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怎么评价这一观点:华语文学已经发生了一场爆炸,却因处于大陆以外,这场爆炸几近无声? 第1页

  

user avatar   fanshih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爆炸?

几串儿鞭啊,就爆炸?


这个世界上最大,人口最多的华语国家连个响都没听见,好意思说是华语文学的爆炸吗?

咱说做广告推销就说推销的,这对纯文学的发展有好处,但别没事儿总发这种虚头巴脑的噱头造势。


如果你关注过纯文学界,你几乎天天能听到类似的噱头。今天文学界的爆炸,明天文学界的风暴,张三颠覆传统叙事,李四重构汉语表达,王麻子解构荒诞主义(包括但不限于我国)。

结果呢,一去看,十有八九还是后现代主义玩儿剩下的。后来就懒得看了。

书商把国内读者群心理吃得很准,纯文学很小众,在这小众群体中,很多更愿意读国外的作品。毕竟《面包树上的男爵》听起来就是比《石榴树下的公公》更像那么回事儿()。

要是多扶持扶持本土作者,他们也不至于那么惨。

这些出版社和编辑有种很明显的豆瓣风,文青,自认鉴赏水准高人一等,有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他们的个人偏好和取向非常严重,根本不是那种海纳百川的心态,说白了,有自己个人的价值标准,盯着小众的做。

我们看豆瓣的风格,不是不好,而是太单一。豆瓣编辑权力很大,虽然保证了内容质量,但也限制了多元发展。很多豆瓣纯文学作者,口味非常狭隘。

很多人容易被带跑偏,以为光怪陆离就是想象力丰沛,荒诞不经就是角度新颖。

女友手指没了,接上面条就是想象力了?那明天我写个男主屌断了,接根擀面杖算不算想象力无拘无束,无比自由?你看,屌换成了擀面杖,对男主的性必然有影响(总硬邦邦,肯定有影响啊),而性作为生的一种象征,我又可以联想到死,隐性主题我可以扯到生与死。很多纯文学就是这样,绕着绕着就能绕过来,自圆其说。


说句很不理性的想法:华语文学要爆炸,目前看,也只有中国本土炸外面的份,很难倒过来。

要是几十年前,老一辈侨民,可能未必如此,现在就不是这么回事了。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年轻人汉语水平根本没法跟本土比,他们对汉语美感的感受,文化的承接天生就比我们差一大截,这些地区,更突出英语马来语,华语只是舍不掉而已。我认识一些马来西亚年轻人,汉语交流没问题,可汉语文学素养,很低。

不用理论,我承认这是个非理性的想法,很感性。万一有天才呢。但我都感性了,就别理性我了。


没事儿看看国内的严肃文学吧,鲁迅文学奖可能有点不准,茅盾文学奖一般还是靠谱的,即便评选机制被诟病许久,但还没那么坏啦。

看这几年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王蒙《这边风景》,苏童《黄雀记》,金宇澄《繁花》等等等等,我很想知道,那些所谓华语圈的外国作家,真就把这些人远远甩在身后了?

原地爆炸还差不多。


个人愚见

订阅号《弹幕集》


更新一下:

我得回应一下某答主的攻击:

  1. 我没说“中国中心论”,更没说什么“离中心远的地方文明程度低”。

2. 说我垃圾心态、坐井观天、傻逼反驳、找骂。我说两句。

海外文学是有发展,但爆炸?谈不上。这种宣传式的口号尽量少用,尤其是所谓的学者和“专业人士”。

坐井观天,还能看到天。它若影响力够大,是片天,坐在井里也能看见;它若自吹自擂,是蝼蚁,翻山越岭,也未必得见。

我举个例子——《等待戈多》,作为荒诞主义的标志性作品,鼎鼎大名,上过学的都知道,作品对文学乃至整个文艺界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虽然是剧本,但是现代文学里程碑式的著作。可有多少人看过原著呢?很少。但即便没看过原著,你仍可以从其他文学作品中看到它的影响,从其他名作家的笔下了解这部作品。因为《等待戈多》足够份量,只要稍微关注一点文学,就会知道。

是不是文学的“爆炸”或“革新”,不是吹出来的,是它的影响确实足够大,你根本无法忽视;而不是本末倒置地说,国外华语文学爆炸啦!你们怎么不知道?你们这群故步自封,鼠目寸光、坐井观天的人,你们不关注,当然不知道。人家都爆炸了!

其实,让我生气的不是这个答主有不同的观点。你有不同的观点,咱可以讨论,您这出口成脏算怎么回事儿啊?而且你可以直接来我评论区表明你的观点,您偷偷摸摸在自己回答里骂别人一通,然后直接拉黑,都不容别人回应。这种心态,您还搞什么研究啊。




  

相关话题

  有哪些你一看到就蹦起来找本子摘抄的句子或台词? 
  如何看待《红楼梦》排在「死活读不下」榜单四大名著中的第一位? 
  文学作品要不要三观正? 
  为何我对中国现代文学怀有很深的厌恶? 
  我自认为文笔还可以,为什么没人看? 
  为何中国在义务教育阶段推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你自己写过的诗词有哪些? 
  这种太具有“情怀”考试题是否有现实意义? 
  你看过什么封神级的网络小说? 
  为什么现在网络上废话文学越来越多? 

前一个讨论
北方人吃野味吗?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悲剧有更强的感染力?





© 2024-12-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