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中国本土的高精尖半导体为什么没有成长起来? 第1页

        

user avatar   yi-jue-xing-lai-you-ying-l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边有一个许总,企业挂着几万亿债务,给自己分了几百亿花红。想着社会来给他兜底。

那边有一个贾总,骗完国内骗国外。回国永远是下周。

科技制造业。需要深耕,需要沉淀。这个过程需要时间,需要资源,需要人才。有这个因,才能得这个果。

而我国大部分的所谓科技产业,其本质都是集资型庞氏产业。资源是进自己口袋的,时间用来把钱转到国外的,人才是负责做PPT的。

客观的说,我国的科技产业可能不行,但借着科技产业名头捞钱的本领,那可是杠杠的。


user avatar   lin-xi-63-55-1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国内地没有诞生它的条件。

目前全球的半导体产业链高度依赖于国际合作,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单凭本国就能实现全领域的技术领先和产能垄断。

从1947年贝尔实验室研制出晶体管开始,半导体行业就是西方世界的禁脔。

长期以来,半导体领域的相关核心技术始终在美国、欧洲、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西方阵营的成员之间内部消化。

而中国显而易见,不是西方俱乐部成员。

美国掌握顶层的芯片设计,欧洲负责设备的生产,日本提供化工原料,韩国、台湾地区和新加坡则进行最终的制造。

这个体系在1990年代就基本完善了,而此时这个体系内并没有中国的位置。

我们以芯片代工领域的台积电为例:

台积电要依赖ASML的设备——而后者本身就是整个欧洲制造技术的集大成者。

没有全欧洲的参与,也就没有ASML。

半导体的原材料高度依赖日本企业,他们基本垄断了各个细分领域的生产。

离了日本产业链,台积电就无法运转。

内存、闪存和面板几乎无法避开韩国,就连台积电也必须要与韩国企业合作。

还有英特尔、苹果和高通等美国巨头。

半导体是高资本密集型产业,即便在上世纪也动辄需要砸下数十亿美元,这是当时的中国绝对无法负担的投资规模。

更何况当时的中国也没有相关人才。

到近几年全球的竞争愈发白热化,仅2021年台积电投资440亿美元、三星半导体投资580亿美元,英特尔280亿美元。

这还仅仅是芯片制造环节,如果是全产业链的成本,每年就是上千亿美元。

半导体领域,砸进去几千亿美元甚至都不能翻出多少水花,代价相当巨大。

在美中长期对立的情况下,美国主导的高技术产业链必然会竭力「去中化」,中国无法从西方国家获得现成的技术。

由于技术差距,追赶者在几年内肯定是无法盈利的(必然代价),所以任何后发国家都要做好亏一万亿美元的心理准备。

而且这个领域早就是疯狂内卷了。

对台积电研发团队来说,996只是休假,007都不算加班,这些全世界最顶尖的人才一旦卷起来,后面根本追不上。

能跟台积电耗这么多年的三星也是如此。

正是在台积电、三星两大卷王的打击下,英特尔这些年越来越后继无力了。

天量的资本投入、顶级人才团队、全球的通力合作,才造就了台积电的今天。

比你强的还比你努力,这就很无奈了。

中国的企业无法在资本体量上与台积电、三星正面抗衡,而这个领域一旦面临体量上的差距,最终就只能被越甩越远。

这上万亿美元的投入,哪个企业拿得出?

更何况中国还要面对瓦森纳协定呢。

全球都严格执行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中国无法获得任何最先进的技术产品。

台积电和三星都能无障碍的获得ASML的EUV光刻机(他们都是ASML的股东)。

但中国的企业则不行,这就意味着中国必须从零开始自己解决设备问题——而商业竞争下,这就必须考虑成本和产量。

在目前的环境下,这等于中国必须要独自挑战全球各个领域最强大的企业:

