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明宣宗为什么会有朱祁镇这种儿子? 第1页

  

user avatar   159271025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事还真就要怪明宣宗他自己。

我其实对所谓的老子英雄儿好汉这种血统论调是很不以为然的,似乎父亲能力出众、是了不起的大英雄,生个儿子就能继承他的聪明才智。

人是需要后天的教育和历练的,一个人的老师和身边形形色色的人对他的成长非常关键,而教育和历练都需要一定的时间。

很明显,这些明宣宗朱瞻基都没能给朱祁镇。

实际上,时间这方面还算次要因素。朱瞻基28岁(宣德二年)才生朱祁镇,死的时候才36岁,这时候朱祁镇才8岁,8岁的孩子能懂些什么?

朱瞻基作为皇帝和父亲,言传身教就别提了,根本没时间没机会给朱祁镇留下什么印象。

如此也就算了,万历、顺治、康熙都是幼年即位,做皇帝怎么看都比朱祁镇要强得多。

所以负责教育朱祁镇的老师和他左右亲信之人没能起到什么正面作用,而这锅还是得朱瞻基来背。

首先,说说朱瞻基给朱祁镇留下的所谓“三杨”内阁,即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实际上,朱祁镇刚即位,这三位阁老即老迈不已。

杨士奇(1366年2月3日-1444年4月2日),宣德十年(1435)即已69岁,正统三年致仕归省,不久召还,旋即因其子杨稷杀人案而自请致仕归乡,正统九年去世,年78。

杨荣(1372年1月4日-1440年7月30日),正统五年即去世。

杨溥(1372年-1446年8月6日),正统十一年去世。

年幼的朱祁镇登基之时,“三杨”俱已老迈不堪,也根本没辅佐和教育朱祁镇多久,且就“三杨”的性格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来看,辅政作风和手法软弱圆滑、为政不能处以公心,他们的个人人品也存在一定问题。

在王振乱政已现端倪的时刻,“三杨”并未有任何抗争,反而多奉承容悦,大大助长了王振的气焰。

总之,所谓的“三杨”根本就斗不过王振,或者说他们压根就没与王振做过多的抗争。“三杨”跟万历的老师张居正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而在正统朝朝堂上稍微存在的时间久一点的杨溥,性格尤为谨慎,对王振专权更是无能为力。张居正面对冯保时可不是这么软弱。

所以对朱祁镇影响最大的实质上是王振这货。而王振这个人又是怎么来的?

正是朱瞻基选的!

正统十一年正月十二日,朱祁镇专门给王振下了道嘉奖褒扬他的敕书,就对此有提及:

赐司礼监太监王振并各监太监钱僧保、高让、曹吉祥、蔡忠白金、宝楮、彩币诸物,仍命振侄林为锦衣卫世袭指挥佥事,僧保侄亮、让侄玉、吉祥弟整、忠侄英俱为锦衣卫世袭副千户。
敕振曰:朕惟旌德报功,帝王大典,忠君报国,臣子至情,此恩义之兼隆,古今之通谊也尔振性资忠厚,度量宏深,昔在皇曾祖时,特以内臣选拔,事我皇祖,深见眷爱,教以诗书,玉成令器,委用既隆,勤诚益至肆我皇考,念尔为先帝所器重,特简置朕左右,朕自春宫至登大位,前后几二十年,而尔夙夜在侧,寝食弗违,保卫调护,克尽乃心,赞翊维持,靡所不至正言忠告,禆益实多。
兹特赐敕给赏,擢为尔后者以官。《诗》曰无德不报,《书》曰谨终惟始。朕眷念尔贤劳,昕夕不忘,尔尚体至意,始终一致,我国家有无疆之休,尔亦有无穷之闻。

给一个太监下这么一道吹捧赞美到让人作呕的敕书来褒扬,把《诗》、《书》经典都拿了出来,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这要是朱元璋知道了,非得抽死朱祁镇这小子不可。

另外,从这道敕书可以还可以看到,“肆我皇考,念尔为先帝所器重,特简置朕左右,朕自春宫至登大位,前后几二十年,而尔夙夜在侧,王振还就是朱瞻基指派给朱祁镇的,从小到大都陪伴着他,可以说,王振才是朱祁镇的爹和老师!

据一些史料记载,“宣德中,使(王振)侍太子(指朱祁镇)讲读,太子雅敬惮之”“尝以先生呼之”,宣宗“命近侍以经书劝上读讲”,至宣宗驾崩前,“遂荷付托之重”,即宣宗将年幼的祁镇托付给王振。

正统六年十一月,三大殿建成,祖制“宦者虽宠,不得预王庭宴”,但英宗为表示对王振的尊重,破格允许王振列席,而且开东华中门“听振出入”。

这是一个太监阉人应有的待遇?明明是半个爹啊。实际上,在正统年间王振当权时,“公侯驸马伯路遇内官,反回避之,且称呼以翁父矣”,王振还真是个“爹”!

