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反对早恋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第1页

  

user avatar   caozh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中国有一个很奇异的现象:孩子们到了高考报志愿的时候,才开始思考自己想学什么;到了适婚年龄,才开始思考自己的爱情观和择偶标准。

我生活其中,一度以为这些再正常不过,直到前两天看到一个视频。

日本八街南中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屋顶告白大会”。

校长主持,学生走上屋顶向喜欢人大声告白。

男生表白同桌女生:我的旁边坐着一个天使!女生回复:已有交往的对象了!

女生对已有对象的男生说:“从今天起,喜欢你的这份心情,我决定放下。如果我有了新的喜欢的人,那时,请你为我加油。”


开学第一天,日本屋顶告白大会开幕了!_腾讯视频 https://v.qq.com/x/cover/m05455sv6dl/m05455sv6dl.html


槽值小妹看视频泪流满面,强烈安利大家看一下哦

最后登场是一个初一小男孩,面对喜欢的女生,他狂喊了16次“喜欢你”,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面对女生的一句“对不起”,他还利落地说出了“谢谢”,即使泪水忍不住流下来,也还努力微笑。

网友纷纷评论:

“即使被拒绝了也利落说了‘谢谢’真的很好,比某些大人还要好。”

“被拒绝了也好爽朗啊, 美好的青春!”

“其实我觉得这样正能量地勇敢地表达爱意是最正确的,在那个青春里,什么附带条件也没有,不是因为你的身材不是因为你的工作不是因为你的家庭背景也不是因为什么利益,纯粹就是……喜欢你啊,每天想看到的是你,每天上课最在乎的是你,积极地在大家面前表现也是为你,说出来喜欢你不负自己也不负你。”

看到这些好感慨,喜欢就表白,即使被拒绝也很爽快,大概是许多人想也不敢想的青春。

如上面一般的情景出现在我们的中学校园,只有一种可能,教导主任还有三十秒抵达战场。

正能量的引导表达爱意,即使没结果也不会遗憾。但对中国的学生来说,爱慕之心不会被引导,只会被打上“早恋”的烙印。

《少年维特之烦恼》里歌德说: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

年纪小,有些事没经历过不代表情感的不真实,爱恋而胆怯、试图引起对方嫉妒,喜欢一个人的心理和行动,与成人并无不同。

曾在《茅山后裔》中看到一段话:

“平心而论,高三恋爱早吗?十九岁,就算古时候那些头悬梁锥刺股倒背四书五经的牲口变态,也已经是四世同堂的年纪了。

这是荷尔蒙的问题,年轻人不是高僧大德,达不到单靠思想就能战胜肾上腺素的境界。

想靠英语、政治、生物、解析几何这些让人呕酸水的科目替代年轻人心中对异性的向往,无疑是一种反生理、反道德、反人性的举动,而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有一些老师经常会表扬一些年逾二十却没有任何生理反应的学生,谓之曰爱学习。”

对学生情感过度压抑,美名其曰的正常,才是真正的不正常。

日本一家媒体调查一群男女“你所认为的百年一遇的恋爱是你什么时候的恋爱”,调查结果中“小学时的恋爱”出乎意料占据了不少比例。


日本恋爱调查结果


对于男性来讲,小学时的恋爱经历在自己心中的比例竟然和“与自己现在的妻子/恋人”的占比不相上下,对于女性来讲,小学时懵懂的情感也是令人难忘。

一半的高中生谈过恋爱,在我们看起来是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但在日本文化里,这其实很正常。

日本法定结婚年龄男性是18岁,女性为16岁,比中国整体提前4岁。并且,“早恋”一说根本不存在。

情感生发每个人都不同,进入青春期之后,随着生理与心理的变化,男孩女孩开始相互吸引,在不逾矩的前提下发展出感情,本身是件美好的事。

可是平凡如你我,在家长、学校、社会的三重压力下,喜欢这件事,只能是秘密。

一旦反抗,还会被贴上品行不端、不学无术的标签。

早恋不是不思进取,学校家长的观点未必合理。

2007年,教育部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中,新增了171个词语,剩女就是其中之一,指的是已经过了一般认定的适婚年龄,仍然未结婚的女性,广义上说的是27岁以上的单身女性。

