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式在1943年表现出的性能压制,不止给盟军留下了心理阴影,给苏军也留下不少阴影。而这种性能压制是之前各方坦克都没表现出来的。
电影《解放》第一部库尔斯克战役,有一个镜头就是苏军士兵用各种手段都无法击毁虎式然后眼睁睁看着虎式碾过自己的阵地。
诚然,德军41年面对T-34和KV,还有玛蒂尔达时也体会过这种绝望。不过T-34和KV并不是全无对手,我们不能想当然的认为三号和短四完全无用,事实上这哥俩碰到T-34和kv,跟T-34/85碰到虎式是差不多的。
当时安装长管50炮的三号坦克可以对T-34造成威胁,42年还有黄鼠狼等坦克歼击车来对抗T-34和KV,加上苏军驾驶员素质普遍比较差,通讯落后,用钝头穿甲弹,战时赶制的T-34装甲质量差导致无法发挥纸面性能,所以德军碰上T-34和KV,虽然头疼但不至于有束手无措感。三号坦克利用通讯水平高乘员素质高的优势打个配合,完全可以击毁T-34和KV,虽然比较麻烦,但大头兵们看到满地熊熊燃烧的T-34,也不会认为这玩意绝对不可战胜。
但虎式确实一度让同盟国觉得束手无措了,虎式正面100,最厚的地方有200多(炮塔和炮盾重叠部分),侧后都是80,因为装甲质量好品控严格,等效成均质钢会比这个高一些,刚刚好超过T-34/76和75馒头的穿深。
此外,虎式坦克驾驶员大都是老兵,只要不是被偷袭都会摆个角度。德军装甲部队通讯好,虎式会有四号打掩护,敌人很难贴脸射击它。虎式机动性不差,战况不利可以放烟倒车撤出战斗(而玛蒂尔达、KV1就不行)。
也就是说T-34/76,75炮谢尔曼在正常交战距离基本是全方位的无法击毁虎式。其中短馒头碰上虎式完全白给(使命召唤2美军关卡对此有表现),T-34/76需要拼死绕侧(还不能太远)或正面糊脸,可以说每次碰到虎式都相当于趟一次鬼门关。
苏军43年装备了su-122和su-152可以对抗虎式,还能好一点,但su-152是在库尔斯克才第一次亮相(一个团12辆,比虎式少很多……),此前虎式在东线真就是无法无天,根据库尔斯克前的几次战斗记录来看,苏军基本不能指望依靠战术来击毁虎式,只能靠脸……
而且东西两线的经验都证明,哪怕有了su-152、m10,自行反坦克炮面对坦克也只是能打,占不到什么便宜,su-152也很忙,不仅要打坦克还要承担突击任务,多数情况下还是t-34和馒头去对抗老虎。
步兵阵地更是想都别想了,对没有装甲车辆支援的步兵阵地来说,T-34/85到50年代都可以是近乎无敌的存在,更别说虎式了。虎式本职工作就是突破坦克,其扎实的侧后防御让多数反坦克炮对之无可奈何,88mm火炮发射榴弹也可以摧毁多数工事,因此步兵见到虎式也很绝望。
《解放》第一集还有一个镜头,就是苏军第一道防线面对虎式的冲击瞬间崩溃,被拦阻部队驱赶回防线,可见步兵面对这玩意时的压力。
但豹子就没有这种压迫感,豹子正面很硬,但侧面和没有一样,通过合理布置反坦克阵地或偷袭,豹子就可以被摧毁。
虎王则出来的太晚了,虽然虎王正面没有被击穿过,但侧面在76谢尔曼,T-34/85,is-2等坦克面前并不是无敌的。
这一年的无敌期就奠定了虎式的地位。
敌人很强,但你可以凭技巧干掉他,和敌人是无敌的你怎么打他都不掉血,这两种情况是完全不同的。
就43年的情况来看,虎式因为近乎全方位无敌,是可以抵消同盟国数量优势的存在,某种程度上导致苏军在哈尔科夫,盟军在意大利都严重吃瘪。
看到还有答案拿97说事的,说97也有时间差……emmm你说t-34和Kv也就罢了,97跟三号和四号C是一辈,97改和四号E是一辈的,我觉得单挑的话四号E可以让97两炮
当然虎式也有它的问题,虎式的底盘设计是37年基于四号的基础来的,它最开始的设计目标是一款30吨级的量产坦克,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赶鸭子上架变成一款50吨级重型坦克,所以虎式的设计思路毫无疑问是落后的,有浓厚的应急色彩,也正因如此才在1944年匆匆停产并被虎王取代。豹子和虎王的组合才是德国人的理想搭配,但之后没多久德国就战败了。
因其臭名昭著的垂直装甲,导致虎式44年就不无敌了(指无法抵消同盟国的数量优势),T-34/85,76谢尔曼,萤火虫等都可以在一定距离击穿虎式正面装甲,虎式只能依赖车组高超的战斗技能,保持交战距离以确保自己的生存——饶是如此虎式在44年仍然是一款颇具威胁的坦克,因为虎式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在你能击穿它的距离外击毁你,没哪个同盟国车组看前面有个老虎,他们一辆车就敢上去单挑的——就算IS-2也未必有这个底气,因为车组素质的原因-2经常首发不中,然后虎式趁装弹间隙就可以突进到1000米距离将-2击毁。
所以说虎式作为一款应急坦克已经足够优秀,当然你要让它和T-34 谢尔曼比设计和魔改,那是真不太行,虎式的底子还是30年代的,至于德国为何在技术不差的情况下硬生生把30吨级坦克拖黄那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言简意赅版:
德国佬炮好
炮好就是一切
“军迷”不就喜欢这个吗,战列舰要打战列舰,狙击手就要打狙击手,坦克就要打坦克,高射炮就得打高射炮,地雷就必须能炸别人的地雷,那潜艇一定特别能反潜
不能在2000米外一炮击毁其他冰箱的冰箱都不是好冰箱
思考题:
卡尔尤斯既开过虎式又开过猎虎
使用虎王底盘与128mm炮的猎虎无论装甲还是主炮都远远强于虎式,盟军也没有可以正面威胁到猎虎的坦克
但卡尔尤斯喜欢虎式 不喜欢猎虎,这又是为什么呢?
