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打篮球手感好怎么用科学解释? 第1页

  

user avatar   SiobhanChrist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了几个答案,我想强调一下,心理学也是科学,生物学也是科学

“手感好”也许从物理和力学角度分析不出太大的名堂,但是不代表就不能用科学解释了。

我可以这么解释:投中球后的快感来源于大脑大量分泌的多巴胺,多巴胺既然能帮助细胞传送脉冲,自然可以调节血压和心跳;多巴胺可以治疗帕金森,自然可以帮助身体更好的进行运动控制;这些可以帮助投篮更稳定。

与此同时在心理方面,多次投中自然会提升自信心,让出手更加稳定,让大脑更容易屏蔽环境干扰;另外因为多次得分带来的压迫感,也会让对手的防守动作更加容易变形,失去原本应有的效果。这些理由也会造成投篮命中率上升。

除此之外,还有人大脑更容易记住正反馈,所以无论是投篮人还是旁观者都对于投进的球记忆更深刻,所以有可能会产生“此人手感正热”的错觉。如果有数据统计的话,很有可能有部分“手感好”的状态实际上投篮命中率并不比平时要高。


user avatar   silentcc 网友的相关建议: 
      

科学解释不了,这是一个伪概念。

运动科学的核心概念在于量化,放到职业篮球,NBA之类,就是各种数据——但并没有一个「手感」的数据。虽然很多人相信「手感」确实存在,觉得当下数据未必就能体现。

这本质和弹坑理论差不多,弹坑里和弹坑外挨炸的概率是一样的,但多数人都会下意识选择躲弹坑,认为炮弹不太可能再次炸在同一个弹坑内(哪怕是迫击炮)。

打篮球也是,当很多人所谓手感上来后,自己会更有信心出手、队友也会更乐意传球让手感更好的终结进攻——不过如果手感指能决定下一球的命中几率,很多复杂的数学模型已经证明,球员每次投球的命中率与先前表现无关。


「手感」并不能作为预测接下来进球的依据。



几个主观上对「手感」的判断,

  • 连续命中,出手很“顺”,接球/突破后投篮更果断,往往接下来也会连续得分;
  • 连续得分后,接下来也往往会有比较好的得分感觉(当然通常连续得分后也会遇到更针对性的防守),得分往往是“一串一串”的;
  • 多次得分失败,下一球也更加可能不会进,想破局很难,哪怕面对的防守松懈,也像无形中有个阻止进球的墙;
  • 越到关键时刻,对手越会警惕今天“手感好”的人,队友越会信赖“手感好”的人;

……

不光球迷,球员自己通常都会这么认为。



托马斯·吉洛维奇那本<How We Know What Isn't So: The Fallibility of Human Reason in Everyday Life>里有提到过一些数据,直接放结论——

  1. 球员每次投球的命中率与之前表现关系其实并没有那么大,尤其是职业球员,尤其是顶级球员;
  2. 球员连续进球,也就是所谓手感好、手风顺的时候,下一球并不会更容易投进;
  3. 手感差、手风不顺的时候,下一球也不见得就更容易失手;
  4. 相反以NBA的数据统计,如果上一球并未投进,下一球投进的机率反倒稍微提高(它以76人某个赛季的数据为例,51% vs 54%)
  5. 球员不会比较容易接连进球或接连失手。每次投球的命中率与先前表现无关;
  6. 人是主观动物,球迷和球员都如此。很多人会有先入为主的看法,比如连续命中后的失手,更多人会觉得是“差点又进了”,连续失手后的再次失手,会觉得“果然还是进不了”;


托马斯·吉洛维奇的观点是,人们往往低估了连续进球的机率

比如一个明星级球员一场比赛出手20次,命中率50%的话,连续命中几个球以上的几率其实是很高的。但这种几率通常会被低估,当出现时候人就更倾向于用手感滚烫去形容。

事实上,不见得这个球员此时的“手感”,和连续投丢时的“手感”就有明显差异。


进球预测与实际结果的相关性其实很低,也就回到开头那句,「手感」并不能作为预测接下来进球的依据。


当然普通人日常打球的手感好坏,和职业球员还不太一样。比如今天身体状态情况、肌肉的疲劳程度、更大的心理/信心波动等。影响“手感”的因素更复杂,分析也没什么意义。

好比人都很容易主观的把观察结果轻易当做既定事实,相信很多未必真实存在的现象。

另外主观上评论员也会加深这些认知,比如对球场上球员心理心态的过度解读——真在比赛中,电光火石间未必有那么多心理戏。


user avatar   william-lim 网友的相关建议: 
      

开源代码没啥可评价的。

但对RISC-V的生态有何影响还得再看,简单说把risc-v带入Android生态,就给risc-v的应用提供了不小的应用场景,但是还不清楚相关的工具链的成熟度。新闻上Android studio/NDK已经支持了RISC-v的交叉编译环境,但还不知道成熟度如何,这些实际上都会对选型有影响。Google对Android的性能调优做了很多工作,也有不少工具,这些东西何时开始支持risc-v也比较重要。

理论上RISC-v依赖Android生态,对Google是好事,但毕竟Google利用GMS还是控制了相当程度上的Android生态,当年号称不作恶的谷歌还是利用开源方案包装了一个半开放系统。依赖Android的任何厂商实际上都面临华为之前的问题。华为被迫选择了HMS之路,但其他中国厂商呢?

我觉得是时候由中国厂商联合比如欧洲或日韩厂商推出一个绕开GMS的,真正开放的andriod生态了。




  

相关话题

  莫兰特和狄龙公开对伊戈达拉不满,你有什么想说的? 
  NBA身体素质可称史上最变态的球员有哪些? 
  诺维茨基独行侠 41 号球衣正式退役,对于 NBA 和球迷来说,他的职业生涯有着怎样的意义? 
  对于湘北来说,流川枫和三井寿哪个更重要? 
  如何看待部分詹蜜表示乔丹黑料少是因为当年媒体不发达,而不认为“如果当年媒体发达乔丹的影响力会更大”? 
  打野球的时候,我们为什么总被一些基本功很差的人虐? 
  克里斯保罗四千万美金年薪的价值在哪里? 
  解说的时候有什么技巧可以防止没话说冷场? 
  中国男篮是否能击败战绩最差的美职篮(NBA)球队? 
  如果拥有库里除了三分球之外的一切能力,在篮球界能达到什么成就?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 2021 年起我国将全面禁止进口固体废物,环境部将不再审批发放许可证?将产生哪些影响?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西班牙火腿可以生食而大部分中式火腿不能?怎样的条件可以实现火腿的生食?





© 2024-06-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