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 Intel 又败给了 AMD,这次 Intel 还有机会吗,桌面处理器市场是不是要变天了? 第1页

     

user avatar   lulueh 网友的相关建议: 
      

精神股东真的让人犯恶心,评论关了。最大的讽刺是我一个A饭愣是被人扣上了i饭的帽子,某些人做精神股东真的是脑子都不要了。

==============

AMD市占率刚回到20%,A饭就飘了?

intel这边现在明显就是“反正我产能不够,优先保证利润,DIY市场随便你们闹腾。”

可是DIY市场才占总体PC市场多少?不到20%,这20%全给AMD,能动摇intel根基吗?不能。

OEM才是PC市场大头,品牌机,笔记本, 出货量和产品多样性,依然吊打AMD,花式的。

服务器市场更是95%蓝牌,intel怕什么?

目前intel看似无应对方法,实际上也是无需过多反应,本就是把应该还给AMD的份额吐出来罢了。AMD这几年没有丝毫决策失误,大势不可逆,此时硬钢,就等于连短期内能靠市场惯性和品牌影响力攫取的高额利润也不要了,何必呢?

AMD目前的势头,5年左右估计会达到消费市场35%,服务器25%,届时intel已经吃完了市场红利,产品会回到合理价格区间,那时候才是两家真正的大战。


user avatar   xie-dan-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是。Intel的芯片逻辑必须变革,而革命是艰难的,

以前是工艺领先,现在不领先了。核心竞争力丢失。

更可怕的是,华为开始做ARM服务器,再隔3-5年,ARM服务器会成为主流。

Intel 现在只能转型为AI 硬件公司

Intel 会变成与思科差不多。


user avatar   xzi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谈不上败,但着实狼狈。

AMD胜的主要原因就是AMD yes的人太多了,而且他们可不是嘴上说说,反而是花了真金白银。

当然大部分yes的这些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帮谁,他们只是在随手换手机的过程中间接帮到了AMD。


intel这次很大就是输在制程上。

制程差,所以堆不了晶体管,缓存做不大核也不敢堆——其实不是不行,但是成本高太多不划算。比如已经有mesh互联了,难道intel不想做单die32核吗?可是面积、良品率都很成问题啊。

制程差,所以功耗差,能跑高频是不错,但服务器端、移动端都会面临功耗墙或者温度墙的问题,遇上适合并行的高负载场景就容易被比下去了。移动端还要面对节电问题。

制程差,所以拖累了架构升级,icelake成为继broadwell后又一代短命架构,同样是只在移动端、服务器端发力。

制程差,所以跑不了高频,这个主要指的是10nm。而14nm+++又太出色了,以至于隔代竞争,产品线容易互相打架。

其实这次10nm翻车和14nm翻车是很像的,只不过更严重。


当年的扣肉脱胎于奔腾M,雪藏谈不上,奔腾M是有用在移动端的,只是后来转变发展方向时被拿出来发展。

现在的intel内部计划也很多的,但是研发到出产品需要时间,甚至于产出样品到正式发售都需要时间,而这个时间在一年以上……(AMD也同理)

所以现阶段就接受事实吧,技术革新还得再等等。


user avatar   luv_lett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某人真的是「皇帝用金锄头的代表」, 还说什么「污名化 Intel 的优化」, 后者不说是污名化, 但是客观上 x86 本身存在着大量指令是一个在现在看来略坑爹的设计. 所以就出现了几种风格:

  • 偏向于手写会变直观简便的指令
  • 偏向于生成代码体积最小的指令
  • 偏向于执行效率最高的指令

当然因为大量指令的存在, 可能某些冷门指令在 Intel 得到了优化, 虽然编译器一半不会生成这种指令, 但是如果手写汇编就能在这些地方获得显著性能收益; AMD 平台上这些指令甚至靠的还是微码模拟执行, 导致性能较差很多(几十倍),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为 Intel 深入优化的应用在 AMD 跑出来速度会慢非常多.

其他就分点评估了:

服务器平台

作为最赚钱的平台, Intel 的 14nm 工艺在 28C 的平台上早前遇到了严重的良率问题, 现在这个问题得到了不少缓解, 但是被 AMD 偷份额最严重. 另外一个问题是 Intel 的 mesh 总线效率偏低, 外加只有 6 通道内存, 而 AMD HEDT 达到了 64C, 这么一来 Intel 希望厂商尽可能生产四路而不是双路服务器型号. 虽说 AMD 的内存延迟也不低, 但是得益于大缓存、相比 Intel 更好的访存结构还有高能效, 就算 AMD 虚拟化的成熟度低于 Intel, 但是对比 Intel 还是更好的选择.

还有 IO, 目前 AMD 完全普及了 PCIe 4.0, 自家显卡产品线也完成了 CDNA/RDNA 的分化. 其实了解这块的就知道这些做 GPU 云的厂商其实更看好 AMD, 因为 ROCm 相比 CUDA 更开放, 所以可以避免未来被老黄杀猪, 而且 AMD GPU 也相对便宜, 特别是显存给的足, 也有 Radeon SSG 这样的技术. 下一代 CDNA 要完全完成去桌面化, 能效会刷新认知.

还有就是越大核心的 GPU 往往需要更大的带宽满足和 CPU 之间的吞吐, 回头 mi100 来了之后 PCIe 4.0 x16 的作用就会有体现.

顺带一提老黄, Volta 架构虽然为 AI 训练神经网络设计, 但是说真的也就 IBM Power 那种带可编程高速总线的平台能玩转那个 NVLink Mesh. 而且现在 Google 都上自家 TPU 训练神经网络了. AMD 手上的 IF 在 Mac Pro 上的表现其实也不错, 价格上 Vega II Duo 只要 $5200(前提是上 Mac Pro), 而 RTX8000 一张就要 $10000, 最多也只支持三卡互联.

