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红军几乎是苦行僧式的生活,为何旧社会群众还会自发参加? 第2页

                    

user avatar   chun-po-de-ai-xiao-h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爷爷说,家里从山西逃难,路途甚是艰辛,甚至有旁支走散了跑到了湖南湖北甘肃。

好不容易逃到河南,在洛阳远郊的山里落了脚,结果还是数不尽的屈辱。

爷爷是个读书人,本是家里的读书种子。

但也怒不可遏,于是和几个同学加入了红军。

富农家的读书人,又是携款投军,于是被安排做了政委。

据说是一支队伍,被打散了无数次,数年之间,宛如三生。

生死之间,交情乃现。他经历的生死离别,又何止十次百次。

他说,日子苦?还有日子过,就不算苦。

反而朝夕相处的伙伴,一个一个牺牲,到后来,活人也没有活气了。

唯一的念想,就是终结这种苦难。

队伍打散了,就躲。一边躲,一边拉拢那些同样失家败户的苦命人。

大家都只有一个想法,就是赌。

反正也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

世道艰辛,何惜此头?

倘若能胜,令身后同胞不必再经历拆家破户之厄,此生足矣。

解放后,又被当年的老哥骗着去了玉门油田。

随后开发河南油田,出走半生,才又回到河南。

他说,那个读书人早就死了,此身尚存,不过替那些战友多做些贡献罢了。吃些苦算什么?


外公说,家中本是天府之国,生性顽劣,好舞枪弄棒。

十几岁时,兄弟伙好些个听命投军,客死他乡。

自己一身好武艺,不替兄弟些报仇,那还算是个带把的?

恰逢川军出川抗日,自己年纪小,别人本是不收的。

一时兴起,看那招兵的是个好脾气又不好说话的,当时三下五除二把那当官的卫兵冲开,把那小白脸摁在地上,喝一声“就你这点能耐,老子能打你三个,这日你老小子抗的,老子抗不得?”

于是加入了队伍,因为年幼,被保护的很好。

但这些常逗弄他耍套拳看看的兄长,同样的,一个一个死在他面前。

外公是川人中少有的高个头,他说,高个头上战场,挨枪子的几率都多些,自己能活下来,属于祸害了好些个兄弟的命。

“一群蠢货,明明也没比我大几岁,也没老子能吃,也没老子能打,还没老子运气好,他不挡那子弹也打不着我嘛。”老人背过身去说。

后来,川军改编,因为年龄小,头脑活,去当了司机。

解放后去了玉门油田当司机教练。

再后来,开发河南油田,他又随队出发,此后余生,再没回过四川。

他说,少不入川,老不出蜀。老子偏是少年出川,老不归蜀。

不然,岂不是愧对了那些个不惜命的蠢货。

他们吃过的苦,老子要多吃些。他们没享的福,老子也不稀罕。总不能被人小瞧了去。


user avatar   man-yi-11-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时候我也纳闷,为啥会有人脑子这么不好使,去参加红军呢?

明明在国民党部队里,你可以:倒卖武器,倒卖粮草,嫖妓,纳妾,赌博,抽大烟,强抢百姓财物,强奸民女,屠杀群众,虐杀战俘,强拉壮丁外加收钱免役,打骂己方士兵,虐杀己方士兵,使唤己方士兵,认世界第一的美国人当爸爸,私印金圆券去后方兑黄金,克扣兵饷,克扣抚恤金,让自己的友军去送死等等满足人性深处恶需求的事情。

什么,你说底层群众?那当我没说


user avatar   peng-yu-fan-90 网友的相关建议: 
      

红军并不苦,相反,参加红军是最舒服的。

和军阀相比,参加红军有如下优势:

