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理解「志愿军是轻步兵的巅峰」? 第1页

  

user avatar   gong-k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确实是,超过了1916勃鲁西洛夫攻势中的俄军和1918年皇帝攻势中的德军。

中国式步兵穿插渗透战术,是在一战水平下发展出的二战战术,在当时是一场真正的军事革命,这才是志愿军得以把美军赶回三八线的根本(要知道美军并不是特别怕死)。

中国不仅使用营连渗透瓦解防线,还使用军/师级力量向战役纵深穿插,使步兵渗透攻击从战术层面上升到战役层面。与闪击战/大纵深一样,是渗透战术在一战后的发展和完善(而且与建立在技术进步之上的闪击战/大纵深不同,中式步兵穿插若用在一战很有可能在1918年美军到位前结束一战)。

皇帝攻势和抗美援朝证明,步兵渗透攻击战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战术。中国把整师整军投入穿插渗透,相当于军/师规模的风暴突击群,比一战德军风暴突击群的突击力量要强很多。与闪击战/大纵深一样把风暴突击群上升到了战役层面,具有军事革命的性质,或者说三者一并构成了间战军事革命。

中国在山地打出的平原速度,补齐了间战军事革命的最后一块短板。

抗美援朝/对印反击/对越反击三次山地战争中,中国进攻节奏之快,完全刷新了军事界对山地战的认知。用两条腿在山地打出堪比平原装甲突击的速度,巅峰之誉,实不为过。

除非未来能有一支军队能成集团军/方面军进行步兵战略穿插(战略穿插在整个战争史上也只有40年阿登穿插)。否则,抗美援朝中的渗透攻击战术,就是步兵空前绝后的巅峰。


user avatar   ge-ming-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巅峰?个屁啊!

一只基本没马没车没飞机,只能靠两只脚行军的军队。

缺乏对空能力,为了避免被飞机轰炸扫射而被迫在夜间行军。

身处天寒地冻的朝鲜,却缺衣少食。

军械落后,基本上是二战甚至一战之前的武器。

子弹也没几发,炮弹更是连座山都削不平。

连空中支援也得靠苏联。

而且最后连美国也没有打赢!就打了个平手而已。

这能称得上巅峰吗?不能!相反,美军就没有那些问题中的绝大部分!

——除了同样打了个平手之外……


user avatar   raotr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6.9.2更新----------------------------------

好久没有看过这个答案了,看到有人有质疑这是小说,我在发一篇黄河故人写的文。我之前打了很多话,不过都删了,对于有些人,即是是真的他也不愿相信,与其做无意义的争论,我更希望那些愿意相信的人去铭记志愿军战士的付出,是他们让我们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

------------------------------------以下为黄河故人的回应----------------------------------------------

五烈士的故事,坦诚的告诉大家,我一直是打着问号的,直到大约一个月前。

《中国人在此》一文的来源是郑大藩当年写成却未能及时发表的几篇文章之一。郑大藩是谁?就是发掘了邱少云的那名记者,要不然邱少云就是二、三等功了(邱少云的遗骸是按照一般功臣在朝鲜安葬的,成了英雄后来才被送回国)。所以,我想他写作的东西可信度还是足够高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于1952年被新华社播发后,郑大藩当月接受15军政治部的委托去采访先进事迹,接受任务不久,还没搜集很多资料就负伤。伤好之后被调到东线,忙于东线的相关报道,而十五军1954年回国,写成的文稿就被搁置起来。

他则在1955年回国,这些文稿就在他那里陪他到1981年离休。大约1990年前后,他把这些文稿发表在了地方文史资料上,这就是我看到的来源

五烈士的战斗在本人这篇小文里看过去极为惨烈,而在上甘岭的战场上,只不过是战场上的一个角落。须知十五军1948年才成军,在解放军里面那属于倒着数的小弟。然而上甘岭一场大战,一跃成为解放军top5的主力之一,评委是开国时的那批将帅,在他们面前没有任何投机取巧的可能,上甘岭的惨烈绝非三言两语可形容。

五烈士的重要性,有朋友认为俺夸大了。这里,做一下解释。

第一, 大家是从本人这篇小文里看到的五烈士。一般来说,看近的东西总是觉得他们大些,这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 对抗坑道作战,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坦率的讲,直到听过了林老给我们讲过的故事,我才知道,反坑道,人数上的绝对优势是最重要的,武器,普通的步兵武器就够了(当然这是1950年,没有云爆弹。)志愿军一样有打韩国人的阵地,多次站不住被人从坑道里打下来的记录。后来一下子把预备队全撒到阵地上,韩国人整个被堵在了老鼠洞里,才拿下来。

