使齐国幸免于难。他是令尹子文的孙子,楚庄王就留下了他。

至此,春秋初期的楚国第一大家族若敖氏烟消云散,楚庄王心无旁骛北上争霸,在公元前597年取得了霸业。这当然和他在在位最初三年的隐忍不发有关系了!

另外欢迎大家关注家师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林屋读书(linwudushu),文史作家林屋公子创办。

我们的宗旨是大众、新锐、趣味,热点知识化,知识娱乐化。




  

相关话题

  日本政府为什么执着于与中国对抗? 
  如何评价南宋名将孟珙? 
  日本在近代的对外侵略中攫取了哪些不当利益保留至今?这些利益具体由哪些人持有? 
  女生纹花臂之后生活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寿命为何不可思议的长? 
  为什么西方上层的君主,国王或皇帝在日常生活中“显得”更为绅士,更为有礼貌,也更显平台呢? 
  古代有什么著名的兵器(真实且有实物)? 
  河南1975年板桥水库溃坝是怎样一回事?当时隐瞒真相了吗?当事责任人后果如何?有什么方面值得反思? 
  在你所熟知的名人中,有哪些大器晚成的例子? 
  从历史角度和中国的近现代化发展来看,日本和清朝哪个对中国文化的破坏更严重?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刘亦菲在上海天梭的刘海造型?
下一个讨论
看到圈内人说刘亦菲不容易,为什么普通观众都觉得她又美家庭又好演艺之路又顺利?是什么造成了这种认知偏差?





© 2024-11-0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