  1. 官兵平等,人格受到尊重。在旧军阀里,军官是人上人,士兵他妈不是人!想打就打,想骂就骂,甚至想杀就杀。但是红军讲究官兵平等,要排队官兵一起排队,吃饭也是官兵一起吃饭。红军里甚至有班长给士兵洗脚的传统。
  2. 有钱拿。在旧军阀里,克扣军饷、吃空额、喝兵血之类的陋规是极其普遍的现象。所有的军官都从士兵身上发财,士兵基本拿不到军饷,被迫去抢劫老百姓。但是红军发军饷,说多少就多少,而且所有人都一样多。上至朱德毛泽东,下至普通大兵,每月排队领大洋,公开唱名,公开领取。
  3. 有饭吃。红军上至朱德毛泽东,下至普通士兵,吃的东西都一样。唯一不一样的是伤病员,他们有病号饭,营养会好一些。这一点,别说旧军阀,在当时,全世界都没有其他军队能做到。
  4. 能学好,不学坏。红军士兵除了打仗训练之外,还要学习的。红军是当时全国(也可能是全世界)唯一坚持给普通战士扫盲的军队。战士们加入红军的时候是目不识丁的大老粗,当几年兵以后就能成为半个读书人,这在当时是不得了的。而且红军的价值观积极向上,把孩子送去当红军等于是让他成材。而同时期的军阀完全不同,很多军阀(例如黔军)会刻意让士兵染上鸦片烟瘾,以此达到控制士兵的目的。
  5. 有理想。红军是有理想的军队,加入红军的人会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战,这一点军阀是做不到的。
  6. 拥军优属。军阀和国民党军普遍靠抓壮丁维持兵源,至于这个壮丁被拉走了,他的家里人会不会饿死,这他妈是没人管的。而维持壮丁不逃跑的唯一办法就是残忍的公开虐杀逃兵。而红军大多数时候是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哪怕是俘虏,如果不愿参加红军,也会发给路费任其自行回家。而且苏区的地方政权会帮助照顾军属,如果这一家有人参军,苏区地方政府会在赋税等方面倾斜照顾,甚至会在农忙时组织人手帮忙务农。所以红军凝聚力很好,即便在战斗中走散,大多数都能自觉归队。

以上。


user avatar   liu-kai-94-14-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红军很长一段时间,军饷都是高于国民党军队的。至于士兵待遇,单从经济上都可以吊打国军。(文末有引用文章)

这一方面是因为共产党军队作风廉洁,没有喝兵血,吃空饷,赌博,抽大烟的陋习,相对来说士兵的节余会比较多。

另一方面,在经济上,也不是像现在某些企业那样,只喊口号画大饼,而是将待遇力所能及落到实处。

其次,官兵一致,政治工作下沉,在某些军阀的队伍里也在做,效果也还不错,但是阶级属性决定了,这只能在小范围内适用,上层建筑不改造,只能有个鸟用。

再次,红军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即使被打散,依然能成为可自行生长组织。包括征召兵员,获得给养等等,都是可以自发进行的。

换句话说,红军的基层,是比国军基层宽裕的。

红军无论从筹措方式,还是发放方式,都是能够充分保证底层官兵积极性的。

否则,你以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买东西要给钱”真的就喊喊口号就做到?