所以,五烈士能够让韩国人的第二梯队不能顺利投入到坑道阵地,俺认为这个功劳很大。只有留住了坑道,才有上甘岭的第二阶段作战。

说道这个记载的可信,还有两点:

1. 原文中提到了督战队。美军没有督战队,而韩国人是有的。恰好这一天之前,美军和韩军换防。这也同时解释了为什么5烈士可以占据一座美军的营级指挥部。

2. 原文提到了崔建功对这个阵地的关注。可惜崔老去矣。

呆鹅提到秦基伟的确认问题。这个以十五军军部的忙碌情况,可能有人抽得出时间来确认烈士身份么?gaogeli也提过,五十军打坦克那一仗,有烈士炸掉敌人坦克后,遗体还在坦克上。短时间没有确认身份,待到过后去确认时,这位烈士已经无名了。

说道上甘岭上最大的无名英雄,应该是我们的炮兵。我们说某小组消灭敌人100多人,几十人,很多时候是把支援炮火的杀伤也给算进去了。有意见?谁不服谁到战场上去自己统计、区分。

志愿军有一个连没上阵地就牺牲殆尽的记录;美军一样有一个连上去,还没到目的地,一顿炮火砸成个位数回来。

这个阵地不能确定,但肯定不是7号阵地,因为7号阵地应该是是孙占元、易学才的阵地,早就存在于地图上了。说道孙占元,有谁知道他具体的牺牲经过?虽然都知道他是和敌人同归于尽。

孙占元当时是就带上去一个班共两个组,易学才是一个组长,别的部队伤亡很大;美国人是四个火力巢,没有盖顶,就是把周围用麻袋搞起来,一个里头有的是一个班,有的是两个班。他们攻下第一个火力巢,里面美国兵一个多班,牺牲了一个战斗组,就剩下易学才小组了。孙占元掩护易学才这个战斗组又打下了第二个火力巢,这个火力巢有两个班和一些重火器,然后就剩下易学才和孙占元没负伤了。

美国兵随后上来70多人增援,被他们两个人的机枪交叉火力干掉一多半。随后孙占元双腿负伤,他掩护易学才去炸第三个和第四个火力巢。也就在易学才去炸第三个火力巢的时候,没死的一二十个鬼子扑到孙占元的火力点,基本上在孙占元和鬼子同归于尽的时候,易学才打下了后两个火力巢。

损失一多半还要往上冲,上甘岭中的美国兵,是很凶悍的,不太像之前的少爷兵。

写这个例子,主要是想说一件事。也许我们认为上甘岭已经被细细的研究过了,但实际上我们不知道的还有很多,很多。

-------------------------------------------------------------------------------------------------

有人可能好奇,志愿军如果用美械能打成什么样子,分享一篇文章,由西西河的黄河故人发表的,原作者是郑大藩。

---------------------5.3更新《中国人在此》-------------------------

这天是1952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两周年的日子。这天,也是上甘岭的一个时间段分割点。

头一天晚上,秦基伟把自己军部的警卫连96人由连长、指导员带领,派往597.9高地一号坑道,指导员王虏是秦基伟太行山时期的警卫员,跟随秦基伟长达五六年,多次在战场上冒死掩护过秦基伟,在通过上甘岭山脚下的炮火封锁区时,遭受到巨大伤亡,只有24人到达一号坑道,牺牲的人中就包括王虏。十五军自成立以来,大小数百战,还从没用上军警卫连,初次上阵损失就这么惨重,直到战役结束秦基伟还痛心不已。


美国人也不轻松,这一天饭佛理特也到了第九军军部,把美七师撤了下去,南朝鲜二师接替了美国人的主攻任务。


应该说这时候的美国人的状态时比较好的,秦基伟这边已经把军部的警卫连送了上去,可以说兵力已经近乎到了极限。联合国军则是生力军刚刚投入战场,一鼓作气之下,胜负往那边倾斜,不必多说了。奇怪的是在之后的这几天,双方进行的是坑道争夺战,而韩军这边,并没能投入足够多的力量去彻底解决坑道,反倒是十五军这边缓过了一口气来。


