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郑和从小被明朝政府割了蛋蛋。一辈子不能过夫妻生活,他恨不恨朱元璋明朝政府? 第1页

  

user avatar   you-shan-yong-hu-chuan-dan-d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 前言

很多朋友都提到了明初的“俘阉”群体以“不恨明朝”的居多。

但有多少人“恨明朝”呢?

我来补充几个卧薪尝胆,而且还报了仇的案例......

在正文之前,窝佬想唠唠“郑和父母家人是否也被明朝杀了”。

实际上,目前没有什么直接材料能够证明郑和的父母家人死于明军之手。从时间空间来看,郑和的父母并不是在明军进攻其故乡的时候死亡的。根据其父的《墓志铭》以及现存《南京锦衣卫选簿》中郑和养子的袭职信息,郑和原籍确为“云南府昆阳州”无疑。今日,明清的昆阳、晋宁二州合为昆明市晋宁区。据李至刚《故马公墓志铭》所载,郑和的父亲马哈只卒于洪武十五年的七月。

公生于甲申年十二月初九日,卒于洪武壬戌七月初三日,享年三十九岁。长子文铭,奉柩安厝于宝山乡和代村之原,礼也。

洪武十四年十二月,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在晋宁驱家人投滇池,焚龙衣,自经而死。云南行省右丞观甫保率文武官降明,迎沐英、蓝玉进入昆明。次年二月大理降服,明朝至此征服云南全境,建立云南布政使司及云南都司。而马哈只之死,已经是明朝占领昆阳半年之后的事了,死后应该也得到了安葬“长子文铭,奉柩安厝于宝山乡和代村之原”,似乎并非死于兵祸。

值得注意的是,永乐三年郑和邀请李至刚为亡父撰写的并非非夫妇合葬墓志。也就是说,此时他的母亲温氏大概还活着。

马哈只与温氏夫妇育有二子四女,郑和是次子,大概在战火中与家人失散,为明军所掠惨遭阉割。其兄长马文铭成年后至少有两个儿子,一个过继给郑和。四个姐妹中,有一人的婚配信息目前已知。郑和兄弟姐妹的情况,可以参看窝佬的这个回答:

言归正传,略述下明朝“俘阉”群体的来源与政治地位问题......

一.明朝“俘阉”群体的来源,在宦官群体中的时间及数量分布

首先,除了继承元宫廷的宦官外,依据明朝“祖制”,“俘阉”正是宦官来源的最合法途径之一。

( 成化元年七月丁巳)直隶魏县民李堂等十一名自宫以求进,命执送锦衣卫狱罪之,发南海子种菜。祖宗以来,凡阉割火者,必俘虏之孥,或罪极当死者出其死而生之。盖重绝人之世,不忍以无罪之民受古肉刑也。景泰以来,乃有自宫以求进者,朝廷虽暂罪之,而终收以为用。故近畿之民畏避繇役希觊富贵者,倣效成风。往往自戕其身,及其子孙,日赴礼部投进。至是以后,日积月累,千百成羣,其为国之蠹害甚矣。(《明宪宗实录·卷十九》)

就史实而言,来自边疆地区的“俘阉”客观上更是明中前期宦官的主要来源。虽然高丽等属国也进献了为数不少的外籍宦官,但规模远不能与“俘阉”相比。自洪武北伐漠北,西征甘肃,南征四川云南开始,在明初到天顺-成化时代的诸次战争中,明军都虏获并阉割了来自从南至北、从东至西各个民族的大量幼童。

其中人数最多的可能是安南人,在目前已知姓名的明朝中前期宦官内,安南人是一个尤其庞大的籍贯群体。其中大多数人都是永乐五年明军灭亡安南胡朝战争中掳掠的“交童之美秀者”。

范弘,交阯人,初名安。永乐中,英国公张辅以交童之美秀者还,选为奄,弘及王瑾、阮安、院浪等与焉。(《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明军仅从安南带回的阉童究竟有多少?永乐五年,太宗朱棣曾以“朕取安南火者三千,皆昏愚无用,惟朝鲜火者明敏”为由又向朝鲜遣使宣谕求索新的阉人。而《明实录》所载此前洪武年间安南几次进献的阉人都不过数十人规模,可见其中“俘阉”规模之大。

