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英国人怎么看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这段历史? 第1页

  

user avatar   yuan-yi-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问题让我想起了一件事,就发生在10年前,英国首相访华,胸口别了朵罂粟花。

英国人怎么看鸦片战争,从这点外交细节就能一窥端倪,大致就跟唐朝人怎么看灭百济和高句丽那段历史差不多吧。

2010年11月8日,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上任后首次访问中国,他带来了一个规模空前的代表团。

卡梅伦此行的主要目的是扩大英中两国的贸易规模,希望到2015年两国的贸易额能翻上一番。

两天的访华日程安排得很满,卡梅伦频繁出没于各种会晤与活动,宣讲自由、民主与法制的重要性,强调英中两国的传统友谊。

卡梅伦的言谈举止无懈可击,态度真挚语调诚恳,美中不足的是他别在西服左胸口袋上的那朵小红花格外扎眼。

卡梅伦别那个玩意儿叫罂粟花,就是可以提炼出鸦片的那个罂粟。

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中国和英国打过两场仗,都叫鸦片战争。

这一打直接把中国从封建社会打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各种外来屈辱的开端。

卡梅伦别着罂粟花访华,往轻了说是不尊重东道主,往重了说是跑到中国示威来了。

每年11月11日是英联邦国家的国殇纪念日,用以纪念战争中死去的军人和平民,佩戴罂粟花纪念这个日子是英国传统。

这一传统源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况最惨烈的佛兰德地区,那里罂粟花盛开,战后英国人用佩戴这种花纪念阵亡在那里的将士。

传统归传统,当传统与外交礼仪有冲突时,卡梅伦的取舍就很值得玩味。

不仅是卡梅伦别着罂粟花来了中国,他带来的四位内阁大臣和代表团的许多成员都别着一朵。

中方接待人员注意到了英国人刺眼的饰物并进行了交涉,要求他们在公开场合不要佩戴罂粟花。

英方回绝了中方的请求,一名官员表示:“在国殇纪念日戴罂粟花对我们有重大的意义,我们会一直戴着。”

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没有强人所难,于是卡梅伦戴着罂粟花去了人民大会堂,去了长城,去了北京大学。

当卡梅伦在北大讲坛上大谈自由贸易时,他胸前的罂粟花讽刺地令人想起,当年英国贩卖鸦片也是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号。

对卡梅伦的失礼之举,英国媒体都不以为然,认为从务实的角度看,为了这点传统冒激怒中国的风险实属不智。

《卫报》专栏评论道:“中国人看到的不是罂粟花,而是西方人残存的傲慢与嚣张……就这样他们还想中国人买更多劳斯莱斯。”

话说卡梅伦对罂粟花是真的情有独钟,他访华恰好一年后,又因为罂粟花在国际足联那里讨了个没趣。

当时恰逢英格兰队和西班牙队的友谊赛,国际足联提前打了预防针,不许英格兰球员穿绣有罂粟花的队服。

这一决定让卡梅伦怒不可遏,直称国际足联“荒唐离谱”,但英足总的抗议还是被驳回。

2015年,卡梅伦再次因罂粟花沦为笑料,起因是唐宁街10号在官方Facebook账号上发的一张照片。

照片上的卡梅伦佩戴着罂粟花,那朵花假到只能用“绝无PS痕迹来形容”。

可能发布照片的工作人员真的没有费神PS,就是把一张罂粟花照片直接叠加到了卡梅伦两年前的旧照上。

这张连作假都懒得费劲的照片给了英国网民好几天欢乐时光,他们大开脑洞PS了更多卡梅伦和罂粟花的照片。

一方面,佩戴罂粟花在英国已经成为一种政治正确行为,少数不愿佩戴的人会遭受谴责甚至威胁。

另一方面,那些不愿戴罂粟花的英国人为这朵花和帝国主义历史的联系深感不安。

英冠斯托克城队的爱尔兰国脚詹姆斯·麦克林就始终拒绝佩戴罂粟花,并为此收到过死亡威胁。

-----都看到这儿了,点个赞再走呗-----

后记:这是“外交乌龙”系列的第八篇。

周恩来总理说过一句很有分量的话:“外交无小事。”