最后朱祁镇被王振这个老师和“翁父”养成了这副鸟样,怪谁?还不是怪你朱瞻基自己!

再者,宠信太监宦官到无以复加的传统正是从朱瞻基这开的头,大大破坏了明初的规矩:

本朝中官,自正统以来,专权擅政者,固尝有之。而伤害忠良,势倾中外,莫如太监王振。然宣德年间,朝廷起取花木鸟兽及诸珍异之好,内官接迹道路,骚扰甚矣。自振秉内政,未尝轻差一人出外,十四年间,军民得以休息。是虽圣君贤相治效所在,而内官之权,振实揽之,不使泛滥四及,天下阴受其惠多矣。此亦不可掩也。
太监王敏、镇守陕西时,始奏罢之,省费颇多。敏,本汉府军余,善蹋鞠,宣庙爱而阉之。

宣宗还曾干过一件非常荒唐的事情,赐给太监两名宫女做夫人,阉人辱及宫嫔:

叶文庄《水东日记》云:内臣陈芜,交趾人,以永乐丁亥,侍太孙于潜邸,既御极,是为宣宗,以旧恩升御马监太监,赐姓名曰王瑾,字之曰德润,赏赐不可胜纪。陈庐陵循为之志战其事,如范金印,曰“心迹双清”,曰“金貂贵客”,不可殚纪。且出宫女两人,赐之为夫人。日记又云:幼时会见芜过太仓州封西洋宝船,其势张甚。则此言不谬矣!《枝山野记》又以为陈符,盖芜字之误。其时有李校尉者,极谏谓奄人无辱宫嫔之礼,止大怒,命剪其舌。后不死,人戏呼为李神仙云。景泰去宣德不远,故主上不以为吴诚罪,且允其请耳。后来世宗怒内臣侯章畜使女,立置极典。真英主哉!

你看,“宣德年间,朝廷起取花木鸟兽及诸珍异之好,内官接迹道路,骚扰甚矣”,正是朱瞻基自己追求享乐,大肆派遣宦官到民间。

交阯籍太监陈芜,在朱瞻基尚在潜邸时就随侍左右,等到登基以后,赐名赐字,各种赏赐不可胜纪,恩宠无以复加,甚至还把自己的宫女赐给这样一个阉人做老婆,何其荒唐,这是人干的事?后来嘉靖帝因为太监侮辱“使女”,还大发雷霆,将其处以极刑。

最后,有人说朱瞻基应该让襄王即位,国赖长君,其实还真就有这样的传闻,据《菽园杂记》记载:

于公谦、王公文遇害时,以迎立外藩诬之。文称冤,谦但云亲王非有金符不可召,当辩之。时印绶尚宝诸内官闻之,检阅各王府符,具在,独无襄王府者众者危疑,不知其故。乃问一退任老内官,云:“尝记宣德间,老娘娘有旨取去,但不知何在。老宫人某尚在,必知其详。”遂往问之,云是宣庙宾天时,老娘娘以为国有长君,社稷之福,尝欲召襄王,因取入,后以三杨学士议不谐而止,符今在后宫暖阁中老娘娘,张太后也。于是启太后求之,果得于其处,已积尘埋没寸余矣。其后,英宗悟二人之冤而悔者,亦以此云。

宣宗驾崩后,张太后曾以“国有长君,社稷之福”为由,打算召襄王入继大统。

张太后是仁宗的皇后,是朱瞻基和襄王朱瞻墡的亲娘,是朱祁镇的祖母,尤其襄王朱瞻墡是她的幼子,很多老人就爱自己的小儿子,宣德十年时襄王29岁,让他当皇帝,还真不是没有这样的可能。而且这个朱瞻墡非常长寿,活了七十多岁。

当然,做皇帝和做逍遥王爷还是不一样的,我们不知道襄王当了皇帝是否还能活这么久,但“国有长君,社稷之福”确实没错,襄王以年近三十登基,明朝必然会大不一样。

唯一不好听的就是他藩王的身份,但后来的景帝和世宗,终究坏了规矩,在宣宗、襄王这就改变帝系,似乎也没啥差别?


user avatar   shi-ke-3-6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的看法和 @重楼百尺卧玄德 一样,还是那句话:“邓艾被冤杀和有没有人恨邓艾是两码事”。为毛有人恨?因为邓艾不是money,不可能做到让人人喜欢。哪怕是润公都有人恨,更何况邓艾呢?无非是人数问题比例问题,不会做人的,恨他的人自然就更多。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恨他的人自然更多。

唐彬的话可能有夸大其词,但是大体上是符合事实的,总不可能陇右那群人要造反然后唐彬故意说他们不想反吧?什么?你说那是因为司马昭大军在这儿所以他们不敢反,那请问大军走了以后呢?有人反吗?秃发树机能反叛的时候有邓艾旧部跟着反吗?也没有吧?邓艾这么多的同事下属里面才几个申冤的?占比多大?刘虞边让死后一堆人给他报仇的,邓艾有没有人给他报仇呢?