——————————————————————————————————————
因为人的认知是有选择性的呗(
就离谱
39年服役的KV,40年服役的T-34
都不可以无敌,必须42年年底的鞋盒虎才能无敌
那二战是42年才开始打的?
为什么要造虎式,因为41年德国佬发现现有的坦克不够用
但41年德国佬的坦克不是不够用那么简单
这是41年的德佬坦克
IV号作为德意志军马其在圈内的热度绝对不低于虎式,但IV却是以伴随车为名号诞生的
IV靠那门短管75榴打击软目标,III号靠50炮反甲,但42年IV换装Kwk40反甲的同时对装甲也进行了全面升级,III号直接退居辅助岗位了
为什么?因为III号已经不能适应大战开始以后坦克部队所面临的反甲压力了(当然,步兵之友三突不在这个范畴内)
反甲压力就是盟军更先进的坦克造成的,这也没什么丢人的,因为IV相比谢尔曼 T-34本来都是老平台,III号更老
所以德国人造了虎式,以期在遭遇盟军坦克时也能更好的完成突破任务,而且虎式还不够,还得给平台更好的IV升级,原来负责反甲的III号直接边缘化
而现在有些人一提起鞋盒就要求结合时代,“刚出来的时候”
那T-34刚出来的时候德佬纸面啥样,怎么不能“结合时代”嘛
T-34不是重坦,那还有KV啊
IV升级之前的侧舷干脆就是张连.50都接不住的A4纸,加上换Kwk40之前的那个谐星短管榴连微波炉那个鸡饲料都不见得打得过
只有鞋盒能结合时代当的反甲恶魔人?
所以说,尬吹套路大概是脑补一个模糊标准,把其他符合标准的选择性遗忘,得出唯一一个自己满意的正确答案,单方面宣布胜利
记吃不记打的双标还真挺简单的
这就是虎式为什么会被吹上天,因为之前、之后优秀的盟军坦克 甚至虎式吃瘪的战例,都在有意的加工下消失了,还脑补掉了所有不利于“虎式无敌”牛皮的东西
这种刻板印象不仅导致了对盟军坦克毫无道理的贬低,同时对武器装备的过于拔高也是对德佬装甲战术的埋没
还请自己想想这背后的意思,没有对手的虎式被击毁了,既然虎式是无敌的,那么一定是开的人不行?
——————————————————————————————————————
鞋盒的生产性能 勤务性能偏科到了一定程度才堆起来的对抗性能,一帮人逮着个对抗性能就给你吹上天
照这个逻辑,巨耗子那个反坦克碉堡不更无敌?
The highest military leadership of the USSR – Georgy Zhukov, Nikolai Voronov and Klim Voroshilov inspecting the first captured German Tiger I heavy tank at the trophy armament exhibition in Gorky Park in Moscow in the summer of 1943
Panzer VI Tiger I from the 502nd battalion of heavy Wehrmacht tanks (tactical tank number – 100 “), captured by Soviet troops near Leningrad in the autumn of 1942.
The exhibition of captured German armored vehicles in Kiev. Soviet soldiers inspect the captured German heavy Panzer VI
Tiger Itanks with the S54 and S51 numbers from the 1st SS Panzer Division Leibstandarte SS Adolf Hitler. Winter of 1945.
Early version captured during Operation Zitadelle, Leningrad, 1942. Hull number is 250427.
上文在42年秋被缴获的100号虎式
A late version with narrow transport tracks from 2nd Kompanie, s.SS-Pz.Abt. 102, hull number 251114. Abandoned in the Falaise gap, captured and used by the French resistance.
131出名是因为131能自己跑,不是因为只有131是被缴获的啊喂.....
