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费已是经济增长核心驱动力,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论断。
从生产力(经济学)的角度看,建立在科技基础上的产业升级,和拆除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藩篱才是核心驱动力。
从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把占社会大多数的、收入局限于劳动的劳动者转变为资产所有者,从而把收入扩大到资产收入,才能真正把更多需求变为现实的消费。
3,综上,消费主义完全是受限于科技和市场的资本背后隐藏对大多数劳动力收入的限制,而对大众的洗脑。
4,所以,无所谓什么“中间道路”。真正的道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是很明确的。
因为对于宏观经济来说,消费主义完全是饮鸩止渴啊。
首先我们说,为什么说消费不振会“引起”经济下行。
简单的说,消费不振→企业利润降低→降薪裁员→消费能力降低→消费更加不振
一个正反馈的循环,指向不断恶化的经济环境。
但是事实上,消费不振并不是经济下行的直接原因,而是经济下行过程的一个环节。
就像我们通常不会把“企业利润降低”作为经济下行的原因,而这和消费不振一样都是经济下行的环节。
经济下行,或者干脆说,经济危机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用一个极端简化的模型来说话:
假设一个工人,他维持一天的生活需要花100块钱。那么往往,他需要生产价值120元的产品。
其中100元是他的工资,而另外20元则作为剩余价值而被企业主获取。
然后,工人把这100元的工资花掉了,购买并且消耗了价值100元的商品。
对于这个工人而言,他生产了120元的商品(广义的商品)并且消耗了100元的商品
很显然:有价值20块钱的商品多出来了。
这部分商品去哪里了呢?显然,不能完全被企业主消耗掉。毕竟企业主要要赚取的并不是那一个工人的剩余价值。而企业主本身并没有能力消耗完他所赚取的剩余价值的综合。
那么,多出来的商品,就是生产过剩。
而且,生产过剩的比率≈剩余价值占比
既然社会上的生产总是过剩的,也就是说,被生产出来的商品总是多过被消费的商品的
那么,消费永远是不振的
只不过,当社会上过剩的商品积累到某个临界值之前,消费不振的问题尚未累积成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而往往被经济增长所掩盖消弭而已。
好了,既然如此,回到消费主义来。为什么说消费主义是饮鸩止渴呢?
还引入最简化的模型
同样是球鞋:
品牌A,成本100元,售价150元。
品牌B,成本300元,售价3000元。联名限定款售价5000.
哪种会成为消费主义热捧的对象呢?
哪种的“剩余价值占比”更高呢?
于是又是哪种,会产生更多的过剩生产呢?
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在实践上,消费主义也并不只鼓吹高利润的单品,但是必然是要鼓吹为资本家带来更多利润的商品。然而,资本家的利润全部来自于从工人处赚取的剩余价值
而剩余价值,和过剩的生产几乎是等同的——这还是理想化的广义价值。在具体的实践上,因为需求和生产的错配,每一份剩余价值几乎意味着一到数倍的过剩生产。
而这就意味着,越是资本家所喜欢、所鼓吹的消费主义,就要产生越多的生产过剩。而这最终必然整体加速经济危机的到来。
