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80.90年代电脑不普及音乐人如何做混音?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yi-fei-32-9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那年代我没有亲身经历,但是因为兴趣,去跟着师父上过短期的课程,玩过一次90年代完整的混音流程,简单给题主和有兴趣的朋友们分享一下:

1,首先那时候录音载体是盘带:

录音的工具是开盘机:

盘带最多可以同时保存24轨的信息;所以当时会拿来给混音师的就会是制作人和录音师有整理好的盘带。通常已经做了一些整理和并轨预混之类的动作,不然24轨塞不下。

2,上盘带,安装、把带头固定到另一个盘上去,确定有固定好才行。

然后在混音室里会有一个操作台,控制这个开盘机。播放时候就类似以前听磁带的概念,需要倒带、快进。不过这个操作台可以看到精确的时间点,好用说不上,但至少算明确,不用靠猜的。盘带机可以和主控调音台(console)联动,设定好后可以参与控制,更方便混音时的动作。

3,盘带的轨道分配到console的相应channel去,然后直接用console做混音。对轨道的处理,也可以用console轨道上自己的动态、EQ去做,也可以接到外面的硬件去(调音台有insert功能,通过跳线盘去接)

4,混音完成后,把混音的成果由console的输出通道录进另一个盘带去。

5,有些console可以做automation,但以那个时代的东西来说,还是很繁琐的,要用类似dos的电脑控制,输入命令,然后播放过程中去动相应的推子,就会记录这一轨的音量动作(但推子不是电动推子,不像现在的控台那样方便修改)

如果是更彻底的模拟台、没有电脑也没有automation功能,就需要做好记录,在“过带”(也就是混完回录)的时候实时的去推,很考验功力,出错了就得重来一次了。

6,要修改的时候,要一场噩梦般的,把参数、接线啥啥的全部恢复回去,所以每次混音完都要做详细记录:


但即使这样recall回来也会有些小不同(有些效果器旋钮没有刻度定位,比如说刻度指在125度和126度看上去似乎一样,但声音就会不那么完全一样了)所以那个时候的混音通常是当天拿来,混完当天就拿走,就不改了。现在还有很多资深制作人老师习惯这样子工作。

盘带音质其实还是相当好的,当天用的分轨是数字录音的,转录进盘带的来当教学素材,第一耳朵我都以为还是DAW里放出来的,然后师父有给我们对比一下,有区别但其实不大(当然我们这种训练过的耳朵能分辨出来那是一定的)数字出来的更干净,略冷一点,分离度更高;盘带因为轨道间物理上很近,所以会串到一点点,轨道间无论音色还是pan上分离度就没那么高,高频和低频也会少一点点,然后会多一点点弹性。至于动态范围这种数据上的差别,以这一个分轨来说其实感觉不出来。

然后那个时代的混音是没有波形可以看的,效果器也没有画面可以看(最多你solo一下看看频谱)所以真的混音全靠耳朵听。对于我这种数字时代的混音师来说不太习惯,但倒也不至于上不了手,动作慢一点而已;我师父那种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就夸张了,扭起SSL console来像直觉反应根本不用思考。师父最近刚好拍了一个重新混音beat it的视频,虽然不是混盘带,不过是全程只用SSL台子做,很快速的玩了一下。以前的混音过程就类似这样,当然要比这个更细致和耗时。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下面链接看一看:




  

相关话题

  电脑编曲得什么样的配置? 
  请问什么叫录音与混音? 
  80.90年代电脑不普及音乐人如何做混音? 
  是不是写旋律就只是靠随便哼哼就行了? 
  为什么 M/S 立体声拾音制式要把 Side 信号复制一轨并作反相,再分别把两轨放到极左极右呢? 
  如何客观评价歌手本兮? 
  左小祖咒身上真正具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 
  如何在电子音乐制作中实现响度最大化? 
  如何看待女权大 V 陈岚因揭批霍尊前女友陈露撒谎,被微博女权攻击嘲讽为「精神男人」? 
  现在的人听歌基本上都不愿意再买CD了,音乐人还能活下去吗? 

前一个讨论
今后的电影行业将会如何?
下一个讨论
与《龙珠》故事一开始相比布玛的性格发生了哪些变化?





© 2024-06-2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