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样的话对中国而言会更可怕。美国自己不会防疫,不会做旅行限制,其他国家也不敢限制他,也不敢针对病毒做出任何限制措施,最后我们也得被迫跟着他一起群体免疫。
但我们ICU数量远少于美国,最后肯定因得不到治疗而死的人比美国现在的25万多得多,成为人间惨剧。
要庆幸这次病毒爆发在中国,让美国上来就能发旅行限制。正因为美国2月初发了旅行限制,现在我们才能名正言顺地限制疫区人入境,对入境人士执行严格的防疫措施,控制本土百姓的生命安全。现在我国每年还有几万人死于流感,那都是美国当初H1N1防疫不利的后果。
如果这次新冠最初爆发地在美国,我们中的一部分人,恐怕没法在这里安然无恙地写答案看答案了。
1、由于本次中国冠状病毒的量级对于美国太小,如果美国本土爆发,或者墨西哥传入,大概的唯一可能就是:不防疫。
我们以史为鉴:
【美国靠资用媒体治理疫情】
2009年美国流行H1N1猪流感,当时感染6000万人,占美国人口的五分之一,27万人住院,死亡12000多人。当时WHO(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宣布美国处于PHEIC(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疫情状态。
我们看看美国当时的处理方式。因为缺乏全国动员力量,美国放弃了防控,并利用资用媒体,淡化H1N1猪流感的严重性,把WHO确认的疫情淡化成普通流感,并利用资用媒体宣传美国国内工作生活一起正常,建议个人戴口罩,但公众场合没有任何强制戴口罩措施。——美国开创了资用媒体治理瘟疫的先河,只要告诉公众谎言,把疫情说成感冒即可。
以上我们用的都是CDC的数据,相关美国新闻非常多,自己去外网查去。
2、美国对于“政治不正确地方”的病毒,那可要严防死守。
本次新型冠状病毒,美国先把赴华旅行等级提至最高;然后凡是去过中国的外国人,都要隔离14天;美国本土人不用隔离(美国绿卡自带抗病毒属性),检查即可。
总结:只要病毒规模够大,美国有可能就放弃了,详见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明令确定美国H1N1为PHEIC事件;这个可以类比美国山火或者澳大利亚山火,只要规模够大,他们基本是放弃。另外,美国对于本土病毒或者墨西哥病毒,以及中国的病毒,可能附加了“政治病毒”属性;因为美国媒体虽然号称私营,但基本是美国本土病毒和墨西哥病毒都是政治正确的病毒,需要轻描淡写;中国的病毒,那就要无端恶意炒作了。
在美国资用媒体口吻里,中国不封城,那是肆意让病毒蔓延,中国没有人权;中国封城,那是侵犯个人流动自由,还是侵犯人权。总之,中国人活着就是错。
3、中美的算法与用数学防控。
如何降低死亡率?死亡率是个分数,美国的操作是扩大分母,死亡率就降,只要无限扩大分母,“让更多人感染”,死亡率趋近于0,然后用夸大后的低死亡率告诉大家这病根本不是疫情。但是WHO专业人士从本质上认定是疫情。
中国是看最终死亡人数,严防死守,死人就是错,不放弃任何一个,死守死亡的绝对数字。
谁的思路更保护人民的人权(生命权)?大家思考一下。
美国是自由主义至上,保护大资本财阀的利益,增加防控将更增加大资本财阀的成本,自由主义的本质是强者(资本财阀)为所欲为的自由,以及弱者去死的自由,自有一套算法带节奏,靠资用媒体忽悠过去。其实病毒自由传播以及山火自由蔓延,都符合西方资本为大的自由主义价值观。
中国是秩序主义至上,严防死守,死人就是错,不放弃任何一个,用死亡的绝对数统计,不玩儿分数游戏。中国的很多事情都体现了中国人守序主义的价值观。
有人说,当年中国SARS没有09年美国H1N1严重,所以美国不防疫H1N1是合理的。
我们就来算算:
美国H1N1严重程度远超SARS,死的比SARS多很多,美国H1N1死了12000人。SARS死了919人。