镜片需要打败蔡司(德国)、尼康(日本)。

材料要打败住友、富士和三井(日本)。

EDA设计软件上要打败Synopsys(美国)、Cadence(美国)和Mentor(德国)。

芯片设计要打败高通(美国)、英特尔(美国)、AMD(美国)、苹果(美国)。

当以上这些全都完成,最终才能实现「在芯片制造领域击败台积电和三星」。

这只是出于「利益竞争」的原因:

由于半导体领域的投资额过于巨大,长期亏本即便对一个大国也难以承受。

如果始终亏本维持,那就难以为继。

而这个市场的高度竞争就意味着,中国能盈利=他们不能盈利,无法共存。

这也是整个西方世界积极响应美国号召,竭力要绞死中国企业的主要原因。

一个中国主导的、去西方化的产业链,会动摇他们几十年来建立的根基。

如果抛开立场,他们的禁运相当成功:

他们的竭力封锁已经做到了让中国必须从螺丝钉开始解决最基础制造设备的问题,这在十年内都不可能赶上西方水平。

至于许多人说的「攻台」,直接控制台积电解决制造问题也是不现实的:

离了美欧日的上游,台积电单靠自己也无法解决设备、原材料与设计问题。

对他们而言也不过是把台积电也列入封锁名单罢了——反正他们还有三星呢。

退一步讲,就算把韩国的三星也打掉,这些年台积电和三星在美国、日本和欧洲建立的工厂也足以保证他们的供应

反而是中国在短期内肯定找不到替代品。


user avatar   li-jie-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为什么不反过来想一想呢?

台湾也没有中车,中石油,中石化,中建,中铁,中冶,中粮,首钢,宝钢,中航,大连造船厂,江南造船厂,沈飞,成飞,西飞,国家电网……等等那样的企业啊。

产业格局是要跟经济形势与经济地位相称的。

我们从新中国建立到现在,从几亿人到十几亿人,面临的经济形势,所处的经济地位,要完成的经济任务,与台湾这一个地区是完全不同的。

大家只知道现在芯片被卡脖子不爽,可知道以前在别的领域被卡脖子?

纺织业有没有?当年不是说缺化纤吗?人民没有裤子穿,拿日本的尿素袋子改成裤子,“前面是日本,后面是尿素”的段子,忘了?

农业有没有?缺化肥,不记得了?

工业,交通运输业,缺油,还记不记得?北京的公交车都背一个“受气包”(好像装的是煤气,没记错的话)。

动不动就停电,一停电就看不成动画片,小孩就急得哭,也忘了?

为了搞车皮,求爷爷告奶奶,甚至不惜行贿受贿,也不记得了?

还有,缺钢铁,缺水泥,缺机床,缺飞机,缺车,缺船,缺发动机……什么都缺。

这里面哪一个不是关系国计民生?

哪一个在当时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哪一个没被卡过脖子?

我们面临的,不止是芯片一道难题。

换成你是决策者,是先盖化工厂,让老百姓不要再穿尿素袋子还是先投入半导体研究?是先解决化肥,不要再饿死人,还是先研发芯片?是先赶紧找油找矿,炼油炼钢,修桥铺路,让工厂都开起来,让机器都转起来,让大家都有事做,让大家住进正儿八经钢筋盖的房子(而不是拿毛竹当替代品)还是先死磕制程?

你问我为毛不吃蛋糕,我不得先解决面粉,炉子,碗筷,刀叉,奶油?

诸位是不是以为只有技术才是问题?

来,来,来,看我举例子。

我1982年出生,老家洪湖的,鱼米之乡,不算特别贫苦的地方吧?

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我舅舅家,农村的,家里的地面还是泥巴的,连地砖都没铺,上厕所是旱厕,底下就一粪坑。村里经常停电。我自己家县城的(洪湖是县级市),我上小学时还用过煤油灯,高中晚自习还时不时停电。直到1999年,我高考那年,家里才装了固定电话。就这条件你要芯片?你就是有芯片,我就问你,用在哪?怎么用?这样子的经济水平和基础设施,你撑得起芯片产业?你看我浑身上下哪一点像是用得起高档芯片的样子?