(永乐五年八月)丁亥,钦差内史韩帖木儿、尹凤、李达、金得南等齎礼部咨来,街巷结彩,百官出迎于盘松亭, 上出于昌德宫之仁政门,迎入正殿。 咨曰:本部尙书赵羾钦奉圣旨:"恁礼部便行文书,与朝鲜国王知道,取火者来这里使用。" 韩帖木儿口宣圣旨:“朕取安南火者三千,皆昏愚无用,惟朝鲜火者明敏,可备任使,是用求索。但咨文内不限其数者,若朕有定数,而国王不能充额,则恐伤国王至诚事朕之意。”上私谓韩帖木儿曰:“帝意如何? ” 帖木儿曰: “不下三四百。”上曰:“此物无种,岂可多得?”遂邀至广延楼设宴,各赠鞍马。”(《李朝太宗大王实录·卷十四》)

实际上,明初大军俘阉的幼童不仅供给内廷使用,诸王的军队也会掳掠一定数量的幼男供王府使唤。如《明太祖钦录》之《御祭秦王祝文》中,朱元璋历数次子朱樉的罪行便有阉割西番幼童“因伤致死者大”一条。

征西番,将番人七八岁幼女掳到一百五十名,又将七岁、八岁、九岁、十岁幼男,阉割一百五十五名,令人驮背赴府,致命去处所伤未好,即便挪动,因伤致死者大

在军事行动中残忍阉割大量俘获儿童的行为,至少持续到正统-天顺征服麓川战争,镇压湖贵各族人民大起义,以及成化镇压“藤峡盗乱”之时。在天顺年间的《明实录》中还有类似记录,讽刺的是,此次残害上千名幼童的太监阮让,自己就是一名与他们命运相同安南俘阉:

(天顺四年三月己亥)镇守湖广贵州太监阮让阉割东苗俘获童稚一千五百六十五人既奏病死三百二十九人,复买以足其数,亦阉之。事闻,降敕切责让,并责廵抚右副都御史白圭等不能救正之罪,俱令从实自陈。(《明英宗实录·卷三百十三 》)

关于“俘阉”出身者在明前期宦官群体中的占比,作者谨以《明史·宦官传》收录的人物为例略作初探。《明史·卷三百四·列传第一百九十二·宦官一》记载了活跃于永乐-正德时代的二十二个传主的生平,皆是的当时最为显赫的“大太监”。我们整理其姓名籍贯可得下表:

郑和(云南),侯显(未记),金英(未记),范弘(安南),王瑾(安南),阮安(安南),阮浪(安南),王振(蔚州),曹吉祥(滦州),怀恩(高密),汪直(广西大藤峡),梁芳(新会),钱能(未记),韦眷(未记广西宜山),王敬(未记沙县),何鼎(余杭),李广(未记),蒋琮(大兴),刘瑾(兴平),谷大用(未记),张忠(霸州),魏彬(陕西隆德)。

其中侯显、金英、钱能、韦眷、王敬、李广、谷大用七人的籍贯《宦官传》未载,但使用其他资料大多可考。

侯显,是与郑和同时代的大外交家,《明史·宦官》赞其“五使绝域,劳绩与郑和亚”,有关其族属、籍贯的研究较为充足。杨士宏、杨士钰等学人通传过清代藏文史料《安多政教史》、汉文史料《洮州厅志·番族僧纲》判断侯显出生在洮州一个信奉佛教的藏族人家庭,可能在沐英征讨洮州十八族头目叛乱中被掠。侯显告老还乡后闭修于佛门,被朝廷任命为月桑巴主林僧正,其后裔世袭至今。因侯氏累世为僧正,该寺庙被百姓称为“侯家寺”[1][2]

圆成寺僧正侯洛札旦居城南十里,始祖侯显明洪武间以太监供差,奉旨命诣乌思藏奉迎如来大宝法王,显故后,传于侄朔纳加产,再传于依世加产,又传于桑纳达节......(《洮州厅志·番族僧纲》)