首先很多人连坦克长啥样都没搞清楚
(要素齐全
有说猎豹的 有说三突的 有说VK1602的 有说铁十字是黑森峰的
然后就吵起来了
不过确实,对于一些人而言只要是木头枪,就是98k,“木头”涂成黑色就是M24,“木头”是方的就是AWM(
我也见过拿T-34的倾斜首上去黑谢尔曼的,搞得好像谢尔曼的首上不是斜的似的
当然谢尔曼究极弱智的垂直38.1mm侧舷一黑一个准
绝大多数人也不清楚坦克是用来干什么的
基于“用坦克反坦克”是一种先进理念的广泛认知
世界上第一台坦克也一定是为了打没有发明出来的坦克才出现的,由此可得 人类并没有理由去发明一种用来消灭自己的东西
而“坦克支援步兵”则是伤天害理 暴殄天物的行为
所以德国人应该把IV和III突全融了去造潜艇
比如我还是见过拿“T-34是用来反坦克”这样的奇葩逻辑来尬黑谢尔曼的,俺寻思T-34的弹药基数里占大头的HE是用来帮汉斯飞自己头的?
盟军在中后期为了应对德军坦克也在升级自身的反甲能力,但盟军坦克的主力弹种依然是榴弹,因为比起德佬相对稀少的装甲单位,盟军面对得更多得是步兵掩体、反坦克炮之类的软目标
德国人自己搞IV时,定位也是使用短管榴炮去针对软目标,为了避免《凡尔赛条约》的限制还起了个“Begleitwagen”的雅号,后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德国佬是患上了“反甲恐惧症”才会魔怔的去堆反甲性能,这是一种基于现实情况的选择
这就像北约在曾经苏毛的钢铁洪流阴影下不得不更重视坦克的反甲能力一样,这只是基于实际情况进行的选择,请勿轻易发散思维进行“理念飞跃”
要是毛子也搞什么装甲无用论,我们看看北约会不会像本位面那样造坦克
再者就是无厘头的烂梗遗毒
三德子装甲兵被B1 KV T-34 丘吉尔 玛蒂尔达 甚至那个谐星微波炉 一路恶心到PTSD,然后有了鞋盒,某些爱好者就开始选择性遗忘动不动就要去请88炮 Ju87来反甲的苦逼日子,转而尬吹某个时间段无敌了
不由得想起了开心的事情,如果按照T/D曲线换算,在面对75mm级别的APC时,谢尔曼选手的首上装甲按倍率折算后与虎式的102mm首上差距并不大,然而谢尔曼无敌的时期似乎从来没有存在过.jpg(复读:因为德佬炮好)
不过考虑到网络德棍多少都是尬黑反过来黑自己,还一黑一个准的老双标,这完全可以理解
(谢尔曼的打火机是因为烧汽油的烂梗都和大和四成七一个年头了,不还是被当宝贝刷)
烂梗导致久闻盛名的路人在游玩坦克游戏时总是蜂拥而上的朝着鞋盒虎高歌猛进,然后因为自己不是魏特曼而被谢尔曼追着日,转而怒喷游戏不合理
又把远古老梗翻出来发一遍,从而形成了烂梗遗毒的尸体传染路径.jpg
————————————————————————————————————————
鞋盒虎是德国人在PTSD上高歌猛进的第一步
因为是PTSD初期,所以症状还不那么极端
鞋盒虎的诞生背景是德国人意识到自己的坦克在产能与性能上存在双重劣势,所以开始在坦克装备堆砌一些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装备
比如KV靠着75mm的首上装甲就能让自己头大,那把鞋盒正面加厚到102mm,炮塔也要更加厚实,打造自己突破的矛锋
面对盟军装甲力量时,无论是B1 KV还是谢尔曼 T-34都是当时的短管75 IV、长50 III难以应付的对手,那么既然已证明88炮已经行之有效,开发一款使用88炮的重型坦克完全没有问题
同时鞋盒虎的机动能力尚且没有因为过于离谱的超重而出现问题,多层负重轮带来的宽履带确实也能提高坦克的通过能力
只是在生产性能与后勤性能上出现了瘸腿现象,但这对于德国佬稀烂的经济与产能而言,本来也就玩不了真正的钢铁洪流,硬着头皮玩会变成骡子拉坦克作战的神圣骡马帝国
当然德国人不是不知道倾斜装甲,很早就在装甲车上进行了应用,但德国佬为什么不在坦克上实用,那就是一个未解之谜了
坦克是一种极具攻击性的多功能载具,是一种大量生产 大量使用且不可避免的会被消耗的高级消耗品
鞋盒虎实现了作战性能上的平衡,又以重坦营为单位战斗
恰巧这些单位就是广大路人梦寐以求的无人能敌的“特种部队”,是荧幕上华丽到单调的超级战士
与电影的孤胆英雄不同的是,这些单位总会占用大量的资源 在大量辅助部队的掩护下 投入敌人最多的战场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显然不是狂怒里那样莫名其妙落单的情况,任何落单的坦克在有反甲能力的步兵面前都可以是一坨肥肉)
