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二战中苏军战斗力曾经不如国军中央军吗? 第1页

  

user avatar   gong-he-wei-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对图中这位开欠碎的认知可能还有所欠缺。

在开欠碎的神奇世界里,俄罗斯官方数据库网站给出了1268万不可恢复损失数字,所以等于承认俄罗斯官方承认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苏军死亡数字是1268万。并且开欠碎还宣称“为防意外查看过、确认过”(当然,截图是给不出来的,这辈子都给不出来的)

距离我就此题主质疑已经有半年多了,但此人依旧完全无法给予正面回应,同时假装此事从未,并发生并继续散布苏军死亡1268万的谣言。如此“客观”的带手子对苏军能有什么公正的评价?对苏军又能说好话?既然如此,对这位来说存在会在公开场合对苏德战争开展公允的分析的可能吗?

在这位眼里,中央集团军群的1个装甲师、3个装甲掷弹兵师、1个重装甲支队、9个突击炮旅等装备的都是一战装备——嗯,毕竟圣沙蒙和三秃子都是固定战斗室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雷诺FT17和四爷都是有炮塔的坦克,所以没什么不同罢。所以,在此人的认知里,苏军最多只能打一战装备的中央集团军群,碰上二战装备的就打不了了,因此战斗力跟中央军比未必比得过,根据她的史观来看,这应该是客观评价吧。

开欠碎所以能得出如此种种神奇的结论,离不开其令人生畏的英语、俄语阅读理解能力。例如,这个回答、这篇文章就为我们展现了开欠碎如何用奇妙的英语翻译手段帮助德军在火星战役、柏林战役中歼灭多支苏军单位的神奇过程:

什么叫伤亡数字信手拈来啊(

而至于有些人呢,自称是言辞温和的苏粉,却不仅对开欠碎的苏军死亡1268万人深信不疑,而且还主动加码到阵亡1268万)。不得不说让人好奇其粉苏究竟粉的什么,又是以怎样“客观“的视野和方法来对待严肃而复杂的历史问题。

这波啊,这波是选择走上了一条最艰难的道路,打不过德棍就加入德棍。


user avatar   jiang-meng-shan-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咱们对事不对人啊,对事不对人。

你要说“苏军不如国民党军”乃至“我国军吊打俄国赤x的”,不算蒋介石忽悠张学良小六子从而让小傻蛋挑起中东路事变的,在蒋介石败退台湾之后倒还有一则:




user avatar   da-wa-li-xi-28-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残害国内老百姓的战斗力上,苏军根本不是国军中央军的对手,毕竟在残害国内老百姓上,国军可是要“石要过刀,茅要过火,人要换种”嘛

b23.tv/e0a0RN从1:46开始看


user avatar   dong-ya-ren-1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如果把比较对象换成二战意军和国军的比较会如何呢?我相信知乎大多数人都会回答说意军强于国军,为什么?因为意大利的工业实力远强于民国,意大利怎么说也是个工业化国家,能够自行制造坦克,飞机,枪械,火炮,虽然意大利的综合战力确实差强人意,但是还是有几只部队在东线表现不错的。

但是但是,换成了工业实力比意大利更强的苏联,其陆军的组织和造血能力更是要远远超过意大利不知道多少倍的苏联,为什么就有人认为苏军某些时期会不如国军的战斗力高呢?要知道意大利第8集团军在小土星行动被苏军的反攻打的崩溃,人员损失60%,意大利远征军不得不撤出了东线重整。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傲慢与偏见带来的认识偏差有多严重,甚至会产生苏军某些时期战斗力不如国军的幻觉。

图中的国军,我估计他们说的应该是抗战中的国军,解放战争的国军他们肯定是不会放在眼里的,抗战的国军之所以能拖这么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作为对手的日军弱,始终不能给国军决定性的打击,日军弱在哪些地方?

中国战场的中国派遣军几乎从来没有打过一场像样点的围歼战。日军战术就是正面冲锋,一旦受挫,就会发动侧翼迂回突击,配合正面进攻。而日军很少进行大迂回直接封锁国军后路,由于日军急于抢占城市,国军很容易从日军包围圈跳出来。


而日军在运动中唯一发动过的围歼战呢,就是针对中共军队的五一大扫荡。里三层外三层层层包围试图打一场围歼战,意图彻底消灭中共军队。


然而,他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战绩,却碰到了外挂一样的中共。整年处于被围中作战的中共军队,基本已经习惯了。

日军的一大特点,疯狂迷恋占领城市。徐州会战,一个巨大的包围圈就要形成,一举围歼国军有生力量的大好机会,甚至可以说有可能改变中日战争局势的好机会,李宗仁整个指挥系统包括徐州所有国军都在日军包围圈内。结果日军各部忙着比赛看谁先占领徐州,而放弃了将包围圈里的国军进一步合围,导致李宗仁他们从包围圈里突围。


甚至到了豫湘桂会战期间,岗村宁次还抱怨,日军攻击许昌期间,过早暴露装甲车参加。就因为许昌这个地方曾经是曹操的都城。豫中会战,日军虽然大获全胜,然而围歼国军13军的计划依然落空。


