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的化工在国内排名系统里的下跌已经持续十几年了,所以这问题也不算无中生有。然而,QS等给出的权威国际排名里,清华化工却好得很——这就涉及到排名的算法问题了。
在我看来,一个关键问题是总量v.s人均。
清华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每年只有本科生七八十人,博士二三十人人。其中,为了平衡教授和各室所之间的生源,如今一个导师一年已经不能招超过1个博士新生了……这样,即便是大牛导师组里,理论上最多也只有五六个博士和两三个硕士,却要同时兼顾数个课题。所以,往往一个课题只有一两个博士带着0-1个硕士在做。
相比之下,某些化工巨无霸院校动辄每年招生数百人,又细分为无数个专业。与此同时,研究生资源严重向大牛组倾斜,动辄可见三四十人甚至五六十人的大团队。
团队大小的巨大差异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尤其是在争取与消化重大项目的时候。一般地,同样是拿到了几千万的大项目,某些巨无霸课题组可以轻易划出三五个博士外加无数小硕士来干,再和本校的几个老师分一分,也就肥水不流外人田了;然而,同样的项目若是落在清华,往往会切出很大一部分分给其他学校的“子课题组”们——因为以清华化工的人力,根本消化不了这样的大蛋糕。有时候,很多费时费力的企业项目,压根儿就不会考虑清华的小团队,而是直接去包养巨无霸团队的劳动力们去了。
除此之外,学生少是因为教职编制少,实际上今年(2019)教研岗已经超编了。。。想引进新人却没有坑位,于是最近年赶时髦的课题也大有被某top3学校比下去的趋势。。。
总而言之,在规模上清华是“吃亏”了的。可院系也不是为了排名活着不是~如果你问我,高考报志愿的时候要怎么选呢?
我觉得吧,如果你认准了一定要学化工的话(何苦呢…),能来清华肯定要来清华——
毕竟食堂好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