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1265年的东罗马(拜占庭)帝国还算强国吗?帕朝走向衰亡的原因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jiang-zhong-zi-97 网友的相关建议: 
      

特别声明:此文使用“东罗马”而弃用“拜占庭”一词,因为称这一中古大国为“拜占庭”严重不符史实,就像称“北宋王朝”为“大梁王朝”一样不伦不类(虽然北宋的都城在战国时期确实名为“大梁”)。

在知乎只发过一篇与的东罗马(拜占庭)有关的文章,再添一篇。


1261年7月,巴列奥略(帕里奥洛格斯)家族的米海尔(迈克尔、米哈伊尔)八世派军队收复了君士坦丁堡(以下简称君堡),灭掉了立国57年的拉丁帝国,令元气大伤的东罗马帝国得以重建。

尽管艰难地实现了复国,东罗马帝国还是付出了太多,其国势已经大不如前。可是,如果与周边地区进行对比,它还算是一个强国,至少算是一个地区性强国。

从历史地图来看,1265年的东罗马帝国拥有超过20万平方公里的疆土(陆地面积)。与同时代的元王朝、金帐汗国、伊尔汗国、马穆鲁克王朝(埃及)比起来,它的地盘是偏于狭小的。与前朝相比,此时的东罗马也大幅萎缩:不及555年(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时期)的十分之一,仅相当于1025年(巴西尔二世末年)的七分之一。

尽管如此,从疆域上来看,当时的东罗马帝国还不失为欧洲的强国。在地广人稀的北欧和由金帐汗国占据的东欧以外,神圣罗马帝国貌似幅员辽阔却已经陷入诸侯割据的局面,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和巴尔干半岛(下文简称巴尔干)也是四分五裂。当时,英国尚是小国,而法国(其实直到200年后它才完成实质性的统一)是欧洲仅有的几个比东罗马更大的国家之一。

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帕里奥洛格斯王朝(以下简称帕朝)初期的东罗马帝国虽然领土较前朝大为缩水,但在政治格局呈现出破碎化倾向的欧洲仍然算得上一个大国

4世纪末叶至6世纪中叶,东罗马帝国的人口维持在3000万人左右(峰值为3400万),约占全世界总人口的六分之一。自7世纪以后,东罗马不断失地,大部分时间仅保有君堡周边小块地区、小亚细亚半岛(以下简称小亚)、亚平宁半岛南端、伯罗本尼萨半岛和地中海中的若干岛屿。这样,它的人口数量在总体上也呈衰减之势。

1265年,东罗马帝国的人口约700万,不足800年前的四分之一。不过,此时它在世界范围内仍可算一个人口大国。其时,世界总人口约3.6亿,它的人口数量占全世界总人口的2%强。客观地说,这个人口占比也不算太低。2018年全世界总人口为76亿人,占比2%即相当于1.5亿人。目前,拥有1.47亿人口的俄罗斯排在世界第9位。

1265年,东罗马帝国也应该算是人口大国。在欧洲,大约只有法国、金帐汗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的人口数量可以超过它(这些国家在当时更像是松散的联邦,而东罗马传统上还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东罗马的人口规模可以排进前十。

如果仅从人口这一角度来衡量,当时的东罗马也具备了地区大国的规模。

13世纪后半叶,东罗马帝国人口较多,疆域较为辽阔,又位于东西方的要冲,再加上持久的历史影响力,仍然有着较强的综合国力。此时的东罗马在欧洲和世界占有什么位置?两份排名榜单可以作为参考。

1250-1300年欧洲主要强国名次(括号内的名次是世界排名):1、法兰西王国(3),2、热那亚共和国(4),3、金帐汗国(6),4、英格兰王国(11),5、东罗马帝国(12),6、阿拉贡王国,7、神圣罗马帝国。

1280年世界主要强国综合排名:1、元帝国,2、埃及马穆鲁克王朝,3、德里苏丹国,4、伊儿汗国,5、金帐汗国,6、法兰西王国,7、东罗马帝国,8、热那亚共和国,9、日本国,10、大越王国。