这些重坦营拥有优秀的装备,优秀的兵源,也获得了高层的重视,而且赶上了德军依然拥有攻击能力的时期
众所周知,消灭敌人的前提是敌人存在,德国人什么都缺,就是不缺敌人
重型坦克营的作战模式与环境使得其不难取得优异的战果,也掩盖了鞋盒的劣势
虎式的总损失/消灭比率达到了5.74 即便我们不考虑统计上可能产生的虚高,一共不到2000台的虎I/II总共可以消灭近一万台盟军坦克,但盟军光谢尔曼和T-34的产量就比这个数字多了一位数
其本身高昂的生产成本与稀少的数量,只能作为剑走偏锋的赌博产品、战场上的救火队,无法真正阻挡纳粹的败亡
不过显然,路人不在意盟军有多少坦克,路人也不在意谢尔曼和T-34的首上等效到底是用勾股定理还是用T/D曲线去换
我不断的强调坦克性能的多种多样,但大家更在意坦克作为反坦克炮时的表现
“碰巧”虎式有一门好炮,毕竟在威力巨大のKwk36面前众生平等,实际上T-34与谢尔曼防护差于鞋盒子也是火炮带来的刻板印象
就算不只看着Kwk36,德佬的坦克炮刨去某些稀奇古怪的弹药通用性偏差以外普遍都有优异的泛用性
鞋盒虎的数量稀少,但不是每只老虎都为人所知,大家往往只记得最勇的那么几个
比如提到波卡基村,路人多半也识得魏特曼,且多半会选择性忽略接下午101营为了扩大战果仓促发动进攻,在没有步兵掩护的情况下强行开进波卡基然后翻车的部分
在下午发起的第二轮攻势中,101营1连6台参加了战斗的虎式有5台被击毁,1台被击伤后修复,这是普遍被忽略的内容
在更后来,魏特曼更是被谢尔曼扬了无法写回忆录,所以魏特曼到底是怎么谢尔曼橄榄的也被忽略了(然后被好几个单位Claimed到21世纪,总算考证出大概率是加拿大的M4A2下的手)死人不能说话也无形加重了幸存者偏差
更何况是那些因为没有机会得到坦克支援,而被盟军坦克在头顶蹦迪的机枪弹药携行员兼98k式刺刀挂架携带者
鞋盒虎确实算是被过分高估了的德军坦克
不过虎式作为德军攻击行动的核心矛锋,确实拥有“大家最在意的性能”,进而成为德军极具代表性的载具,受到更多的关注也是自然的
何况比起之后随着PTSD症状与前线战事的急速恶化,倒腾出来的某一些机动能力可能连步兵都跟不上的工业废品,完全不配给“确实有效也有必要”的鞋盒虎提鞋
我让你造坦克 你造个小碉堡干嘛
所以,为什么虎式算是被高估的?
因为坦克不是有装甲的自行反坦克炮
但谁在意呢?
请大家到我主页中浏览,我一直在做德军编制的可视化工作,已有26篇相关文章!
另外,如果文章今后有更正修改,将无法在此回答中同步,所以请移步到我的专栏中阅读:
1942年的1176 d、1943年的1176 e、1944年的1176(fG)。这三个版本是重装甲连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编制。
发布于1942年的1176 d是一个临时编制,由于虎式坦克产量不足,还要用大量III号坦克来填充。
1943年虎式坦克逐渐产量充足,于是第一个正式版本出现了,那就是今天要说的1176 e,
1944年后期,开始按照1176(fG)改编 。fG型编制是44年开始出现的,把原来分散在各连的后勤保障分队整合到了专门的补给连和维修连,作战连专心负责作战。
小科普:
德军的正式版编制表都会定为某个月的1日发布,但是实际上它可能早已开始试行,也有可能尚未实施,所以编制表的发布时间代表的是一个时段。
此外还会有一些临时版、试行版的编制表,但发布日期不会是1日。在正式版发布以后随即作废。
战争时期德国军事档案馆遭到过盟军轰炸,大火导致很多档案被烧毁,今天我们能够找到的档案并不完整。幸好有很多国外的资深学者大咖,根据幸存档案、战史、日记等资料做了大量复原整理工作,没有他们铺路,只靠自己根本无法理顺这么多的编制。
今天介绍的KStN 1176 e,全称是schwere Panzerkompanie e —— 重装甲连e型。
正式发布时间是43年11月1日。但其实早在43年3月5日就发布了试行版,各个重装甲连陆续开始依据此编制建设。这个时期的重装甲连自带庞大的后勤保障分队,理论上各连队的自持能力很强。
KStN 1176 e 里面又分为AB两个版本,A版是独立重装甲营下属的重装甲连,B版是装甲师装甲团下属的重装甲连。
上图是连部。
连部拥有2辆虎式(或虎王)坦克,每辆坦克随车配冲锋枪1支、机枪2挺(应该指的是并列机枪和航向机枪,车顶高射机枪没有列在编制表里)。
