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之前的一些很丧的年轻人,在这次病毒事件中表现出了“生的渴望”? 第1页

  

user avatar   wu-jing-wei-3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丧的本质在于,对于无意义感的彻底投降。

我在电梯里经常会看到送餐的工作人员,有一次是节假日,我看到一个十岁左右的男童拿了好多菜自送,衣服穿得破破烂烂的,我觉得他一点也不丧。

但最近一个留美读博的朋友告诉我他很丧,觉得这辈子很多美好都经历到了,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想要自杀。

前者虽然很穷,但是他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养家糊口。因此尽管他可能花很多时间在帮家庭分担上,学习成绩也不一定很好,但他可以很有使命感,过得很踏实。后者衣食无忧,但是整天觉得没有人需要他,没有人被他需要,这种社会隔离的背后其实是心理隔离

事实上,现在你别看这些90后、00后丧得要命,要是真的面临战争了,估计各个都昭和了。为什么呢?因为有意义。有什么意义?群体性的意义。

人类会因为缺乏意义而失去动力,这也是很多人上学不好好听课好好学习的原因。毕竟数学学会加减乘除就行了嘛,为什么要学微积分?语文学会5000个字词就好了嘛,为什么要学文言文?假设这种无意义感充斥到生活每个角落,人就废了,彻底丧了。干好干坏一个样,活着死着一个样,人怎么能不丧?

所以中产最容易丧,因为有钱维持吃饭穿衣嘛,又有二次元、游戏,不想生小孩,因为不被谁需要,也不需要谁。

之所以这次病毒事件中能表现出“生的渴望”,理由非常简单,因为它给无数年轻人描绘了一种群体性的必要使命感。大家看最热血的群体年轻人,都是生活在什么年代?日本是昭和,德国是德意志,中国是抗日救亡,美国是珍珠港被袭击、诺曼底登陆,战斗民族是保卫斯大林格勒。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央视出的纪录片《幼童》,看他们被政府送到国外留学时是如何努力、如何优秀的。不是一个人优秀,是群体性的优秀,甚至有读书太用功读死的。

这次病毒事件,其实就是一场国家性的动员。这种动员对于年轻人的主要刺激就在于——觉得自己是有用的,有意义的,不可替代的。

于是,你会看到90后的女生戴上口罩和防护服奔赴前线,00后的男生穿上军装维持秩序;你会看到无数年轻人向自己家长科普冠状病毒的危险性;你还会看到整个微博的热榜被社会新闻屠榜,爱豆只能见缝插针。

这就是底层的原因。这是因为每一次群体行为之中,并非是“个体的生存欲”在作祟,而是“群体的使命感”让年轻人体会到了意义。年轻人的自救行为,其实更多是在保护身边的人,包括向长辈们宣传科学知识。

事实上这个理论可以适用所有人。一旦有意义,有被需要感,任何年龄任何职业都能活得不丧。这真的和钱不钱的关系没那么大。比如上海张文宏在演讲的时候就说:不是说我们是圣人或是品德多么高尚,我们就是觉得要干这个,不干这个夜里睡觉都睡不着。

在往里面深究一下,可能就要挖到“社会为什么不需要那么多年轻人而让他们活得很丧”了。这个话题,可以去其他地方找到答案,特别是马克思的几本著作。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旦没有被社会所需要,也就是社会意义上的死亡了。将死未死的人,看起来才丧。


补充:

你去观察沉迷于游戏中的人,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比如他们可以几天不洗澡,吃泡面,一天睡很少,其余时间都在网吧里打游戏。比如某地方的大神,工作一天可以玩三天。这种人在社会评价上是丧得不能再丧了吧?

