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认为中国的基尼系数偏高是什么原因? 第1页

  

user avatar   rewrgf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口太多。

基尼系数这玩意,与人口数量是呈正相关的。

假设有几个基尼系数为0.3的地区,把他们放到一起,基尼系数是多少?答案是大概率在0.4以上,因为除了“区域内基尼系数”以外,还有一个“地区发展不平衡带来的额外基尼系数”的项。

全世界所有人口放在一起,基尼系数是0.68,比任何一个单独的国家都高。

中国每个市的基尼系数大概都是在0.2~0.3,但几百个放在一起就到了0.5左右。

欧洲基尼系数普遍在0.3左右,最高的国家,基尼系数是0.35,但你拿全欧洲所有人口一起算基尼系数,则在0.5以上 。然而整个欧洲才4亿多人口。美国也差不多,全美的基尼系数比每个county单独拿出来算,要高得多。

中国的人口为14亿,但基尼系数和4亿人口的全欧洲,3亿人口的全美国差不多,远低于10亿人口的”欧洲+中东+北非“,或者10亿人口的”北美+南美“的基尼系数。


user avatar   ni-de-dian-nao-95-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计算方式不适用。

众所总之,我们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应该透过问题看本质。

基尼系数是资本主义国家衡量国内财富分配公平问题而设计出的指数,简言之,是适用资本主义国家的。

而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即中特社。我们不应该,也绝不应该生搬硬套资本主义国家的计算方式计算所谓的基尼系数。

矛盾具有特殊性,这启示我们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

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尼系数,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尼系数计算方式。把发达地区和发展中地区、高收入者中等收入者低收入者分隔开来,分别计算基尼系数。

而这仍然只是中国特色基尼系数的初级阶段。我们在未来还应该不断细化基尼系数统计精准度,把每一个人都精准计算,从而得出------人均基尼系数。

这就是中国!

-----------分割线---------

取匿了 摊牌了

1000赞都没事 说明我应该挺安全

顺便分享张偷的图


user avatar   wu-zhi-zhe-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城乡差距太大,地域差距太大。

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万多,城镇是4万多,综合下来是3万多。要降低基尼系数的话,请自行判断你到底是二次分配的分配对象,还是被分配对象hhh


逛了一圈下面就没有一个正经答案。14年chenqin就有写过类似的东西,7年过去了你乎现在就只会感恩了。


user avatar   feng-da-67-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数据真实吗?

这个所谓基尼数据偏高,一般认为是0.61这个数据,这是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而且是2010年的数据。

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几个关键词:

“西南。”美国成都领事馆是2020年7月才撤销的。

“2010年”。我查阅网络上的说法,很多消息是这样说的:“基尼系数(中国停止公布基尼系数)

个人专栏 2020-09-09 18:41:13 1 0 中国国家统计局已经停止公布中国的基尼系数,现在一般都是学者通过自己在社会上所得到的数据来算出中国的基尼系数,最近好像是0.61。一般学者都是通过社会上的民。。”

但是我同时又注意到:“每年中国统计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住户调查统计年鉴》都会公布2003年到上一年的基尼系数。今年的《2020中国住户调查统计年鉴》已于10月4日出版,里面有我国2003年到2019年的基尼系数,目前已于各大电商平台上架。我这边有2018版的,可以从中看到03-17年的基尼系数。”

换言之:2020年还在网络上发布的“基尼系数(中国停止公布基尼系数)”这样的标题党,是彻彻底底的谣言。

这么多回答依据谣言进行回答,这也太可笑了。

对于这一数据,早就有专门的论文批判。论文早就指出,在该研究中,东部地区数据显著偏多,西部地区数据显著偏少,高收入数据显著偏高,低收入数据显著偏低(城镇居民每四户就有一户的人均日收入在6元以下,乡村居民每四户就有一户在3元以下,处于饥饿状态)。

对于这一数据,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必须要有系列数据对比才能判断其价值。比如说该组织历年调查得出的中国基尼系数对比情况,比如说该组织历年调查得出的世界各国基尼系数对比情况。但是这些都没有。我们当前可以获得的比较权威的基尼系数数据,国内主要是我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历年数据,国际主要是联合国、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是中国和美国的基尼系数在中国基尼系数较高的2007年前后基本相当(美国是0.41中国是0.47),此后中国基尼系数就处于整体下降的状态。此外,美国人口普查局发布的基尼系数指标较高,2018年美国基尼系数上升至0.485。2017年该系数为0.482。尽管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不能直接与其他国际组织的数据对比,所以我们不能直接说美国的基尼系数高于中国。但是美国人口普查局明确指出这是近五十年来美国基尼数据的最高值。所以,虽然具体数据无法对比,但是趋势足以说明问题。