结合历史来看,第一份榜单似乎抬高了热那亚共和国和英格兰王国,同时也压低了金帐汗国和东罗马帝国。相较而言,第二份榜单应该更靠谱一些。笔者以为,13世纪后半叶的东罗马在欧洲应该排第三或第四位,在世界应该可以排进前十名。11世纪以前,东罗马帝国经常执欧洲执牛耳,一直在中东地区拥有霸权。总体来看,帕朝初期的东罗马虽然大不如前,但国力并不算弱,依然可以称雄于一方。

东罗马帝国几经盛衰,至1261年已经存在近千年(从君士坦丁大帝于330年迁都算起)。在众多强敌——波斯人、匈人、阿拉伯人、塞尔柱人、保加利亚人——面前,东罗马虽然屡遭挫败,甚至不时面临覆顶之灾,但都挺了过来,一次又一次地实现了复兴,堪称是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国家。从理论上讲,消灭拉丁帝国、收复了君堡的帕朝完全可以继续谱写华章,在发展壮大的基础上恢复欧洲和中东地区的霸权。不过现实却是残酷的:其后东罗马并没有振作起来,而是日益衰弱,领土不断萎缩,直到1453年亡于奥斯曼帝国。

帕朝由兴而衰,再由衰而亡,其实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一,东罗马难以恢复昔日荣光,与威尼斯的打击是脱不了干系的。

从表面上看,十字军东征以西欧封建主们的失败而告终,并没有实现收复失地的愿望。事实上,持续近两个世纪的军事行动不仅转移了原本趋于激烈的社会矛盾,而且使东西方的贸易迅速活跃起来,大大地促进了各地的交流。在12和13世纪,对西欧而言,人口持续增长,经济日趋繁荣,文化事业也有了长足进步。应该说,西欧算不上是十字军东征的输家。至于东罗马,则是另一番景象。

1204年,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期间,威尼斯总督丹多洛公报私仇,教唆无力进军中东的十字军放弃既有目标,却把主攻方向转为同信基督宗教的东罗马帝国。此举导致帝都君堡陷落,也在相当程度上改写了中世纪的历史走向。

当时曾有传言“君堡拥有天下财富的三分之二”,俄罗斯纪录片《拜占庭的教训》也曾提及十字军掠走了几百吨金币,等于一个欧洲国家百年的财政收入。这些说法可能有所夸张,不过东罗马被劫掠的财富确实是相当惊人的,有记载说连宏伟壮观的圣索菲亚大教堂都无法容纳那些战利品。拉丁人劫走了无尽的财富,却把贫穷的面貌留给了当地。

君堡陷落以后,中东的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彼时,出逃的贵族建立了伊庇鲁斯专制君主国、特拉布松帝国和尼西亚帝国。作为元凶,威尼斯则侵占了克里特岛和爱琴海、亚得里亚海沿岸的诸多港口。此外,十字军也建立了塞萨洛尼基王国、雅典公国、亚该亚公国和以君堡为中心建立了拉丁帝国(前三者名义上是拉丁帝国的附庸)。这样,原本大一统的东罗马帝国已经不复存在了,此后巴尔干半岛和小亚半岛也长期处于群雄割据的状态,直到1481年奥斯曼帝国征服巴尔干。这一局面自两个半岛全面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几乎是空前的,因为12个世纪以来该地域在大部分时间内是混一的,至多有两三个并立政权。

