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个小建议,现在的问题是工厂生产比消费来的恢复快,加上外贸的萎靡导致大量的产品积压,个体收入受到影响失去消费能力的恶性循环。
所以学学日本,刺激下消费。
这样,14亿人大概产生7万亿消费额度,因为这部分钱均以电子货币结算,最终以央行信誉保证,只要不是全体同时挤兑,也不存在贬值风险,主要目的有三:
1.将大量积压的商品消耗掉,盘活生产销售获利纳税关节,把颓势扭过来。
2.将出口压力分散掉。
3.将集中矛盾稀释,分散到今后数年内缓缓平息,毕竟人在,机器在,只是需要时间罢了。
吃瓜!
我比较在意的是GDP其实是和就业情况,也就是失业率。
一、根据奥肯定律,GDP增速每下降2%,失业率上升1%。
2019年GDP增长率为6.1%,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4%。
如果按照傻瓜式的计算方式,那就是本来要增长6.4%,同比还下降了6.8%(如果不对请指正)
6.4%+6.8%=13.2%
13.2/2=6.1
失业率上升6.1%。
2019年一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3.67%,同比下降0.22个百分点。
2020年,一季度我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29万人。3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9%
Em...是不是我算的不对。还是说这个表述应该是增速下降了6.8%,也就是失业率上升3.4%。
还是不对.....
二、失业率上升,社会治安会恶化
这个会很具象化的表现出来,我并不是在恐慌什么,这是客观事实的。
你想,本来是四个老人两个孩子老婆在家里,车贷、房贷 都是你一个人出。
好了,你失业了,投资又不赚钱,你会怎么办?
接下来不能展开了。
怎么办呢?
三、要尽快复苏经济,让大家消费起来
消费起来,企业才能活下来,活下来才能产生更多的就业机会。
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就会有更多的消费,良性循环下, 又会回到昔日的繁荣稳定。
外贸转内销,提振消费的减税降费,估计只有这些手段。
四、千万不要再“夜壶”论了
夜壶论指的是,房地产就像是夜壶,当提振消费不行时就拿出来用,提高房价激发消费。用完了,就一脚踢回床底。
目前如果继续用“夜壶”论,会把原本就不够的消费信心和资金,全部注入到房地产里面,导致消费枯竭,最终覆水难收。
内个,要不你看一下深圳最近房价的暴涨?
最后,希望二季度好看些吧,否则今年没有一个人会好过......
二月上旬跟个朋友聊,我的态度是不可能正数(当时机构预期在 4%+),因为这次疫情是对总量的冲击,不是对增量的冲击。
平时说的 GDP 增速是一个增量概念,一家工厂前年产值 100 元,去年产值 105,增长了 5%,今年一停工,其中一个月可能下降 80%,还有两个月下降 40%,对总量的冲击是非常巨大的。
有答案认为应该是第三产业下降比较多,这个理解是错的;IT公司、金融公司都是第三产业,冲击不大;而餐饮服务、旅游、电影在第三产业中的占比是比较小的。而地产、生产制造企业全面停工,上游又对价格敏感,亦是中国经济的主体部分,受到冲击才是最大的。
但是从 SARS 的规律以及人性出发,中国的经济今年非常可能走 V 字形,尽管 V 字的右侧可能比较长,半年上下,对应到今年 9 月左右将会恢复到疫情前。
意味着如果数据大体真实,我国历年被低估的GDP是个天文数字。
然后希望以后的统计口径也不要变,毕竟那些被低估的GDP的属性,注定了贡献不了太多财政,也与“国家机器”的实力关系不大,反而容易令部分国人产生不必要的虚妄,加大对岸那国民众的警觉程度。于是真心没必要玩儿印度那种“牛粪计入GDP”的数字游戏。等什么时候在战术层面到了刷“我人均GDP比你高”的优越感能带来切实溢价时,再去费心统计不迟。