按照中国六岁入学的惯例算,高中毕业刚好18岁成年,到成为剩女的9年里,需要完成找对象、恋爱、见家长、结婚等等事项。

某些奇葩校规下,很可能还得除去大学四年的时间。

山东一所学院,就有学生因为和恋人拥抱亲吻而被要求登记,不服从而后被学校“自律委员会”的七八个人围殴。

南京一所学校则设置“校园巡视岗”,让勤工俭学的学生戴上红袖章四处巡视,一旦发现校园里情侣举止亲昵,就要上前阻止。从早上10:30到晚上9:00,近百学生参与巡视。

即使成年后,恋爱也是不思进取。个人情感的流露被视为不文明,学习为重不能谈恋爱,在大学也被一部分人奉为金科玉律。

面对这样的校规,家长也往往摆出“联手制敌”的姿态:

发现恋爱的苗头,就迅速出击,孩子从此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没有恋爱也时刻监视,如临大敌,视“早恋”为洪水猛兽,避之不及。

可惜的是,再怎么庞大抽象的爱都比不上青春期的一次对话一次牵手来的难忘,人们总是教育孩子们要博爱,却从不指导如何表达对亲友以及倾慕对象的那份真挚感情。

恋爱并非洪水猛兽,就算是,也宜疏不宜堵。

网上流传过一组图片,讲的是一名班主任在自己的班级实行男女混坐同桌。

“在人际关系中,男同学和女同学同坐,男同学可以学习女同学的细腻,女同学可以学习男同学的大度、开阔、雄健。”

当问及担心学生早恋时,老师坦言:“不要用早恋这个词,早恋它早就成为了一个贬义词。我不是强调过多地和异性亲密接触,我要强调水到渠成,宜疏不宜堵,你堵得住吗?”

青少年情绪脆弱敏感,重压之下再加上一点情绪的导火索,极端情况下可能决堤。

今年年初,广东省两名17岁的高三学生在楼道里说话,被监控拍到,老师认定两人举止亲昵“是早恋了”。

校园里很快张贴了女生违纪的处分决定,勒令两人退学。

女孩回到家中,沉默坐了半天,最后趁家长不注意喝了农药。家长发现后急忙送医,但最终仍然抢救无效。

而两天之后,就是女孩17岁的生日。

面对早恋的孩子,家长最担心的恐怕就是耽误了学习,挥霍了青春。

但与其为孩子指定一条合规的道路,不如告诉他每条道路后面隐藏的风险。

黄磊的大女儿多多举止得体乖巧可爱,在亲子综艺节目里十分招人喜欢。黄磊平时也十分重视对她的教育。

一次采访中他提到早恋:“我女儿十五岁要谈恋爱,十分正常,我不觉得叫‘早恋’,早恋这个词本身就很混蛋。——什么叫早恋呢,一个少女如果没有秘密那青春就没有了意义。”

对待感情的能力,同样是青春的必修课。

很多家长认为,早恋的风险在于孩子没有责任感,会因为沉溺于恋爱耽误学习。

但早恋只是直接原因,最本质的原因,是孩子本身没有受到教育,怎样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微博上经常看到一些“会撩”的小孩,真诚的举止和超高的情商苏炸少女心。


这些小故事,固然包含一份童言无忌的逗趣在里面,本质上却是鼓励孩子养成同理心、责任感,培养孩子尊重别人的感受。

孩子可以不恋爱,但一定要有爱的能力。

婴儿初入人世,对外界的第一反应是哭,通过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人性的本能是索取,责任则源于自我控制的意识,爱则更是需要习得才能掌握的技能。

这无关年龄大小,无关身份高低,无关涉世早晚。

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即使是孩子,也会知道如何尊重一份感情,也会知道如何平衡主线任务和其它任务之间的关系。