金英是宣宗及英宗景帝时代的大太监,其在《敕赐圆觉禅寺碑记》中自称“生自南交,长于中夏”,故乡为安南无疑。

钱能,《万历野获编》谓钱能为女真人。而钱能兄长钱义墓出土的《大明御用监太监钱公墓志铭》(万安撰)则记载钱氏“其先河西巨族”。如此一东一西相差近万里之遥,使人不免怀疑《钱能墓志铭》中的“河西”实为“海西”之衍误,而《墓志铭》错记传主籍贯这一基本信息的可能性又微乎其微。无论“河西巨族”还是“海西巨族”都显示了钱氏的非中原背景。

韦眷,《同治番禺县志·金石略》之《 敕赐永泰禅寺碑记》记载其为广西人。

(韦眷)字效忠,弟韦泉,字朝宗,锦衣卫正千户,广西宜山人。

如此来看,二十二名传主中,至少郑和、侯显、金英、范弘、王瑾、阮安、阮浪、汪直、钱能、韦眷十人具有明显的“俘阉背景”。

值得注意的是,王振之前的所有传主,都可能是“俘阉”出身。自王振开始,以河北籍宦官为主的中原宦官才开始出现。继汪直、钱能、韦眷后,具有明显“俘阉背景”的传主也不再出现,可见弘治-正德以降,明朝宦官的主要来源自边疆“俘阉”转向了以其他原因投充大内的汉地人,其中又以京师附近的河北人最多。《明史·宦官传》诸多传主籍贯的时间分布特征,也在一定程度佐证了官方大量掳掠阉割幼童行为的时间下限。

二.“俘阉”群体的政治地位嬗变

“俘阉”为代表的明代宦官群体政治地位的陡然提升,与靖难之役关系不浅。朱棣起兵后,大量燕王府内官走上战场,甚至领兵先登冲杀在一线。明中后期私修史人尹守恒总结道:

文皇帝时,当靖难初,内官将兵者数人,有狗儿最敢登先。王安即不花都,女真人;孟骥即添儿,西番人;郑和即三保,李谦即保儿,并云南人;云详即猛歌,田嘉禾即哈剌帖木儿,并胡人。皆从起兵有功,入国后皆授太监。(《明史窃·卷二十五》)

值得一提的是,燕王府中来自云南的内臣似乎颇多。除事迹最显赫的郑和、李谦之外,郑和远航的副手洪保也是被掠的云南俘阉。南京祖堂山洪保墓出土的《大明都知监太监洪公寿铭藏》记载:

按状,公世居云南大理之太和。祖讳长莲,娶杨氏。考讳赐,妣何氏。公生俊伟,以龆年来京师。洪武己卯,从侍飞龙于潜邸。爱其聪敏慎密,俾常随左右。

永乐-宣德时代,这批出生入死“从龙”的潜邸宦官得到了空前的重用。屡屡扮演实际上的国家正使、统兵大将、封疆大吏角色。

出使,是洪武年间宦官就有的固有职能。永乐-宣德时代比前朝更加重视“布国威于万方”,“俘阉”为代表的宦官群体的出使行动愈加活跃。郑和下西洋,侯显通南亚,亦失哈招抚东北的显耀事迹,自然无需赘言。在明朝对中西亚的陆路出使中,宦官也扮演了主要角色。例如宣德三年李信、林春、李貴、郭泰等内臣率领的巨型西行使团,其行迹自今新疆地区远至伊朗高原西部:

往亦力把里、别失把里、亦昔阔、哈烈、马绰儿、八剌黑城、把荅失罕、撒马儿罕、赛蓝城、扫郎城、达失干城、失剌思、亦思弗罕及坤城等处赐其王及头目。[3]

靖难时内官参与军事指挥与决策的情形,也在之后持续了下来。

永、宣时代的宦官甚至可以成为军事主官。泉州《郑和行香碑》等材料显示,统帅两万七千官军下西洋的郑和享有“钦差总兵太监”的头衔。亦失哈招抚东北,也率领了上千名官兵随行。王世贞《弇山堂别集·中官考》对明代宦官政治的重要史事做过相当细致的梳理,称郑和下西洋为“此内臣将兵之始也“。太宗北伐漠北,随征宦官也享有相当重要的实权与责任,“八年,都督谭青等营有内官王安、王彦之、三保、脱脱。”《中官考》评价曰“此内臣监军之始“。《弇山堂别集·诏令杂考》中还抄录有一份第三次北征期间朱棣斥责太监王彦(即尹守衡称靖难时“最敢登先”的狗儿)军务失职的敕令,可见中官确有军权,与统兵将领无异。