对于这一数据,2013年前后(2013年这个数据在访谈节目上大谈特谈,发布数据的人并且做出百般回护的样子说这个数据不能说明中国有问题)恰恰是中国基尼系数高于美国的时期,对中国基尼系数危险性的批判极度集中,中国崩溃论大行其道。但是如今美国的基尼系数可能高于中国,批判声音早已消失。

所以这个问题重新提出,本身就十分奇特。

更奇特的是一群人忙着在这个问题下面喷中国。

美国在世界经济分工中是处于剥削阶级地位的超级大国,可以拿到世界范围内的超额利润,结果基尼系数甚至高于中国这个处于被剥削阶级地位的发展中大国。

胜负已分,毋庸多言。


user avatar   tangxiao-9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提问者,这个 偏 字用的不准确。

其次呢就是我认为高的原因是因为被动感恩的人太多了。

嗯,啥也说不出来感恩吧



user avatar   shi-dai-z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同意高票回答的结论。

但是,想讲日本人的起源,只看日本是不行的,本回答希望把视野放到广阔的东亚,把韩国人的起源,日本人与炎黄部落的关系等一并讲明。

历史隐藏在层层谜团中,谁都不能得出百分之百正确的结论,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结论先奉上

35%祖先为矮黑人

35%祖先为生活在中国东北的扶余部落(原本为炎帝部落的一支)

20%祖先为典型华夏汉人

以下是全文目录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2)伟大的东北大地

(3)日本的起源


(1)东亚的杀戮与征服

研究人种起源与变迁最准确的是Y染色体检测,有一个段子,表白时男生对女生说,我有一条祖传的染色体想送给你。这条染色体,就是男性独有的Y染色体。Y染色体只传男,突变少,易检测,而父系又代表着权利与支配,因此Y染色体检测祖先受到人们的认可。2001年,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完成,人类历史的大幕被揭开,人种的变迁呈现在人们眼前。

全部人类起源自非洲,10万年前,最古老的一支矮黑人,其基因标记为D,走出了非洲,最早在5万年前,就到达了亚洲,他们广泛分布在东南亚,过着采集与渔猎的悠闲生活。

纯种矮黑人长这样

但不久后,与其差不多同时期走出非洲的棕色人种C,也到达了亚洲,C立刻开始了对D的杀戮与征服,D或被同化,或被驱逐到亚洲的各个犄角旮旯,现在东亚D基因只集中存在于日本(35%),西藏(40%)。

C集团也并没能统治亚洲多久,3万年前,黄白种人的祖先走出非洲,一支向北,成为白种人,一支向东进入亚洲,他们就是华夏汉人的祖先—O集团。O集团具有良好的技术与文明,C与D根本不是其对手,O集团旗下的O1、O2,迅速占领了中原最肥沃的土地,开始农业耕作,人口爆炸增长,建立了灿烂的文化,而C集团则被驱赶到了北部,成为了蒙古,女真等族的祖先,值得一提的是,韩国也存在大量的C,这些C也构成了韩国本土文化的基础。

5000年前左右,生活在藏羌的另一个O集团—O3,大举东进,一举征服与同化了在中原进行农耕的兄弟集团O1,O2,占领中原,成为了现在汉族的主流。现今的河北,山东等都为O3的天下,O1则被赶到了中国南方,O2现在只集中存在于东北的满族和日本韩国等。这一时期中国已有了记载,皇帝炎帝战蚩尤、周武王伐纣等,是不是就在说的这一段历史呢?

至此,现代亚洲的雏形就已经显现,各个民族的构成也清晰起来,汉族的血缘最统一,70%以上的O基因,其中03占50%以上,可以说我们不仅是文化上的民族,还是地地道道血缘上的民族。日本人除了55%的O之外,还有35%的D,这也构成了大和民族的独特之处,韩国除了大量的O也有2成C,文化独树一帜也有相应的基础。蒙古有高达5成的C,并把其C基因传到了欧洲各地,足见蒙古帝国的伟大。值得一提的是,蒙古王氏基因C3(蒙古人20%),和日本本土基因D2(日本人35%),在汉族中完全没有出现,看来汉族对于侵略者的抵抗很彻底,而蒙古和日本,却各有20%的O3存在,汉民族强大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东亚各个民族的兴衰史,其实就是一部基因的兴衰史,基因战争远没有结束,以后的进程值得期待。

(2)伟大的东北大地

作为土生土长的吉林人,读书时,课本里全都是中原王朝的兴衰史,我对于东北大地的历史完全没有了解。

最近在翻阅了各种资料后,我不禁感到,原来这片土地这么牛○

东北大地上主要生存着三族人

东胡—蒙古的祖先

肃慎—女真,满族的祖先

夫余—创立高句丽,后被灭国,语言消失。其中,东胡,肃慎,结合我们之前的基因分析,都是被O集团赶到北部的C集团,游牧为生。而夫余不同,是O集团的一支,地地道道的农耕民族,其基因极有可能是现今已不存在与汉族O2b