相反,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并不会因为他成年了就认真对待生活,不会因为他结婚了就一心一意,四五十岁还在今朝有酒今朝醉,活得像个问题少年。

柏邦妮说过这样一段话:

“在我们的周围都有这样的父母:在女儿小时候督促她多吃东西好好学习,千万不能早恋,青春期任由她肥胖没人追求,觉得很听话,到了社会不会推销自己于是乏人问津,转眼到了三十就是催她赶紧把自己嫁掉,势如救火。”

台湾网民制图讽刺台湾应试教育


上中学读大学的时候死活不让接触恋爱,却指望一毕业天上马上掉下金龟婿来娶自己,早恋太早,剩女又太晚了,仿佛人生所有的感情问题必须在二十岁那几年解决完。

“什么年纪该做什么事”其实是最无聊的规则,须知恋爱和世间所有其它事情一样,都有能力高低,都有试错成本。

在《爱情保卫战》里看过一对年轻情侣,男生没有过和异性交往经历,女生嫌弃男生太不解风情,约会就是去自习室,牵手也要女生主动,更是从来不关心女友情绪。

相比日本屋顶用力告白的小学生,这个男生简直是反早恋教育下的模板产物:从小接受父母师长训诫,一心勤勤恳恳读书,到最后面对爱情时才发现自己什么也不会。

可能看多了偶像剧,以为恋爱是很玄的东西,一见钟情,水到渠成,从此王子公主幸福到老。

其实恋爱也是能力,也要打怪升级,披荆斩棘,要有攻守兼备的婚后情绪。

这些能力真的不是一到十八岁生日,嗖的一下自动配置上去。

是在你青春期的每一段交往、每一次求而不得中一点一点收集。

这些能力,多早都不嫌早。

长大以后的爱情太轻易了。

都说成人不靠表白全靠撩,一张照片可以高呼爱上,一句话又可以粉转路人再转黑,提起前男友总忍不住要骂一句傻逼。

每个人好像都爱过很多次,每次爱都好像渺若微尘。

小时候我们拥有得很少,却反而不计较得失。

早恋这个词很矛盾,因为恋爱其实无所谓早晚。


我们都有过青春年少,懵懵懂懂的喜欢,为了吸引某个人的眼光,也许当时根本没有意识到,即使这样也足够美好。

回忆青春,我们记住的可能不是课本上的内容,老师讲过的知识点,而是陪伴你的人,你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最特别的,大概就是情窦初开,那一种心动,成年之后再无法体会的扑通扑通声。

《一吻定情》里,相原琴子假期结束,只留下这样的记忆,“高中最后一个暑假的回忆没有什么了,但是和入江君一起喝的清晨咖啡的香味,一定忘不了。”

座位前座位后,讲过的题做过的卷子,都因为一个人,有了别样的颜色,连上学也变得期待起来。这种情感,回不去的年少才有。

李银河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没有一桩爱情是错误的,只要是爱,就不是错。

就算是错了,又怎么样呢?


user avatar   chi-yun-20-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导致了适婚年龄的成年人,经营感情的方法比中学生高明不了多少,并且他们在中二时期形成的各种脾性 ,由于没了关卡的磨砺,硬是保留到了成年。

于是一个个原本根正苗红的大好少年少女,被各路自小被大妖精压抑限制于是未能开化的妖魔,炸裂了三观,击碎了善良。

公主病折磨老实人,浪荡子负尽痴情女,你渣了我,那我便去渣下一个遇到的人。

爱人,分明是项重要无比的能力。

可是它却没能被容于教育里。

等到了被准许恋爱的年纪,便早已错过了年少纯粹的悸动,失去了开始一段感情时来自生理和心理的初衷。

于是soulmate这一词只存在虚空,他们还没体会到恋爱的美好,就已经被柴米油盐各种琐碎击倒,把生活,变成了过日子甚至是倒计时,而不是去体会和享受。

就像是两个原本互不相识的玩家,看到彼此装评差不多,便组了团下副本,遇到Boss就站一起丢技能,然而操作无法配合,意识也各不了解,于是一次次濒临灭团,却只好硬着头皮爬起来继续干。