在外交舞台上每个人都代表着自己的国家,个人的一点点不得体行为有可能被无限放大。

外交中的乌龙事件重则引发战争和对抗,轻则让犯错的人沦为历史笑料,这样的先例仅在过去几十年间就屡见不鲜。

我的新文章会在个人公众号弄影记(微信号:feiyumylife)提前首发,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外交乌龙系列-----



user avatar   li-ji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于英国来说,在殖民期间,在印度每隔一二十年就饿死几百万上千万的。

布尔战争把男女妇孺关进集中营,连元首都点赞。

在南非搞三光什么的,大英表示日本就是个弟弟。

债多不压人,虱子多了不咬。

这几天美国和欧洲不是在闹吗?比利时也闹起来了,利奥波德二世执政时期杀了1000万非洲人。

而且是虐杀,动不动就是砍手砍脚什么的。

比利时王子洛朗说的好,利奥波德二世从来没有亲自去过刚果,所以我不知道他怎么会让那里的人受苦。人家不是在比利时建了公园么。

这话说的好啊,英国女王也没来过中国啊。

这是一张当时著名的图片,由于这个村庄没有生产足够的橡胶,所以他的五岁女儿的手脚被砍了,这个男人就盯着自己五岁女儿的手脚。

感受一下这个男人的心情。

顺便说一句,比利时几十年来没有教殖民史。

从殖民时代各国发生的一系列人类惨剧来说,鸦片战争在大英历史上算是最温和的战争了。

感谢大英。

顺便说句,一向以“左媒”著称的《纽约时报》当年搞出一个很惊悚的标题


我一看不对啊,我怎么没听说过中国人那样对待希腊。

一看报道,哦,主要就是买了希腊的比雷埃夫斯港,而且这港口还不是希腊自己要卖的,还是德国逼着希腊卖的,希腊欠债了嘛,要还钱。

希腊欠钱,德国逼债,中国买了港口,最后谁背锅啊?

中国。

那中法水务在中国投资了那么多供水系统,算什么啊?

算自由市场。

非常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user avatar   hu-jing-70-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看都不看。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同光中兴vs维多利亚时代;

你们的寡妇,比不了我们的寡妇。


user avatar   yongming-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仅仅是侵华,是侵略全球,否则英伦三岛那点地方怎么号称日不落帝国。

殖民地太多了啊。


user avatar   tuo-qia-ma-ke-zhi-g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李建秋 老师珠玉在前,那我也来添把火

我来说一下时间点位于两次鸦片战争之间的爱尔兰大饥荒

1845年至1850年期间,由于土豆致病霉疫的扩散导致爱尔兰的土豆大面积欠收乃至绝收,而当时土豆是爱尔兰的主要粮食作物,由此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大饥荒

当时正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期,经历工业革命后如日中天的英国堪称天下翘楚,维多利亚治下的强权忙着做一些大事,比如对清国发动鸦片战争,对于自己治下的爱尔兰屁民基本上就是不闻不问,毕竟爱尔兰人以天主教徒居多,对于圣公会体系的帝国来说,属于一群冥顽不灵的逆贼,饿死活该

大英帝国对待爱尔兰饥荒的态度,和当下美国对待疫情的态度颇有几分相似,放着不管就完事了

官方的救灾玉米不能吃,而且哪怕是这些玉米也需要极其繁琐的手续才能申领

民间自发组织的救灾全部被挡回去

时任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尔莫西德看不下去了,宣布给爱尔兰捐款一万英镑,维多利亚老妖婆本人居然要求苏丹只准捐一千英镑,理由是她自己也只捐了两千英镑,你要是捐的比我多,那岂不是显得我不够英明神武嘛,苏丹没法子,只能捐一千英镑,然后偷偷组织了三条货船,装满食物,运往爱尔兰,然后天下第一横行四海的大英帝国皇家海军不去办正事,居然忙着以猫捉老鼠的方式对三艘无害的运粮船搞围追堵截

在饥荒最严重的黑色的1847年,当时世界各国媒体广泛报道了爱尔兰的严重饥荒,英国眼看舆论压不下去了,终于开始慢吞吞的,假模假式的搞救灾,哦对了,同年在美国,一个叫乔克托的印第安部落,从新闻上看到了爱尔兰的饥荒,看不下去的全村老少,也东拼西凑了710美元捐给爱尔兰