当天,崔建功在指挥所看到,对方黑压压一片一片人头就在炮火掩护下过来了。突然之间,对方的第二梯队一片大乱,战斗突然在敌人的背后打响。崔师长边夸战士打得好,边问这是谁打的,居然没人知道。


与此同时,597.9高地上看得更清楚。有一支奇兵,占据了美国人留下的一座非常坚固的堡垒,冷不防在敌人内部打响。猝不及防、距离又近,敌人第二梯队死伤惨重,后路被抄、援兵不继,前面的进攻立刻失去了后劲。


可以这么比喻,联合国军张开了大口,准备把前面的志愿军阵地一口吞下,却不料喉咙里突然卡进了一根刺。不光不能咽下前面的肥肉,张开的大口合上也很困难,只能张着嘴等着别人一点点敲自己的牙齿,拔自己的舌头。而且共军不仅发现了这根意外的刺,还不停地给这根刺帮忙活动一下,可怜的韩国人。


如果不好理解,想一下黄继光,如果黄继光堵住枪眼后,后续部队没能立刻冲上来,那黄继光的牺牲就没有了意义。


从597.9高地上,可以看到一小时后对方纠集了一个连对这个堡垒发动进攻,力图一举拿下。硝烟中,三个战士从堡垒中悄悄潜出,两个人绕道敌后,一个人埋伏在堡垒前面的炮弹坑里。就在敌人以为志愿军将坚守堡垒的时候,还没接近就被手雷给炸了个晕头转向。敌人派出一个班,慢慢摸到堡垒边上侦察,发现没什么动静,认为我军都已牺牲,遂大喜过望,一连人直起腰来,大摇大摆走向堡垒。不料瞬间三名志愿军战士呈三角阵形出现,手中的转盘枪对着这一连人一通横扫,爽!

敌人立刻又派了一个连企图连续进攻,这时候,志愿军的迫击炮发言了。不多的炮火用在了关键的地方上。围着这个堡垒,志愿军打出了一道火墙,敌人的连续攻击就此破产。

也就是在同一个时间,崔建功师长和前面的团指挥部与各阵地确认后发现,没有一个阵地向敌方派出小分队……


没人派出小分队,难道是上甘岭的炮火太强烈,某网络神人穿越了?那时候可没这个词。

当天夜里,团里师里都派出了通信员前去联络,可是对方的照明弹打得前沿阵地和白天一样。美国人堡垒和志愿军阵地之间用炮火打成好几道封锁线,通信员全部牺牲。再继续派人已经没有意义,于是这个阵地被标注成了无名阵地。


美国人也反应过来了,首要任务是除掉自己嗓子眼里的这根刺,否则,自己的部队一集结,就等着给人当靶子。


第二天,六架飞机掩护一个连的敌人攻了上来。六架飞机疯狂肆虐,可是这个堡垒是美国人自己修的,很是坚固,狂轰滥炸没什么作用。而在炮火的缝隙中,可以看到一共有五个志愿军战士的身影在闪动,在同百倍于他们的敌军在作战。


志愿军的炮火也没闲着,在堡垒的周围也打出一道火墙,敌军部队照样被钢雨严重杀伤。炮火密度之大,以至于有一发炮弹竟然撞在了美国人的一架飞机上。可以把坦克砸成瘫痪的榴弹炮弹落在了飞机上,可以想象一下这是多么壮观的景象。


随后一天,枪声仍然不断,直到10月28日。在无名阵地上的战士,就这样孤军战斗了四天四夜。这四天,成了十五军非常重要的四天四夜,十五军缓过来了。


这五位英雄的功劳是相当的大。第一天他们刚刚打了第一仗崔建功就说他们要记特等功,何况他们还迟滞了敌人的进攻四天,但是也不适合把他们上升到上甘岭战役的关键点的高度。上甘岭总的来说是美国人猜中了开头,但没有猜中结尾。战役起始阶段,美国人成功的欺骗了志愿军的上上下下,但是十五军上上下下的浴血奋战给志愿军争取到了修正自己错误的机会,然后十五军自己也一战成名,从二流部队一跃而成为头号主力之一。