尤其不应忽视的是,君堡失陷更是在精神层面重创了东罗马人。罗马城号称“永远之城”,自公元前390年至410年这800年间它从来未曾失陷。与罗马城相比,君堡还要更胜一筹,因为自330年建成至1204年有874年它不曾被外敌攻克(其实该城自建城起至今近1700年间也只有两次被外敌占领)。事实上,鉴于罗马帝国的强大,在数百年间,防守罗马城的战士们根本就没有见到过气势汹汹的外族军队(汉尼拔纵横驰骋于亚平宁半岛,却也只是绕着罗马城打)。而接近四战之地的君堡,却经常被来自不同方位的强敌围攻。但无论是匈奴人还是波斯人,不管是阿拉伯人还是保加利亚人,在巍峨的君堡城墙面前都一筹莫展,只能在遭受重大损失以后乖乖退兵。

在一次次击退敌人以后,东罗马人自信心爆棚,不再惧怕周边的任何异族政权。而1204年君堡的陷落,则令他们的心理优势不复存在。一旦失去了自信 ,其后果当然是异常严重的。虽然在1261年收复了君堡,东罗马帝国却完全丧失了对外进取的雄心。其后,皇帝们不断周旋于周边各势力之间,经常向西方势力低头,甚至为了眼前利益而臣服于新兴的奥斯曼帝国。其自信心已然丧失殆尽,由兹可见。

第二,中央集权制度的衰落,也是导致东罗马帝国帕朝走向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与中央集权制度相对应的是分封制度(西欧的采邑制度其实也算是一种分封制度),二者的差异还是很大的。

与古老的分封制相比,中央集权制显然是一种先进的政治制度。从理论上说,中央集权制的优越性还是很明显的。在中央集权制度之下,分裂势力会得到有效抑制,全国、全军更容易成为铁板一块。在中央集权制度之下,经济、文化可以顺畅地进行交流,全面繁荣的大好局面更容易出现。在中央集权制度之下,个人的能力会得到尊重,平民出身的优秀人才更容易大展身手。

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从立国到科穆宁王朝),东罗马帝国都采取了中央集权制度。该体制继承自罗马帝国,并在君堡得到了长足发展。至于同期在西欧盛行的分封制度,则脱胎于古代日耳曼人的部落传统,从理论上说还是非常原始的。

东罗马帝国在早期推行行省制,7世纪时(希拉克略王朝)迫于严峻的军事形势又推行军区制(塞姆制)。这两种制度都以中央集权为特征,与西欧流行的封建制度有着巨大的差别。

以军政兼容、兵农合一为特色的军区制颇类似于初唐的府兵制,其将军由皇帝任命,在人事、财政和司法等方面还要听命于中央,与唐代中后期实行的藩镇制度大为不同。

东罗马帝国可以屹立千年,能够长期保持大国的地位,并且挺过了一波又一波的外族入侵浪潮,在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功于其先进的政治制度。如果政府无力经营国内贸易积累大量社会财富,如果在国内经常有一批无畏的约翰(勃艮第公爵,在英法百年战争中长期勾结英国入侵者)勾结外人,如果指挥战斗的尽是阿金库尔战役中的法国贵族(而不是贝利撒留这样的平民英雄),那么东罗马很可能在7世纪或8世纪就已经覆灭,根本就挺不到1453年。

遗憾的是,中央集权制度并没能长期维系下去。正如严重的土地兼并导致府兵制破产一样,严重的土地兼并也导致军区制无法维系下去。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科穆宁王朝又推行了普洛尼亚制度(监领地制)。在此制度下,公职贵族享有极大的权力,而且迅速实现了世袭,与西欧的封建主相仿。

在普洛尼亚制度推广以后,世袭贵族不断壮大,独立性越来越强,离心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当十字军围攻细亚的时候,从来就没有一支勤王部队赶来支援。在局势最危险的时候,数十上百个公职贵族中居然没有一人愿意为拯救帝国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封建制并非东罗马固有的政治制度,而且东罗马的封建制和西欧比起来也不够完善。但在这种制度下,刚恢复不久的东罗马确实日益走向碎片化,失去了持续近千年的活力,再也无力实现中兴。