第一辆坦克由上尉连长指挥,第二辆坦克由下级士官指挥。车组其他4名乘员分别是炮手、驾驶员、机电员、装填手。全体车组乘员均配发手枪1支。
3名摩托传令兵,驾驶2辆350ccm轻型摩托车、1辆挎斗摩托车。
1名汽车驾驶员,驾驶1辆中型越野乘用车。此外还携带1辆军用自行车。
上图是1排。
4辆坦克,随车配冲锋枪1支、机枪2挺。
第一辆坦克是排长车,排长由1名中尉或少尉担任。另三辆坦克均由下级士官任车长,其中一辆为副排长车。
上图是2排,编制和1排完全一样。
上图是3排,和前两个排唯一的区别是,排长由一名高级军士担任。
以上就是全连的战斗部队,后面介绍庞大的后勤保障部队。
车辆维修分队(Kfz. Instandsetzungsgruppe)。上面两排人我不能确认各自车辆归属,所以按照其职务排列在一起。
第一排:3名下级士官,均为装甲车辆维修技师,第一人兼任维修分队指挥官。后面4名士兵为两名军械助理、两名装甲无线电维修技师。
第二排:11名装甲车辆维修技师(其中包含1名焊工、1名电气工程师)。
3辆轻型四座越野乘用车,由3名装甲车辆维修技师兼任驾驶员。
1辆2吨越野卡车运载修理设备,同样由1名装甲车辆维修技师兼任驾驶员。
1辆3吨越野卡车运载修理设备,1名卡车驾驶员。
1辆4.5吨越野卡车运载修理备件,1名卡车驾驶员。
2辆Sd.Kfz.10轻型半履带牵引车,驾驶员2名。
下图继续:
补充兵分队(Wechselbesatzung)也是维修分队的一部分。
共5名后备坦克乘员。包括两名下级士官(车长、炮手),3名士兵(驾驶员、机电员、装填手)。这3名士兵要接受电话业务培训,其中两人还要兼任机枪手,配轻机枪1挺,以加强维修分队的火力。
1辆4.5吨越野卡车,运载人员和设备。1名卡车驾驶员,1名替补卡车驾驶员(Hiwi,即随军志愿人员)。此外还携带一辆自行车。
Gefechtstroß 直译是战斗小队,其实就是咱们通常说的“后勤保障分队”。
第一排:3名高级军士(连军士长、武器军士、无线电军士)。1名装备士官(管理整个后勤分队)。1名医疗士官和1名担架兵,共乘1辆挎斗摩托车。
第二排:3名替补卡车驾驶员(Hiwi,随军志愿人员)。2名书记员(其中一人兼燃料输送员)。3名军械助理(其中一人兼替补卡车驾驶员)。后勤分队装备轻机枪1挺、自行车1辆。
2辆轻型四座越野乘用车,2名汽车驾驶员。其中一辆是高级车辆专业军士 Schirrmeister (K) 的专车。
1辆3吨越野卡车运载野战炊事车,1名驾驶员,1名炊事士官(兼替补驾驶员),1名炊事兵(随军志愿人员)。
1辆4.5吨越野卡车运载特种设备,1名卡车驾驶员。
3辆4.5吨越野卡车运载燃料,3名卡车驾驶员。
Gepäcktroß 可以译为行李辎重分队。
司务长是1名下级士官。
3名士兵为:鞋匠、裁缝、卡车驾驶员。鞋匠和裁缝为随军志愿人员,其中一人兼任副驾驶员。
1辆3吨越野卡车。
见上图,B版在A版基础上,额外增加10辆卡车。
1辆3吨越野卡车运载装备和食品。
3辆4.5吨越野卡车运载燃料。
6辆4.5吨越野卡车运载弹药。
人员随之增加了20人:1名燃料士官,1名弹药士官。10名卡车驾驶员、8名替补卡车驾驶员(随军志愿人员)。
很显然,重装甲连在整个装甲团里比较独立,要求有更强的自持能力。因此增强了后勤运力,整个重装甲连共有6辆4.5吨卡车运燃料、6辆4.5吨卡车运弹药。弹药运输这个工作,在独立重装甲营里是由营部连专门负责的。
全连一共14辆重型坦克。最下面的10辆卡车是仅在B版本里面才有的。
在这个时期的独立重装甲营,除了3个装甲连连属的后勤单位,其他工作都是营部连负责,营部连非常庞大,多达300人,包含侦察、防空、工兵、维修、医疗、运输等等单位。这个营部连我会努力把它画出来。
本篇为了不打乱文章结构,我把军衔色彩分类表放在最后,请大家仔细读一下:
讨论武器装备的时候,绕开年份单说型号就是耍流氓。
比如明明P-51和F6F的性能比零式强多了,名气却没零式大,你说为啥?
因为你没有说时间啊!
虎式42年就上场了,而那时候苏联还是满大街的T34-76,加上一些T-26和BT,你说虎式强不强?
而你说的IS-2,是苏军为了针对虎豹研发的,上场的时候苏军都快打进德国本土了;潘兴更加靠后,首战就已经是45年了,德国都快投降了。这时候你跑出来说虎式不行,岂不是有失公正?
虎式之所以出名,就在于它出现的时候,没有跟它同级别的对手,于是它刷了不少战绩,导致苏军盟军都有谈虎色变的现象出现——这才是虎式被人追捧的原因。
萌军、输联:干翻个弱x老虎还费了这么大劲,那不说明我们也是弱x吗?不行,老虎必须强!
