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大部分西方人是不是不吃内脏(特别是消化器官)?为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wu-ya-wu-ya-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外国人”不吃内脏,其实是说的美国。

只是在很多精英眼中,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美国”和“你国”。

我尽量不用太酸的口气,说一下为什么美国不吃内脏。

主要是三个原因:

1. 自有国以来,没有饥荒记忆。

2. 美国历史有一个贯穿始终的主要经济矛盾,就是食品产量过高人民胃袋太小之间的矛盾。

3. 动物边角料制作的食品和黑奴文化连接太紧密。

4. 以上所有因素打乱了新大陆移民自身携带的的文化惯性。

关于美国食品生产过剩的问题……说起来真是羡慕嫉妒恨得牙痒痒的……

比如说牛排,就算在老牌帝国主义国家,都算是大餐里的主菜。但是在美国被看做南方的乡土料理,一星期吃两三次完全没压力。

虽然牛肚很好吃,但是如果牛排不算贵,还是会吃牛排的不是吗……

猪头肉和排骨的关系同理。

根据2009年的数据,美国每年人均消耗肉类120公斤。

“消耗”的意思不是吃掉,而是可供食用的肉量除以人口。也就是说,人胃塞不下的就是浪费掉的。

英国每年人均消耗肉类84公斤、法国87公斤、德国88公斤——说明这是正常发达国家的消耗量。

日本46公斤、韩国54公斤、中国58公斤——这是正常亚洲国家的消耗量,中国人算是很爱吃的,仍然不足美国的一半。

肉类消耗量直追美国的,是科威特(狗大户)和澳大利亚(也是新大陆)。

美国肉类产量过高,原因是饲料产量过高。

有史记载以来,美国粮食产量就高到可气。19世纪末,因为粮食太便宜,除了吃、卖、储存以外,酿成威士忌每瓶只卖0.25元,相当于今天的6美元。

由于酒精很廉价,当时每个美国人每天喝掉70毫升纯酒精,这是算上老弱妇孺和婴儿之后的平均数。对比现在的美国人每天喝掉25毫升,中国人每天喝18毫升。

这让整个美国醉醺醺的,最后不得不全面禁酒。

现在美国酒价不是那么便宜了,主要是因为抽税高。

即使到了今天,美国整天用自己的全球霸权没干别的,光忙着倾销他那些大豆、玉米之类的破烂。

光美国倾销牛肉,引起多少国际纠纷?

一个根本不吃大米的国家,好意思大米产量和日本一样!

使用玉米糖浆调甜的可口可乐,里面的可乐还不如瓶子贵,可乐和瓶子加起来还不如物流贵!

最后说一下吃内脏和黑奴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一个人类历史的奇观。

美国黑奴文化孕育出一种叫"Soul food"的高油高脂饮食。典型的Soul food有大猪蹄炖大玉米棒子、炸猪背油、烟熏猪脸肉等。当然还有炸鸡,但是炸鸡和主题无关。

放在同一时代的其他任何地方,都是美食。

只不过在18、19世纪的美国,是被庄园主扔掉的垃圾。

这些垃圾就变成了奴隶的盘中餐。可能黑奴吃得不是很饱,但是吃得很油。

仅仅在“吃”这一方面,黑奴绝对是历史上吃得最好的奴隶阶级。(然并卵,好和坏不能和历史比,是和同时代社会上其他人比较而言的。)

世界上所有地方都有下层人民吃的东西,随着时间流逝,这些东西逐渐被各阶层接纳,成了地方小吃。

而黑人一直没有大规模翻身,导致他们的美食也没怎么翻身……现在,由于热量高,这些食物反而地位越来越低,变成贫民符号。

只要一个东西成为阶级符号,更上层的阶级就绝对不会捡起来了。像《纸牌屋》里,政客去吃个soul food还当做有个性,而他吃的只是排骨,叫做soul food都嫌矫情。