从理论上讲,封建制度比中央集权制原始,中央集权制更能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而辩证地看,推行封建制的政治实体也可以实现人口的增加、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在10至14世纪(截至“黑死病”开始流行的1348年),封建制盛行的西欧一直在稳步发展。封建制被十字军移植到中东以后,当地也被治理得相当不错。但对东罗马来说,在列强环伺的大背景下,如果国内的各支政治力量不能有效地整合起来应对周边的各路敌人,则它日渐衰微就不可避免了。

第三,统治阶级的内讧,当然也是帕朝走向衰落乃至灭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虽然接受了封建制度,虽然各地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封建主,但如果国内的各路势力能够同心谋求复兴,东罗马也完全可以如马其顿王朝和科穆宁王朝一般实现中兴,再次恢复地中海地区的霸权。

从历史来看,帕朝的统治阶级则是相当不争气的。其成员不断制造内讧,最终葬送了复兴这个古老帝国的最后机会。

米海尔八世实现了复国,却没能在复杂的国际形势面前取得更大的进展。从他的继承人安德洛尼卡二世开始,东罗马不但无力向外开拓,反而陷于无休止的内乱之中。

几乎整个14世纪,东罗马都被内战困扰。先是加泰罗尼亚佣兵团发动的叛乱(1305—1315年),之后是祖孙之战(发生在安德洛尼卡二世与孙子安德罗尼卡三世之间的战争,1321—1328年),之后是两约翰之战(发生在约翰五世和约翰六世之间的战争,1341—1347年), 最后是约翰五世继承人之战(1377—1391年)。

在《回忆录》里,约翰·坎塔库泽努斯(约翰六世)说:“在年轻的安德罗尼克斯三世死后,爆发了罗马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内战,这场战争毁灭了一切,使伟大的罗马沦为昔日伟大帝国一个微不足道的阴影。”仅仅两约翰之战就几乎“毁灭了一切”,几次大规模内战合计起来的破坏性之大可想而知。

在15世纪上半叶,到访的西班牙旅行家佩德罗·塔富尔描述了久经战乱以后的君堡。他说:“这里已经完全不像城市,人们只能从坍塌的房屋和许多巨大的宫殿、教堂和修道院的废墟上才能想象出它昔日的辉煌。”

统治者们为了在内斗中占有优势,还经常勾结外部势力。在祖孙之战中,安德罗尼卡三世就与保加利亚结盟,并接近土耳其和塞尔维亚,甚至将土耳其雇佣兵引入城中作战。在两约翰之战中,双方更是竞相勾结外人。在战争中,皇后安娜借保加利亚军队化解了约翰六世对亚德里亚堡的攻势,而约翰六世则投入重金雇佣塞尔维亚与土耳其军队在色雷斯和马其顿地区与皇家部队作战。在一次次内讧中,外国势力竟然渗透到了帝国的核心地带。这样,东罗马的内情尽被别国摸透,东罗马的弱点尽被他人知晓,在强势政权出现以后君堡的陷落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总体来看,14世纪的东罗马除了战乱还是战乱,在社会发展方面几乎没有取得什么进展。即便1350年前后流行的“黑死病”令帝国减少了三分之一的人口,东罗马的统治阶级仍然热衷于搞内讧,甚至不惜引狼入室。在这种情况下,帝国真的彻底失去了复兴的希望。

奥斯曼土耳其应运而兴,成为东罗马帝国的终结者。

奥斯曼土耳其人(得名于奥斯曼帝国创立者奥斯曼一世)可能源于西突厥的乌古斯部落,原本活动于中亚阿姆河流域,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13世纪时,受迫于蒙古人西征,奥斯曼土耳其人西迁至小亚,依附于塞尔柱土耳其人建立的罗姆苏丹国,该部酋长埃尔托格鲁尔在半岛西北部靠近东罗马的地方得到了一小块封地。

在蒙古人的打击之下,罗姆苏丹国趋于瓦解,并在14世纪初灭亡。趁此机会,原本弱小的奥斯曼土耳其(以下简称土耳其)逐步强大起来。1299年,埃尔托格鲁尔之子奥斯曼一世宣布脱离罗姆苏丹国,正式立国。他不断攻取东罗马的城邑,虽然进展不是很大,却也奠定了土耳其帝国的六百年基业。