红军的军饷
依稀记得小时候,大致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吧,看小人书,看到红军队伍战士生活艰苦,缺吃少喝,就到老乡地里挖几个红薯充饥。然后写一张纸条,说明挖红薯乃是万不得已,并包上几块银元,在红薯地里埋上。当时只是佩服红军战士的纪律,敬佩红军队伍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作风,倒从未想过红军战士的银元是从哪里来的。
印象当中,红军队伍是从不发饷的。然而,近日在旧书摊上翻到的一本权威著作,却明白无误地告诉我:红军原来曾经也发饷。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编辑,1982年11月战士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刘伯承军事文选》中有一篇《军事问题补充报告(一九二八年七月三日)》,是时任红军总参谋长的刘伯承在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军事问题补充报告。内中讲到军饷问题:“四川二等兵月饷六元六角,还八折发下;广东二等兵月饷毫洋十元另(零)五角或甚至于久不发饷”,“至于南方的新军阀,自背叛革命后……他们的饷。一月只有十元零的毫洋,常是几月不发”。而“红军月饷二十元与分配土地给士兵”。文中还列出二十一条“与士兵有切身利害而且容易了解的口号”,其中直接提到饷银的共有八条:”(1)兵士月饷二十元,(2)发清欠饷,(3)按月十足发饷;(4)反对克扣军饷;(5)军饷公开”;“(8)兵士要有疗养零用钱”;“(14)打倒财主佬,分银钱,分土地;打倒不发饷的新军阀”;“(15)士兵要分土地”。文中的“四川二等兵、广东二等兵”,指的是四川、广东两省地方军阀的兵,“南方新军阀”指的是南京国民政府辖下的军队。从文中可见,当时红军士兵的物质待遇要远远高于白军士兵。不仅远远高于四川、广东等地的地方军阀部队,也远高于南京国民政府辖下的军队。仅是军饷一项,就高出至少一倍。以现在的购买力换算,十元相当于现在的1000多元,二十元相当于2000多元。而红军士兵还有一定的土地分配。
读了这些内容,给了我一个豁然开朗式的唯物主义启发:红军确有高远的理想,红军确有坚定的信念,红军确有铁的纪律,红军确有优良的作风,红军确有特别顽强的战斗力,但这一切也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待遇的基础之上。或许红军各个时期的情况不大一样,初创期和后期的变化很大,军饷的发放变化也很大,但绝不是像过去宣传的那样没发过,至少有一段时期,军饷还不少。当红军初起时,较之已建立了全国性政权的南京国民政府辖下的军队及顶着国民政府的名义实则实行割据的各省军阀部队,红军的合法性权威资源相对稀缺,这样的物质待遇基础就更显重要了。
王树增著的《长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内中有一段关于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的记述:中华苏维埃有个国家银行,行长是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1932年,中央政府在位于石城地区的烂泥坑建立了秘密金库,存放从攻打县城和乡镇的战斗中缴获、没收的大量金条、金锭、银元、元宝、珠宝、金银首饰以及钻翠工艺品,国民党统治区发行的纸币,苏区铸造的银元,甚至还有在金店作坊里才能看见的金扣子、金发卡等装饰品。
1934年,国民党军逐渐向中央苏区核心地带压缩,毛泽民找到毛泽东,说他准备把金库搬到兴国附近去。毛泽东对毛泽民说:“还是分散给各部队保管吧。”于是,这些财宝在大规模军事转移前被分给了各军团,各军团又把部分金锭、金条、银元以及钞票一一分给了官兵。在后来的长征途中,这些财宝竟对红军官兵的生死起到了重要作用:红军用它们向遇到的百姓购买食物和用品;而一旦他们受伤无法跟随部队行军被留下来时,这些东西可以让他们活下去。
(摘自《杂文月刊》2000年第4期)

user avatar   zhe-ye-10-9 网友的相关建议: 
      

苦行僧日子不错,印度能当苦行僧那都是婆罗门。人家只是严于律己粗茶淡饭。

国民党那是走火入魔玩修真,画的饼再大也消化不了啊。


user avatar   li-mu-59-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旦曙光出现,命都能好像不要钱一样扔,苦点算什么?

毛 泽 建,主席的妹妹1929年牺牲,时年24岁;杨 开 慧,主席的夫人1930年被杀害,时年29岁;毛 泽 覃,主席的胞弟1935年牺牲,时年30岁;毛 泽 民,主席的胞弟1943年牺牲,时年47岁;毛 楚 雄,主席的侄子1946年牺牲(毛 泽 覃的儿子),时年19岁;毛 岸 英,主席的长子1950年牺牲,时年28岁;

他们家一共才几个人?

就这主席还得安慰战友

徐海东全家牺牲66位

他回家就写了四个字“光荣流血”

王树声同胞十兄弟,剩他一个

类似的将军多了

很多都是家族越大,遭殃越大

说到底都是因为曙光在前

三座大山压得太久了

孙悟空不过是一座五指山压了五百年

旧社会的群众可是三座大山陆续压制了两千年

我是没有孙悟空从五指山下出来的动图

但是大家都看过

那就是当时很多中国人内心的真实写照


user avatar   shen-peng-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红军把人当人。

红军过大渡河之前,曾经遇到了一支彝族土著武装,这支人马常年遭到国民党和当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不了解红军,自身文化也比较原始,还处于奴隶社会,和红军发生过冲突。

红军的刘伯承司令、聂荣臻政委以德服人,用纪律、人格魅力征服了对方,双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那支武装的领袖叫做小叶丹,为表感谢,给红军送来了一个女孩子,结果这女孩子赤身裸体,完全没穿衣服,搞得红军很尴尬。