中国SARS死亡人口比(死亡数占人口总比例)6.56e-7。
美国H1N1死亡人口比4e-5。
这么算下来美国H1N1的严重程度是当年中国SARS的61倍。但是,美国用媒体谎言应对了自己本土的病毒,没有积极防疫。
2016年,美国有1150万人打了猎,不到总人口的4%,所以,有很多美国组织认为猎人数量太少了。(实际上这些猎人极有可能将野外的病毒带入人类城镇。)
白尾鹿成灾,浣熊成灾,松鼠成灾。野兔虽不至于成灾,但也是一般家庭庭院的常见之客。至于老鼠,只能说在美国也是非常常见的吧。
稍微大一点的超市都会有venison,elk或moose肉卖,没有养殖的,都是野的。
甚至,你路上开车撞了鹿,可以打电话找屠夫帮你把鹿处理好。当然,更多的时候,你需要打电话找拖车,把你撞坏的车拖走。
美国人也很经常接触野生动物,新的病毒也很可能感染美国人的。
可能与大家看法不太一样,但我认为很有可能。
首先,美国约有270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占总人口的8.7%(2018年初,中国有13.5亿人参与了基本医保,参保率95%以上)。
其次,美国人貌似也不太愿意去医院,我们实验室包括教授四个美国人,各种原因发烧打喷嚏都不去医院(毕竟年轻)。
这里有个数据:2016~2017流感季,美国全民约有1400万人因流感相关症状去看了医生,50万人接受了住院治疗。而据估计,2016~2017流感季全美国实际感染者可能有2900万,也就是说,估计有超过一半的流感患者没有去看过医生,约1500万病人。
新冠有平均一周左右的潜伏期,潜伏期也有传染性。
新冠的基本传染数1.4到3.9,为简化计算取R0=2。从第零代感染者出现,到90%概率一个病例就医,需要实际有四个发病者,大概在第一个感染者感染后第9天,美国的医疗机构才基本能保证接诊第一个感染病例,而这个医疗机构很可能是私人医生,很可能第一次接诊只会问患者需要什么药,然后给开医嘱,然后问是否需要预约X光,这时候预约,大概一周能够做上X光,然后再带回去给私人医生看。
纯正的美国男人平时隔两天就会去酒吧,烟吧(抽雪茄聊天的那种),去跟朋友烧烤开趴,开船去海上,或者开车去别的城市。联邦公路管理局统计,美国人每人每年平均驾驶2.16万公里,约每天60公里。
很好第一张X光片出来,已经是第16天了,两周过去了,大概病毒已经传到三五个城市共计6.5万余人了。
虽然说美国的制度允许基层医院直接上报病例给CDC,可以认为基层一发现疫情CDC就能及时做出反应,但美国的基层医疗,真的没有那么高效率。
其实也是有可能的,比如第一个感染者是一个高产阶级,私人医生极专业,CT和X光随叫随到。只要这个高产阶级不是个夜夜笙歌的纨绔分子,这个疫情很快就能扑灭。
当然,或许有些企业的员工也能享受到极高效的医疗服务。
我想,除此之外,超过80%的概率,美国根本没办法处理这个疫情。
先玩个梗:疫情导致福音派大传播,加剧中东局势动荡,七印揭开,地球人民喜迎世界末日。
言归正传,美国人不会为了吃野味而吃野味,大城市没有野味产业链,这种疫情在大城市爆发的概率很低。
美国中西部犄角旮旯的人吃野味吃出怪病的事也不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就像中国内蒙甘肃也不时有人吃出鼠疫一样,基本上没什么影响。。。。
你迟疑着,慢慢睁开眼睛。
墙壁雪白的光刺得你双眼胀痛,不自觉流下泪来,你看着墙上John Winston lennon的唱片海报愣了好一阵子,才反应过来,这确实是那个你曾经无比熟悉的房间。
三年前,因为一场严重车祸,你们一家三口被送到医院,经过抢救,爸爸妈妈都平安无事,而你不幸失去了视力。
这三年,你挣扎过,绝望过,无数次在深夜里抽泣,沉浸在悲伤里无法自拔,甚至忿忿不平地想,为什么爸爸妈妈一点事都没有,受伤的偏偏是我?