所以我才会说,依靠消费主义去挽救经济,是饮鸩止渴了。
而在进一步的社会实践里,实际上消费主义还隐藏着更多的资本手段,一个典型就是借贷和超前消费。嗯,进一步的饮鸩止渴。
借贷和超前消费既是资本主义赚取利润的手段,也是暂时推迟经济危机的做法。我们可能多少有些听说过,美国的是全球负债、人均负债最高的国家。当然,其中一部分是美国借美元霸权向世界收取的铸币税,这个不提。
还有相当一部分,就是来自于美国的借贷消费理念。
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来看,这也没有什么稀奇的。无非是,虽然现在生产过剩了,也就是“社会上的全部财富并不足以购买全部的社会产品”。但是如果人民向未来借贷,那么他们手里的财富就会临时增加,购买力一增加,生产过剩的问题自然就临时解决了。
当然购买力是不会凭空产生的,借的总归还是要还的。这无非也就是饮鸩止渴的另一种形式。但是确实推迟了经济危机的到来。然后寄希望于经济发展来还债呗
当然,这也是要有利息的。而这部分利息,实际上是金融资本家额外收取的剩余价值。
所以实际上,当超前消费和利息相结合,社会的整体剩余价值比率进一步提高了。经济危机虽然被推迟,但是危机积累的速度变得更快了。
这里会自然地引入一个公式:
当:人民购买力的增长率≥(生产过剩率+贷款利率+通货膨胀率)时,经济危机不再积累甚至可以降低。
考虑到由于分配制度的关系,人民购买力的增长率会显著的小于经济增长率。
总而言之,上述不等式在实践中不可能成立。
当然,受益于近年来信息技术所推动的经济快速发展,在最近几十年里经济危机积累是比较慢的。一直没有显著的爆发。给人一种借贷和超前消费并没有什么问题的错觉。但是一旦经济发展增速低于预期, 那么之前所积累下来的经济危机会一口气爆发出来。
消费主义,作为推动消费者进行借贷和超前消费的一大动力所在,在这个过程里可以说是相当的功不可没。
总而言之的话
消费主义通过高利润消费和借贷利息,提升了资本家所赚取的剩余价值比率。加速了过剩生产的积累,最终是对经济危机的爆发起到一个加速的作用。
因此,毫无疑问的,如果要依靠消费主义去提振经济、消弭经济危机,那就是典型的饮鸩止渴了。
题主如果问,在消费主义和低欲望社会之间,有没有中间道路。那么答案就在刚才提到的公式里。
经济危机积累的速率=生产过剩率+贷款利率+通货膨胀率-购买力增长率
其中,生产过胜率取决于资本家赚取的剩余价值
的比率。而购买力的增长率,依分配方式的不同,会小于经济增长率。
那么,所谓消费主义与低欲望社会的中间道路,不过就是:
1,减少剩余价值被资本家赚取的比率,也就是减少资本主义对无产阶级的劳动剥削。
2,减少债务利率,也就是减少资本主义的金融剥削
3,减少通货膨胀率,也就是减少资本主义通过货币进行的剥削
4,使人民购买力的增长接近经济增长,也就是改善分配方式,让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
5,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就是发展生产力。
这几点加起来意味着什么,相信读到这里的人心里都有结论了。至于如何达到、何时能够实现,则是另外的问题了
消费和消费主义是两回事。
所谓消费主义,是让消费压过了一切,完全以消费为核心,产生的一种异化的价值观。它带来的问题并不是消费本身,而是扭曲了价值体系,产生了很多副作用。
举几个例子吧。以前有过卖肾买Iphone的案例,虽然很多人以此开玩笑,但实际上就是消费主义扭曲了价值观,并产生不好的副作用。高中生有必要卖肾买Iphone吗?等他毕业了,工作一点时间就能买的东西,用他终身的健康换来一个短期消费是好的吗?对他有益吗?对社会有益吗?