一堆人搞技术搞魔怔了,你怎么不想想有没有应用场景和条件?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问题。

不要只因为芯片被卡脖子就痛心疾首,要死要活。

世间的产业,又不止芯片一个。

说句不好听的,你能突破前面那么多卡脖子的环节,遭受现在这个层次的卡脖子,这本身就是发展和进步的过程。

就好比,你小学时做不出四则运算,中学时被解析几何难住,大学的微积分差点挂科,博士期间肝实验……每一个阶段都有难题,但从总体方向上看,你确确实实又是前进的,向上的。

没有台积电那样的企业就是没有嘛,这我们承认。

终于到这一步的难题了,避无可避了。

那就继续解题嘛。

就是因为没有,我们才想要有嘛。

你没有的,我们要有。你有的,我们也要有。

我全都要!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半导体生产是个骆驼穿针眼儿,极精细、流程极严苛的活儿,需要大批自愿爆肝的岛民与半岛民做劳动力。中美这样的金戈铁马之国,搞半导体设计行,干不了半导体生产这事,老毛子更是玩儿胆管的传统,非日韩台不能干。


user avatar   zhang-xue-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别说大陆没有,日本德国也没有啊。

而且日本不是本来就没有,是曾经有过的,而且半导体是垄断地位,只是半导体厂不是代工,而是属于企业自己的上下游的。

那为什么没有了呢?美国人不让,直接让日本人签协议不进行半导体行业高端开发。现在韩国台湾的半导体行业就是美国人拆了后建起来的。台积电的早期很多专家就是直接从日本挖人的,工作日在日本,周末去台湾打工。原来的公司敢让说不让吗?不敢。

中芯想照样挖台积电的人,结果呢?被告,被制裁。

光学镜头以前不是日本最牛吗?现在是荷兰人了。日本在半导体本来是原料,设计,制造,代工都先进,现在只剩原料一项了。

欧洲没有技术搞半导体吗?不可能的,asml,arm,意法半导体,虽然有美国技术,但是大头都是欧洲的。问题是,能集合起来吗?不可能。

全世界半导体只能是一盘散沙,能集合起来全产业的就只有韩国和中国。韩国那是已经被美国全盘控股,中国那是太难压制。

甚至台湾自己,现在都没全产业链了,美国也不想梧桐之后送大陆全套。

大家都是散沙,美国这个半导体下游全丢光的去工业化国家才能主导半导体产业。

为什么中国没有?因为中国航母太长少。


user avatar   eidosp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是不是知道有个叫“瓦森纳协议”的东西?我们早年都买不到上游设备,后来大概是破铜烂铁的ssa600样机才算是打破了出口的限制……

中国半导体企业其实一直在享受着“实体清单”的待遇……

当然我们起步晚是个原因,但这种封锁才是目前差距的原因。


不过,半导体是金字塔尖,全球一年销售额6000亿美元,对于中美属于“重要但体量不大”的部分。所以“芯片美元”没法成立,因为销售额不够。

预计到2025年,全球油气市场规模将达到7.42502万亿美元

石油美元为什么能成立?因为石油巨大的交易量,是芯片的接近十倍。但芯片又是重要的——打个比方,芯片好比汉中平原,得到后就得到了天下的钥匙,但石油是华北平原+江浙——没有汉中平原守不住天下,没有华北平原+江浙就没有天下。


所以,对于中国这样的国家,其路线是这样的:

  1. 建立基础的工业体系,包括重工业
  2. 实现基本工业体系的自举迭代
  3. 搭建配套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制度
  4. 建立基本的电器组装加工企业
  5. 实现电器自主迭代
  6. 建立电子组装加工企业
  7. 带动电子配件产业,建立信息产业经济体系
  8. 实现芯片产业的自主化,以及自主迭代

我们目前进展到了7-8中间,因为7要求全面小康以构成金字塔塔底,然后才有8的金字塔塔尖。

至于技术,重要吗?重要,但也不重要,堆人力物力总能堆出来的。但前提是得有这些人力物力,这就需要金字塔底。芯片制造是一个动辄月亏损10亿的存在,合肥市财政收入685亿元,明白芯片制造需要多少钱了么?没有金字塔塔基,就不会有芯片制造。

台积电之所以有,是因为它是美国经济体系的配套企业,是以“美国-美国治理下的世界”为金字塔底,能有这个规模,实属正常。


但是,现在的局面,不一样了。


user avatar   feng-da-67-5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台积电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

关键设备,光刻机,荷兰的。

关键产品,芯片设计,美国的。

这不就是一个富士康吗?