因为他们知道,不组团,就会被这个游戏淘汰。

而身处半路结合的野团,配合度与合作起来的快乐值,永远比不上和新手村里一起长大互相了解的队友。

如果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那更有大把的人,直到结婚了,都未曾拥有过爱情。

以及,

无论是什么原因,被禁止永远是一种没有授勋仪式的荣誉。——鲍勃·迪伦(Bob Dylan)

以上。

——————————————————

以下是于2016/2/14日补充的详细分析。

爱情无早——

没有人会真正介意爱情来得过早,如何处置这份感情才是这个社会一直存在的问题。

@梦里才有她:“恋爱这种事怕是从野人的时代就有了,我们只不过在该发情的时候,却在读书罢了。”

恋爱无错 ——

@张玮:实际上个人认为恋爱是人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因为爱情并不同于亲情,它并不是那么的无条件。它能教给孩子如何去关心他人并把这个关心延伸至父母,朋友等。


“早恋可恶,晚恋可悲”只是大人们的一面之词,“禁止早恋”是他们采用的逃避式的解决措施。大部分老师和家长更是未能担起教会孩子处置方法的责任,并且一旦发生了什么,都习惯于把错误归咎于学生自己本身,以及替罪羊“恋爱”上。

他们只一味的禁止,却不晓以利弊——

他们有的独裁专治,直接限制子女的感情生活,将子女作为自己的附属品,甚至是改变自己年少失意导致如今不如意的生活的机会,并没有多少人能把子女当作朋友(或是平等的“人”)一样尊重。
他们应该和子女多沟通交流,将恋爱这件事的利害分析到位,该讲的生理知识就一定要讲到懂,让他们懂得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然而家长把这些责任推给学校,学校却认为这是家长的本职。

注:【三观】与【是非辨别能力】,包含在【家长教育】中。

(如果家长的三观都不够正,那便自己去多读些好书。)


于是——

恋爱的人因此锻炼不到爱人的能力

@Williams恋爱不是可以立刻就会的。父母一到大学,一入社会,就让我们找另一半,各种催促各种逼……然而恋爱真的是一堂课,需要学习。而大学或者社会,找伴侣更难了,所以…早恋并不一定是坏事,更有可能可以帮助我们的成长(当然,我不是推崇那种玩玩的恋爱,感情需要双方的共同经营)

@刘瀚钧:学会爱真的重要,有时明明很喜欢却不会去爱,而把喜欢的人走赶跑了,不是不爱而是爱的太紧,无限制的付出自己也很累,若早点知道如何去爱一个人也不会在大学,一个跟高限制力度的高三有着天差地别的时间段里去错过一个个其实很喜欢的人。

@浮云隐:想起上学的时候,大三之前老妈都不允许恋爱,到大三天天催找对象。
后悔没早恋啊,严重缺乏恋爱经验,导致选择失误,一头扎进去无私奉献那么多年,结束之后才想明白。如果当初多谈几场恋爱,懂得选择什么样的人,懂得什么样的相处才算正常的情侣,也不会一错九年。

@九四和七:我妈问我“你咋老不谈恋爱呢”我告诉她“我不会啊……”然而我妈并不信。可我真的不知道啊。



爱的人只能转战地下,却因没人教育引导,而容易犯错

并且如果不加以引导,没有让其树立正确的三观,灌输责任感等,等学生们到脱离高中的重重高压线,进入大学,限制一松,就像是妖精被放回山林,能做出的事可能会比在管制严格的初高中里要严重许多。