上面这些因素来看,与其问“为什么美国人不吃内脏”,不如问“为什么其他国家还吃内脏”。

毕竟现在发达国家的人都没经历过饥荒,而且都可以从美国进口便宜牛肉,而且内脏食品在传统上都上不了台面。

可以换成这样一个问题“你有条件吃排骨盖饭,为什么还去吃卤煮”。

原因很简单,一是增加饮食多样性,吃着玩;二是卖卤煮的地方很多(北京来说的话),简单易得。——这就是饮食文化的惯性。

饮食习惯高度依赖于文化传统,一个聚落很容易坚持一个没什么理由的传统很长时间。只有在一个人跑到异地的时候,这个文化惯性才被割断。

而美国文化, 基本是近300年来依照新大陆风土重建的。这个重建过程早期有黑奴,后来有机械化,让他整个文化都和丰富的农产品供应结合在一起。

在美国历史上,不断地有人想把欧洲传统菜谱在美国推广,最后看来,都不太成功,最多变成精英阶层调剂生活用的小食品。因为它的材料、调料都不好找,做一次这么麻烦,怎么能进入日常生活?这就是文化惯性被割裂了。

所以我们说“中国菜”、“法国菜”、“德国菜”的时候,说的是过去几百年饮食习惯的总和。说“美国饮食”的时候,说的是“近一两百年里现代的饮食习惯”。这样不公平,好像美国人特别娇贵一样,其实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早晚都在向这个方向发展。现在我们吃内脏的比例也越来越少了,更多是作为调剂品吃着玩的。比如火锅里乱七八糟涮着玩的那些东西。


user avatar   yu-qian-ch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不同的肉类味道不一样,至于不吃内脏:

北意传统菜finanziera

牛脑,牛蛋,牛脊髓,鸡肝,鸡冠




小牛腰



meusa,胰脏



瑞士德语区的牛肝



羊肠卷羊杂



另外还有一种普遍的误解,西方人不吃动物的脚

米兰杀猪菜cassoeula milanese

各个部位都可以有哦



类似这些菜在最初一般都是穷人吃的,最典型的就是finanziera,早在15世纪就出现了,最初就是把屠宰场的废料收集起来做菜,然后逐渐演变成了当地的传统菜。不过基本上极少见到鱼类内脏,即使是鮟鱇肝这种顶级的食材我也只在法国见到过,虽然很多鲈形目的肝脏也很好吃,但是通常都被直接扔掉了。


user avatar   luf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挺好的问题,看了一圈回答,大部分没有答到点子上。

有单纯为了批判题主,所以列举了一番各国的内脏食物。

有批判外国人矫情的,有说贫富差距导致的,也有觉得就是单纯的文化口味问题。

我来提出一个观点吧。食品工业的极度发展导致内脏头爪子,非常见蔬菜,淡水鱼等等从美国人的餐桌上减少和消失。而如果观点成立,对于广大国内吃货会得到一个很可怕的推论,这个后文再说。

生活中吃内脏较少的情况,在西方国家都可以看到,而主要发生在美国。欧洲各国还是保留着不少内脏家常菜的痕迹的。于是有人得出结论,说美国人没挨饿过,所以没有留下内脏食品的保留菜。有人得出结论是,欧洲历史悠久,所以留下了很多内脏菜谱。

那么我们来上几个杀器,美国的老菜谱来实际例证一下:

首先是这本Mrs. Rorer’s Philadelphia Cook Book

《罗勒太太的费城食谱》

就是封面上这个慈眉善目的太太,在1886年出版的一本老食谱。

仿制海龟汤,材料有牛犊肝,牛犊心

没错,聪明的你肯定想到既然有仿制海龟汤,那一定有真的海龟汤了?

确实,有一道Green Turtle Soup,就是货真价实的海龟汤,详细写了各种肢解和海龟的各个部分的肉的处理食用方法,包括心肝头等等。

牛心羹

烤牛心

香腌牛心

牛心填小牛肉

牛腰子羹

嫩煎腰花

炸牛肝

烫熏牛舌

炖牛舌

土耳其风味牛舌

肉嵌香腌牛舌

起司牛犊头

带皮牛犊头

牛脑羹(牛脑用之前仿制海龟汤剩下没用的牛脑。。)

一页各种肝脏料理。

还有很多很多,就先不贴了。

这类老美国菜谱非常多,最近的一本查到1935年的,还在教人烹饪各种鸡肝牛脑什么的。

可见美国人由于文化,没挨过饿或者别的什么原因而一直不吃内脏是不对的。起码几十年到上百年前的美国人,还是津津有味的烹饪各种内脏,鸽子,青蛙等等现在几乎不吃的食物。而且为了好吃和风味,会用各种方法处理。