但经过他们的悉心照料和陪伴,你还是熬了过来,甚至在专业老师的教诲下学会了盲文。不出门晒太阳的日子,就窝在小房间里用手指触摸文字,慢慢阅读。
那天读《瓦尔登湖》,读到梭罗写的一句“只有我们睁开眼睛醒过来的时候,黎明才会到来”,你突然鼻头一酸,因为联想到那么多的人们都可以看见黎明,而你不能。
现在,黎明终于到来了。
你想立刻打开房门告诉爸爸妈妈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可脑海里蹦出来的那个声音让你停顿了下来。
你想了想,尽量以不出声的方式把房门开了一条细缝,偷偷观察客厅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让你微微有些失望的是,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
头发半白的爸爸坐在桌前读报纸,戴一副老旧的金边眼镜,两只手捉着报纸的两端,身体尽量往后仰,眼睛用力眯起来,这样才能缓解远视的疲劳。
妈妈在厨房里炒菜,家里每天都吃四菜一汤,今天做了番茄炒蛋、干煸四季豆、青菜豆腐汤,还有一个土豆红烧肉在锅里,锅铲翻转的轻轻撞击声,和空气中熟悉的饭菜香气,让人觉得心安。
你莫名松了一口气。
刚想彻底打开房门,突然瞥见妈妈左手臂的一小块皮肤亮了起来,仔细一看,竟然是一块液晶显示屏。
上面显示,
“肉类已处理完毕,请出锅。”
妈妈熟稔地用手指点了一下下方的“确认”按钮,把红烧肉盛在小盘子里,关火,端上桌。
这时,显示屏再次闪烁起来,
“饭菜准备完毕,请五分钟后到次卧提醒乐乐吃饭。”
妈妈再次点了“确认”,面无表情地换下厨房的围兜,用抹布把灶台的油渍清理后,走到客厅,端坐到爸爸旁边,一双眼睛直直看着墙壁,像个机器人。
不对......
看着她脚踝附近的充电器借口,你突然意识到,她......好像就是个机器人。
这时,爸爸左手臂的显示屏也亮了起来,
“时间已到,请打开电视,收看新闻联播,并按照知识库第1783条文字内容做出相关评论。”
不出意外,爸爸也默默点了“确认”。
你仿佛被雷击中一样,呆在原地。
他们是谁???
你的大脑飞快运转,像要烧坏掉一样地一阵眩晕。你把视线挪到天花板,再顺着往下看,熟悉的吊灯、熟悉的墙纸、熟悉的餐桌、熟悉的一摞摞旧报纸,熟悉的一切。
视线停留在左边的墙壁上。
那里挂着一张黑白照片,用木头相框裱起来,镶嵌着一朵黑色的布花。
照片的背景是每年夏天你们都会去避暑的那片湖泊,爸爸搂着妈妈,还很年轻的两个人对着镜头大笑着。
你突然回想起那场车祸以前,作为工程师的爸爸老是喜欢钻进小书房里摆弄他那些金属小物件,不知道捣鼓些什么,也不让你跟妈妈进去看一看。
你想起某次你实在好奇,问了一句,爸爸用大手捏捏你的脸,说,
“爸爸在制作一些可以一直一直陪着乐乐的好东西呀。”
原来是这些东西啊。
可是爸爸,你真的很粗心欸,都不知道给仿生机器人安装一个衰老的装置。现在,我都已经二十三岁了,你跟妈妈却还是三年前的样子,连一根白头发都没有多长出来。
就是跟妈妈合起伙来欺负我看不见,对吧。
还是......
车祸发生时,你还没来得及改良这些装置呢。
妈妈手臂上的显示屏亮了起来,
“时间已到,请到次卧提醒乐乐吃饭。”
你看见那个女性机器人起身,有些笨拙地模仿人类的脚步,走到你的房间门口,发出的却是往日妈妈的声音,
“田可乐!你是不是还在睡觉啊!太阳都快下山了!赶紧滚出来吃饭!”
你看着那张跟妈妈一模一样的脸,强忍住泪水,以再平常不过的口吻回答,
“哎呀知道了!多睡会儿怎么了!饿死我了!”
你迟疑着,慢慢睁开眼睛。
墙壁雪白的光刺得你双眼胀痛,不自觉流下泪来,你看着墙上John Winston lennon的唱片海报愣了好一阵子,才反应过来,这确实是那个你曾经无比熟悉的房间。
三年前,因为一场严重车祸,你们一家三口被送到医院,经过抢救,爸爸妈妈都平安无事,而你不幸失去了视力。
这三年,你挣扎过,绝望过,无数次在深夜里抽泣,沉浸在悲伤里无法自拔,甚至忿忿不平地想,为什么爸爸妈妈一点事都没有,受伤的偏偏是我?