简而言之,虎式坦克的神话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的:
下面逐条分析一下
1. 虎式出现太早,在盟军和苏军的先进坦克出现之前虎式坦克拥有2年左右的性能优势。抛开“神话”不谈,本身是一款不错的坦克。
虎式第一次投入战斗是1942年的列宁格勒,当时苏军主力还是t34/76和kv1,交战距离内除了产量极少的57mm炮以外,76mm的zis-5和f-34使用穿甲弹都无法击穿虎式坦克正面装甲。
反过来说,虽然T34有着新潮的倾斜装甲,45mm的厚度又无法阻挡虎式坦克穿甲弹,KV1的100mm正面装甲面对虎式坦克kwk36的穿甲弹也是杯水车薪。
自然这一时期虎式坦克刷战绩很容易。1942-1944年春的东线,虎式坦克的装甲火力和战术机动性都给了它很大的优势。
而到了1944年,虽然虎式坦克的作战性能已经算不上突出,但是它的火炮仍然可以威胁大多数盟军和苏军坦克。
这一时期,苏军开始装备T34/85和IS2 mod.1944, 前者可以在正常交战距离内击穿虎式坦克前装甲,而后者的主炮可以实打实地在超远距离上摧毁虎式坦克,但是虎式坦克的kwk36 88mm主炮对于二者仍然威胁不小。
这一时期的苏军坦克所受赞誉很多,但是我认为有点过誉。
T34/85, 设计新潮不假,但是细节非常不完善。比如驾驶员舱开在只有45mm的首上,这是防护上的极大漏洞,同时没有炮塔吊篮,坦克乘员必须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才可同炮塔一同旋转,如果站在地板上,就有受伤可能(其实很多盟军坦克也这破毛病,包括大名鼎鼎的百夫长)
再看IS-2,它的正面装甲足足有120mm,而且有60度倾角,主炮是122mm D25,纸面数据应当是超越虎王的钢铁巨兽,但是它弹药笨重,采取分装设计,没有炮塔吊篮,让主炮射击效率大打折扣;并且炮塔俯仰角度小,受地形限制大)
(这里要给大家道个歉,之前说苏军瞄准具不好,有几个评论指出苏军炮镜并不差,这里是我疏忽了;希望哪位老爷能提供一下关于苏军坦克光学仪器的资料)
与之相比,虎式坦克的技术要成熟很多,5个成员拥有宽敞的操作空间,蔡司光学和kwk36配合起来能取得极高的射击精度,良好的俯仰角也让虎式坦克在更多复杂的地形上进行战斗)
至于盟军方面,西线战场开始时盟军低估了德军的重型坦克保有量,因此大量装备75mm主炮的谢尔曼和克伦威尔被运到法国,完全无法威胁到虎式坦克。并且,盟军几乎所有的坦克都无法应付虎式坦克的直射火力,即便潘兴也有被虎式坦克击毁的例子(当然有个例外,M4A3E2巨无霸,曾经有一辆巨无霸抗住了3发虎王的穿甲弹)。
也就是说,虽然虎式坦克在设计上毛病不少(垂直装甲/交替负重轮/超重/垂直装甲/工艺复杂),但是,和盟军坦克相比,战争中的大多数情况仍然可以通过不错的主炮(穿甲能力好,精度高)和战术机动能力取得一定的优势。
2. 从新历史主义的角度出发,我们看到的历史和真实的事件是两码事。德军的战史被文艺作品和后人的历史叙述严重神话了。
首先,德军后期战车普遍拥有纤长的主炮和高大的车体,很有震慑力,也正因此,德军战车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价值,后人常常将他们形容为“巨兽”,“猛兽”(事实上德军也喜欢用动物命名自己的坦克)虎式坦克也成了德军地面部队的象征之一。
其次,日耳曼民族,普鲁士人,德国人在许多史料中,都被描述为尚武,好战,性格严谨一丝不苟的民族;至今国内仍然有人迷信德国人都是金发碧眼的帅哥。这种人物形象加上坦克设计,为虎式坦克带来了不小的光环。
并且,人们常常对迟暮英雄抱有一丝惋惜和留恋,即便英雄站在是历史的对立面,比如楚霸王项羽,拿破仑,大和号战列舰,德军,等等,一时的辉煌和最终的失败为它们罩上了一层悲情的浪漫主义光环。虎式坦克作为一种凄美的符号存在于很多历史爱好者的心中。
面对这样的例子,人们常常会用这样的句式来总结:“它当时无比的强大,可以....但就是太(一个小却致命的缺陷/错误)...所以才..."