详细说明里,连滤沫子,撇水,积累老卤等等咱们国人以为是中餐不传之秘的方法都赫然写着。

那么美国人为什么现在很少吃这类食物了?其实现在美国人还是有会吃这些的人,只是大部分只在南方农民身上了。如果看BBQ Pit Boy的视频,会看到他们经常烹饪一些这种冷门食材,不过感觉做法也没老菜谱上那么精细了。

我个人认为原因是美国现代的食品工业化程度太高了。肉类几乎都来自大型化的养殖场,集中程度很高来节省成本,大量种植玉米做饲料。这样让肉类的价格杀到很低的同时,也导致了分拣内脏出售变成了一件成本很高的事情,还不如直接处理掉。

同理鱼类也是大规模捕捞和划海养殖,国内流行的小规模鱼塘养殖没法流行,导致淡水鱼供应很少,价格也没有优势。

于是要说到前文那个推论了。美国食品工业化似乎是全国从事农业的人口减少带来的必然结果。美国人口较多,而欧洲国家相对人口较少,从而能让地方肉铺,小农场小屠宰场等等生存下来。欧洲的肉类价格高于美国也是个旁证。

小农场和地方肉铺可以继续分拣出内脏来销售,英国的美食节目,教人去local butcher(当地肉铺)来购买各种分割的肉类和内脏等等,而美国这类当地小农场供应的肉类占比例非常少,且价格极为昂贵(和有机食品类似的概念)。

那么其实中国也是人口众多(比美国还多的多的多),且大力推动农业人口转移。那么在几十年后,城市化大发展,且中国农业人口也占比例非常少的时候,极有可能出现美国如今的情况。

到时候,只有西部人民(对应美国南方佬)可能才有机会吃很多少见食材,而人口密度高的区域的年轻人,就只能吃各种大量供应的肉类,发出奇怪的声音:“怎么还有人吃内脏(或兔头,牛舌,鸡爪,猪头肉,黄鳝等等)啊。”


user avatar   zoemeaw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只举一道菜的例子很难说明“外国人吃内脏”

单说法国,现在在法国很多餐厅菜单上都有的,极少数人吃,个人口味喜欢的不算

牛:牛脑(中国人不吃)、牛肚、胸腺(中国人不吃)、牛肝、腰子、牛肚、牛膀胱

猪:肝、肠、血

羊:脑

西班牙,牛吃上面法国人吃的所有,再加上专门的餐馆有牛生殖器和肠

猪西班牙人跟德国人一样,从头到脚全吃

羊:全套。包括中国人不吃的胸腺

至于意大利,跟中国太像了。

他们的口号就是:尊重生命,就是把杀死的动物一点不浪费全吃掉

外国人不吃内脏的说法,更多的源于北美生活的华人,相对欧洲,美国吃的内脏确实少

欧洲真心跟内脏没仇,一部分中国人多喜欢,一部分欧洲人就有多喜欢;当然也有一部分欧洲人不喜欢内脏,就像同样有一部分中国人不喜欢内脏一样

----------------------------

看很多人对“胸腺”很疑惑,这里再明确一下:

不是胸口朥!!!是100%的内脏,翻译成胸腺或胰腺,也是自然原料中嘌呤数一数二高的,能达到100g中含嘌呤500+,海鲜一般只有200-300

口感跟脑花类似,适当腌制后,裹薄薄的干粉煎成表面焦脆,直接吃或者烧汁~

在欧洲和南美都是从路边小酒馆到米其林餐厅都会使用的原料~~

生的状态

撕掉筋膜,泡水去掉异味。

我是胸腺爱好者,见到必点~~还好没有高尿酸问题

干煎胸腺版本

白汁烧胸腺

蘑菇酱汁胸腺

~

我常吃的店的胸腺,Lardon和西红柿口味

再贴几个平时常吃的内脏

芥末酒炖牛腰,完全没国内烧烤腰子的强烈骚气,很深很大一盆,一份人!