红军立马给她穿上衣服,要送她回去,但这孩子不愿意回去,后来成为了一名女红军。彝族武装让红军留下一名“政委”,当他们的军师,让他们也变成红军那样的战士。

双方结下兄弟之盟,那位“政委”留下之后,果然把一支土著武装,改造成了当地的红色武装,连他们的领袖小叶丹都加入了共产党,他们的队伍成为了中国彝民红军沽鸡支队,在当地坚持了五年的战斗。后来,他们在国民党的围剿下失败。那位少数民族领袖小叶丹突围时被枪杀,临死之前告诉自己的妻子兄弟:“红军一定会回来的,刘司令答应过我,告诉刘司令,我这辈子,只信共产党和红军 ”。

红军走后,许多彝民为了纪念红军,把当年出生的孩子取名为“红军子”或“红军姆”(即“红军女”之意),还有许多人冒着生命危险,把红军留下来的东西保存起来,爱如珍宝。

彝族人民每年的火把节,都唱一首歌。

清清海水流不尽啊,

红军一去已数春啊,

也不呀,捎个信。

彝家盼红军啊,

三天三夜呀,说不尽。

………

彝家受尽千年苦啊,

彝家有苦无处倾。

一心啊,盼红军,

盼您啊,回来救彝家人。

……

小叶丹的妻子,记着丈夫的话,还保留着红军支队的旗子,一直等到1950年西康解放,把旗帜交给了党组织。

红军很重视对人的教育和感化,不是简单粗暴招人来打仗,打仗也是要讲道理的,你得告诉大家,为什么要打仗。

新战士加入的时候,老班长要给新战士洗脚。红军官兵一体,大家工资、吃饭,都差不多,军官不比士兵更优越,更加禁止打骂士兵。

没有名字的战士,要给他们起名字,告诉他们自己的名字怎么写,不但教军事技术,还教文化知识。长征途中,红军经常讨论最新的军事装备,甚至争论航母和战列舰哪个厉害,他们的见识、文化水平,远胜国民党的士兵。

红军真的把人民当人,把士兵当人,告诉大家:“我是谁,我为什么而战。”

不像蒋匪军那样,把士兵当牲畜,锁链锁着,皮鞭打着,动不动就虐待致死,动不动就克扣军饷。

埃德加.斯诺在延安的时候,第一次见到小红军们在学英语、学几何、学舰船知识、读小说、学画画的时候,惊得目瞪口呆,他从未在其他任何一支部队的士兵脸上,看到那种充满活力、充满希望、充满幸福感的表情。

共产主义者有苦行僧、清教徒气质,不奢侈浪费,但不代表他们不追求快乐的人生。他们会有图书馆,有教室,打篮球、玩体操、开运动会、开文艺晚会,甚至还在大会堂跳广场舞。

与国军那些被绑着去参军,被手枪督战、被皮鞭抽打,死了都还要被吃空饷的士兵相比,红军的年轻的战士们,简直生活在天堂。

现在绝大多数人,生在那个时代,不过是个给人当做牛马的贫农佃户,如果遇到这样的队伍、这样的组织、换作是我,我舍了命也要追随的,因为跟着他们,这一生活的有意义,像个人。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嘴上能吃到饭,心里怀着希望。


user avatar   zhang-yi-tao-3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天贺龙给毛主席送来一块腊肉,李银桥高兴得不得了,便自作主张让厨师做了碗红烧肉。厨师很为难,这是腊肉,怎么烧啊?

