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哈哈 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问题
首先,任何鱼种在彻底晒干之后都是活不了的,肺鱼也不行。
但是你还是能看到一些晒干的清道夫在喂水之后就能复活的视频,这是什么原理呢?
答案就是这些清道夫本来就没有彻底死掉,视频中出现的清道夫在晒干的这步操作比较关键。应该是捕捞上来的清道夫扔在泥水里挂上泥浆,以此把清道夫的体表鳞片缝隙、上下颌的位置以及鳃盖固定并保护起来。这一步极为重要,如果操作地好能保证非常高的成功率,一定要让清道夫嘴巴保持打开的状态以便于接触空气,另外一个要注意的是保护清道夫的鳃丝不要被晒干。不然会严重降低成功率。
那么有人会问了,为什么其他鱼类没有这种现象。只有清道夫可以呢。
首先我们要改变一个比较传统的观念,虽然动物分类学一直把鱼定义为用鳍游泳、用鳃呼吸的变温脊椎动物。但是生物进化是非常奇妙的,除了用鱼鳃呼吸,有些鱼类可以用皮肤、鳃上器官、食道甚至肠胃来从空气中获取氧气。
清道夫恰巧是一种能够用胃来呼吸的鱼类。由于清道夫口在腹面,因此得名下口鲶(Hypostomus plecostomus),原产于南美洲巴拉圭,在国内是一种造成极大生态危害的入侵物种,表面粗糙有厚鳞,头部和腹部扁平。左右两边的腹鳍相连形成圆扇形吸盘。从腹面看,清道夫就像一个小小的琵琶,因而被称为琵琶鱼。
由于清道夫表面鳞片非常贴实,所以在曝晒之后受伤并不会特别严重,因而短时间的曝晒并不会造成致命伤害,而张开的鱼嘴与胃部直接相连,可以使得空气容易进入胃部,此时只要好好保护鳃丝,避免清道夫鳃丝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而粘连在一起,就可以维持基本的呼吸。从而实现视频中出现的浇水复活的奇观。
当清道夫在水里的时候,它主要的呼吸器官[1]是这个样子的,清道夫像所有的鱼一样,主要依靠鱼鳃来从水体中获取氧气。
如果清道夫被从水里捞出来,它的鳃便会由于没有水流经过而无法获取氧气,它就会利用胃的气呼吸能力来从空气中获取氧气,这时候它的主要呼吸器官长这个样子。
我们可以从上图的X光照片中看到这些胃呼吸型的鱼类胃部毛细血管分布非常广泛,经过科学家对清道夫胃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研究[2]表明,其胃部结构不同于其他硬骨鱼类的典型胃壁:壁薄且透明,粘膜层光滑且无褶皱。清道夫的整个胃内表面的上皮细胞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细胞组成,最突出的是扁平的呼吸道上皮细胞。还有两种类型的胃腺细胞,三种类型的内分泌细胞(EC)和基底细胞。上皮层被直径在6.1–13.1μm的毛细血管覆盖。胃前部的毛细血管数量更多,每100μm上皮长度的毛细血管平均数量为4,而后部的毛细血管平均数量为3。这种特殊的胃部结构使得清道夫可以在离开水环境之后利用胃来从空气中获取氧气。
由于清道夫的特殊构造,体表鳞片比较贴实,而且比其它鱼类鳞片厚重很多。同时它具有其它鱼类所不具备的特殊能力——用胃从空气中获取氧气。如果在出水之后用泥浆包裹来曝晒,保护好鳃丝,经历数小时的曝晒完全不会死亡,即便是不用泥浆包裹直接曝晒也是有可能成功的,不过概率会低一些。
所以并不是清道夫在晒干之后浇水会复活,而是在它尚未死亡之前浇水抢救一下而已。
最后,清道夫是一种十分凶残的入侵物种,对水环境会造成极大的破坏。如要要弃置或者在水环境中捕捉到清道夫,要么就地掩埋要么一刀两半。放在岸边可能会由于水文条件的变动使得它们能够重新游回去。
其实不仅仅是清道夫能完成视频中出现的这种景象,攀鲈、黑鱼等鱼类也可以做到这一点,不过它们离水生活的原理是鳃上器官能从空气中获取氧气。还有一些视频展示了冰冻之后的鱼复活。这种视频的制作有两个途径,一个是选择个体较大的鱼类,选择液氮作为冰冻剂,表面速冻之后迅速拿出并放入水中。另外一种方式是选择较小的个体(可能需要一两公分左右的个体),放在冰箱中进行冷冻,注意冷冻时间,这种小的个体会在身体周围保持一小层水圈。当然了第二种方法的成功率并没有第一种高,而不论是选择何种方式,利用鲫鱼来展示是比较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