国军跟日军作战,其实就是日军大炮轰,然后步兵冲,国军开始抵抗。然后日军派出部队侧翼迂回攻击,然后国军开始崩溃,于是日军开始追击。

步兵冲,炮兵轰,炮兵轰完步兵冲,就这死板眼不变的打法竟然也能在中国战场上纵横无敌,而国军还找不到克制他的办法。

比如松山战役的国军还是采用散兵线进攻战术的,国军那边完全没有步坦协同意识,到淮海战役还是这样。

国军的第3快速纵队倒是配了空中侦查,可是连基本的沟通都成问题。别提战术轰炸,空地协同了,负数。

坦克战?坦炮协同?这些国军统统不会

二战时期主要工业国的陆战攻防手段,国军统统不会。

国军攻克松山子高地采用的坑道爆破战术,1917年夏季即为西线英军在梅西讷战役中采用。国军围着松山硬啃了一个月,打废了一个28师,才想起来这招。


随后“清剿残敌”,又打了一个半月。据查,松山日军之堡垒构筑,以松木为骨干,火焰喷射器即可点燃。可是之前全是用高爆弹硬砸,燃烧弹呐,化学炮啊,不用。


更可怕的是国军的弱还严重影响到了作为对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进步,三大战役可以算是是解放军大兵团协同作战最辉煌的杰作,但实际上不过是内线作战,三大战役中国军都不存在战略上的主动性,辽沈战役东北国军已经完全处于分割包围状态,分成了山海关-锦州,沈阳,长春三个集团,无法相互策应,也无法对解放军后勤线造成威胁。辽源-通辽-大虎山一线铁路保持畅通,东野想怎么调动就怎么调动。东野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战略主动权完全在东野手上。


淮海战役,平津战役都如是。国军基本上的选择只有撤退保存实力和拼死了决战一把两种选择。而不存在任何战役上的灵活性。当然最后由于常公神微操,既没有跑掉,也没有硬拼给解放军重大损失。


所以严格来说,三大战役的大兵团作战不过是战术层面的合成作战,如大规模步炮协同,步坦协同,土工作业攻克要塞化城市等。这其实在解放战争之前早已经积累过经验如德惠战役,石家庄战役和济南战役。三大战役是在这些战役上的基础上把战术发扬光大并进一步完善,但还不能算是真正的大兵团协同作战


真正的大兵团协同作战是什么?1944年苏德战争中的十次打击,


十大突击是苏军最经典的大兵团协同作战,上图则是十大突击里面的白俄罗斯战役。苏军调动了244万人,四个方面军以及配属的海军,空军部队。并有其他6个方面军保障其侧翼,配合承担辅助任务。大纵深穿插,进攻,并且包含着对要塞的突击。虽然说苏军可能伤亡仍然大于德军,但是几百万人的大规模机动作战,各种军兵种配合作战,在历史上不仅是空前的,恐怕也是绝后的。


不得不说三大战役并没有真正让解放军具备上述苏军十大突击中任何一次单独战役的战略战役水平。因为三大战役打响之时,国军的纵深几乎都是0,也鲜见重兵集团相互支援的场景,更没有解放军在敌后进行大规模机动作战。这严重影响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进步。


然而在1951年朝鲜半岛,志愿军第五次战役却是一次标准版的大兵团协同作战。虽然无论从人员数量还是技术兵器都无法和苏德战场相比,但是其作战思路和战役方法,却是标准的大兵团机动作战:


恰好第五次战役就暴露了三大战役内线作战掩盖的一系列问题:部队投入攻击不熟练导致在进攻的路上遇到敌阻拦火力造成重大伤亡(1937年淞沪会战国军对日军的进攻,1939年昆仑关战役国军对日军的进攻就遇到一模一样的问题),后勤过于脆弱,导致部队进攻力不足,不能抓住逃跑的联合国军。防守时候某些地段守不住战线…虽然第五次战役失利有技术武器不如人的因素,但是还是暴露了解放战争中大兵团协同作战还是火候不够留下来的后遗症。第五次战役也让志愿军对自己的优劣势有了充分的认识,放弃了大规模作战,重视战术层面,并在上甘岭,金城等战役取得了不错的战绩。

看看,光是这些还仅仅是战术运用层面上的差距,要进一步的挖还有火力,后勤供应力度,后勤运输效率,军队组织度,调度,要继续比较下去这差距还不知道有多大,一战是人类战争史一大分水岭。具体在什么地方呢?很多因素。但有一点最重要:一战前的战争,后勤供应是以粮食为主,而一战以来的战争,后勤供应以弹药(二战又加上燃料)为主。粮食可以就地筹集。弹药不行,弹药消耗太快,如果没有通畅的后勤线路保障,部队几天内就会瘫痪。 ​​​​举个例子,一战德军主要强在什么地方?一战开始时,德国陆军的炮兵全球最强。德国步兵师普遍装备105mm榴弹炮,而俄军步兵师只有75-77mm的老式野炮,一战二战德国陆军都是偏重于火力型的军队,这一点似乎被很多人所忽视。