至于杜预的话,未必就是因为和关系好才给邓艾说话,可能纯粹是因为看不惯邓艾被冤枉。

如果陇右想反却不敢立马反,那唐彬应该跟司马昭说需要留兵留将(而且还要是可靠的将帅)长期镇守才是;应该和司马昭说要提防陇右造反才是。为了讨好上司却隐瞒实情,要是出了事可是得不偿失啊!

再来从一个细节窥探一下邓艾对待手下是什么态度吧。

《三国志邓艾传》:使於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士卒死事者,皆与蜀兵同共埋藏。

人家为国捐躯视死如归,你倒好,连场像样的葬礼都没给人家,反而把手下的士兵和绵竹战死的蜀兵一同筑了京观,可见你邓艾也没多尊重士兵嘛,感觉这能和唐彬说的邓艾平时不尊重身份低微的人对得上嘛。

还有一条记载非常微妙,不知道是否和唐彬说的话对得上?

《三国志董允传》:及邓艾至蜀,闻(黄)皓奸险,收闭,将杀之,而皓厚赂艾左右,得免。

也不知道邓艾的左右给邓艾说了什么话让邓艾放过了黄皓,不知道能否和唐彬说的“顺从者谓为见事 ”对得上?而邓艾任用这种受贿的人本身也能说明一些问题,要是诸葛亮这一类型的人会用这种贪污受贿阿谀奉承之人吗?毕竟诸葛亮“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呢。

总说唐彬无中生有,我看未必。

至于有人说由于邓艾很多事亲力亲为所以不会御下严苛,这未必吧?亲力亲为和御下严苛不矛盾的,给你们一条史料参考吧。

《陈书程灵洗传》:灵洗性严急,御下甚苛刻,士卒有小罪,必以军法诛之,造次之间,便加捶挞,而号令分明,与士卒同甘苦,众亦以此依附。性好播植,躬勤耕稼,至于水陆所宜,刈获早晚,虽老农不能及也。伎妾无游手,并督之纺绩。至于散用赀财,亦弗俭吝。


user avatar   tu-fang-jun-sui-s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种问题其实你不应该来这里问,因为知乎不是一个单纯的查询回复软件,其中各式各样派别的人都有,单纯回复你问题的人不会太多。你要想知道查查百度或者翻翻历史书就就可以了,要是你实在信不过这些东西,去博物馆看一下也行。要是你做了上述调查还是得不出结论,那你就看看别的民族的服饰,特别是他们的服饰发展史,看看他们以前穿的和今天穿的差距多大,看看他们今天穿的到底有几年历史,然后再对比一下汉族的,我相信你会得出正常正确的答案的。

————————————

另外我也说一句,任何民族在他没达到工业化阶段的时候,总会有一部分底层人穿不起能把全身盖满的衣服的,汉族有,和族有,韩族有,藏人有,蒙古人有,白人也有,但是如果有人拿这群人穿不起衣服来论证汉族或者其他民族所认同的民族服饰不存在,那么要么这个人没脑子,要么他蓄意为之。


user avatar   wei-liu-ci-gu-h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user avatar   ccp-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努力工作,年收入突破百万。我楼下小卖部老板眼红了。

他说他每天7点开店,晚上10点关店,工作时间比我长,收入却比我低,这不公平。为此,他甚至发展出了一套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要求将卖给我的可乐从一瓶2块钱涨到100块钱。

他说之前他受太多委屈了,等他觉得委屈弥补回来了,他会把价钱降到一瓶4块钱的。但想像原来一样2块钱一瓶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我默默想了一下,走多一百米,用2块钱在另一家店买了一瓶可乐。

这件事被小卖部老板知道了,他生气了,他跑去骂另一家小卖部老板,骂他不尊重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并且在我家楼下贴大字报隐晦地骂我。

你说我为啥讨厌他?

我不只讨厌他,我甚至想报警呢。可惜警察说这事他们管不了。

……

这件事还有后续。

后来,小卖部老板人权组织找到了我,跟我说我楼下的小卖部老板的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不是正宗的,他们才是正宗的。

我说,那你们的是怎么样的?

他们说,我们卖3块。


user avatar   feng-zhong-de-du-m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印度及印占藏南、印占克什米尔的人类发展指数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




  

相关话题

  明代的内阁成员都要叫以宫中殿阁为名的大学士,具体如何规定的? 
  如果穿越到崇祯元年成为皇帝的心腹,你会和他说什么? 
  如果朱元璋的太子朱标没有早逝,朱棣还敢造反吗? 
  如何评价张璁? 
  如何评价王学析饰演的朱棣? 
  明朝皇帝为什么不能做蒙古大汗? 
  大明不和亲、不纳贡、不议和是真的吗? 
  《明朝那些事儿》中朱祁镇是不是被美化了? 
  谁能客观评价一下明朝和清朝? 
  天启给崇祯留了多少钱? 

前一个讨论
古代科举,女子是否能参加,古代女子所受教育与男子是否一样?
下一个讨论
明清官员会称呼内阁首辅为宰相丞相相国吗?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