人们喜欢看到符合自己观点的内容,而翻阅史料时会去尝试加深这种印象。也就是说,许多人在研究二战历史的时候,会刻意忽视德军表现不佳的史料,而去强调虎式坦克大杀四方的例子。
例如,提到波卡基之战时,人们往往会想到魏特曼单车突入击毁28台英军车辆,却忽视了当天下午德军又派了4台虎式坦克和掷弹兵进攻村子被打得惨败而归的事实。
另外不可忽视的一点是,抬高敌人等于抬高自己。强调虎式坦克的强大,战后德国人脸上有光,也能体现盟军和苏军坦克部队成功的来之不易。
--------------------------------重点的分割线-----------------------------------------------
最后我想补充一点许多人都忽视的一个事实,那就是虎式坦克拥有的战略优势。
战争中晚期德军处于守势,盟军是攻势,坦克战讲究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先敌命中。二战不是信息化战争的年代,发现敌人全靠眼睛,静止坦克更容易发现移动中的坦克。
在防守的情况下,德军在暗,盟军苏军在明,因此德军更容易在优秀的光学设施辅助下做到这一点,后者更容易遭受损失。
例如,在虎式坦克狂刷战绩的诺曼底地区,四处遍布着藩篱,藩篱中央是道路,如果在道路上行进就会成为伏击的完美目标。这就为防守方的坦克和反坦克炮提供了天然的隐蔽。虎式坦克完全可以借助这种地形对盟军进行打击,常见的打法是击毁头车和尾车,中间的坦克也无法撤离,只能被虎式坦克挨个点名。
我们举一个 熟悉的例子,《兄弟连》第四集。
E连伴随英军坦克进攻荷兰小镇的时候,遭到了虎式坦克的伏击。英军坦克指挥官得到了警告,但是却将信将疑,并拒绝击穿建筑打击虎式坦克侧翼。虎式坦克先发现了英军坦克,击毁了纵队的最后一辆,堵住了撤退的道路。
很多人看到这里,只会说,哇,虎式坦克好厉害!
那换过来想一想,如果进攻的是德军装甲掷弹兵和4辆虎式坦克,埋伏的是1台装备17磅炮和脱壳穿甲弹的“萤火虫”,那么后者完全可以通过一样的方式击毁德军纵队的尾车,打击德军。
再换一个例子,《狂怒》。 这部电影中主要有四次战斗,伴随进攻德军反坦克炮阵地,进攻镇子,围剿虎式坦克和最后的道路防御。
是不是前三次战斗都是德军先开的火?
第一次战斗,只有德军先开火车长老爹才能锁定德军反坦克炮位置,假如德军首发命中了呢?
进攻小镇,是不是德军狙击手先开火?假如小镇里埋伏了一辆虎式坦克呢?
和虎式坦克作战的时候,是不是同样遭到了埋伏,最后只剩”狂怒“1辆?(不过这里很假,虎式坦克应当首先击毁头车“狂怒”号,并且不主动进攻)
而最后一次防御战“狂怒”假装瘫痪,处于防御状态,是不是拥有了出其不意的优势?
也就是说,因为德军正节节败退,处于防守态势,虎式坦克在多数情况下拥有先敌发现和先敌开火的防御优势。
二战时期,装甲战的赢面在于速度和出其不意,要么通过速度迅速合围没有反应过来的敌军(闪击战),要么埋伏好等待敌军进攻(战争末期虎式采取的办法),进攻设伏阵地没有好果子。
我个人只对诺曼底战役比较熟悉(因为我本科毕业论文和诺曼底战役期间的坦克战有关),因为地形的问题,诺曼底无法让坦克发挥速度优势,地形又支离破碎,所以想打赢只能苟。
后人经常批评诺曼底战役期间盟军没打出闪击战和东线反击时苏军钢铁洪流的效果,这真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诺曼底那个地形真的没条件让你快速机动;再者说了,又是树又是灌木的,前面什么情况都被挡住了。等着你的有可能是虎式,豹式,四号,三号突击炮,犀牛,铁拳,坦克杀手...诺曼底打坦克突击就是找死。
在这种情况下,美军普遍采取的战术是,两台坦克交替掩护前进。就算如此谨慎了,遭到德军埋伏是家常便饭。所以,二战坦克战中,如果没法快速机动就必须谨小慎微,能防御就防御,能埋伏就埋伏,能不主动进攻就千万不要动。
恰好,虎式坦克在这场战役(以及二战晚期其他战役)中是守方的猎人。
这里感谢知友@LUFTWAFFE,他在评论区补充了如下内容:
”西北欧战场的地形地貌,与开阔的东线或北非战场有很大不同。这里缺乏爆发大规模坦克战所必需的大面积开阔地。即使投入的坦克数量再多,坦克战也都是在支离破碎的地形上,以零散的方式展开的。美国陆军的弹道研究室(Ballistics ResearchLab)曾研究第3装甲师与第4装甲师的作战记录,试图寻找西线坦克战的制胜因素。评估组收集了1944年8月—12月,两个装甲师进行的98场可以确认战果的坦克战。研究显示,西线坦克战多为小规模交战,每次平均为美军9辆坦克或坦克歼击车,对抗德军4辆坦克或自行火炮。美军坦克或坦克歼击车击毁德军坦克或自行火炮的平均距离是817米,德军坦克或自行火炮击毁美军坦克或坦克歼击车的距离是865米,双方相差无几;在西线坦克战中,决定胜负的主要因素是“先敌发现,先敌开火,先敌击中”。这意味着处于隐蔽或伏击状态的防御方具有先天优势,可以选择开火的时机与距离。