没错,人家自己也说是代工厂了。

为什么台积电要做代工厂,不自己生产光刻机、不自己设计芯片呢?

美国不让啊。

以前看到有人介绍过,台湾曾经看到这个行业的光辉前景,也打算自己搞点东西出来。然后美国人就判决他们侵权,干掉了台湾的相关产业。

所以台积电能够做大,就好像刘豫能够称帝一样,关键不是自己有本事,而是“主子爷”放心。

大陆也不是没有台积电这样的企业。只不过大陆还有华为这样的企业。所以导致大陆的台积电没有台湾的台积电令“主子爷”放心,所以他们买不到光刻机,无法变成台积电。

那么如果消灭了华为,大陆是不是就可以诞生台积电了呢?

也不能。

因为大陆还有别的企业很强大。

只有将所有这些有抵抗能力的企业都消灭掉,大陆才能有台积电。

有了台积电以后,是不是我们就可以和美国经济互补、从容发展了呢?

也不能。

因为美国总是会遇到危机的。到了美国遇到危机的时候,你就得消灭华为之后的、新的头部企业,以便让美国渡过危机。

一直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

可能要像印第安人一样,住进了保护区,消灭我们不如留下我们当野生动物园更加挣钱的时候,才会是个头。

其实我们中间有很多人是想跪下去的,只可惜他们跪下去的膝盖都有可能压碎他们的主子爷,所以他们怎么跪都不行。

有人会养老虎,老虎虽然随时可以弄死主子爷,但是主子爷吓唬得好,老虎还是会当宠物的。所以终究还是要打一打这些做宠物的老虎,让他们知道主子爷可以吃。


user avatar   jiang-shang-yi-feng-q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对不起,天朝的大企业全是靠规模累积的,技术管理出圈的,没有。

卖烟的,卖酒的,卖房子的,放贷的(银行),其它的你找一个我看看。


user avatar   hu-er-cha-ba-tu-l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台积电是一家高度依赖博士的企业。

半导体从来都是一个含博率非常高的行业,顶级的半导体制造更是需要大量博士。台积电近六万人,博士率大约有5%,共有三千名博士。

有人会问了,才三千名博士,大陆也可以凑出来嘛!可惜,台湾有能力凑出三千名博士齐聚台积电,但是大陆却没有类似能力,这是因为整个台湾社会的博士率非常高,大约有千分之五,全岛共有12万名左右的博士,这些博士从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大量溢出,进入了台积电这样的企业;相比之下,大陆的博士率太低,仅有万分之七,远远低于台湾,博士的存量只有可怜的一百万,博士数量不够,大量的博士去了高校和科研单位,因此凑不出台积电式的企业。

其实,大陆在半导体行业的落后本质上是博士存量太低的缘故。除了半导体制造外,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设计软件和IP核这些上游领域,全是含博率极高的行业。全社会的博士存量不够,因此这些领域的企业完全没有或者非常弱小,最终就被卡了脖子。


-------------------------------------------------------------------


更新一:

抽空回来看了一下,评论里的不少杠精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听说知乎水平高、人均985,我看应该是人均初中辍学才对。

首先,博士率的指标为什么重要?第一个原因是,高博士率意味着社会的高等教育普及的早,整个社会的受教育年限长,受教育程度高。目前大陆25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8.1年(来自联合国人类发展署),台湾在同一口径下的数据是12年,高了将近四年,这意味着台湾在博士率、硕士率、本专科率以及高中率等多项指标上全面领先大陆。至于初中率、小学率和文盲率,则是大陆很不幸地领先台湾。至于第二个原因,我会在后面展开讲。