但他们在游戏中又是非常积极的,为了升一级可以重复做很多操作,为了换一个皮肤可以把工资氪进去,为了击败敌人可以整天研究技巧和攻略。比如吃鸡去靶场反复练习,看主播直播等等,简直励志无比。说句实话,如果他们能把这股鸡血劲头放在某些工作中,很难不做出点成绩出来。

是什么掩盖了这种现实和虚拟的差别呢?日本宅文化有个名词叫“现充”,意思是现实生活充实,远离二次元和游戏(也有解释是现实生活像充值了一样)。可见在生活中你如果被需要,存在感强,活得有意义,你就不可能丧。你在生活这个丧得不行,但是在游戏中被需要,存在感强,活得有意义,你就更可能沉迷于游戏。所以丧和生的渴望(鸡血or热情)一直都不矛盾。

世卫专家的话 https://www.zhihu.com/video/1219440983190278144

user avatar   mai-nu-hai-de-xiao-huo-chai-73-81-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病毒真的会要命


user avatar   verita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就是这么教,这么练的啊。


user avatar   leon-3-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叫信息不对称,一个叫考核时间短。

首先信息不对称是最严重的原因,你说的对,学历高的人不一定能力强,学历低的人也不一定能力差,但问题是强不强弱不弱,不是你自己说了算,别人怎么知道的?脑门上又没刻着字,刻的字也可能是你自己刻的……所以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公认的显性信息来辅助判断学历就是最明显的东西。你会发现同样学历的人,大家也更加注重你的学校好不好?你的英语你的证书……越是显性,越是有公认标准,越是客观可以衡量的东西,大家越在意。

其次,考核的时间很短。一个人去找一个工作,也就出事,面试几次见下来面谈的时间。一个人真正的能力,必须在长时间的实践中慢慢的看出来。但找工作的过程容不得给你很多时间,慢慢的观察,你总不能先让你干个一年半载,然后再决定要不要你吧。所以在面试这种很短时间接触就需要做决定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些有客观标准可循的东西作为决策辅助。

而事实上就算是要了,你也会设置三个月到6个月的试用期,本身就是弥补上述问题的。但这是建立在我先要你,我才有权利让你在这儿试用给我看,而不能用三个月到6个月的时间作为面试期来考核你。那这对应聘者也是不公平的。


user avatar   T-ara-hyom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清楚。

首先,《华阳国志》对此有很明确的说法——

杨仪自以年宦在琬前,虽同为参军、长史,己常征伐勤苦,更处琬下,殊怨望,谓费祎曰:“公亡际,【吾当举众降魏】,处世宁当落度如此耶!”

既然是“举众降魏”,那杨仪想投的自然不是魏延,而是曹魏。

《华阳国志》的作者常璩出身于蜀中大族,且生长于蜀地,我觉得他大概是从先人那里得到了第一手资料,所以认定“魏氏”指的是曹魏,故而这么写,我觉得常璩的看法应该是可信的。

另外,《三国志》的原文说的是“以就魏氏”,这里就涉及到了“就”的一个含义——

就,就高也。从京从尤。尤,异于凡也。——《说文》
桂馥注:“此言人就高以居也。”

“就”本身有“人往高处走”的意思。

杨仪这里悔恨自己当初没有“人往高处走”,投奔更强大的曹魏,所以才说“就魏氏”,而投魏延显然就没有“人往高处走”的意思了。

综上所述,“魏氏”指的是曹魏,应该没有疑问。


user avatar   yangzhif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我看到的最准确的总结。

总的来说,就是中国的高考相对公平,所以性价比极高,所以其他活动都可以适当让步。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经济法老师「妈妈和女友落水,先救女友违法」这种观点? 
  如何看待「中国小男孩打四个外国女孩」事件中国男孩母亲放出完整视频,事件反转女孩先推搡动手 ? 
  为什么我每次听《歌唱祖国》合唱的时候都会有哭的冲动? 
  你说过或听过最霸气的一句话是什么? 
  乌克兰首都批准撤离计划,已至少 10 国紧急呼吁本国公民撤离,目前情况如何? 
  媒体发文称宣扬暴力、灵异,变味的「剧本杀」引担忧,此类「剧本杀」需要被限制吗? 
  人经历重大痛苦后真的能蜕变吗? 
  罗冠军事件当事女生删除所有相关发声,女方律师要求协商和解否认道歉,事件反转实锤了吗? 
  因为一句歧视女性的广告词,知名艺人李诞被罚87万,你怎么看? 
  外婆快去世了,我却没有感到伤心,反而很平静。我的良心是不是应该受到谴责? 

前一个讨论
1K以内的山地自行车都是垃圾吗?
下一个讨论
“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会对20岁左右的年轻人产生哪些影响?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