白汁牛腰配面,很清淡,也同样没异味~~

在欧洲真的很常吃内脏啊,而且欧洲人对异味的处理比较认真,毕竟脚挑剔矫情的人也多,有时候反倒觉得比在国内吃内脏还靠谱,抓一个敢做的店就差不多


user avatar   maximilianofshangh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西方人不吃内脏纯属胡扯

看看苏格兰国菜---哈吉斯 Haggis

简单说就是个羊杂大包子。

馅料用的是 羊肺、肝和心,混合起来用高汤煮熟,绞碎后与洋葱、羊油、燕麦、胡椒、盐、豆蔻拌在一起。

外包是个掏空的羊胃,装入馅料后扎起。食用时需水煮约三小时,直到胃袋鼓胀得像个皮球。

食用的时候直接切开皮球,馅料配马铃薯或者其他调料,再来一杯苏格兰威士忌,你能爱吃这个,才能算高地人!


user avatar   zhanghui3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外国,指的就是美国。

其余都吃。

我稍微关心过为什么美国这么奇葩。

然后发现一件事儿

美国在1900年(至少),还是什么都吃的,牛鞭也不例外。

而后来不吃的最可能的原因也和牛鞭有关。

清教徒这帮人后来有点钱了,又讨厌同性恋和啪啪啪。

然后迁怒于牛鸡巴,说吃牛鞭就是给牛口交,你还吃下去,内射........

效果拔群......结果别说牛鞭了,大家内脏都不吃了......生怕被别人认为是吸牛鸡巴。


简单来说就是美国人吃个鸡巴。

还有好像英国不吃鸡巴也是类似这么回事。

妈的你们老外花样就是多,要是我们中国人才不会想到会有人去吸牛鸡巴咧!!

好像有什么不对劲....


user avatar   soft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是单纯的迷茫,倒是不错的,只是这个问题,很容易让我想到。

叶公好龙。

叶公好龙的故事就是说古代有个人叫叶公,他到处跟大家说他特别喜欢龙,满屋子的龙的周边,还拉着附近的人去他家里看。

结果有一天真的龙飞来了,别人还在好奇,看看真的龙长啥样,他叶公跑的最快,躲到桌子底下,根本双手抱头,害怕得根本不敢睁开眼。

题主对文学的热爱应该如何体现呢?真的热爱是不用人说的,无法阻拦的,你自己就会有不断地看,甚至写的冲动,进而就去做了,也就是说热爱文学你就多看,通俗的,纯文学的,看的进去就多看,如果想写就试着写,不想写就继续看,就这么简单。

怎么热爱还需要别人教的吗?是不是不理解什么是热爱?

比如说我热爱音乐,我听到好的音乐我会感动,我会努力学唱歌,为了表达音乐,虽然还唱的不够好,但是我会学习怎么样才是唱的好。


user avatar   SemitLee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两性交往中,区分好疑问句陈述句,更要利用好。

疑问句,哪怕是带选项的选择疑问句,也都是更加委婉以及消极负面的。


试想场景是下雨了女方没带伞,这时候你说:

要不要我去接你?



我去接你(吧)。


感觉完全不一样。男生也可以利用这一点展示对对方的爱慕,比如“快,下楼拿吃的。”“不知道你喜欢哪个,我就都买了。”“走,一起锻炼去。”“来,我carry你上分”。

其次,如果男生并不接你下雨不带伞的茬,那就更应该思考你们的关系了。


同时学术写作告诉我们表述时需要“很明确的不肯定 Certain uncertainties”。这样避免话说太满被评议者锤。


突然发现在两性交往里也是适用的!

当你遇到两性交往中的人常常这样说的话,要警惕他/她可能并没有担当,如:“如果有机会的话,一起去滑雪吧”,“要不等我工作稳定了见一下伯父伯母。”

落脚点不在我们去滑雪、我们见公婆,而是很明确的不肯定。如果你还真的在等有一天事情会发生,就比较天真了。

正确的做法是不断地提醒和讨论,把这一个计划落到实处,这个过程中他/她才会考虑做这件事情的时机和可能性。


PS:在新加坡有人对我说下雨了没带伞呢,我可能会说:是不是傻,该,天天下雨你不带。


好像找到了自己单身的原因?)