有的男生逃课,夜不归宿,如同脱缰的种马,有的女生每逢周五晚便坐上中年人的豪华座驾。

大学是个比中学荒唐纷乱得多的世界,在这里,不谙世事没有经历的人,更容易被蒙蔽了双眼,被诱惑被伤害。


所以选择这种一刀切,而不是花功夫去教育去引导的做法,实则是种逃脱责任的体现。

类似于审讯嫌疑人时选择将其屈打成招,因为每天需要处理的案子那么多,谁在意一个平民百姓的个案,只要强行逼其招供,能关进去个人,把案子一结,如此便省了一桩事。

并且学校与家长的禁止恋爱的原因,主要在于为了保证升学率与家族荣誉,并不关心学生是否开心,心理是否健康等。

以上表明一味的禁止早恋的确会带来些不好的后果,但并不代表鼓励早恋,就像“别饿着”和“吃到撑”,本身就是两种概念。

↑↑↑↑再次高亮,这句话在2.14日晚第一次编辑就已在此,在所有被转载的内容中都存在,然而有人并没有认真看。


以下关于【学习&恋爱】

如果没喜欢的人,还是安心读书,建议少看些无脑青春剧,切勿特地去找一个“沈佳宜”或“柯景腾”来场轰轰烈烈的恋爱,大部分人的青春,还是平淡而不时有着小确幸的。

如果有喜欢的人,却被枷锁束缚,加之学业压力已是够大,心脏如何能长期承受双重的煎熬,所以不如自己破茧而出。

原答案里有句笑谈:况且即便不恋爱,也不见得学习好呀(●°u°●)​ 」

不恋爱,不一定学习就能好。
恋爱了,也不一定学习就会差。
说到底还是个人学习能力的问题。
说这句是希望点醒那些不仅背负着升学的压力,还因暗恋,甚至是两情相悦却因一句“不准早恋”而内心饱受煎熬的人:
恋爱不一定是拦路虎,更可能是一剂鸡血。


比如在评论区找到了很好的栗子↓

@音欠:非常同意楼主关于恋爱与学习的部分!当年刚进高中的时候因为初中成绩不错的缘故,物理有不明白的地方不想去问老师同学。后来物理始终考不好。直到后来与我物理大神的男票在一起,也许是觉得有了个问多傻的问题都不会嫌我烦的人,也许是为了课间多说点话,从高二开始,物理成绩蹭蹭往上升(^ー^)ノ后来我们都进了不错的学校,想想高中的时候,说题目简直是最快乐的时光^_^,一直觉得恋爱和学习不是一件矛盾的事。换句话说,对于对学习没兴趣的人来说,任何小事都有可能影响学习。顺祝楼主情人节快乐(没错我就是一字不落特地带上最后一句截哒!)


@

Baradisey

想学习的谈不谈都一样会学 甚至学得更好 即使是暗恋

他想出国 我发悄悄话鼓励他聊完自己去背单词 我跟他成绩差不多 曾经考差了怕不能跟他一个考场 卸了一个月的QQ拼命学 只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行 真的不存在影响学习啦

@

毛线君

:和男票就是这样互相激励着在一起的。遇见他之前我是全班倒数前十的烂学生,遇见他以后我变成了努力学习的人。虽然最后我们异地了,但是,一直感谢着他的存在,给我本来毫无希望的未来带来了光亮。我要和他坚持着走下去,我想陪他到老。

@

不知锁

:高三,因为喜欢一个女生,女生是班里第一,于是发奋学习,想和她上一个大学,后来,我考第一。高考,我从以前的边缘生(勉强考二本)考上了好的一本学校,然而,我比她高四十分。

@

bling矿物质

:所有人都觉得早恋和学习冲突,然而我不这么觉得,我早恋成绩还考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虽然没有修成正果,但明白了很多,觉得总能从中学会一些东西,有了经验,不至于将来是个爱情白痴

@

张云峰

:自己也是过来人,或许早恋会失去一些东西,但是你的心境会变得比同龄人成熟,由此你也会收获一些东西。早恋没有绝对的对错,时过境迁,我只想淡淡一笑,还好,我没有后悔过。

