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很多答案分析了问题所在,我就主要谈谈在自己身上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
很简单,主要就是两条:
1. 改变对自己的激励机制:从自己,而非他人的肯定中获得成绩感
很多人在进入顶尖大学之前,都处于一种非常舒服的正向反馈过程中:因为成绩好,受到老师同学的青眼相看,得到家人的支持鼓励,进而更加自信,学习更有动力,考场发挥愈加自如。高中时候流行根据分数搞排名,也无形中让反馈来得更加及时。而进入一个更具挑战性的环境时,这一正反馈链条的破裂,是在所难免的:毕竟不再有那种三千宠爱在一身的环境。
而到了大学,其实成绩的好坏并不非常直观,课堂中基本不会在班上公布个人的小测或期中成绩,班级里的GPA排名也仅自己可见。要获得全校瞩目级的外在赞许,可能要达到特奖的程度,每个院系能出一个就不错了;而民间的膜拜大神运动向来是不靠谱的,我见过太多真正的牛人笑顾左右而言他,自谦道“XX才是大神”,真真假假虚实难辨,经常导致拜错了神。民间拜神运动的蔚然成风,也导致封神的成就感迅速贬值,正如同微信上发个红包就能成女神一样,在学校随便让人抄一次作业就能成神,连我自己都不信啊。
既然他人的肯定难以成为眼前的胡萝卜,为何不靠自己来扎鸡血呢?
这里还有个秘诀:要看增量,而非存量。
看看这幅股指走势图,如果从五千点开始看,的确是一塌糊涂人生无望,但从右侧的三千点看起,虽然绝对值不如从前,但至少在一步一步向上爬,这样是不是励志多了?
另外,说到股票,外在的肯定影响的是账面上的“估值”,就好比股价;而自己真正的能力则是公司的内在价值,和估值不一定是匹配的。我认识的很多同学,一开始对自己未来有很高的预期,奔着国之栋梁来的,结果一次考试过后就觉得有份工作就不错了,再这样上下忽悠的心理变化中,是他的能力与智商发生了根本变化吗?非也,只是因为外界评价的变化导致自己的心理预期变了。
各种考试成绩,姑且当它是股评家的瞎比比,至于真正学到了多少,有没有理解,内心也要逐渐建立起衡量尺度。对自己能力提升有所帮助的知识和技能,如果掌握了,就算没有反映在分数上,也要毫不犹豫地进行自我表扬。
2. 找到突破口,不求“人有我优”,先力争“人无我有”
根据题主的描述,短时间内要你爆发小宇宙瞬间变大神,是不现实的,如果有人说只要采取某种办法就可以一下子GPA前10%,那一定是毒鸡汤。
是的,清华就是一个人与人的之间差距比人和狗之间的还大的地方。可是,旁友,你听说过缉毒犬吗?有些事情,的确只有狗才能做啊!狗虽然不会数理化,但鼻子灵,所以也有用武之地。
一技之长也是可以开发的,但这需要取舍。现实中。时间和精力都有限,这就好比游戏里的“加点”,不可能攻击防御敏捷面面俱到。如果上天只分配给二二的我220点,那么我宁可选择攻击60,防御60,敏捷100,专注于当一个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而不是每项都是七十多的高不成低不就正好卡在当中间。
最后,再给灌一口汤,虽然说起来有点拉仇恨,但清华的确是这样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这张饼非常大,排在前面的人,一人一口把面吃光了,但就算是靠捡掉下来的芝麻盐,也足够饿不死了。
--
正所谓:
故人西辞衡中去,不期道口遭血虐,
随机过程随机过,量子力学量力学,
鸿鹄壮志不得酬,安能委身为燕雀?
往昔只作风吹雪,而今关山从头越,
从!头!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