在这里援引李德山老师对于扶余历史的研究。

夫→番

余→徐

番国,与徐国,合并称夫余国,而番国与徐国都来自于共通的祖先——炎帝部落,该部落本来农耕于中原(一说于江南),战败后北上,于东北最终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势力遍及辽宁吉林朝鲜半岛,而起源与炎帝一说,又恰恰可以解释其O2基因与农耕文明的来源。朝鲜半岛三国鼎力时,百济与高句丽都为扶余后裔。而新罗则以韩国原住民C为主,文化与扶余不同。最终,新罗政权统一韩国,虽然他们后来建立了高丽王朝,但其本身与高丽没有任何关系,他们的新罗语言也成为了主流,也就是现今韩语的前身。扶余最终灭亡,但扶余的血统O2b,还大量留存在韩国(35%),中国满族(20%),日本(35%)。

(3)日本人的起源

讲到这里,大家也基本推测出日本人的起源了吧。

日本人的基因检测结果如下

35%D 矮黑人。

35%O2b ,汉民族基因O的兄弟,只大量存在日本,韩国,满族(满族是O2还是O2b目前还没有确切资料),上课追溯到炎帝部落。

20%O3 典型的汉民族基因。

其它还有一些棕色人种的C,不过和蒙古人的C也不相同

D与O3的来源已经不必说,但是O2b的来源是否是扶余还存在很多争论。

对此,语言上的分析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语言种类上看,学者白桂思的研究指出,与日语最相近的语言就是古高句丽语,这是O2b旗下的扶余人的语言,也就是说,扶余人的语言在韩国被C集团的韩语取代,而在日本却被保存了下来,这正好解释了日语与韩语的不同之处,也佐证了基因研究的结果。


可以看到,他们的外貌有非常大的区别,某种程度上也代表着O系与D系基因的区别。

一直以来,日本都是绳文人的天下,弥生时代,来自朝鲜半岛的O2b与O3登陆日本九州,他们带着先进的农耕技术与文化,不断同化与驱逐着D集团,现在也能看到这种趋势,九州地区O较多,古代权力中心关西的O也比较多,北海道与冲绳则D比较多。

最后上一张平成天皇的照片,典型的弥生脸


天皇家是哪里来的?

大家猜猜看

是O3还是O2b呢?


参考:

图片百度百科

数据分子人类学论坛

复旦大学有很多相关研究,感兴趣的可以去围观


其他答案

日语有没有类似英语中词根的东西帮助记单词? - 张铭的回答 - 知乎


user avatar   cli-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么,唐僧在花果山念一段紧箍咒,就会当上猴王吗?

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花果山的猴子会认为如来是猴王吗?

不扎根基层,群众是不会认可的!


原答案被折叠了:

盖世猴王为何裸死猴山? 数百头母猴为何半夜惨叫? 动物园最大猴群为何屡遭黑手? 游客投掷的食物为何频频失窃? 连环强 J母猴案,究竟是何人所为? 动物园管理处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 数百只小猴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 敬请关注今晚8点CCTV12法制频道年度巨献《题主的不归之路》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走进题主的内心世界…


user avatar   a-ji-43-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可真会类比啊,花着男足赚的钱,还在装作受尽委屈。

小仙女根本没把男足当兄长,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用完就踹两脚的供养者罢了。


user avatar   pu-pu-pu-51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我看到的最准确的总结。

总的来说,就是中国的高考相对公平,所以性价比极高,所以其他活动都可以适当让步。


user avatar   chen-jun-xian-59-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是我看到的最准确的总结。

总的来说,就是中国的高考相对公平,所以性价比极高,所以其他活动都可以适当让步。




  

相关话题

  当下中国有哪些反智主义的现象? 
  财政部表示,今年内不具备扩大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城市的条件,释放了哪些信号? 
  你感受到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了吗? 
  1960年代中国生育高峰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贫富差距大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户籍制度吗? 
  有哪些当年流行的段子现在已经不合时宜了? 
  俄罗斯如果经济崩溃,有没有可能普京会孤注一掷的发动一场局部战争?如果会,对世界及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中国现在是不是出现了反资本,反上流社会的思潮,可能会产生什么成果? 
  中国未来30年将与哪些国家深度发展贸易?或者开始合作? 
  你们见过的运气最好的人是什么样的?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默沙东新冠口服新药 Molnupiravir?
下一个讨论
10 月 3 日新疆伊犁州霍尔果斯市新增 2 例无症状感染者,游客暂不能离开,目前当地疫情防控如何?





© 2024-05-0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