说与狗儿:永乐八年在饮马河哨见本雅失里声息,是尔误了。今哨见声息,又是你误了。我前已有号与阿鲁台,两处哨马相见,我的十一个人左旋,他的十个人右旋。今他的人既摆立,尔处哨马却不与答号,若尔哨马答号,彼必答号,若不答号,必是瓦剌之人,便须相机追赶擒拿。尔不与答号,不知尔意思如何?是故欲坏事,这罪不干别人,事皆是尔所为,论尔之罪,重如泰山,是尔自取杀身之计。故勅。(永乐十二年五月初四日)

最早在永乐末年,明朝建立了镇守太监制度,由亲信近臣代表皇帝监督控制地方实权,该制度一直持续到嘉靖年间。最早一批独当一面的镇守太监,也以“俘阉”出身的人员为主。

由《明实录》的相关条目可知。洪熙元年,仁宗命郑和率领下西洋官军守备南京,为南京守备太监之始。王安、林春先后任甘肃镇守太监(《实录》并未记载王安何时任镇守太监,王世贞以王安为“镇守之始见者也”并猜测“计永乐末已有之矣”)。王彦、亦失哈,先后担任辽东镇守太监。亦失哈在任二十年左右,正统十四年才因抵抗脱脱不花入侵辽东不利而去职。宣德三年,曾与陈诚出使西域哈烈的太监郭敬被任命为大同镇守太监,在任亦长达二十多年。正统十四年因与也先作战失败而罢免。

三.“俘阉”对明朝的情与仇。

总而言之,明初“俘阉”群体(尤其是上层)对其主人的感情无疑是复杂的。

明朝对于他们,首先是极端屈辱与残害的施加者。但是,明朝又赋予了他们位极人臣,身披常人难以企及权力与荣耀的机会。

终明一朝的内官,大多都以佛教为主要精神寄托,以期来生再为完人。明初俘阉的宗教行为,留下了巨量的存世资料。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发愿的内容中,大多都表达了对明朝国家及皇室恩情的赞颂。除了 @首阳大君 列举郑和刊刻《佛说优婆塞戒经》之序可以为例之外,作者谨再列举宣德、正统时代的安南大太监金英的立碑为例。

金英,是明英宗时权势最盛、资历最老的内臣之一,仅仅因王振崛起一度稍失其势,在土木之变后明朝高层的迁守之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金英者,宣宗朝司礼太监也,亲信用事。宣德七年赐英及范弘免死诏,辞极褒美。英宗立,与兴安并贵幸。及王振擅权,英不敢与抗。正统十四年夏旱,命英理刑部、都察院狱囚,筑坛大理寺。英张黄盖中坐,尚书以下左右列坐。自是六年一审录,制皆如此......

其秋,英宗北狩,中外大震。郕王使英、安等召廷臣问计。侍读徐珵倡议南迁,安叱之,令扶珵出,大言曰:“敢言迁者斩!”遂入告太后,劝郕王任于谦治战守。或曰叱珵者,英也。(《明史·卷三百四·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正统元年,金英曾出资在京师东南郊仁宗所赐田土内创立寺院一座,并为其提请了“圆觉禅寺”的赐名。北京圆觉禅寺今已不存,原址在今朝阳区东四环武基路南口附近。但其《兴建碑记》尚存,以建寺者金英的第一人称写成:

敕赐圆觉禅寺碑记
圆觉禅寺新建记
生自南交,长于中夏,躬荷太宗文皇帝抚养训诲,授以官职,仁宗昭皇帝恩加深厚,宣宗章皇帝信任委职,今上皇帝益加重任。四圣大恩,德同天地,英夙夜感戴,深切扵心,自顾草茅,不能补报。思念如来之道极其广大,包天地而无外;极其精微,妙神化以难名。前乎亿万劫,不见其始;后乎亿万劫,莫测其终盖空寂以为宗,慈悲以为用,上有以阴诩皇度,下有以普济群生,称人心愿,有感必通,故莫不遵崇其教。英是以敬将列圣所赐金币,并募缘赀财,扵仁宗皇帝所赐地内建佛寺一区。中为如来宝殿,左观音殿,右地藏殿,前天王殿,后圆觉殿。廊庑图写五百罗汉像,钟鼓之楼、禅堂、斋堂、僧房外,有山门、金刚具像。延明道大师住持,领众朝夕讽诵经文,祝延皇上万岁圣寿,资益三圣天宫之福,以表涓埃之诚。经始扵正统元年二月十二日,成扵明年八月十二日。间以闻上,钦蒙圣恩,赐名圆觉禅寺。