但经过他们的悉心照料和陪伴,你还是熬了过来,甚至在专业老师的教诲下学会了盲文。不出门晒太阳的日子,就窝在小房间里用手指触摸文字,慢慢阅读。
那天读《瓦尔登湖》,读到梭罗写的一句“只有我们睁开眼睛醒过来的时候,黎明才会到来”,你突然鼻头一酸,因为联想到那么多的人们都可以看见黎明,而你不能。
现在,黎明终于到来了。
你想立刻打开房门告诉爸爸妈妈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可脑海里蹦出来的那个声音让你停顿了下来。
你想了想,尽量以不出声的方式把房门开了一条细缝,偷偷观察客厅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让你微微有些失望的是,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
头发半白的爸爸坐在桌前读报纸,戴一副老旧的金边眼镜,两只手捉着报纸的两端,身体尽量往后仰,眼睛用力眯起来,这样才能缓解远视的疲劳。
妈妈在厨房里炒菜,家里每天都吃四菜一汤,今天做了番茄炒蛋、干煸四季豆、青菜豆腐汤,还有一个土豆红烧肉在锅里,锅铲翻转的轻轻撞击声,和空气中熟悉的饭菜香气,让人觉得心安。
你莫名松了一口气。
刚想彻底打开房门,突然瞥见妈妈左手臂的一小块皮肤亮了起来,仔细一看,竟然是一块液晶显示屏。
上面显示,
“肉类已处理完毕,请出锅。”
妈妈熟稔地用手指点了一下下方的“确认”按钮,把红烧肉盛在小盘子里,关火,端上桌。
这时,显示屏再次闪烁起来,
“饭菜准备完毕,请五分钟后到次卧提醒乐乐吃饭。”
妈妈再次点了“确认”,面无表情地换下厨房的围兜,用抹布把灶台的油渍清理后,走到客厅,端坐到爸爸旁边,一双眼睛直直看着墙壁,像个机器人。
不对......
看着她脚踝附近的充电器借口,你突然意识到,她......好像就是个机器人。
这时,爸爸左手臂的显示屏也亮了起来,
“时间已到,请打开电视,收看新闻联播,并按照知识库第1783条文字内容做出相关评论。”
不出意外,爸爸也默默点了“确认”。
你仿佛被雷击中一样,呆在原地。
他们是谁???
你的大脑飞快运转,像要烧坏掉一样地一阵眩晕。你把视线挪到天花板,再顺着往下看,熟悉的吊灯、熟悉的墙纸、熟悉的餐桌、熟悉的一摞摞旧报纸,熟悉的一切。
视线停留在左边的墙壁上。
那里挂着一张黑白照片,用木头相框裱起来,镶嵌着一朵黑色的布花。
照片的背景是每年夏天你们都会去避暑的那片湖泊,爸爸搂着妈妈,还很年轻的两个人对着镜头大笑着。
你突然回想起那场车祸以前,作为工程师的爸爸老是喜欢钻进小书房里摆弄他那些金属小物件,不知道捣鼓些什么,也不让你跟妈妈进去看一看。
你想起某次你实在好奇,问了一句,爸爸用大手捏捏你的脸,说,
“爸爸在制作一些可以一直一直陪着乐乐的好东西呀。”
原来是这些东西啊。
可是爸爸,你真的很粗心欸,都不知道给仿生机器人安装一个衰老的装置。现在,我都已经二十三岁了,你跟妈妈却还是三年前的样子,连一根白头发都没有多长出来。
就是跟妈妈合起伙来欺负我看不见,对吧。
还是......
车祸发生时,你还没来得及改良这些装置呢。
妈妈手臂上的显示屏亮了起来,
“时间已到,请到次卧提醒乐乐吃饭。”
你看见那个女性机器人起身,有些笨拙地模仿人类的脚步,走到你的房间门口,发出的却是往日妈妈的声音,
“田可乐!你是不是还在睡觉啊!太阳都快下山了!赶紧滚出来吃饭!”
你看着那张跟妈妈一模一样的脸,强忍住泪水,以再平常不过的口吻回答,
“哎呀知道了!多睡会儿怎么了!饿死我了!”
你迟疑着,慢慢睁开眼睛。
墙壁雪白的光刺得你双眼胀痛,不自觉流下泪来,你看着墙上John Winston lennon的唱片海报愣了好一阵子,才反应过来,这确实是那个你曾经无比熟悉的房间。
三年前,因为一场严重车祸,你们一家三口被送到医院,经过抢救,爸爸妈妈都平安无事,而你不幸失去了视力。
这三年,你挣扎过,绝望过,无数次在深夜里抽泣,沉浸在悲伤里无法自拔,甚至忿忿不平地想,为什么爸爸妈妈一点事都没有,受伤的偏偏是我?