在此分享一段曾摘录的话:

成长是痛苦的。每一次变革和变迁都伴随着一场巨大的混乱,就像每个朝代更替之前都是乱世。所以,当心理变迁与成长的时候,也必定有一场内心的争斗。而“情绪低落”有时候是人内心一种低沉的呐喊,它用一种隐忍却不卑微的方式告诉你,“看看我,看看我的需要”,如果你可以注意到它,了解它背后的意义,你也就有机会获得一种新的成长。


只有自己才会真正对自己好,因为你懂得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如果幸运得被爱情砸中,那就把它当成一丸良药,两个人并肩作战一起向前,比一个人埋头苦熬要开心多了,讲真。

答主当年为了和男友不异地,暑假每天四点起床背书刷题,七点出门吃早餐,坐在肯德基边吃边看历史小册子,八点去补习数学,回家继续做题。

因为一切身体上的痛苦,在精神上的慰藉下,都不值一提。

最终大学如愿在一起,每天都十分开心。


在此提醒恋爱中或是将要恋爱的孩子们:

学业为重,平时两人能互相激励,辅佐彼此的功课是最好,切忌故意整幺蛾子甚至闷声作大死,这便逃不过那顶“恋爱影响学习”的帽子,只有把爱情当动力才能真正体会到恋爱的美妙。

如果成绩够好,老师哪怕知道了也会宽容许多。

并且好好学习,即便后来分手了,自己最终还是得到好成绩,一点都不亏,还积累了经验教训。


答主在这里的意思是:此时的恋爱的关系,是如同互助的学习小组,以爱情提供动力促进彼此学习而不是吵吵闹闹分分合合浪费彼此的时间与影响生活

有条件(有喜欢的人)的恋爱,能让人得到有关恋爱方面的经验教训,以后遇到了喜欢的人,不至于用错误的方式去爱,甚至是一点点推离,送走。

这么重要的话直接被剪了我也是……

至于相处模式 ,答主停留在“喜欢一个人便把对方当做娇弱欲落的花儿一样珍惜爱护”这种单纯的方式,毕竟中学生受到的管教严格,思想也较为单纯,因此个别过于早熟的例子在此就不讨论了。

@

Elizabeth

我觉得早恋好不好跟个人的性格有关系吧。我在上初高中时不爱说话也是大人眼中听话的好孩子。可是内心的躁动也有呀,当时就是自己心里暗恋,而且在那个时期,多跟哪个异性多接触一点,心里就总想着。我觉得这样更是分心,不能全身心的用在学习上呀,成绩也总是平平的。后来,就偷偷谈恋爱了,就觉得心里不再被其他人打扰了,也不会跟异性接触后就想会不会跟其的感情发展成恋人或这个人为什么找我,其是不是对我有意思呀等等这些小杂念,反而更加专心在学习和跟男票的相处上了。当然,我上初高中的时候,也有同宿舍的妹子,恋爱后,上课一直想他男票,下课两人就一起玩,时不时的闹点小脾气,就在学习上用的努力少了,成绩一直下降,最后被老师发现恋爱了,结果被老师和家长联合打压、硬拆了。

所以,我觉得,家长老师们与其费神费力的打压学生早恋,倒不如教育孩子如何认识自己、面对自己的情感和自己现阶段的情况。

用一个非常好的评论作为这一节的结尾:

@

龙的爱人

:曾经听一个老人家跟我爸妈说:早恋需要早练。但是我爸妈从来不敢让我早恋,在他们心里觉得我一旦选择错误就会误终生。然而,这世上并没有不用承受重力的飞翔,并没有不用承担风险的恋爱。然而我真的运气不好,认识了一个错误的人,不断地伤害自己,碎了三观,并且在被渣的路上一骑绝尘。其实,我并不是很赞同早恋,以我的经历,太年轻越没有理性和感性去经营一份爱情,不仅会伤害自己,更会伤害别人。但是人生的阅历必须有所经历才得丰富,所以恋爱又必须得有,太迟还真不行。所以,早恋不早恋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决定,有的人会认为恋爱在目前阶段并不是首要选择,不同人有不同追求罢了。但是不早恋,有一些如何爱人的理念也是要有的:负责任,宽容,理解……一旦相爱,就得做好心理准备。