这句话就展示了Certain uncertainties,表明作者需要大家点赞安慰,并且真的很想脱单的心情,并不是看起来的那么乐观!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除非你男票很爱用钢笔写字,是真的【爱】的那种,

没事儿不玩游戏,不看电视,不看漫画,不下AV,不跟朋友鬼混;

而是每个周末会专门准备1个小时,练习一篇长恨歌。

否则,就我所知的男人里面,极少有人可以配得上这么一只笔。

对绝大部分人来说,这种礼物束之高阁或不慎遗失是它的最终宿命。

如果你铁了心非要给他买一只这么华而不实的礼物,

那就买Lamy2000吧。

好歹外形好看,转送给别人做礼物也算是个稍微好一点的归宿=.=


如果不幸你男友就好这一口,那就百利金吧,德国货,有信仰加成。


user avatar   maomaobe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总体还可以,开场雷军先自我吐槽了一波“在微博开了一星期的发布会了”



第一个卖点是全息幻彩屏,可见小米也要走颜值+工业设计的路线,而不是只玩跑分了。


接下来则是一些手机的设计细节,比如这个“天使眼”


说这些还蛮让人觉得有新意的,感到了小米不再只是不服跑个分的套路了。

接着就是强调轻薄,感觉是为后面的电池做铺垫啊哈哈:



然后第五代屏幕指纹解锁,其实还是不错的,就是被iQOO直接跟进了第六代技术的发布,亮眼度低一些,但实际使用应该还是很不错的:


然后,军军有开始骚操作,直接放2轮王源的宣传视频:

不得不说,对于粉丝圈来说,这招真的很到位了,也显示去了小米一直以米粉为重的态度。是个加分项。

然后就是到位的尬聊环节,感觉比吴亦凡更让人看着舒服一些啊~

小米这波营销+公关的升级还是可以的。


然后就是女生为主的“汤圆”粉丝群,男生为主的“米粉”粉丝群,交互欢呼。不得不说王源还是实在人啊:


然后跑分没啥意外,安卓旗舰水平


拍照确实小米史上最强,DxO第三其实也很不错了:



对了,补一句,这个系统老化18个月疯狂暗示不卡顿的友商啊:

样张环节,这年头国产安卓的发布会,iPhone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雷军还是厚道,没把明哥的V20拍月亮放上来:

基本同价位无敌了:


电池果然。。。,快充有线无线都不错,PPT魔性啊:




配件到是继续“真香”


说到堆料,加大内存是最简单的之一:



最后:厉害。。

这定价只要供货稳定,肯定是爆款了,确实有些让人意外,对比其他3000价位的手机确实性价比拉满。

关键,关键,就是能不能轻松买到了。

接下来,小米9SE,骁龙712首发,性能在日常使用中其实也不错。

摄像头配置在2000档也属于恐怖:

可以说打2000档友商的产品,配置和性价比方面稳稳的:


还有一个对饭圈来说,很有吸引力的杀手锏:


所以看得出,小米这次发布数字旗舰和次旗舰,也算是转型之作,性价比还是不错,但也加入了很多非跑分元素的东西,并且放弃了大电池,追求快充和轻薄好看,总体来说前途还是不错的。


归根结底还是看最重要的这张PPT能执行到什么程度了:


相关回答和拓展:

猜价格:果然主力机型是我预料的2899-2999的超级能打区间,低配转为小米9SE的形式,高配没有走量机型发布,留给后面的MIX4们发挥:

评价定价:

评价小米9SE: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阅读到这里,比心~!




  

相关话题

  烤箱与空气炸锅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怎样看待部分青少年对于学习终极目的和人生选择的思考? 
  如何烧制瘦肉不硬的红烧肉? 
  如何看待美食作家厨师王刚继「红烧娃娃鱼」后又为观众们做出了「冷吃兔」?是否算是对于负面评论的回击? 
  如何评价鱼子酱行业? 
  吃脑花是否会增加感染朊粒/朊病毒的风险? 
  西方古代为什么没发明出馒头和油酥? 
  为什么在各地大多早点摊贩售的猪肉小笼包都是一个味道,还跟家里的味道明显不同? 
  真的有那种从来不吃辣条和外面油炸烧烤小摊的人吗? 
  两个人在家做饭,100元能享受到多丰盛的一顿饭? 

前一个讨论
怎么看待李笑来的全栈工程师课程?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游戏引擎大多选择使用 C++ 而不是 C 开发?





© 2024-05-0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0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