英恳恳之诚,建玆道场,惟愿:
佛天覆庇,慧日光辉。太宗文皇帝、仁宗昭皇帝、宣宗章皇帝三圣在天,永逍遥于极乐。今上皇帝尊居大宝,隆洪福以齐天,宗社奠安于泰山,德泽广霑扵四海。及我祖考,逮于兆民,均戴弘仁,以遂利益。凡在幽冥,俱超淨土。一切有情,咸臻善果。十方三宝,同赐证明,吉祥如意,无量功德者。

英谨书寺之完,以识岁月云。
大明正统四年岁次己未四月戊寅朔,初八日乙酉,奉佛弟子司礼监太监金英谨记。

在碑文开篇,金英首先表明建寺的目的,乃是为了回报“四圣大恩,德同天地”。分别是太宗朱棣“抚养训诲,授以官职”之恩,仁宗朱高炽“恩加深厚”之恩,宣宗朱瞻基“信任委职”之恩,今上皇帝英宗朱祁镇“益加重任”之恩。并在碑文中发愿,祈求对自己有抚养知遇之恩的永乐、洪熙、宣德三代先帝“永逍遥于极乐”。祈当今圣上与“隆洪福以齐天。祈明朝国家江山“宗社奠安于泰山,德泽广霑扵四海。”

但是,并非一切痛苦都可以用时间来洗刷。所有俘阉出身者对佛天的发愿,都是真诚的吗?事实证明,明初宦官中的确存在着将仇恨一直压在心底的人。

他们生活在仇敌的心脏,忍辱负重数十年。即使已爬上高位,仍在等待一个向明朝复仇的机会。不过,谁又能在抱憾终老之前做到呢?

若不是英庙圣明自投罗网,恐怕没有人能看到这一天了。

土木之变之后,至少有两名明显具有“俘阉背景”的高级宦官主动投敌,成为了也先的心腹与引路人,殚精竭虑为对抗明朝出谋划策。他们是御马监太监喜宁,与御马监少监跛儿干。

喜宁,恐怕是明代历史人物中人们最熟悉的“叛徒”角色,但过去的著述与讨论,极少提及他出身“俘阉”这一悲惨背景:

喜宁至京,文武诸大臣及六科十三道连章核之曰:“以小人而为大姦,挟外寇而为内患。滔天之罪,既著赤族之戮宜加。喜宁猥以俘虏,荐沐宠荣,受列圣之深息,居太监之重任,而乃欺天负国,背义忘恩,属奸臣之不轨,致上皇之蒙尘......[4]

中贵人喜宁者,故俘虏也,下蚕室得近。而后复没虏,为虏用,诸所要挟,皆宁谋。谦密授计杨俊捕而磔之。(《弇州史料·前集卷二十五·于谦传》)

在当时的历史记载中,瓦剌军中还有一名与喜宁并列的重要“叛逆”——小田儿。史料虽然未显示田某拥有什么冠带,但不能完全排除他是一名低级中官的可能。其是否为宦官,姑且存疑。

小田儿对于瓦剌军的“重要性”可与喜宁并肩,据景泰元年正月大同总兵郭登审讯瓦剌谍者获悉的信息,“其诱也先肆虏掠者,皆喜宁及小田儿。”[5]

关于此人的族属,作者倾向于来自北方民族。虽然《宪宗实录》之王伟卒后传称小田儿“本中国人”[6]。但毕竟是数十年后撰写的材料。在与小田儿同时代的文本中,他曾被称作“田达子”。《英宗实录》记载景泰元年正月蒙古诸封建主再次分道入寇时,“脱脱卜花王领人马寇野狐岭并万全痛战,以偿喜宁、田达子命。”[7]