第二,一个社会受教育程度高意味着什么?劳动生产率与受教育程度正相关,因为更高的受教育程度意味着劳动力有能力从事更复杂的工作。全球所有的高人均gdp经济体,除某些资源型国家外,都具有极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第三,更高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能改变一个社会的气质。这里比较一下某自家公司欠了两万多亿的皮带哥以及美籍华人林杰屏,前者是武汉科技大学的本科,美国某高校的荣誉博士,他是怎们挣到第一桶金、怎么把公司做得这么大的,大家应该心知肚明。至于后者我介绍一下,林杰屏是麻省理工的化学工程博士,1980年在硅谷创立了泛林公司,这家公司目前是全球顶级的半导体设备巨头。对比一下,皮带哥所处的社会是一个受教育程度极低的社会,因此它必然是一个发财只能靠坑蒙拐骗跪舔权贵的社会;林杰屏所在的社会是一个受教育程度极高的社会,因此它必然是一个尊重科技人才、靠知识造富的社会。后一类社会培养出台积电式的企业就跟良田里长出庄稼一样自然,前一类社会培养出自己的台积电跟沙漠里种植水稻一样困难。这里我要提一下华中的某存储大厂,前段时间因为员工购房的事情惹来骂声一片,不过一个low逼社会诞生一家low逼公司搞出一堆low逼操作,难道不是很合理很正常吗?

第四,大陆有将近100万的博士存量,远远超过台湾的12万,难道还不够?答案是,确实不够。博士率比博士的绝对数量要更重要,12万名台湾博士对应的是2300万的社会,台湾高校、研究所和政府的吸收能力有限,有不少博士溢出到了企业。台湾的企业也少,因此台积电就有能力凑出三千多名博士。作为对比,大陆100万的博士存量对应的是14亿人的巨型社会,大部分的博士进入了高校、科研院所和政府部门,溢出到企业的博士数量不多而且非常分散。

第五,博士对企业有多重要?答案是,对于任何需要探索科技无人区的企业而言,博士都是刚需,没有博士就没有科技类企业。全球范围内,需要雇佣博士做研发的行业包括但不限于下述:

  1. 半导体行业的半导体制造、半导体设备、半导体材料、eda和ip核、模拟电路设计
  2. 创新药
  3. 医疗器械
  4. 科研仪器和试剂
  5. 工业软件

以上行业,全球性的科技巨头全部集中在高博士率的经济体。至于大陆这种博士率只有万分之七的国家,在上述领域基本没有存在感。当然有人会杠:我们不是有互联网科技巨头吗?我的答案是,互联网是一个本科生就能干的行业,杰克马和阿里巴巴十八罗汉没有一个是博士,拼夕夕的崛起也不依靠博士。本科生就能干意味着技术门槛低,因为目前在劳动力市场上,本科生的供应可以认为是无限的。同样也会有人问:我们不是有海思这种半导体设计巨头吗?我的答案是,海思所擅长的数字IC设计同样是一个不依赖博士的行业,硕士就够,因为数字IC的基本理论已经完备了,在工程上已经没有什么新东西需要博士去挖。作为对比,Moderna不雇佣生物学、化学博士就做不出来mRNA疫苗,ASML不雇佣光学、机械、控制和材料博士就做不出来EUV光刻机,Ansys不雇佣有限元的博士就做不出来分析软件,因为它旗下分析软件的每一个求解器背后都是一篇博士论文。

第六,大陆的博士率只有万分之七,到底有多低?我的答案是,很低很低。东亚的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博士率大约有千分之五。要达到这个指标,大陆的博士应该有七百万的存量,而现在只有一百万,缺口高达六百万。美国的博士率更夸张,达到了百分之一点五,要达到这个指标,大陆的博士应该有2100万,缺口是现有博士存量的20倍!