但这块儿 “确实存在但从未统计但现在又确实少了一大块儿” 的经济,又确实有关千百万人的生计。复工复产不是一句空话,不仅仅是为了账面上的GDP数字,也是为了这千百万人的营生。
好在这部分经济的固定成本相对不高。去得快,来得也快。希望能尽快恢复吧。
意味着在治理水平上踏出了坚实的一步,一季度gdp会下跌是个人都会这么预期的,肉眼可见的经济暂停,下跌6.8%不奇怪,再多点也吓不到人。
但是全年的gdp增速才是治理水平进步的最坚实证据,因为今年是有很多历史人物的,是否敢于在这样特殊的一年实事求是非常关键。
前面很多回答都这个数据进行了常规的分析,比如结合m2,比如和往年做比较,但这些都没有必要,一季度的数据难以进行任何有意义的经济数据,因为形势还在急剧的变化过程中。
接下来的二季度,欧美的样子大家也知道,外贸就不用说了,内需也要缓慢开放,基建是拉不平这么大的缺口的,二季度跌幅不会这么大,但也只能在0附近徘徊,半年就这么没了,全年不设gdp目标的可能性非常大。
16年以来去杠杆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目前正在稳杠杆的阶段,一旦加杠杆则前功尽弃,在危机中要保的是就业,而非gdp,这就要求严格使用货币政策,将货币政策的目标牢牢保持在扩信贷,帮助企业保住就业,同时严防放水,同时济以强有力的财政政策才能在稳定就业的同时防止加杠杆,但这个做法目标是就业和经济稳定,对gdp增长的作用极为有限。
接下来才是重头戏,我前面说的目前政府都做的很好,在货币政策上保持了相当的定力,但到了半年度的时候gdp的压力在2020这个特殊年份变得极大,若能在这时保住政策定力,放弃短期gdp,则今年是中国治理水平大幅提升的一年,若屈服gdp压力,则中国2016年以来的努力可能毁于一旦,影响深远
两会在开,不设全年经济成长目标,符合我的预期,值得点赞,绝对是中国治理水平提高的重要象征,但貌似还是倚重货币政策更多一点,财政刺激比我想的差不少,不过这几年中央层面的政策水平提升非常明显,对财政货币政策的比重选择上,我暂时不批评,这也是建立在对过去一段时间中央较高施政水平的信任上,虽然不合我心,但我选择相信中央在这方面有更好的考虑,希望这个问题上能延续高水平的施政,不过我还是会继续关注货币政策的具体施行,货币政策真的太难操作了。
还有一个问题,军费增长怎么7都不到,外部威胁这么大,香港台湾相互勾连,既然动了香港,台湾肯定也在议程上,这个时候还要把军费增长和gdp增长挂钩就太求稳了,必须尽快提到2%的水平
中国政府可能会借此机会清理一些社会债务。正常情况下,国民对于经济下滑的忍受能力是非常低的,但处于重大危机中的时候则例外。
比如二战里发动对外战争作为缓解国内矛盾的手段,实际上如果经济增长够快,国内什么矛盾都能压下去,当国内矛盾较大的时候,经济问题已经比较严重了。然而实际上,以二战为例,战争时期其实所有参战国家的经济情况都不好,看似GDP高,国民生活水平其实是下降了的,至少在战争开始的前期,国内的矛盾反而缓解了,而如果战场上能一路胜利的话,那国民能忍受的时间会更长,完全和国家出现经济问题时的表现相反。
说到底,GDP只是个数字而已,带来的只是国民情绪上的变化,另一方面,国民实际生活中的感受对每个人的影响会更大,所以前些年钱都花在买房上的时候,日常消费扣扣索索的,很多人就吐槽GDP水分高。而到了今年疫情的情况下,谁还关心GDP,更多的是关心疫情还会不会爆发,班还能不能正常上,生意还能不能正常做,只要这些问题解决了,哪怕今年GDP是负的,也没几个人在乎,因为只要疫情过去,明年肯定比今年好。战争里也是类似的情况,大家都相信只要打赢了,就会有好日子过,所以能忍受暂时的苦日子,特别是在战争情况下,国家一般都会考虑提供类似低保的社会保障。
所以,这种情况下,最好是让那些快兜不住的雷该爆的就爆了,银行有些常年滚着走的不良资产趁机清理了,明年经济复苏的时候能轻装上阵。
其实这次疫情可以理解成一次PVE版的战争,特朗普还想借此机会把制造业搬回去呢,虽说大概率没戏,但这次各国的很多行为其实和战争时期很相似了,反过来说,也就是战争里能捞到的好处,很多也能从这次疫情捞到,所以一些不良负债最好就趁此机会清理了吧。
中国是本次疫情的最大赢家!中国真正危急的是教育改革、经济改革!