再有一个例子是以前看过的一个漫画:讲一个人在面对卖水果的摊贩的时候为了一点点钱拼命砍价,其实摊贩根本赚不了多少钱,赚的这一点点钱也是为了养家糊口谋生的;但买完水果之后就去豪华餐厅,一掷千金,吃完了为了展现自己的大方,随意就给了百倍于向水果摊贩砍价的钱。这也是消费主义产生的对人的劳动和价值的异化。因为消费主义追求的并不是一个尊重他人的劳动和价值的体系,而是对于近乎虚荣的高价值追求。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人的劳动和智慧价值会被扭曲,市场容易趋于极端,使用价值和价值产生背离。在消费主义里,你不愿意为好的农作物付费,但是会愿意在昂贵的餐厅里一掷千金(有些昂贵的餐厅还是很有价值的,因为有厨师的创意和智慧,但是有些不是的);你不愿意为设计师的创意,审美和智慧付费,但是愿意为一个奢侈品品牌付超出你承受能力的钱。此类例子生活里很多,可以思考一下消费主义是怎么异化人类劳动和智慧的价值,减弱对人类的尊重的。
还有消费主义的泛滥会造成生态的失衡,因为过度关注消费而不能同时兼顾环境。比如一些快时尚,通过塑造出的时尚消费文化,产生源源不断的衣服饰品消费,而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染和垃圾。
为什么消费主义有问题?因为消费是个人生活里的一部分,是经济活动中的一环,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组成,但它并不是全部。我们在消费的同时,也应该同时关注身心健康,关注幸福度,关注经济的可持续性,关注人类的尊严和价值,关注大自然,关注社会公平。。。过分的只关注消费,并不会给个体,社会乃至整个人类带来益处。
消费不畅本质是分配问题,大多数人没钱,少数人太有钱消费饱和,消费不动。
打断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经济循环。
大多数人没钱,少数人就用信贷透支他们未来的消费,用媒体洗脑逼他们卖未来的身。
大多数人觉得现实已经是包身工,其中有思考力的发现你们呀还要透支我们未来的身家性命,想把我们变成金融债务奴隶。去NMD,反消费主义开始。
这叫什么问题?天天在我时间线上出现。消费?有钱消费和没钱消费,还不知道什么区别吗?有钱谁不想消费呀,问题是没钱。你先提高分配,让老百姓手里有钱,然后我们再谈这个dog日的消费主义。
这居然有人来问??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
第一,你倒是喜欢人家,人家喜欢你吗?
第二,你倒是跟他上了一个高中。那到大学怎么办?万一他没考上大学,你是不是要跟他一起辍学?如果他考一个不好的大学,你是不是要放弃更好的大学跟他在一起?
第三,你跟他在一个高中又有什么意义?中学生就算你们互相喜欢,还不是分手。你们还能外面买套房去登记吗?年纪也不够啊。那既然大概率是三年以后就要分手,那你现在跟他在一个高中又有什么意义呢?就为了上学放学能够一起走?
第四,你看看你爸你妈差几岁。等你真的到了结婚的年纪,能和你结婚的女生现在估计还在上小学。世界那么大,出去多看看,一般来说大学毕业那年回过头去,你会发现当初的自己是多么幼稚。
中途岛战役……
中途岛战役……
其实老蓬这已经是很明确了:中国学生别过来,还要回来的话,我可不能保证会发生什么。
理智的人应该想办法离开美国,而不是现在还心存幻想地考虑怎么过去。
诚然中美只要不打世界大战,最终还是会有和好的一天,也许就在大选后,也许三五年,也许等到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但这个过程必然需要付出很多的代价。
如今还试图往美国跑的学生,就有可能成为这个“代价”。
写了篇感想:
感谢你的阅读和支持,喜欢可以关注公众号“三叔看世界”,并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哦
犹记得早在3月份那会儿,当我发现欧美国家居然没有办法搞定疫情、进而开始甩锅给中国之后,脑海当中立刻写满了“第三帝国”四个字。
从那之后,我又写了不少文章警告还在美国的中国人,如果有条件就请尽量回来,最起码不要继续留在美国,否则犹太人曾经的遭遇可能就是他们未来的命运。
从那之后到今天,差不多也过去将近半年时间了。我看到很多原本计划在美国多留一阵子的人已经踏上了回国的飞机,甚至连14天隔离期都结束了。
各位,未来你们一定会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庆幸。
历史上,第三帝国对犹太人下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某篇文章里,我就相对具体地分析过希特勒上台之后,为何那些犹太人总是心存侥幸不愿意第一时间逃离,直到后来想走也走不掉的原因。
对于犹太人的种种束缚,总是乍一看好像没有特别严重,受害范围也不算大,但不知不觉之间,舆论已经形成了一种“必须消灭犹太人”的意识,犹太人注意到自己在德国成为社会另类,哪怕是街头小娃都会怒斥杀死犹太人。
历史上发生过的这些事情,如今都在美国一步步上演。
如果说之前中美之间打贸易战,还可以被理解为国家竞争的一种形式,那么从特朗普开始喊出“CHINA VIRUS”之后,就已经在强化一种中国人和美国乃至其他“自由国家”的人不是一个物种,中国就是在给世界带来灾难的意识。
大家不要觉得懂王看起来像是个小丑,但是当他利用自己强大的舆论工具来推广这个词之后,受众们就会逐渐接受这个设定,下意识地认定中国要对疫情负全责。
所以,特朗普顺理成章地将“中国负责论”写进了下一个任期的章程,毕竟铺垫完毕了嘛。
之后就是对“中国群体”的一种妖魔化宣传,方式大概可以有:
1.中国破坏美国安全(tiktok跟华为);
2.中国正在阴谋颠覆美国政权(拜登亲中论);
3.很多中国人都是来美国窃取情报的。
当网内网络上有不少人还在自满“哎呀,原来我们厉害到能够左右美国啦”的时候,站在普通美国人的立场上,会如何看待我们呢?