研究数据表示,防御方有84%的概率能先敌开火;防御方先开火后,进攻方的损失往往是防御方的4.3倍;进攻方先开火,防御方的损失是进攻方的3.6倍。先敌开火并不只意味着1发炮弹先击中敌军坦克这么简单,其附近的友军坦克也会随之开火。西线坦克战往往烈度极高,但转瞬即逝,失势的阵营往往会迅速撤退,以避免遭到全歼。
在研究的样本中,有29场M4与“黑豹”的对抗,M4平均只占有1.2︰1的数量优势。同样是在防御状态下,“黑豹”的作战效能是M4的1.1倍,M4的作战效能却是“黑豹”的8.4倍;在全部研究样本中,在各种状态下,M4的作战效能是“黑豹”的3.6倍。所谓“5辆M4或T-34的损失才能换取击毁1辆‘黑豹’”的说法,也就不攻自破了。“
战争中晚期大部分情况都是虎式坦克在机动防御中埋伏盟军坦克,而暗处的虎式坦克自然成了恐怖的代名词。
总的来说,虎式坦克性能优秀,并且在战争末期可以化德军战略上的劣势为坦克战术上的优势,因此可以取得极大的交换比;而虎式坦克及其驾驶员的形象和被传来传去的历史谣言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素材,将这种本身就很强大的武器神话了。
p.s 在拥有以上结论后,我们可以试想一个很多人都爱去幻想的架空历史:
1945年二战结束之后苏军跨过美苏占领区边境线,向盟军大举进攻,并攻入法国北部。
我们可以想一下,在诺曼底支离破碎的地形下,盟军可以通过M26潘兴,M4A3E8谢尔曼,彗星和百夫长 Mk.1 进行埋伏和机动防御,同时拥有战略空军的制空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也许苏军的“钢铁洪流”就没有那么有效了。
写的比较乱,但是强调了重点,希望大家喜欢。
【【虎落平阳】虎式坦克真的低效不堪吗?(0.1)一点碎碎念-哔哩哔哩】
鄙人在B站重新更新。
那t34不也一样,或者更甚,老问题了
第一,虎式战斗力并不强就是个伪命题
第二,虎式在1942年末到1944年初很少有坦克/坦克歼击车有能力在正面击穿虎,反坦克炮也不多。
第三,虎可以在2km以上开馒头,t34罐头,而75馒头和t34 76零距离都不行
第四,虎式可靠性说得过去,比早期豹子强
第五,虎营拿得出手战绩太多,自己翻
第六,t34这个没发挥出纸面数据的东西不也被吹上天了吗?,虎好歹真的经常以少克众,t34或kv呢?有但是有虎多吗?
第七,吹上天的定义是啥,营销号的话他们说啥不是用最刻板印象,最吸引人夸张字眼?赖得着他们吹的东西吗?这是吹上天的人的错。
反对 @朱世巍 对虎王坦克的装甲的评价。
在美军对虎王坦克的车体进行的射击试验中, 由90mm炮和105mm炮发射的90mm HVAP M304、105mm HE和105mm HVAP T29E3在1000码的距离上均未击穿虎王车体的首上装甲。只有在虎王车体的首下, 才疑似有由105mm HVAP T29E3造成的穿孔。
虎式主要强在T-34/76和谢尔曼(75)必须有很好的运气才能击穿其侧后方的薄弱环节(当然,实例也有不少,魏特曼就是这么死的),而这两者分别是盟军和苏军生产的最多的坦克,也是出王牌最多的坦克(苏联王牌出得最多的坦克的确是T-34/76,大概是因为比较灵活)。很多王牌可能整个生涯都没有击毁过虎1,自然蒙上了一层神秘感。
理论上虎式正面防护是不如有倾斜装甲的豹式的,但是豹子对于谢尔曼和T-34来说只要合理蹲坑,一个简单的侧击就可以击毁,所以自然就没有那么大的心理压力。电影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场面是虎1缓慢转动炮塔攻击一个侧面目标,结果这么长时间暴露侧面,盟军坦克手也毫无办法,只能等死,最后明明是弱点反而成了霸气的象征。
相比之下,虎王出来的时候已经对对方中型坦克造不成如此大的统治力了,换成T-34/85和谢尔曼(76)打虎王侧面一样是该穿还是得穿,所以有些德军指挥官认为虎王还不如豹子好用。
理论上说,虎1从诺曼底碰上英军的萤火虫起,优势就已经很小了,例如SS101营在登陆后10天的战斗中就全毁了9辆虎式,另有21辆待修。但是英国纪录片《从诺曼底到柏林》还是照吹虎式不误,我推测是因为萤火虫在英军中的编制是每个排一辆,这个比例很高,但又不够高,大多数英军坦克手还是很怕虎式的。
你去问十个人法国战役时没有英吉利海峡拦着德军能否横扫英国?
其中九个人会告诉你:英国危矣
还有一个人会告诉你:这不可能
但就是没人告诉你英国能挡得住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