10月28日,我某团四连排长田丙辛带两个班的部队冲到了无名阵地。


出现在田丙辛排长面前的首先是堡垒外面的三位烈士遗体。一位烈士的遗体保存较好,躺在鸭绒睡袋里面,应该是牺牲较早,被其他烈士安置在睡袋里面;第二位烈士躺在一堆焦土边上,身上的新棉衣已经被炮火撕得粉碎,子弹早已打穿了他的双手,而手里还有一颗手雷;第三位烈士的遗体在稍远的地方,周围敌尸重重叠叠,手指上是手榴弹线圈。


走到堡垒的门口,第四位烈士的遗体在堡垒门口,身上伤痕累累但没有致命伤,怀里抱着一根爆破筒;满怀希望的田排长看到了第五人跪在射击孔边上,怒目圆睁,手指还扣在机枪的扳机上。走近才发现,这位烈士也牺牲了。


环顾后发现,这是一个美军营级指挥所,没有人敌人进来的迹象。也就是说,五位烈士牺牲后,联合国军并没有敢打进这个堡垒来看一下。堡垒周围,敌人还有二十多具尸体没运下去。堡垒里面的两位烈士都没有致命伤,很可能是被渴死的。


想想坑道里是何等的艰苦,送苹果进坑道就有二等功,何况孤立在坑道前面好远,和后方没有任何联络的无名阵地;从另外一个方面我们也能看到美军不是纸老虎,一个营级指挥部,就可以坚固到在美国人自己的炮火中幸存下来;第三个方面无名阵地的志愿军基本上是用美国人的装备打的这几天的战斗。我们经常说要是志愿军有了美国人的装备朝鲜战争会打成一个什么样子,那现在大家看到的该是一个现实的例子,五名志愿军烈士,死伤在他们面前的联合国军何止于百倍。


根据情况分析,应该是五位烈士随增援部队到了阵地上,但是在如此猛烈地炮火下,夜间地形地貌和白天差距太大,他们没能找到坑道,却一路深入了敌军阵地。正好赶上了美七师和韩二师换防,这个指挥所被放弃了,于是五位志愿军就潜入了这个堡垒。而且他们很沉的住气,一直到敌人的第二梯队集结完毕,才一通猛揍,在联合国军的嗓子眼深深地扎了一根刺。


已经不能接回自己的战士,确认烈士的身份就成了大问题。从发现的遗物看,五位烈士不止一位识文断字,可是他们都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和部队的番号,仅在一位烈士身上的布片上,发现了“山西省”三个字,推测是来自十五军前身——当年九纵的老战士。由于上甘岭上的部队编制多、变动大、伤亡重,这五位烈士的身份竟成了一个永远的谜团。


个人推测,他们也许是十五军军部警卫连的战士。首先头一天晚上,秦基伟把自己的警卫连派上了阵地;其次,五名烈士不止一人识字,有的还能写笔记,这个文化素质不低,一般的连队比较难达到这个高度;第三,这五名烈士的仗都打成精了,看咱们前面的叙述,打得非常漂亮,军事素质极为优秀,符合军部警卫连的身份。


五位烈士留给我们的话,笔记上有这么一段“吃的是美国饼干,用的是美国枪,打的是美国子弹,消灭的是美国狼。”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这句话,烈士把它深深地刻在了堡垒一边的石壁上:


中国人在此


user avatar   cpclius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深圳房价的天花板不是一个价格,而是一种状态。

什么时候,中国的发展基本到位不动了,深圳城市到极限了,大家不愿意来深圳了……那个时候,自然房子就到头了……否则,全中国的财富、人才、资源向着一个小地方集中,就是房子都是空的,也不可能便宜下来……




  

相关话题

  野夫写的《大伯的革命与爱情》里面的罗某是谁? 
  两位疑古大师,何新和顾颉刚有区别吗? 
  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关于坦克的书? 
  为什么北美不像拉丁美洲那样有很多欧洲白人和印第安人的混血后裔? 
  汉朝有多强大? 
  多少人小时候看过《十万个为什么》和《上下五千年》?如何评价? 
  意大利在二战时,步兵师和装甲师都装备了什么武器呢? 
  怎样看待近些年来刻意黑武王伐纣的言论? 
  康熙和彼得大帝相比,谁更牛逼? 
  8月8日。这几天中印对峙怎么没消息了?下一步会怎么发展? 

前一个讨论
如何界定一个国家是传统海权国家还是传统陆权国家?
下一个讨论
中国type 95突击步枪饱受诟病但是为什么还没有替换的打算?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