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打三国杀,脱离了牌堆谈武将强弱没有意义一样,脱离了东吴的国情讨论利弊也是一样的。
赤壁大战之后,根据孙权及其手下的能力,大略有四个选择:
威武盖世者取襄樊;雄才大略者攻川陕,中才之主借江陵;才薄德寡者称藩献土。
最后一个称藩献土就算了,赤壁大战之前孙权可能还有一点怂,但是仗都打完了,孙权再怎么才薄德寡,也不至于到赵构那个份上。所以最后一个选项基本上不成立。
如果孙权威武盖世,用兵如神,那么完全可以趁着刘备羽翼未丰,刘璋张鲁进取不足而曹操新败,借着赤壁之战的余威破襄阳,取樊城,全取荆州,打开北上进攻中原的大门,直逼许都。以清君侧的名义获得大义名份。逼得曹操要么进行战略决战,要么迁都以避锋芒。而一旦曹操决战失败,或者迁都,都会让天下震动,汉廷里面的不安定因素就会一起发作,此时鼎足之势未成,孙权很可能一家独大,最终建立吴朝。
……当然,我所见到的最激进的吴粉似乎也没有真的严肃的讨论这种可能。所以这种想法可能仅仅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
如果孙权雄才大略——好吧,其实是周瑜,那么就应该借着曹操新败而顺流取蜀,竞长江之极,和曹操划江而治,同时压缩刘备的发展空间,慢慢的收编刘备和他手下的将领。等天下有变,一路从蜀地出汉中伐长安,一路从荆州直捣中原——说白了就是隆中对由吴国来执行。
周瑜其实也是按照这个套路来运作的,但是后来取蜀不利,周瑜早逝之后,东吴上到君主下到将领,无人能够执行周瑜的这个策略,于是只能退而求其次了。当时的局面,刘备有点滑头,在荆南发展,而直面曹操的南郡吴占区(长江以南)则留给了孙权。
孙权觉得自己这样白白替刘备挡刀有点问题,正好刘备来见孙权,要「都督荆州」。鲁肃就劝孙权说:「……宜以藉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言下之意,就是把南郡的吴占区给刘备,也给曹操树立了一个敌人,然后自己专心发展是上计。
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
当时的刘备刚刚有了半个荆州,羽翼未丰,孙权自己又想韬光养晦,两边一拍即合,「借荆州」就这么定下了。但是当时周瑜就是不同意的:
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认为应该把刘备和诸将隔离开来,然后周瑜慢慢的使唤刘备的将领攻城略地,最后吞并刘备的势力,而不是反而割与土地。周瑜和鲁肃都有道理,就看孙权的心气了。在周瑜死前,周瑜一直就是南郡太守,南郡在东吴手里。但是周瑜死后,鲁肃为大都督,孙权最终还是选了鲁肃的计策:
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
周瑜选择外抗曹操,内压刘备,这是一条孤独艰险,但是能够成就帝业的道路;鲁肃选择扶持刘备,共抗曹操,这是一条压力比较小,但是未来的变数也比较大,长期来看可能限制东吴发展的道路。两条路都有成功的可能,利弊来说是兼而有之的。
说是利,就是给孙权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空间,直面曹操锋芒的南郡留给了「天下英雄谁敌手」的刘备,东吴的压力变小了很多,战略空间变大了;
说是弊,地盘是实实在在的让出去了,壮大了刘备的实力,事实上也阻塞了东吴入川的道路,让「刘备坐大」。
但是问题在于关羽依靠荆州的资源能做的,不一定是孙权的手下,比如鲁肃、吕蒙和陆逊能做到的。半个南郡在东吴手里是个负担,在关羽手里和荆南整合整合,就能「威震华夏」。吕蒙和陆逊能够杀关羽,夺荆州;但是北上和曹操争夺中原,三位大都督的记录只能说乏善可陈。陆逊稍微有一点进取心,但是稍有挫折也就龟缩江南。
就借荆州(南郡)这个事情而言,若周公瑾不死,南郡的吴占区就是一个争夺天下的支点,北可以撬动襄阳,抵中原腹心;西进可以取东西两川为霸王之业,这也是周瑜的计划:
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
所以如果周瑜在,南郡这样的用武之地如果借给刘备,毫无疑问是自缚手脚的败笔;但是周瑜已亡,东吴从上到下的指导方针变成了「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那么借荆州给刘备隔岸观火,就是利大于弊的。至于后来刘备竟然自取东西两川成功,还在汉中之战击败了曹操,那都是后话了,借南郡的时候,谁也预料不到那么多。
郭淮认为诸葛亮占领北原,就能断陇的结论,纯属YY。假定诸葛亮占领北原,就是下面这个局面:
所以,这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去陇右。
断陇,就是断绝陇道,切断陇右和关中的联系,以达到蚕食陇右的目标。
源于陇右和关中平原,都在黄土高原上,而陇右地势高于关中平原,两地之间主要靠谷道联系,所以连接陇右和关中,主要就是依靠2条谷道,一是陇山道,二是陈仓渭水道。
诸葛亮在一伐时,从祁山道出兵陇右,三郡投降诸葛亮,诸葛亮派马谡守住陇山道的西口-街亭,诸葛亮本人“称兵上邽”(《曹真碑》),亲自围住陈仓渭水道的西口-上邽(郭淮驻守)。
诸葛亮五伐,在关中断陇,即使断成功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诸葛亮压根就没有派兵去陇右。
在关中断陇,周边都是敌人,要守住开阔地几十公里,才实现断陇,完全是搞笑。
所以估计郭淮这种说辞,也许是为司马懿守不住渭南,而在后世补写的开脱之词。
欢迎关注我 @大内义兴 ,以及我的历史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