恶魔,一个似乎无处不在、无恶不作、无所不能的恶魔。
恰似从中世纪就被称之为撒旦伙伴,千百年来各种阴谋论层出不穷的犹太人。
可想而知,这些美国人走在街头,看见实实在在的“中国人”(可能只是亚洲人)时,心中将产生怎样的恐惧。
所以,当美国高层开始一步步将“中国人”从正常秩序中剔除时,遭遇到的阻力就会非常非常小,最终有了蓬佩奥的这段发言:
也有了美国部分高校赤裸裸驱逐中国公派留学生的现象:
你瞧,这两招乍一看温情脉脉,仅仅只是“考虑限制入境”,亦或者是仅仅只针对“公派留学生”,大多数在美中国人的利益似乎没什么影响。
巧合的是,历史上希特勒也曾经这么干过:
1933年,纳粹政府颁布法律恢复了对公职人员资格的限制。该法律试图将纳粹的反对者排除在外,这些反对者包括犹太人和政治反对派。公职人员必须提供关于其父辈和祖父辈宗教信仰的文件,证明他们属于“雅利安”血统。如果不能证明,就会被开除。
很多犹太人想了想,好像也只是公职人员才受到限制,他们做生意或者当个公司职员啥的又不受影响,怕个球?
等怕了,也晚了。
当前,疫情、经济萧条、大选等多重因素,导致了中美关系短期内不可能稳定。
甚至不排除在某些意外的状况下,发生擦枪走火,毕竟光看最近湾湾跟南海的局势,明天打起来都不奇怪。
乐观主义者可以认为,只要熬过今年困难期,明年一切就要恢复正常了。
但谁又能给未来一个明确的保障呢?
只要两国紧张关系骤然升级,普通人在大国对抗面前,必然是脆弱无力的。
今天也许还能想办法买到去中国的机票,明天所有持中国护照的人就有可能失去自由。
以中国当前实力,保障大陆范围(甚至第一岛链内)国人的安全,问题不会很大。
但距离能够将航母开到珍珠港甚至洛杉矶港的那一天,估计还有很长很长时间。
只是真有这一天,也就不存在中美关系紧张了。
可为了这一天的到来,需要我们做出很多努力,甚至于很多的牺牲与代价。
而目前依然在美国的每个中国人,都有可能成为“代价”。
所以,哪怕是今天刚下飞机的人,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幸运儿,都可以为自己的选择而庆幸。
就算未来中美摩擦进一步升级,我们还是可以坐在空调房间里敲键盘,当个吃瓜群众。
当然了,那些想要继续留在美国的群体,也纯属个人自由。
毕竟1美元的炸鸡特别好吃,美国政府不管对自己做什么,“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嘛。
其他的随口答:
14年至今的库里,可以利用自己历史级的外线投射能力结合跑动能力撕扯对手的防守,最开始库里的无球没有这么强,就像起初的杜兰特一样,名声大噪之后,其他球队的教练组自然会根据你的特点重点看防布置防守战术。科比在争冠的那些年,在球队的意义是强力擦屁股机器,其他四个人怎么跑也跑不出战术了,得分又很难的时候,科比站出来不停的用两分去惩罚对方,最后依靠纯实力改变对方的防守策略,不得不包夹。诺维斯基07年以后基本大成,在进攻中就是面框或背身去冲击对方内线,作为一名内线,在进攻读秒阶段会接到队友的传球打高压球,你会发现他们大部分是为了弥补自己球队的战术不足,或在对方防守战术相对完美的情况下用自身能力强行改变对方防守计划,俗称擦屁股,这类球员是为了解决球队进攻便秘存在的。