但经过他们的悉心照料和陪伴,你还是熬了过来,甚至在专业老师的教诲下学会了盲文。不出门晒太阳的日子,就窝在小房间里用手指触摸文字,慢慢阅读。
那天读《瓦尔登湖》,读到梭罗写的一句“只有我们睁开眼睛醒过来的时候,黎明才会到来”,你突然鼻头一酸,因为联想到那么多的人们都可以看见黎明,而你不能。
现在,黎明终于到来了。
你想立刻打开房门告诉爸爸妈妈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可脑海里蹦出来的那个声音让你停顿了下来。
你想了想,尽量以不出声的方式把房门开了一条细缝,偷偷观察客厅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
让你微微有些失望的是,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
头发半白的爸爸坐在桌前读报纸,戴一副老旧的金边眼镜,两只手捉着报纸的两端,身体尽量往后仰,眼睛用力眯起来,这样才能缓解远视的疲劳。
妈妈在厨房里炒菜,家里每天都吃四菜一汤,今天做了番茄炒蛋、干煸四季豆、青菜豆腐汤,还有一个土豆红烧肉在锅里,锅铲翻转的轻轻撞击声,和空气中熟悉的饭菜香气,让人觉得心安。
你莫名松了一口气。
刚想彻底打开房门,突然瞥见妈妈左手臂的一小块皮肤亮了起来,仔细一看,竟然是一块液晶显示屏。
上面显示,
“肉类已处理完毕,请出锅。”
妈妈熟稔地用手指点了一下下方的“确认”按钮,把红烧肉盛在小盘子里,关火,端上桌。
这时,显示屏再次闪烁起来,
“饭菜准备完毕,请五分钟后到次卧提醒乐乐吃饭。”
妈妈再次点了“确认”,面无表情地换下厨房的围兜,用抹布把灶台的油渍清理后,走到客厅,端坐到爸爸旁边,一双眼睛直直看着墙壁,像个机器人。
不对......
看着她脚踝附近的充电器借口,你突然意识到,她......好像就是个机器人。
这时,爸爸左手臂的显示屏也亮了起来,
“时间已到,请打开电视,收看新闻联播,并按照知识库第1783条文字内容做出相关评论。”
不出意外,爸爸也默默点了“确认”。
你仿佛被雷击中一样,呆在原地。
他们是谁???
你的大脑飞快运转,像要烧坏掉一样地一阵眩晕。你把视线挪到天花板,再顺着往下看,熟悉的吊灯、熟悉的墙纸、熟悉的餐桌、熟悉的一摞摞旧报纸,熟悉的一切。
视线停留在左边的墙壁上。
那里挂着一张黑白照片,用木头相框裱起来,镶嵌着一朵黑色的布花。
照片的背景是每年夏天你们都会去避暑的那片湖泊,爸爸搂着妈妈,还很年轻的两个人对着镜头大笑着。
你突然回想起那场车祸以前,作为工程师的爸爸老是喜欢钻进小书房里摆弄他那些金属小物件,不知道捣鼓些什么,也不让你跟妈妈进去看一看。
你想起某次你实在好奇,问了一句,爸爸用大手捏捏你的脸,说,
“爸爸在制作一些可以一直一直陪着乐乐的好东西呀。”
原来是这些东西啊。
可是爸爸,你真的很粗心欸,都不知道给仿生机器人安装一个衰老的装置。现在,我都已经二十三岁了,你跟妈妈却还是三年前的样子,连一根白头发都没有多长出来。
就是跟妈妈合起伙来欺负我看不见,对吧。
还是......
车祸发生时,你还没来得及改良这些装置呢。
妈妈手臂上的显示屏亮了起来,
“时间已到,请到次卧提醒乐乐吃饭。”
你看见那个女性机器人起身,有些笨拙地模仿人类的脚步,走到你的房间门口,发出的却是往日妈妈的声音,
“田可乐!你是不是还在睡觉啊!太阳都快下山了!赶紧滚出来吃饭!”
你看着那张跟妈妈一模一样的脸,强忍住泪水,以再平常不过的口吻回答,
“哎呀知道了!多睡会儿怎么了!饿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