乌尔汗一世(1326—1359年在位,奥斯曼一世之子,14至16世纪的土耳其苏丹都是父死子继)将东罗马残存于小亚的土地尽数收入囊中,并于1354年攻占加里波利,取得了经营巴尔干乃至欧洲大陆的首个要塞。此外,他还派雇佣兵进入东罗马腹地作战,在“两约翰”的内讧中尽收渔翁之利。

在穆拉德一世(1360—1389年在位)和巴耶塞特一世(1389-1402年在位)时期,土耳其把目光投向西方,将巴尔干作为主战场。土军于科索沃战役(1389年)、尼科堡战役(1396年)大败欧洲封建主组织的联军,占领了色雷斯、马其顿、希腊北部等地区。土耳其扩张的过程,就是东罗马失土的过程。在1400年前后,东罗马的领土面积仅余一万平方公里左右(可能还更小),不到其鼎盛时期(555年)的三百分之一。

这时,一次意外事件暂时挽救了奄奄一息的东罗马。1402年,势头正劲的土军在安卡拉被来自中亚的帖木儿击溃,苏丹巴耶塞特一世也成为俘虏。其后,土耳其陷于分裂局面,进入大空位期,似乎已经失去了对外用兵的能力。

但土耳其很快就恢复了元气,穆罕默德一世(1413-1421年在位)于1413年消灭了各路割据势力,重将新兴的帝国重新整合起来。1421年之后,穆拉德二世和穆罕默德二世相继登上苏丹之位,恢复了对东罗马的攻势。

东罗马的最后三位皇帝曼努埃尔二世、约翰八世和君士坦丁十一世都是励精图治之主,都曾为振兴国家而多方奔走。但因国势衰颓不堪,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如无奇迹发生君堡断难得以保全。

1453年4月6日,年轻的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10万大军开始围攻君堡。君堡军民不甘屈服,在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领导下进行了英勇的抵抗。虽然众寡悬殊(守军至多八千人),且对方拥有充足的攻城器械(尤其是威力惊人地乌尔班大炮),守军仍然屡次获胜,击退了敌人一波又一波的攻势。因为损失惨重,士气低落,战争似乎已经很难维系下去。但在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还是发起了一次总攻。最终,君堡陷落,君士坦丁十一世壮烈殉国,屹立千余年的东罗马帝国从世界版图上消失。

从历史来看,东罗马的终结者确实是奥斯曼帝国。当然,“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东罗马之所以在帕朝走出了从中兴到陌路的轨迹,根源恐怕还不在土耳其人那里。如果帕朝的君臣上下足够争气,能够在百余年内团结一致谋发展,那么在15世纪恢复马其顿王朝或者查士丁尼王朝的荣耀绝非不可能。

来自欧洲各地的援军不够给力,应该也是导致东罗马灭亡的一个因素。

在历史上,依靠友军支援而实现振兴的国家也是存在的。公元前660年,卫国在齐桓公的援助下击败北狄,成功实现复国,且又延续了四百余年。公元前6世纪末,楚国也在秦哀公的支持下打败了占领郢都的吴国军队,收复了几乎全部失地,且又延续近三百年。

当然,类似的情况是难得一见的。就春秋时期而言,因友军介入而彻底摆脱危险处境的诸侯国仅有几个,而被齐、楚、秦、晋等强国兼并的小国就有数百之多。换句话说,“一个国家在友军的支援下实现翻盘”是极小概率事件。