也可以这么理解,上述球员,实际上也是一块球队的拼图,他们的功能是不讲理,争冠球队必须有进攻端打高难度球的人。他们在场上是在帮助队友解决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说勒布朗废队友,这是比出来的。
在库里身边,格林,汤普森,巴博萨,大卫李们都有自己的职责,他们都有自己的专职,但同时,也会给他们很大的空间去发挥。
科比三连冠时期是没有这个说法的,那时候他对队友怎么想根本不关心,可以说,那个时期他想赢的不是总冠军,而是全世界,太贪,太自私。08年以后再看,除了阿泰斯特以外,所有队友基本都可以激活,队友进球球未必是他传的,但那个时期他懂得应该给队友一些空间,让他们发挥,也是他电影中说的,我现在终于可以相信队友了。
他们在夺冠时期是为了球队存在的,队友表现的比自己好?那也高兴,哪怕是科比,在两连冠时期也是这样。队友有不足,这些球员是要想办法帮忙的。
勒布朗不是这样,无论是他招募的队友,还是在场上的比赛方式,都是队友在帮助他。
很多人说印象流不好,不懂球才用印象说事,我不这么觉得。我觉得会打球的人才会聊印象。
印象里詹姆斯就不是个得分高手,但明明他得分很高啊。为什么出现这个现象?
骑士1.0时期我没有这个印象,那时候的詹姆斯在我眼里就是个得分狂人,技术有点缺陷罢了。那个时期喜欢詹姆斯的,绝对是真詹迷,你能看出来这个少年一定是地球上最会打球的几十个人之一,飞天遁地,队友得不了分?我来!硬生生顶开防守队员在人家脑袋上劈扣,有激情,有态度。
那时候他很少打easy ball,简单的进球尽量给队友。那时候我觉得,他以后搞不好要比科比强。
热火三巨头时期,詹姆斯彻底废了
技术确实完善了一些,防守也上来了。但他开始不停的打easy ball,在勒布朗三次夺冠的系列赛里,队友出彩的地方很多,但他本人的经典时刻真的不多。
大家总能想起在比赛中他会快下,无人防守暴扣得分。不是说防守反击有问题,而是战术定位中,那个反击得分的人大部分是詹姆斯而不是韦德,甚至年轻的博士跑起来也是很吓人的,勒布朗完全可以保存体力,利用自己的视野和传输能力给出长传给运动能力同样出色的队友助攻,保留体力用来攻坚。攻坚不是没有,但比重很少。
很多伟大的球星带领队友,可以让队友的能力越来越强,球星为了团队做出努力,给角色球员帮助。勒布朗需要队友帮助自己,其实大部分球队只有一个攻坚的关键球员。特别是外线。但詹姆斯自己不够还要再来一个,并不是他不好。他就是这个风格,
我一直觉着詹姆斯和邓肯其实有点像,总是觉得除掉勒布朗的反击暴扣以外,他们两个都是在48分钟内不停得分的那个,都挺稳,对我觉着詹姆斯挺稳。
詹姆斯的球队打系列赛,总能抢七,哪怕很弱的球队,经常就打的很焦灼。具体原因?我觉着是他的球队没有看上去那么强,关键阶段希望勒布朗接管比赛了,结果看到的是韦德站出来了。。。很怪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