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华虹14nm良率25%,从半导体工艺阶段来说,这算是个啥水平啊,离量产还多遥远? 第1页

  

user avatar   yu-fei-wang-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出意外的话,华虹将在2022年前后实现14nm客户导入。在先进工艺上,华虹将和中芯国际一起扮演大陆集成电路制造的“双骄”。

2018年,中芯国际与华虹半导体上榜2018年世界晶圆代工Top10,两家企业占到前十大企业总值的8.35%,占到全球晶圆代工总额的7.74%。

未来,中芯国际和华虹面临的发展阻碍虽有些许差异,但也大致相同。

尽管中芯国际已量产14nm,且华虹也在14nm处于良率爬坡阶段,但是集成电路制造依然是大陆集成电路产业的短板。

目前,主流的国产芯片基本都是国际和台湾工厂代工制造。打消他们的顾虑让其转投入中芯国际或者华虹的产能中,这是首要挑战。

其次,从目前华虹的毛利率来看,和行业龙头台积电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此前,华虹在发布2019年Q3财报时,预计Q4销售收入约2.42亿美元左右,毛利率约在26%到28%之间。

再来看台积电,2019年Q4毛利率为50.2%。净利润是公司可以拿去再投资、再开发的真金白银,在营收和毛利率双双都不及台积电的情况下,华虹此后的追赶过程将异常“吃力”。

根据统计,2014年到2018年台积电研发投入为500亿美元,2019年投入超过100亿美元。而华虹的整体营收在2019年也才刚超过110亿元。在这方面,华虹和台积电的差距还是明显的。

如果在更先进工艺节点迟迟看不到进展,三星和台积电必然将采用种种办法对付大陆晶圆代工厂,包括某些节点上面的价格战。

好消息是大陆的集成电路制造有大基金做支援。不过要弥补单一企业在投资上和竞争对手的差距,靠“分散型”投资的大基金还远远不够。

本文选自与非网深度原创《本土晶圆代工是否还有第二张牌?》


user avatar   lolicon-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台积电先进工艺一般是65%良率开始量产。问题是台积电的工艺一般领先同业一年,就算良率只有30-40%,有些一定要用的客户还是得用(对功耗等有特殊要求),而且假设新工艺的单个器件成本(同等良率)降低了40%,那么新工艺65%的良率仍然可以与上代工艺90%良率抗衡(表现在单个器件的成本相当)。随着新工艺的良率提高,单个器件的成本还会不断下降。新工艺的优势显现。

由于台积电的技术领先,他可以用最先进的工艺获取最高昂的代工收入,随着他的良率提高,他会下调代工收费,让利客户,也压缩对手的盈利空间。

简单来说,就是台积电用65%良率的新工艺打的是同期自己或者对手良率90-95%的老工艺。而华宏呢,他将要推出的14nm工艺要面对的是台积电良率已经达到95-98%的16nm工艺,人家还有性能(不断优化),IP(台积电的IP支持是最好的),EDA工具支持等等优势,对于多数客户而言,实际成本要低20%左右才有竞争力。那么假设台积电用95%的良率以100%的价格获得25%的净利,那么华虹需要以90%的良率以80%的价格来抢单,利润方面能保本不赔就不错了。

所以华虹如果不想巨额亏损的话,需要把良率(从25%)提高到90%才能量产,这需要大概1年以上时间(台积电的速度)。

最理想的情况是,国内设计公司如海思,如中电科旗下企业,某八家被制裁公司,处于分散(供应商,大家都明白的,就是实体清单)风险考虑,强行在60%良率左右就让华虹量产,帮助华虹分担一部分工艺爬坡成本。




  

相关话题

  中芯国际EE怎么样,双非一本,往届生,很怕掉到坑里? 
  全球半导体短缺,会对各大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ASML DUV 光刻机 12 秒完成整片晶圆,这意味着什么? 
  中国有必要发展光刻机吗? 
  为什么中国没有 Intel、高通,中国的芯片行业怎么了? 
  英特尔宣布将在美国俄亥俄州建造「地球上最大的芯片制造基地」,可行性如何?将产生哪些影响? 
  媒体称美国开半导体高峰会强迫台积电、三星等 45 天内交出商业机密数据,是否合理?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 
  如果我国实现 28nm 芯片全产业链国产化,能够满足国内多少比例的芯片供应? 
  如何看待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通知书嵌入龙芯芯片? 
  芯片制程已经很很难突破,那为什么不能扩大芯片的面积呢?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奥斯曼帝国在十五世纪时经济没有崩溃?
下一个讨论
中国再过多少年才能赶上现在日本的科技?





© 2024-06-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