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长征 5B 搭载的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返回出现异常,网传「黑科技」烧毁,可能会带来什么影响? 第1页

  

user avatar   acecom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正常,新技术失败是常态。求稳求成功意味着裹足不前,不敢上新技术。

各国玩航天都是从一次次失败中成长的,中国航天进入探索阶段,有对面失败的底气和资金。

不要因为国内有些人出点问题就幸灾乐祸、上蹿下跳全盘否定,就受小丑的影响要求稳、裹足不前,他们不关心航天,他们就想看笑话。


user avatar   xiangmo-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新消息:飞船返回舱已经成功返回啦, 祝贺



补充:



美帝类似的玩意:

知乎首答:

首先说明,这玩意不是飞船本身失败,失败的这么个小可爱,挂在飞船后面的,和飞船本身的返回舱没有一点点关系!



是一个1.5米高,1米直径的东西,展开以后是一个3米直径的空气热盾,用这个柔性材质去硬抗1800度的高温,这玩意也是第一次在轨返回测试,美俄亚轨道测试都失败了,别说我们这次直接在轨测试,这玩意就是概念性质的。这个实验本来就属于失败了不亏,成功了血赚的性质,本来就是概念性的实验,即使成功了近几年也没有用得上的,成功了可以吹一年,不成功也无所谓。重点是8号的载人飞船返回舱,这个才是主线任务。


顺便,今天新闻说,电池的比能量提高了3-4倍,相同电量下电池重量减少到了1/3-1/4,不过可惜的是一次性电池。

这个小货舱还带了一点干细胞和麻类植物和益生菌,半导体估计是为了检测单粒子翻转,即使能够在轨验证了这个电池的技术,都挺赚了不是嘛。

总结就是:成功了血赚,失败了不亏。


user avatar   hou-tian-yu-2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弱弱的航天专业学生谈谈自己的拙见。本来任务是长五加新型载人飞船实验。

这个返回舱是附加的实验项目嘛。之前摸着鹰酱过河,看着毛熊过河,现在轮到自己过河了,失败太正常了,一直不失败才有问题。

想要了解详情,个人认为可以去看一下知网一篇,充气式再入飞行器柔性热防护系统的发展状况那篇文章。挺好的。

NASA和俄罗斯及欧空局也做过相关研究,甚至在轨道的展开试验。现在他们的类似研究优先级很靠后,且没有人进行过返回的测试。因此最终实用化说不定还是我们第一。

这小失败没关系,我们的航天人一代一代努力,一切都会变好。

要知道,第一颗绕太阳运行的人造卫星是苏联的月球1号,为什么?因为轨道控制出了问题,该减速却没有减速,速度过高直接冲出去了。

人类宇宙探索的第一次,失败居多,但是有了失败,才有后来的发展。

最后,母校航天学院院旗就在飞船里,哈工大牛批!

作为一个准航天人,努力在外奋斗,学成回去报国!



user avatar   ncc213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不算什么黑科技,上世纪1970年代就开始研究了,国外称之为充气式再入和下降技术(IRDT),用途是使用充气结构展开折叠的大型防热盾,使得阻力更大弹道系数更低(弹道系数可以理解在大气层中惯性飞行物体的存速能力,弹道系数越高减速越慢)、更好的推开前方炽热的空气层,从而减速更快、受到的气动加热更低、返回地面更经济安全。还有发射储存体积小重量轻、比降落伞坚固的多,因此能在降落伞无法承受会被扯烂的高度和速度下安全展开使用等优点。

IRDT基本构造是最外层涂着包括有机硅、酚醛树脂等烧蚀升华材料,然后是耐热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可能有凯夫拉和诺梅克斯纤维织物、多层隔热材料包括镀铝聚酰亚胺膜、硅酸铝或者碳化硅气凝胶隔热层等等材料多层叠加复合组成的充气柔性结构,具体用什么看设计,内部充氮气。中国的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肯定也是用这些材料和结构。