事实上,东罗马远没有那么幸运。在1450年前后,它着实缺乏强大的外援:英法二国还在进行战斗(虽然百年战争已经进入尾声),西班牙(阿拉贡和卡斯蒂利亚尚未合并)、葡萄牙与摩尔人激战正酣,分崩离析的神圣罗马帝国力量涣散,威尼斯、热那亚等意大利城邦实力有限,俄罗斯还不曾脱离金帐汗国的统治且距离远、力量小,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已被奥斯曼征服,匈牙利、罗马尼亚等虽未沦陷却也是在苟延残喘。这样,诸国即使有心全力救助东罗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尽管曼努埃尔二世、约翰八世和君士坦丁十一世都曾极力争取西欧的援助,但在君堡战役中与土耳其十余万大军英勇作战的始终只是孤城内的数千将士。

总体来看,帕朝的没落是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在1260年,东罗马还不失为一个大国;而在1350年,它已经无可挽回地沦落为一个小国。

一位记录了约翰五世(1347—1354年和1376—1379年间在位)加冕典礼的东罗马史官曾经哀叹说:“皇帝的大多数皇冠和冕服只是看起来像是黄金珠宝,本来都是染上金色的皮革,并饰以彩色玻璃冒充宝石。前朝皇帝用来品尝美酒的、缀满红绿宝石和珍珠的高脚金杯,如今已被换成了白锡杯或陶土杯。……仿佛到处都可以看到具有天然美丽色泽的宝石,到处都可以看到多彩绚丽的珍珠,但是这些都骗不过众人的眼睛……罗马帝国的繁荣和辉煌竟然颓败到这种程度,昔日的荣光完全消失了。”④窥一斑而知全豹,当时的东罗马确实已经衰落得不成样子。

帕朝走向衰亡的原因有很多,但从根源上说还是内部出了问题。正如《红楼梦》中的探春所言:“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



参考资料:

徐家玲、崔艳红《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wenku.baidu.com/view/1a

光复君士坦丁堡的巴列奥略王朝为何无法阻止拜占庭帝国的衰亡?

mini.eastday.com/mobile

胡长江《内战与危机: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内政原因探析》sub.cssn.cn/sjs/sjs_sjg

世界帝国兴亡系列 拜占庭帝国(上)360doc.com/content/17/0




再附一份与东罗马帝国有关的视频,其中的内容可以作为参考。

【俄罗斯纪录片/2008】帝国的陷落:拜占庭的教训【熟肉/中文字幕】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user avatar   tu-fang-jun-sui-s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举一个特殊的例子,福建东山岛。这个岛曾经因为某种原因变成了半岛,现在因为保护环境,当地政府又计划把它重新变回岛,完美契合题主的题目。

这个可爱的小岛位于福建南部,靠近广东的部分。古称铜山,是郑成功抗清的根据地之一。是东山县的所在地,拥有铜山古城,关帝庙等多处名胜古迹。

东山岛

铜山古城

动漫感十足的关帝庙

但是,在1953年(没错就是1953年)邪恶的国民党反动派打破了这个小岛的宁静。原因是当时朝鲜战争处在最后的谈判阶段,我军重兵集结朝鲜。东南沿海空虚,这让国民党反动派看到了“反攻大陆”的希望。被无数果粉吹嘘“狡如狐猛如虎”,实则费拉不堪,在淮海丢弃十几万大军的常败将军胡琏率领金门守备队偷袭我东山岛守军。

7月16日,也就是朝鲜停战协定达成前的11天。国民党军一万大军及自称最精锐的国民党空降兵偷袭了东山岛。当时我军驻岛只有一个半营的公安人员(没错就是公安叔叔)。面对汹涌而来的国民党军,不慌不忙防守反击。固守待援。最终在福建军区援兵的配合下,我军共歼国民党军3000余人,炸毁坦克2辆,击沉登陆舰艇3艘,击落飞机2架。国民党军余部登舰溃逃。其中最搞笑的是有的国民党空降兵因为降落伞挂在树上被公安叔叔俘虏。有国民党飞机因为飞的太低而被机枪击落。而常败将军胡琏又一次狼狈不堪的逃回了金门。