而苏军呢,一个库尔斯克战役(包括苏军反攻阶段的库图佐夫和鲁缅采夫行动)的弹药消耗超过8年抗战国军消耗弹药的总和,这么大的差距,靠什么来弥补啊。


​​​​


user avatar   jiao-zi-you-fang-zhang-xian-zh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这个截图将来会成为“开千岁”的黑历史,毕竟只听说过国府先后把石牌、常德、衡阳称为“东方斯大林格勒”来蹭热度,从没听说过苏联把自己哪一次战役称为“西方台儿庄”来蹭热度。当然,截图中这两位如果说的是对本国老百姓的战斗力的话,苏军确实是远不如国军中央军。

不过当年国府确实也有迷之自信的人物,就是宋美龄。她对一个老美说过苏联顾问水平很低,然后老美写书的时候毫不客气地加了一句:这个被宋美龄称为水平很低的人,就是后来在斯大林格勒闻名世界的崔可夫。


凌云同志虽然说了很多,但中心思想还是为这句话辩护。他的办法是拿出苏芬战争和刻赤战役两场苏军打得不好的战役说明苏军也有打得差的时候。但我要说这么比根本不靠谱,因为靠比烂,拿出某方最差的战绩来比根本得不出科学的结论。

我就能找到国军中央军更烂的例子:黄桥战役,韩德勤用一万五千人主动进攻新四军的七千人,而且韩德勤的武器装备同时也远好于新四军:步兵清一色的中正式步枪,一个连九挺轻机枪,被称为“梅兰芳式部队”。结果被新四军几乎全歼。那么这个战例能否说明新四军的战斗力强于国军中央军呢?恐怕凌云同志按自己的逻辑不能否认。那么又按照那句话的逻辑,能不能说既然新四军的战斗力强于国军,所以也强于苏军?这显然就严重违反常识了。

所以大家吐槽的无非就是都0202年了,居然真有人这么不顾及常识(国军啥样,真有中国人不知道?),而且还有大V背书罢了。

虽然我说了这是开千岁的黑历史,但并没有人非要拿这个黑他不可,因为我之前也说了这就是人家信口一说的结果。谁能保证自己没口胡过?我信口一说结果说错的时候也不少。所以说说错了话本身也没啥可怕的。但就事论事的话,错了就是错了,非得文过饰非,那也难看了。

所以您下场背书的这句话到底是对还是错啊?关键的地方一句不提,对别人进行一番评价,难道就能回避问题了?你说别人拾人牙慧也不会,我倒是给您一个别人没怎么提过的:

淞沪会战还是国军表现得最好的一仗,照样有两千多国军被两百日军强攻冲散,靠督战队的机枪才稳定战线的战例。您老见多识广,也举一个苏军十倍于敌,有火炮掩护,也有预设阵地和后方支撑,结果被敌人步兵强攻冲散的战例给大家开开眼呗。有的话大家至少可以承认国军和苏军同一水平了。


user avatar   ling-yun-40-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评价“战斗力”的标准是什么?

截图中说的是“感觉”苏军的战斗力在某些时期不如国军,那这里的关键是你怎么定义“战斗力”。有些人觉得不管怎么样,只要打赢就算战斗力强,哪怕A军100万人带着飞机大炮打赢B军1万人的小米加步枪那也是A军战斗力强。但我觉得吧,大概小学生都知道人多打人少,拿着棍子的打空手的肯定赢,咱们不能比小学生都不如不是?

比如苏联打芬兰,苏军兵力是对手两倍,飞机坦克大炮是五倍到十倍,弹药多到天上去了,结果打出来的交换比跟国军打日军一个水平,这个“战斗力”如何?

比如1942年春末,刻赤之役苏军被兵力只有自己一半的对手打得几乎全军覆没,交换比相较于中条山都难看,这个“战斗力”又如何?

而且说到底,这种评论区一句感叹的话拿出来逼逼赖赖半天,都不能说是杠精,只能说是幼稚。好比德国0:2输给韩国,有人感叹一句“德国这场踢的还不如中国队”,就马上拿个喇叭来“大家听见了吗,xxx说德国队不如中国队!”这是哪来的小学生啊?




  

相关话题

  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真的检测出刘邦的基因了吗? 
  二战后华沙重建为什么是恢复原貌而不是重新规划一个更好的方案? 
  苏联解体后,美国为什么不趁机进攻中国? 
  于谦拒绝南迁是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你知道的最毁三观的历史人物是谁?都做过什么事? 
  历史上有什么真实存在的复仇故事吗? 
  为什么国军和日军都打不了大规模歼灭战? 
  《推背图》是后人强行附注,还是真那么神奇? 
  二战时期的空战怎么确认每架飞机摧毁了多少目标啊(怎么计算功勋的)? 
  诸葛亮是因为体育课输给了司马懿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睡前消息》第271期?
下一个讨论
我国家庭联产承包制之后的产量提高真的是因为分田而提高积极性带来的吗,那为什么公社化之后产量也会提高?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