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我听过无数人说没时间陪娃,上班下班,回到家累得一塌糊涂,哪有时间陪娃玩儿。周末又是各种补习班,自己还想睡个懒觉呢……
我作为小狗蛋子他爹,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时刻不停的提醒自己:小狗蛋子的童年只有一次。
现代社会谁都很忙很累,然而孩子只会长大一次,等他开始长大的时候再来参与到他的生命中,就已经晚了。对于“没时间陪娃”这个问题,我的具体做法是尽量多的参与到他的“第一次”,从他刚生下来就要坚持,这样你不至于付出无法承担的精力,他也会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不会觉得自己的父亲缺失了。
从他生下来开始,我就积极参与他的每一次突破与进步,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走路、第一次摔跤、第一天上幼儿园、第一次户外远足、第一次玩滑板、第一次考试考好、第一次考试考砸、第一次给小姑娘写情书…
实际上那时候我还在部队,陪他的时间非常少,然而因为重要时刻总是积极努力在一起,他对我这个经常不在家的父亲印象十分深刻,每一项技能都会与我联系在一起,每一点进步都会兴高采烈的告诉我。
这是无可奈何之下一个父亲能做到的极限了。
作为一个老军用程序员,小狗蛋子的第一次编程我肯定也是要参与的,家里也没别的人会这个。
说实话我并不希望小狗蛋子成为什么“小科技达人”,他觉得好玩就行,能够形成程序员思维当然更好,但是更重要的事情是我需要参与到他的成长中。屁大个娃哪来的“科技达人”,他能够理解“编程”是个啥东西就不错了,能知道让某个东西按照程序要求完成规定动作,这就是他这个年龄最要紧的事情。我要能带他搞定自己第一个程序,他以后都会记得这条路上有他老爹陪着,这就够了。
撺掇小狗蛋子尽快完成他第一次编程、撺掇他喜欢上编程,就变得很紧迫。
这样哪怕他以后能自己写个操作系统,写个导弹导引头的飞控软件,他也会记得,自己第一个程序是老爹一起完成的。
这台小车确实很适合完成这个任务。它的程序不需要写代码,是一种完全图形化模块化的编程方式,既能适应小孩子的理解能力,也不需要家长有什么程序语言基础,按照指示说明去把图形化的模块组合起来就行了。然而这背后的程序员思维是一样的,完成的功能和代码也是一回事,确实适合孩子编程启蒙。
比如“挨打反击”这个程序,车子的周围有一圈6个传感器,这些传感装甲的其中一个被打一下,程序会控制云台转到这个方向,自动发射一发水弹。
这是一个最简单的程序,但也包含了一个程序所有的要素:输入、处理、输出。跟一个导弹的导引头程序没有本质区别,只有复杂度不一样。以雷达制导导引头为例,也是通过无线电回波测向,解算出导弹前进轴线与目标的三维夹角。然后处理器根据这个夹角输入,结合别的传感器数据来决定输出参数。最终把输出参数转换为空气舵面或者燃气舵的偏转角,操纵舵面运动,改变导弹前进方向。
掌握这种思维方式是最重要的,孩子以后可以慢慢补充知识,提高程序的复杂度,这种思维方式却可以陪伴他一生。
小狗蛋子实际上很快就掌握了“挨打反击”这个程序的思维要素。
我们先按照编程卡的提示,原封原样的还原了这个程序。当右边的感应装甲被打以后,云台自动向右转90度,然后发射单发水弹。经过一步步讲解,小狗蛋子很快掌握了里面的要素:右边挨打—转向右边—反击。
然后我问他,要是左边挨打了呢?
他没费什么劲就想到,云台要向左转,然后反击。
通过修改参数,我们很快就让它能够自动对左边的打击做出反应。
那么能不能自动识别左边、右边到底是哪边受到打击,自动反击呢?这就涉及到if—then语句了。图形化编程下,实现起来一样很简单。接下来还可以设计循环、循环嵌套语句,这就是一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这样就可以让小狗蛋在掌握一门编程语言之前,先形成编程的思维方式。
在通常说的“智商测试”也就是能力测定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受试者已掌握技能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例如在著名的“斯坦福—比奈”量表测试中,如果受试者无法理解测试题的表述方式,就会造成结果与实际不相符,得分低于实际智商。而反复做测试题,让受试者熟悉掌握表述方式,又会让得分高于实际智商。下面是斯坦福-比奈量表的几个测试题,如果孩子根本就不认识里面的字,或者对题干表达的意思不能理解,实际上测出来的智商是不准确的。
表述方式障碍,对孩子的智力能力发展制约很大。如果你不能掌握这种表述,你就无法通过量表测定自己的能力。这在学习中也是一个障碍,如果对一种技能的表述方式没有掌握,你就无法跨越障碍掌握技能。
小车的编程方式,则打破了这种障碍,让还没有学会程序语言表达、英语基础薄弱、学习任务重的孩子,也能快速高效掌握程序思维,是一种很不错的启蒙方式。
不涉及编程的话,它就是一台带摄像头和水弹枪的遥控车,很容易玩腻。涉及编程,玩法就没有天花板了,随着学校学习逐渐掌握电路和机械知识,掌握物理化学原理,能够自己开发更多更复杂的玩法。
但不管怎么样,他爹是引进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