另一名俘阉出身的高级变节者是御马监少监跛儿干,他的事迹,也许更体现一名“卧薪尝胆”者的真实感情。喜宁、小田儿(田鞑子)应该是在被俘后投降的,但跛儿干在明军兵败之时,便立刻拔刀倒戈“射内使黎定”!可见其复仇之意,已无法抑制:

(正统十四年十月己酉)御马监少监跛儿干伏诛,跛儿干本降虏,给事宫禁数十年。及土木之败,即助虏反攻,射内使黎定

明朝对这几名熟悉己方虚实的“叛逆”深以为患,又恨之入骨,努力寻找机会尽快除之。景泰元年中,喜宁被杨洪之子杨俊诱俘,小田儿被王伟设计抓捕,二人均被送至北京问斩诛杀。跛儿干的最终命运也与他们类似:

既又为虏使来,有所需索,命执而诛之。(《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四》正统十四年十月己酉日条 )

除喜宁与跛儿干外,为瓦剌效力对抗明朝的前宫廷俘阉必然还有其人,但我们已难以获悉其更多信息了。

1978年,俄罗斯南西伯利亚米努辛斯克出土的了一面编号为“调字捌佰玖拾壹号”的御马监驾牌。有学人认为,这也许是瓦剌军队在土木之变中掳获的战利品,但亦有可能,是某名变节的御马监内官的遗物。[8]

参考

  1. ^ 杨士宏. 明代少数民族外交使者侯显及侯家寺[J].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 62-65页.
  2. ^ 杨士钰. 侯显生平研究[J]. 中国藏学, 2009年第3期, 201-203页.
  3. ^ 《明宣宗实录·卷三十五》宣德三年正月癸巳日条
  4. ^ 《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九》景泰元年二月壬辰日条
  5. ^ 《明英宗实录·卷一百八十八》景泰元年正月甲戌日条
  6. ^ 《明宪宗实录·卷六十六》成化五年四月丙寅日条
  7. ^ 《明英宗实录·卷一百九十》景泰元年三月辛未日条
  8. ^ 武仙竹,冯玲. 南西伯利亚发现的“驾牌”与明土木堡之变[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18年04期, 61-64页。

user avatar   klxmous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被明朝镇压,杀了父母,割了蛋蛋的小孩多了去了。还要继续恨明朝的已经斩了。留下的就是不恨和不敢恨的。

郑和情况更特殊,他是朱元璋时代被抓获,但服务的主要对象是燕王朱棣,跟着他推翻了朱元璋指定继承人建文帝,由此开始建功立业,获得封赏。即使他内心还要恨朱元璋,也可以感激和效忠朱棣,不需要留心里疙瘩。


user avatar   yu-chen-tian-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明国奉佛信官内官监太监郑和,法名速南叱释,即福吉祥,切念生逢盛世,幸遇明时。谢天地覆载,日月照临,感皇上厚德,父母生成。累蒙圣恩,前往西洋等处公干。率领官军宝船,经由海洋,托赖佛天护持,往迴有庆经置无虞,常怀报答之心。于是施财,陆续印造大藏尊经,舍入名山,流通读诵。伏愿皇图永固,帝道遐昌。凡奉命于四方,尝叨恩于庇佑。次冀身安心乐,福广寿长。忏除曩劫之态,永享现生之福。出入起居,吉祥如意。四恩等报,三有齐资,法畀群生,同成善果。今开陆续成造大藏尊经,计十一藏。

这是郑和当年出资刊印的《佛说优婆塞戒经》跋文。

什么叫“感皇上厚德”,什么叫“累蒙圣恩”,什么叫“伏愿皇图永固,帝道遐昌”?这不用解释了吧。

当然了,郑和出资刊印并流传下来的佛经数量不少,这并不是孤证。

至于有些朋友可能有疑问,比如郑和的宗教信仰到底是什么。其实明朝时候,这个隔阂并不深,各个宗教之间多元信奉并不稀奇。

比如说明代笔记《菽园杂记》就记载:

回回教门异于中国者,不供佛,不祭神,不拜尸,所尊敬者惟一天字。天之外,最敬孔圣人。故其言云:“僧言佛子在西空,道说蓬莱住海东,惟有孔门真实事,眼前无日不春风。”