最搞笑的是,当时爱尔兰的大部分土地都由英国大地主通过大规模土地兼并所占据,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向大不列颠本岛出口农产品,爱尔兰人占有的耕地面积过于低微,只能依赖土豆这种高产作物维持生计,而爱尔兰屁民的死活显然和英国地主老爷没有半毛钱关系,当时一百多万佃农和三百多万小自耕农都得依靠土豆维持生计,但老爷们更关心小麦和牲畜的收成,因此出现了爱尔兰一边闹饥荒,一边向大不列颠出口粮食的奇景

对于爱尔兰的可怕饥荒,英国舆论公然声称,这是由于“爱尔兰人过着奢侈和无忧无虑的生活”并且认为解决方法是“应该食用更富有营养的,以谷物为主的食品,结束对土豆的反常依赖”

你见过比这更无耻的言论吗?哦,有的,还是最近。

“只要死亡人数低于十万,我们就干的很好了”

持续长达五年的大规模饥荒导致爱尔兰的人口锐减了将近四分之一,上百万爱尔兰人为了逃荒移民海外,这次毁灭性的饥荒导致爱尔兰民族意识彻底觉醒,武装斗争风起云涌,从1916年爱尔兰复活节起义,到后来爱尔兰共和军的恐怖袭击,大英帝国以自己的暴虐统治,亲手把自己治下忠顺的爱尔兰佃农,变成了残酷的武装分子和游击队员

而饥荒结束的当年,也就是1851年,大英帝国迫不及待的举办了世界上第一场世博会,为了举办世博会,大英帝国以大王莲花的经脉为灵感来源,用几千吨钢材和十公顷玻璃,建造了五百多米长,一百多米宽的富丽堂皇的水晶宫,在水晶宫中陈列展示着自帝国四海的恢宏财富,工业成果和掠获所得,维多利亚老妖婆邀请了十个国家和无数企业的代表前来参观,帝国辉煌的财富,先进的技术,庞大的国力,彻底震撼了四方来宾

维多利亚老妖婆是这么描写帝国对财富的夸耀的“漂亮的水晶喷泉就在眼前,真是神奇,多么大,多么荣耀,多么感人,一个人会热爱这一切的。”

1921年,爱尔兰独立

1936年,水晶宫在火灾中化为一堆残骸和烂铁

1947年,大英帝国解体

爱尔兰饥荒雕塑


水晶宫世博会


user avatar   long-yu-42-7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肯定是不承认、极力美化、才不会认为自己有错。

国内的某些理中客、公知也这么说。而且还会说:“殖民者是去送文明送先进的”

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说成是“野蛮暴力排外”“与文明脱钩”

直到拜登的讲话:“美国去阿富汗不是去建设国家的,那是阿富汗人自己的事与美国无关。美国去阿富汗是去反恐的,现在反恐任务完成了,美国人就该离开了。至于阿富汗将来是是什么人执政,那与美国无关。”



我认识的一位网友拿这段话去理中客群、公知群里去问这些人怎么看。

得到了以下反应:


看来这些人知道没法儿洗了,美国总统都这么说了;他们再想给殖民者洗白可就难了。

下图是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阿富汗战前战后的对比。这都是“文明民主”的西方国家“送文明送先进”导致的







user avatar   zhang-xian-87-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相关话题

  双十一期间有哪些值得收藏的书可以考虑入手? 
  一个格斗爱好者拿匕首能否打赢世界上所有的赤手空拳格斗高手? 
  军衔高的军人的就一定可以指挥军衔比他低的军人吗? 
  如果我穿着一身16世纪的欧洲板甲走在明朝中期的街头上会怎样? 
  有人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去当兵的都不会是这个国家的优秀人群」,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优秀人群是如何界定的?是否取决于个人的文化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养? 
  第一次手枪实弹射击是怎样的感觉? 
  没有源义经,源赖朝可以打败平家吗? 
  为什么冲锋枪被发明出来后没有顺理成章发明出来突击步枪? 
  隋朝的财富从哪里来,为什么后代的唐朝没有超过? 
  如何看待英国新任驻华大使拍隔离 Vlog ,全程中文介绍,大赞防疫人员专业? 

前一个讨论
《百年孤独》究竟讲了些什么?为什么读起来如此晦涩?
下一个讨论
如何从零开始练习引体向上?





© 2024-05-0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