---------------------------------------------------

更正,我查了一下美国2020年人口统计的资料,当年美国共有468万名博士,博士率为1.41%.。假如中国大陆也要达到这个指标,则需要有1993万名博士,而当前全国的博士存量是一百万。


-------------------------------------------------------------------

更新二:

看了不少新的评论,我继续说几句。

第一,有人认为我搞错了因果关系,不是因为博士少而没有台积电,而是反过来。对于这类看法,我想指出,我从未说过“只要有高博士率,就会有台积电”。事实上,社会的高博士率是诞生台积电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取逆否命题,大陆的博士率低,因此一定无法诞生台积电。

第二,博士与高端产业之间是一个正向反馈的循环关系:博士在企业做前沿的科技研发,企业利用博士的研发成果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更高的收入和更丰厚的利润,企业开出高工资雇佣更多的博士,更多的学生被吸引读博并在毕业后进入高端产业就职。这类循环在发达经济体早就广泛存在,最典型的就是台湾的半导体制造,已经循环了数十年,强度现已无人能及,台积电就是这个循环的直接结果。对于大陆而言,类似循环在很多领域都还没有建立,或者说刚刚建立但循环强度非常有限,相关的高端产业还不起眼。但是,绝不能因为这类循环还没有建立就认为培养博士完全没用,因为没有博士一定无法建立上述循环。

第三,很多人在评论里看不起博士,认为我只是学生思维。至于这类评论,我只能很遗憾地表示,博士内部的差距巨大,有优秀博士,也有平庸博士,更有水货博士,这一点无论在任何国家都不能免俗。哪怕在美国,人家的468万名博士也绝不是个个都身怀屠龙绝技。但是,博士群体中最优秀的那部分,从来都是催生台积电式的高科技企业的头号力量。最近几年,哈工大某博士在深圳创立某激光雷达公司,两位top2的生物学博士创立某国内一流的合成生物学公司,重复的就是张忠谋博士创立台积电、林杰屏创立泛林公司的最初的故事。只是,如果没有数量足够多的博士为基数,就不会有足够大的优秀博士群体,自然不可能有足够多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公司和产业。

第四,同一个专业,求职者的期望薪酬永远是本科<硕士<博士。企业为了节省成本,能招本科和硕士绝对不会招博士,如果一定要雇佣博士,那么大概率是需要利用博士从事本科生和硕士生无力从事的研发工作,因此,只有高度依赖博士的行业和相关公司才具备真正的技术门槛。台积电和泛林是如此,应用材料、新思科技、辉瑞、莫德纳、丹纳赫、赛默飞、COMSOL也是如此。


user avatar   alexxiang-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大陆和4v是2个不同“情况”下的体系,大陆是数得着的大国,从建国时候定下的国策就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所以必须走大而全的工业体系,早期是做的怎么样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后期才应该对标美帝,做顶级企业,顶级产品。

4V体量有限,肯定不能啥都做,那边只能参与国际分工,从中找到自己定位,混的好是日韩北欧,混不好就是泰国马来西亚。80年代4V的电子产业参与国际分工后一飞冲天,从代工厂变成主机厂的真不少,华硕,鸿基、HTC等等。。。。4V做到的应该做的,但是没有突破上限,上限就是产生思密达三星那样的巨无霸。我认为还是2500w人口和5000w人口的差距。

所以,大陆目前完成一半目标,都有了。但是剩下的目标看了是遥遥无期,甚至出现中低端产业流出。。。

把题主的回答我理解为“为什么中国没有台积电、英伟达、甚至苹果微软英特尔这种顶级企业?”是不是更好?

如果你问的是这个问题,那么我甚至可以这样说,凡是不能依靠人口红利,不能用低成本,不能短快平做出来的行业,(特别是最基础的和最高端的,需要长时间积累并且前期投入巨大的行业)咱们都很难完成市场化。