东山岛防守战胜利官兵合影。

战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也打碎了国民党反攻大陆的美梦,但有一个现实的问题,如果国民党再次入侵怎么办?我军大部队能不能及时增援海岛?而一个孤悬海外的海岛县,怎么发展经济,发展物流,方便与大陆部分县市的交流。

于是当地县政府决定,修筑八尺门海堤,变海岛为半岛,在堤坝上修建一条公路,便于平时物流与战时运兵。于是在1960年,经过几番辛苦,八尺门海堤终于建成,东山岛由海岛变成了半岛。

八尺门海堤

然而五十多年后的今天,东山岛又面临一个新的问题。随着交通工具的进步,海运,空运都很便捷,跨海大桥也早已修建。一个全封闭无底端涵洞,底部海水无法汇流的海堤已经不是唯一的交通选择。而由于八尺门海堤的存在完全隔断了海水,造成了海堤部分海水严重富营养化,导致海水缺氧,藻类滋生。严重影响了当地养殖业。而今天费拉不堪的台湾,也早已经不是什么军事威胁,海堤在军事上也变得没有意义。因此当地政府又有计划,拆除海堤,恢复东山岛岛屿原状(跨海大桥底部有涵洞,没有完全隔断海水,因此不算把岛变成半岛,而海堤完全隔断海水)。

如果这一计划实现,八尺门海堤拆除,那么东山岛就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因为人类的原因,这个岛在不到七十年的时间里由岛变成半岛,又由半岛变回岛屿。经历了一个奇妙的循环往复的变化过程。


user avatar   wenhenimab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从此后 你 搭起那红绣楼呀

抛洒着红绣球呀 正打中我的头呀

与你喝一壶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嘿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通天的大路 九千九百

九千九百九呀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从此后

你 搭起那红绣楼呀 抛洒着红绣球呀

正打中我的头呀 与你喝一壶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 红红的高梁酒呀嘿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呀 往前走 莫回呀头


user avatar   su-hang-63-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没人提《圣斗士星矢》啊?

这个系列作品的特色不就是回回都是一部的戏就半天时间么?

黄道十二宫篇:纱织中了天箭座的箭,必须12小时内突破圣域十二宫。

北欧篇:奥丁代言者希露达被海皇戒指蛊惑令冰川融化,纱织代替希露达阻止冰川融化但是只能坚持12小时,必须在时限内摘下希露达的戒指。

海皇篇:纱织代替人类承受波塞冬的洪水,应该也是只能支撑一天之内的时间。

冥王十二宫篇:被哈迪斯复活的圣斗士要在12小时内取下雅典娜的首级,实际目的则是为了雅典娜去冥界并且唤醒女神圣衣,12小时候被复活的圣斗士们就消失了。

冥界篇:记不清打了多长时间,但从纱织被塞到缸里抽血开始到解决应该也是一天之内。

黄金魂:在本篇剧情里有好几天,但对应到冥界篇时间仅仅发生在冥界篇12黄金击破叹息之墙到打死神之间。

火星篇:马尔斯获得阿丽娅的权杖后建立起巴别塔吸引火星,会在12小时内毁灭地球,主角们必须在12小时内突破新十二宫。

土星篇:这篇好像打了很多天……




  

相关话题

  为什么拜占庭帝国一直都不重视发展小亚细亚? 
  西方人为什么以罗马、希腊为荣? 
  有哪些适合非专业人士阅读的好看的历史书籍? 
  古代北美印第安人的历史能否视为美国的古代史? 
  贝利撒留攻陷罗马时为什么不废了教宗? 
  瓜尔佳氏和叶赫那拉氏都测出汉人03? 
  一战很多国家元首都是亲戚。一战的威廉二世和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是亲戚,为什么还会打仗? 
  东罗马帝国内战频频的原因是什么? 
  1930年代的苏联为什么干预科学界? 
  罗马全盛时期为什么不北上欧洲? 

前一个讨论
太平天国反清有错嘛?
下一个讨论
太平天国政治清明吗?





© 2024-05-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