他们可以将孔子尊为除天之外第一圣人。

另外上次有个朋友在走访古迹的时候还发现了一块元代的碑刻,某个回回和尚甚至参与了修缮伏羲庙。

所以郑和作为太监,深受宫中同僚们的浸染信奉佛教,在当时看来并不奇怪。从郑和刊印的这些佛经,我们起码能看出,像题主所说的那种彻骨的恨意,在郑和的壮年到暮年应该是不存在的。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告儿你,割人蛋蛋不算狠,狠的是,割人鸡鸡留下蛋蛋,那就有仇恨了


user avatar   li-yuan-hao-90-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养蛇人前来回答。首先说结论,想要蛇像猫狗一样认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大型蛇类相对来说智力会高一点,典型的例子就是球蟒(虽然这玩意在蟒里面不算大)和KC(眼镜王蛇),但这两种说实话我都不建议普通人去碰,首先是它们在国内都是受保护的,而且国内爬宠交易方面的流程还不是很完善,也就是说如果你打保护动物主意,很有可能某一天公安蜀黍就上门来做笔录了(身边有个养球蟒的朋友跟我说过,因为一个卖家翻车了,所以他被顺藤摸瓜找了出来还做了笔录,然而蛇还是留下来了);其次是KC这玩意虽然毒性不是特别特别强,但注毒量非常恐怖,所以有着非常高的致死率。虽然可以去毒腺,但来路不明的去毒腺蛇你敢放心吗?万一没割干净,长回来了,到时候哭都来不及。家养的猫狗都可能攻击主人呢,何况是个浑身长满鳞片的家伙。

那么一般的玩具蛇(比如加州王,玉米,猪鼻)能不能“认主”呢?现在圈内大部分人的观点是,你可以指望它熟悉你的气味和存在,但你不能指望它们像猫狗一样跟你进行互动,更不能指望它听懂你说话。蛇的脑本来就只占头部很小一部分,再加上他们本来体型就不大,所以这些家伙的智商可想而知了。跟人相处时间久了以后,它们对你会很熟悉,但是这种“熟悉”跟熟悉饲养盒里木屑的味道、熟悉一根树杈基本上没有本质的区别。熟悉后它对人的靠近不会再有那么大的反应,你伸手抓它它也不会跟一开始一样强烈抵抗(当然看个体,所谓“养不熟”的个体确实是存在的),但万一你手上沾了食物的味道,它依然有可能一口咬上来,你不小心弄疼它或者惊扰它的时候,它依然会摆出防御姿势。

当然这个“熟悉”也包括条件反射,比如有一段时间我比较忙,每个星期除了加一次水顺便喂食以外基本不会去开饲养盒的盖子,这样过了几个月后,我每次开盖,蛇都会表现得特别兴奋,因为“开盖”的现象和“食物”的出现被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养蛇可以避免开盖喂食跑路这样的流程,不然等你心血来潮想开盖把玩的时候,迎接你的有可能会是一张血盆小口(手动狗头)。

所以,如果你把一条刚破壳的小蛇养到成体,在它眼里你就是一个一般情况下不会伤害它,每次出现有可能伴随着食物或者自己被拎到空中的不明大型物体,而不是主人、伙伴什么的。养爬宠和养猫狗的乐趣其实不太一样,它们能带来的价值更多的是观赏(包括观赏外观和行为)而非互动和心灵上的陪伴。


user avatar   maximilianofshangha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途岛战役……




  

相关话题

  历史上王献之抛弃了第一任妻子郗道茂,娶了公主,他是真的那么爱权贵吗? 
  明朝天启大爆炸究竟是怎么回事? 
  荆轲带上哪个历史人物当助手,秦王一定死定了? 
  有哪些历史上著名的仇敌,过了几百年后正式和解的? 
  明朝怎样才能收复河套? 
  万历三大征的明军十分强大,可为什么自萨尔浒之战后就变得如此之弱? 
  韩信、岳飞的情商是不是远不如我们这些普通职场人? 
  为什么巨鹿之战中秦军主力(章邯军,王离军)会不敌项羽? 
  为什么有的权臣很轻易就被扳倒了? 
  仁宣之治和康乾盛世两个时期相比,哪个国力更强? 

前一个讨论
电影《铁雨》到底是谁发动的政变?
下一个讨论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国家正式地自称「帝国」?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