看了一下大家回答。

基本就是这科我考不及格是因为老师太烂不交我真东西,别的同学抱团抄作业不给我看,我们家祖上都没玩过这个,没人指导。。。。。就是自己没问题。

别的嘛,凡是自己做出来 考不错的都是自己功劳,没别人什么事。。。。

苏联156项目 带来中国工业基础不提,这是自力更生做好的。

核弹搞出来了,也是自己牛逼,和苏联一点关系都没有。

改开后先不管前面的混乱,就说最近20年经济增长,也不说加入美帝体系的WTO带来的好处,也是自己牛逼,只有自己能代工这些玩意。全然不看以前思密达做到很多行业龙头,现在东南亚阿三开始接受中国转移产业。还自欺欺人说转移的都是低端产业,也不看看国内多少没上大学的,不去实业难道都去服务员端盘子、送外卖?特么的一面嘲讽美帝实业空心化,一面觉得自己实业流失没事。。。。


你想要什么果,就得种下什么因

想让孩子脚踏实地安心学习工作,勤劳致富。自己特么天天打麻将买彩票,这不是深井冰嘛!

国内怎么投资实体的,怎么投资芯片企业的,你去基层看看。。。看是码农,做游戏的挣得多还是芯片挣得多。。。

整个行业的政策倾斜,咱不说房地产,能做到新能源车那样嘛?

自己都没努力,就怪别人,这是病,得治!


评论区居然有人说,富士康这种代工厂不算什么。。。我,先不提富士康在郑州的上下游带动100-200w人就业,就说说出口外贸数量。

直接上图吧,看看你们看不起的富士康出口是什么水平。


有人说低端制造业流出就流出了,我们要产业升级,做高端的。

问题是现在高端没做起来,低端还跑了。

国内50%的人没法上高中,上了高中,又有50%是只能去以前的大专和三本(现在升级了)。那么能上以前正儿八经的本科(二本及以上)的人群很少。75-80%的人不去做中低端制造业,还能做什么?富士康走了,郑州上下游一两百万人都去端盘子,送外卖,跑滴滴?




这么说吧,过去2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形成了世界上最全最大的工业链(30%的世界工业产能)。

但是这个是怎么形成的?

1、你得有高素质,并且“听话的工人”,这是一代时候打下坚实基础。

2、给西方世界打工,不敏感的技术直接全部整套都交给你。这是加入WTO后才有的条件。

3、进行东方式的羊吃人,把农民弄进城市当工人。这是最近30年干的事。

4、早期007,一月休2天,农民工全年无休,压榨。毕竟全国各行业都是蓝海,而且人力成本极其便宜,高科技不如胆子大,90-10年20年间,大家见证了无数的白手起家。

5、后期10-20注重短快平项目,资本使劲砸,砸死对手后收割市场。

6、基础是国内有巨大的市场,早中期产品不需要多好,能用就行,便宜第一。

高科技、需要高素质人员、需要长时间高投入的行业,我们有几个发展起来的?

同时你看看,满足这6条的我们以前可以野蛮生长。现在跑路的服装鞋子行业,中低端制造业还少吗?不看看每年撤离的外资企业有多少?为什么国内企业还能抗一抗,外资就要撤?因为外资成本更高,简单说外资更合规,更遵纪守法。所以成本高,所以先扛不住。

你靠压榨,卷,不合格可以野蛮生长,也可以做大做强不需要长期积累的技术。但是遇到不属于上面6个前提的行业,就不好做了。特别是最基础的和最高级的2个极端,都很难办。




        

相关话题

  参与流片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芯片里面有几千万的晶体管是怎么实现的? 
  本人今年刚毕业,现在做IC数字后端设计的APR工作,感觉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但是又迈不开腿,怎么办? 
  编译器是如何编译自己的? 
  为什么同样靠电容存储,dram sram就是易失性的,nor nand就是非易失性的存储器? 
  西数、铠侠闪存工厂遭污染,美光 NAND 芯片价格大涨,将会给市场带来哪些影响? 
  dpu芯片发展前景如何? 
  半导体芯片行业猎头有多难做? 
  为什么说芯片供应 Q4 将迎拐点?有哪些依据? 
  芯片交付时间超过 20 周,供应短缺没有缓解迹象,还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前一个讨论
2022 年的谷歌,是否还值得加入?
下一个讨论
「加拿大鹅中国大陆市场业务大增」,互联网时代,人们对品牌危机事件的记忆停留是否变得越来越短暂?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