国外发展充气式再入和下降技术主要是瞄准未来载人火星任务,因为火星大气非常的稀薄,降落伞减速虽然适用于几百千克-两三吨的无人着陆器、火星车等,但是对几十吨的载人着陆器、居住舱等就无可奈何了。于是就想出了IRDT取代降落伞和刚性隔热罩来减速到安全的速度(例如2马赫以下)随后好用反推火箭进行软着陆。NASA称呼用于载人火星登陆的充气隔热减速装置为超音速空气动力学充气减速器(HIAD)。

当然IRDT只是NASA载人火星任务着陆方案之一,还有别的选择。然而还是不可否认IRDT的意义,毕竟一旦成熟能让再入大气层软着陆变得更经济安全。

除了火星应用和返回空间站样品外还可能用于宇航员应急逃生返回地球等用途。如果遇到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隔热材料受损,宇航员可以借助使用充气式再入和下降技术的逃生装置跳伞一样安全再入大气层着陆,让载人航天多一份安全保障。

因为欧洲航天局(ESA)既没航天飞机也没载人飞船但在国际空间站有自己的哥伦布实验室舱段,所以实验成果返回地球无奈的受制于美俄。所以曾计划在自动转移飞行器(ATV)货运飞船上装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称为国际空间站下行系统 ISS Download System (DLS)。

俄罗斯的火星96探测器携带的火星撞击穿透器也使用了充气式再入和下降技术,能把撞击气速度从4600-4900米/秒降低到75米/秒,可惜的是因为火星96探测器发射失败而没能检验。

总之充气式再入和下降技术(IRDT)是很有潜力的实用技术,各国都在发展,可以说属于航天发展必须点的科技树。


user avatar   davidts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损失不算严重。至少火箭成功了。返回舱实验性质,异常不算意外。

损失严重的航天事故多了去了。比如能源号首飞带了一100吨的超级大黑柱子据称是太空武器站都坠毁了。重量至少是此次长征5B载荷的5倍。


user avatar   wo-men-de-tai-k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位智者说,挫折是起跳前的下蹲!

前进的路上没有坦途,加油,航天人!

【异常·航天】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的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试验舱,今日在返回过程中出现异常,专家正在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新华社)


user avatar   houseyrd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西欧市场,小米的出货量实现了79%的增长。并且,小米是唯一一家正增长的厂家。

有些人可能会说,之所以小米实现了79%的增长,是因为小米去年同期的出货量太低。但是,小米今年第一季度在西欧不但实现了78%的增长,而且市场占有率也达到了10%,排名第四。

所以,79%的增长率和10%的市场占有率两个数字,说明了小米在西欧市场确实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以往,一提到西欧市场,大家都会觉得那是苹果和三星的停下,中国品牌不会有太多的发展机会。但是,小米不但在西欧市场实现了79%的增长,而且在西班牙市场实现了46%的增长,并且,以28%的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

小米为什么能在西欧取得如此不错的成绩?

如果是因为GMS的话,为什么是小米,而不是OPPO或者vivo?

所以,GMS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核心原因。

核心原因是什么?

更具性价比的产品?

还是与运营商达成了不错的合作?

应该两者都有吧。




  

相关话题

  中国为什么要发展航天? 
  太空舱对接,拉根绳子,会不会更好? 
  天宫机械臂和加拿大臂各有什么优势? 
  神舟系列飞船在返回地球时分离的推进舱与轨道舱去哪儿了? 
  神舟十三号发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第一颗原子弹爆炸都在 10 月 16 日。这一天对于中国有什么意义? 
  张小平跳槽蓝箭航天面临法律仲裁风险,如何看待航天人才的「离职潮」? 
  关于太空的电影中,最真实的一个场景是什么? 
  中国天舟飞船首次公开「卖票」,如何才能获得这张船票呢?你有兴趣参加么? 
  2013 年电影《地心引力(Gravity)》中有哪些科学上的错误? 
  首飞成功的长征五号 B 火箭有多先进,用了哪些黑科技? 

前一个讨论
中美之间航空航天领域差距有多大?
下一个讨论
长征五号与猎鹰f9的差距有多大?





© 2024-12-2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