李银桥出主意说,“先炒一小碟,剩下的留着以后再给主席补脑子。”

等腊肉炒好端上炕桌,毛主席气坏了,让人把肉撤走,并让李银桥去反思自己哪里做错了。李银桥也很委屈,他就想给主席补补身体。

当初沙家店战役,整整三天两夜,终于以我军的胜利宣告结束。回到窑洞,毛主席对李银桥说:“银桥啊,你去想想办法,帮我搞碗红烧肉来好不好?我要吃,要肥的。”

李银桥以为毛主席是因为打了胜仗,想吃碗红烧肉庆祝一下,谁知,主席摇摇头,说:“不是那个意思,这段时间用脑子太多,我想吃碗肥些的红烧肉,补补脑子。”

听主席这么一讲,李银桥心里一酸,是啊,毛主席都三天两夜没合眼了。俘敌6000余人,他只吃一碗红烧肉补脑子,还担心自己的要求是不是高了。此后,李银桥有机会就给毛主席搞红烧肉吃。

但毛主席非常生气也是有原因的,在战争年代,一块肉是很珍贵的,有次年夜饭大家好不容易给主席找来了块肉,但主席把肉分给了伤员。他认为脑子要补,可要讲究条件,肉要给有需要的人吃。

最后,毛主席让人不要再动那块腊肉,他留着派大用场。让李银桥给他梳梳头,缓缓地对他解释道:“梳头发也可以补脑,可以活动大脑皮层,促进头部的血液循环,把有限的营养首先满足大脑的要求,很提神哩。”

毛主席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不会只顾自己享口腹之欲,坚决不搞特殊化。他一心想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而不是自己能过上大鱼大肉的生活。


user avatar   piao-yao-xiao-wei-74-3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军初创的时期,曾经有一位师长——可以想一下那个时候的师长,如果能活到55年的话,评元帅的概率是很高的,大将基本上是跑不了的,最差也得是57位上将之一。顺便说一下,那个时候林彪元帅还只是个营长,粟裕大将还只是个连长。

当时这位张子清师长腿部和脚部受了伤,在红军的医院治疗。谁都知道,那个时候的红军医院严重的缺医少药,所以他的伤势一直得不到好转。他们师的部分红军指战员省吃俭用攒下来一包盐给他送来,为的是他能够用这包盐冲一些盐水清洗伤口,减缓感染。

他拿到这包盐以后却没有给自己用,而是交给红军医院的护士,用来给其他的重伤员洗伤口。最后,张子清师长自己因为严重的感染和营养不良牺牲了。

那个时候的中国对于穷苦的老百姓来说,苦行僧的生活是常态,所以红军的物质生活未必难以接受。但是在红军中,他可以获得从来没有过的平等和尊重——即使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战士,他也并不比师长更卑贱;在往返几十里为自己挑口粮的路上,他可以跟自己的总司令一起聊一聊晚餐的红米饭味道怎么样,试试总司令挑的担子是不是和自己一样重;他更可以结束自出生以来的蒙昧,学会认字(这一点就超过了当时中国至少百分之七八十的人),明白自己和地主到底谁养活谁,从而明白怎样才能让自己过上好日子(在此之前他可能只是觉得如果换一个东家可能就好了)。

相当于你现在进了一个公司,公司的老总跟你拿一样的工资,跟你一起工作一起加班儿。公司还免费为你进行职业培训,提高你的素质。当你迷茫时、情绪不好时,还有上级领导来帮你排遣,给你指明前进的方向。特别是你发现如果按老总说的,你以后真的有可能不用再受欺负,可以挺直腰杆幸福的生活。不足的地方是这个公司的工资可能低一点,但是保证不克扣;伙食可能差一点儿,但不会比你在家差太多;工装发的少,但是大家都一样。有时一个项目完成的好了,你还可以一下拿到好几个月的工资,痛痛快快的买东西。这样的公司你想不想主动加入?




                    

相关话题

  粟裕、林彪、刘伯承、彭德怀、朱德谁更会打仗? 
  蒋介石把红军逼到长征的份上是其军事才能的体现么? 
  红军通过泸定桥的时候国民党是否心软? 
  在民国时期,到处都是军阀,红军存在有没有正当性,算群雄逐鹿还是地方土匪? 
  国民党在第五次围剿胜利后为什么不把红军斩草除根? 
  如何评价李德? 
  红军部队编制或番号变化历史? 
  如何评价李德? 
  前四次「反围剿」为什么总能以少胜多? 
  朱德有哪些功绩,个人能力是被影视剧弱化了吗? 

前一个讨论
假如一夜之间,全人类只剩下清华大学的数万师生,食物可以食用两年,需要多久可以重回现代科技水平?
下一个讨论
怎样理解「现金流比利润更重要」?





© 2024-06-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