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了解一点基本史实的人也不会提这么无理取闹的问题啊。
二战期间各个大国航母跟下饺子一样下水
题设不成立,哪怕时间尺度放宽到1930-1945年这15年时间,有能力像"下饺子"一样批量建造航母的国家也只有转入战时体制、产能全开的美利坚合众国。
和平时期各国受海军条约和财政情况限制,几乎也没人能维持大规模扩建海军。标准排水量2万吨左右的条约型舰队航母平均2-3年下水一艘,英美日三国无不如此。1937年伦二条约基本失效后的战前扩军时期,各国也只是让计划舰和动工舰的平均标排上升到3万吨级别而已。其中美国动工最多、共计有埃塞克斯级24艘,剩下英国上马光辉型+怨仇型共6艘,日本为翔鹤型+大凤型共3艘,法国计划舰霞飞级和德国计划舰齐柏林级均未完工,而且除了美国以外,其他各国战时造舰进度比起和平时期无不大幅下降。
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3万吨级只能算中型航母入门,能运作鹞式一类的stovl战机,但效率非常捉急,几乎形不成系统战斗力。4万吨以上大型舰+中型或重型的舰载喷气机才能算上的了台面的正规战斗力——1945年以前有能力动工这种巨舰的国家一共也就三个而已,真正上马的只有两个,成规模量产的只有一个(而且部分计划舰还被取消了)。
现代的情况是,无论英法俄还是中美,如果想要拥有或维持具有全球话语权、在四大洋自由投送海上力量的世界大国地位,建造2万吨以下的中小型航母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十来架飞机丢出去能干啥?更小的万吨舰那就更不用说了,完全就是亏本生意,还不如直接弄个大驱实在。
而4万吨以上的大型军舰,从建造到维护,几十年来一直都是世界线难题,能整明白的国家也是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