顶级工作站平台

这块在有 AVX512 的情况下对 Houdini 这些 3DVFX 应用是会有明显优势的, 但是 AMD 还是有核心数量优势和能效优势, 更何况 TRX40 给非工作站平台也带来了 REG ECC 内存的支持, Core EX 系列连 UDIMM ECC 都不支持, 而且日常还得忍受低频状态下 mesh 总线的低效能. 再来就是 AMD IO 多.

所以说有优化的前提下 Intel 平台在 3DVFX 上更占优, 数学运算上同理. 开发机的话还是 AMD 更强, L3 大对于编译很占优, 更何况 Intel 还得开牙膏补丁降低 IO/系统调用性能. 游戏性能上 Intel 低频工作站 U 很吃亏, SLK-X 通病. 3990X 开游戏优化模式基本不是问题.

高端工作站平台

这块还是老问题, 16C 的 X570 平台, IO 比隔壁 Intel 强太多太多, 对于 macOS 这种能够充分利用 A 卡的平台再好不过, 就可惜 Vega II 阉割了 PCI 4.0. 而且核心数量也是翻倍, L3 大小也是碾压, 中高频率能效也好非常多. 唯一打不过的就是极限单核性能, 但是这个差距我觉得不是不能接受.

以及又不是人均 3D 渲染, 所以为对 AVX512 的作用仍然持怀疑态度. 视频渲染在 8-16C 的级别上基本上还是会有提升空间(哪怕是 Premiere Pro 这堆 Adobe 渣优化的垃圾), 不过这块也更看 GPU.

游戏平台

中底端游戏有 3500X, 高端 3700X, 对比 Intel 性能和价格都不差, 无非是 Intel 还有 9900KS 这样的高频货. 但是考虑到串流直播玩家, 需要 x264 的情况下来说 ,AMD 的性价比就比 Intel 高很多.

以及 Intel 的 Z490 主板处于跳票发售状态, 并且至少目前没有 10 系桌面 U 上 123 系主板的方案, 外加回头明年可能又要换接口. 而 AMD 这里至少 Zen 3 还是老接口.

笔记本

大家也看到了, 这代 4000 平台能效远远甩开 14nm/10nm, 一改之前 12nm/14nm 漏电大, 内存性能废的问题, 而且几款首发机器虽然坑点不少, 但是至少价格都不错, 后面的机器都很值得期待.

高端的 AMD iGPU 方面能够做到和 MX250 五五开, 打过 18W 的 LP 版本没问题, 只有在看重 CUDA 优化的场景下表现比较麻烦. 但是要知道隔壁 UHD620/630 经过最近一次「吸牙膏驱动」让本来就紧张的性能再一次下降, 高分屏幕体验持续下降. 而且最要命的是 Intel ULV 平台笔记本上 1650MQ 就是极限了, 而 AMD 4000 系列还有标压版本, 出货的时候按照使用的 PCIe lane 调价, 那么能上独显的本子基本都是 1660 起步(有少量 1650). 所以 10710U/1065G7 也就老实接 MX350 了(前者还缺货涨价). 另外 10 系 14nm 的 LPDDR 支持也没见到影子, 怕不是凉了.


user avatar   mu-tou-l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克劳备忘录也好,凯南电报也好,有两大共同点。首先,都是以现实主义的眼光去分析双方的关系。然后,给出的建议都是阳谋,并不是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执行起来需要的不是鸡鸣狗盗的小聪明,而是惊人的意志力。

而美国现在战略界现实主义被边缘化,我推测,布热津斯基,基辛格那帮人应该写过不少。不过没所谓,美国能执行大战略的时代过去了。现在这一代精英上半年能管下半年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一个需要两代人以上持之以恒去完成的大战略,搞出来他们也执行不了。

冷战时期,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到肯尼迪尼克松,最后到李根老布什,个人性格和政治偏好差距不要太大,但是都忠实地完成了他们历史任务,沿着围堵政策做下去。这种战略定力和延续性,世间少见。在中国领导集团上能看见一些相似的东西,但是我们离得距离太近,反而看不清。但在美国精英层身上完全看不到这一点。

个人愚见。


user avatar   li-shuang-30-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淘宝刷U盘服务欢迎光临


user avatar   diao-pi-de-xiao-hai-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于是 ,第九名造谣者出现了


user avatar   zhi-zhi-hu-87-2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于是 ,第九名造谣者出现了


user avatar   yiyi-min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于是 ,第九名造谣者出现了


user avatar   TravisL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于是 ,第九名造谣者出现了




     

相关话题

  为什么有关计算机 CPU 的知识不解密? 
  如何评价英特尔第十代酷睿处理器(10纳米)及第十一代(Gen 11)核显? 
  多核之后,CPU 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从处理器架构的角度看,为什么超威半导体(AMD)相对英特尔(Intel)的中央处理器表现高分低能? 
  如何评价英特尔全新高性能显卡产品品牌 — 锐炫? 
  AMD 锐龙 9 6900HX 曝光,集成全新 RX 680M 图形单元,还有哪些细节值得关注? 
  AMD为什么可以弯道超车? 
  为什么当年 Apple 可以从 PowerPC 顺利转换到 Intel 平台? 
  AMD 锐龙 9 6900HX 曝光,集成全新 RX 680M 图形单元,还有哪些细节值得关注? 
  消费级电脑芯片应该追求单核高频还是多个核心? 

前一个讨论
下一个十年(2020后),你觉得游戏的可玩性上会有什么样的发展?
下一个讨论
给爸妈配 3000 元电脑看股票用,应该如何配置?





© 2024-12-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