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每一步都非常顺利,个人能力又非常强,那么应该可以做到副省级吧,
个别极端优秀的人,可以做到正省级。
再往上,基本上不可能了。
这当然是有研究的。
解释中国经济增长有个著名理论,叫“官员晋升锦标赛制度”。
也就是说:上级机关通过GDP、税收、招商等指标考核下级官员,下级官员为了晋升,拼命增加管辖地区各种指标。
之前有很多相关研究,发现“官员晋升锦标赛理论”在地市级和县级是成立的,但是在省级不一定成立。
也就是说,省级官员晋升比较依赖人际网络、运气等因素。
很多人因此质疑“官员晋升锦标赛制度”,其实这恰恰证明这个制度是有效的。
巴西巴拉通过大数据,在研究影响各个领域成功人士因素的时候,发现个人能力存在有界性。
也就是说,人的某项能力存在上界,那些能力接近上界的优秀人士,他们之间的能力差距非常难以觉察。
当这种差距可以通过精密仪器、丰富数据客观刻画时,个人能力更多决定个人或事物的成功,比如短跑、网球等等,而当这类差距很难被度量时,社交网络、运气等因素就会更多影响个人或事物的成功,比如唱歌、绘画。
当然,大部分领域是介于可准确界定和不可界定之间。
也就述说,各类评选往往对筛掉能力差、品质劣的人或事物有效,但对品质高、接近能力上界的优秀人或事物无能为力。
作者用品酒、钢琴比赛为例。通过双盲实验发现,品酒师们可以很好的一致筛选出劣质葡萄酒,但是对优质葡萄酒的看法不一,甚至相同品酒师对相同葡萄酒评价前后不一。
同样,在只听音乐的条件下,音乐家可以很好的筛选出水平一般的钢琴师,但无法有效辨别出优秀钢琴家。
显然,官员们类似于红酒或者钢琴家。不同地区的初始条件差距巨大,官员们接受的主要任务也千差万别,官员的能力其实很难比较。
比如,有些人在新疆任职,首要任务是维稳,有些人在矿区任职,首要任务是安全生产,有些人在重大会议前任职,首要任务是保障会议圆满举办。
当官员晋升到省级时,其实已经经历过副科级、科级、副处级、处级、副市级(厅)、厅级六级指数级筛选,上一级官员人数至少是下一级的4倍左右。
也就是说,一个公务员从科员晋升到副省级干部,至少击败了4000名同事,概率低于0.025%。
这样的筛选率,应该不低于职业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难度。
如果这么残酷的层层筛选,最后筛选的官员的能力,还不是接近促进经济发展能力上界,依然可以够通过GDP等指标衡量官员能力,那么这本身说明之前的筛选制度存在问题。
之前有研究发现,可以得到晋升的官员,在主要领导职务的平均任职时间在2.5年-3年之间。
实际上复杂的多,比如官员A可能需要当3年常务副县长,再做2.5年县长,才有机会当4年县委书记,等等。
如果六级岗位台阶都乘以3,差不多就是18年,加上之前科员2年,总共20年。
也就是一个硕士生,考进非常好的部门,比如省市政府(委)办公室、组织部,然后工作能力、为人处世十分出色,部门存在岗位空缺,到时间就转岗,基本上55岁左右可以参加副省级筛选了。
如果你常常看新闻,就会发现很多省级干吏的确是凭自己本身一步步做起来的。
他们在职位相对较低的时候,就已经是业内知名人物(专家)了。
这个题目本身就是对我国的公务员晋升体系有一个非常zz不正确的暗示。
我们的遴选制度一直是:用人为贤,唯才是举,公平公开公正。
所以标准答案:完全取决于你的能力,能力以外的资本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