估计很多人从生下来就没有见过中国GDP负增长,包括我在内,这次真的是开眼界了。
2019年时,新冠尚未到来,当时定的一个小目标是今年GDP完成保6的任务,或者说正常状态下,一季度的GDP应该是增长6%。
一增一减之下,实际上同比一季度的GDP的增长是-12.8%,这才是真实数据。
另外,看当前海外的抗疫形势,估计二季度GDP数据也好不到哪里去,毕竟三月份外贸企业还有一二月的海外订单可开工,但后面的订单......只余一声叹息。
世界各国疫情要不就是正在爆发中,要不就是等待爆发中,新冠这一关,每个国家都得过,没有例外。我们提前挺过来了,并开始进入恢复期,这是唯一值得欣慰的事,其他国家,还在持续失血,比如美国。我们和美国的经济总量对比正在以以往两倍以上的速度不断拉近,用股票形象地来说,我们已是止跌反弹,意大利算是打开了跌停板,但还在阴跌没见底,至于英美,一字地板持续进行中......
美国原来是第一高价股,中国是第二高价股,双方的股价,目前正在迅速接近。
今天去上班,路上的车又回复到了往常的拥堵,从没想过,自己会因为堵车而感到开心,新型冠状病毒,已经深刻地改变了这个世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另外今天还公布了一个数据,一季度CPI增长4.9%,全球性的空前大通胀估计也快来了,各国印那么多钱,美国更是无限QE,全球工农业产品却因疫情而减产,后面大家大概还会更困难些,当然,我们并不是最难的,因为还有更难的,比如欧洲各国,名单很长,就不一一例举了,但就算欧洲也不算最差的,因为还有垫底的,这个名单不长,就一个,美国。
至于垫底下面还有没有?也有,比如印度、拉美等等等等,这是属于无底深渊的,就俩字:药丸。
三年之内,勒紧裤腰带,有积累的想办法保住自己的财富不被通胀所稀释,没有积累的想办法保住自己的饭碗让家人能保证基本生活,也就只能这样了。
黎明到来之前,总是最黑暗的,天地大势,非人力可变。
GDP根本不是事儿。
人还在,基建还在,产线还在。
GDP没了根本不慌。
当然了我只是说不是事儿,没说它是好现象,它肯定不是好现象。
丧事喜办的初衷是好的,
但是那么乐观带来的结果就是和沉醉在鸡汤里的迷信教众一样,
在鸡汤的熏陶下最终失去面对现实的能力,然后完蛋。
是的,人还在,基建还在,产线还在,但市场没了。
市场没了,要人,基建,产线有屁用?
市场没了,人还在,基建还在,产线还在,追溯历史,可以追溯到八十年前和五十年前。
所以,现在2020年了,你是想回五十年前,还是想回八十年前?
本来还有救的事情,一曲忠诚的赞歌唱啊唱,就没了。
没了你们懂吗?
二产能打。
三产才能救命。
现在需要救命了,三产在哪儿呢?
都2020年了,不要迷信第二产业解决就业人口了,
连口罩都可以一个人管三五台机器把熔喷布搞成配额制资源,
还在幻想靠二产来解决就业问题?
三产!
唯一救命的法宝!
“钻石公主号”1000多人在台北等地转了一圈;
4月前一大票从日本、美国回来的基本不监测、不控制;
军舰上700多人先上岸到处逛、后发现有感染。
敢情这病毒到了南坡湾自动不传染。
我还是那话句,只要不进行大规模检测,就没有资格说控制住了疫情。
比如,像新加坡,刚开始的时候被人们奉为典范,说是不停工不停学疫情就控制住了,后来突然就爆发了。
伪阳性根本不是一个问题。武汉测了1.9万名高三学生,无一阳性(武汉市1.9万名高三学生已做核酸检测,无阳性!)。
即使第一次是伪阳性,再次测量也可以排除。
只要不大规模检测,就无法真正掌握疫情。
即使青蛙的数据好看,也没有人敢放松警惕,经济停摆照样停摆。
不要高兴得太早,让子弹再多飞一会儿。
(就像日本,今天报道说东京街头随机抽检抗体3%,按理有至少30万人确诊,但日本一不见输出病例,二不见医院击穿,三不见丧葬挤兑,神奇一P。全球死亡超25万!特朗普政府内部文件流出,内容惊人)
(不过有消息说南坡湾今年2月以来每个月死亡人数比往年多10% https://www.ixigua.com/i6805026015010619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