关于【父母&恋爱】

有的家长并不会站在自己儿女的角度来考虑一场婚姻,他们更在意对方的家底,社会地位,以及后代姓甚名谁。
却不会真正在意儿女是否开心,是否真正适合这场婚姻,灵魂是否寂寞,发出的信息是否能得到回应。
八九十年代“搭伙过日子”的婚姻方式,早已不适用于现代的年轻人,可怕的是老一辈的人不自知,等儿女到了适婚年龄,依旧以此来捆绑。

原补充中提到答主的妈妈,在此依旧添上她关于婚姻的想法:

①一切都看缘分,最后能走到一起便是福分,作家长的不可强求这强求那(如要求对方甚至是对方父母工作必须事业编制,一定时限内有房有车,对方和自家是同姓等)孩子们会不开心。

②如果争个姓,影响了孩子们的感情,一(非)点(常)都(的)不(愚)值(蠢)。

③那个男孩子性格好,疼你爱你就好,内在最重要,外貌身材全是外物,不值得太在意。

④门当户对是为了保证你以后不会跟着受苦,并且这里指的是家境不要悬殊太大,而男孩子有上进心才是尤其值得注意的。

⑤你开心幸福,最重要。

此处新添男友的妈妈的观念:

①儿子喜欢,我便喜欢,一切都在于他的选择。

②媳妇待儿子好就好了,我们老两口能照顾好自己。

感觉只举两条就够了。

婆婆从小就教育男友,以后和女孩子出去要替她拎重物,要帮她开门拉椅子……

感觉只举两条也够了。

所以和男友一见钟情彼此从一张白纸到写满情字,家长的教育功不可没。


如果觉得家长实在顽固无法好好讲道理——

①的确是带着老一辈的人的三观与固化思想的,并且你坚信自己的确是对的,做法也得到了他人的认同,那瞒着更好的话就瞒着,省心省力。

②其实是真心替你着想的,不如好好谈谈,听过来人的经历,也许能有帮助与启发,但坚持自我也是需要的,主要还是在于自己的鉴别力。


无论如何,爱情本质都是美好的,是把它当做对未来的动力,还是如今放纵的理由,皆在于自身的选择

文章有不同的写法,评论也各不相同,但纸张本身是无罪的



答主从没有说早恋值得骄傲,也没有说早恋会让人失了脸面。

评论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观点,是因为有人受益于年少的那份感情,看完全文后感到 欣慰 庆幸,而有的遇人不淑,或由于自身问题,并未获得一份好的爱情成果,因此对早恋保持抵制的态度。


然而 经历不同,命数不同,哪是能用同一个公式解出x的呢?



有关恋爱方面的一点提议:

@

阿虚

:其实还有一点很有趣,这些反对无意中抬高了恋爱的成本,准确的说,是追求的成本,带来的效应就是因为追求过程的障碍重重导致的成本过高,便会过于期待追求成功后的美好,甚至会在追求后感到“累”,在两人相处的过程中不断索取,弥补,平衡。然而实际上,追求不是最终的号角,维持两者的关系才是真正的考验,更多的耐心,投入,甚至技能应该放在相处中。褪去压抑苦涩,愿爱情展现出她原本的模样。

最后,以空虚寂寞冷为理由去谈恋爱,都是在耍流氓。

爱情诞生的源头,本应是好感欣赏

—————————————————

当初作答只是无意之举,书些拙见罢了。承蒙抬爱,受赞颇多,本着负责任的想法才补充了分割线以下的内容。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否受他人言论影响也决定于自己,此文仅提供参考,禁止转载。

三月将至,答主还有更多重要的事要做,观点已列于文中,就不一一回复评论了。

愿有情人终成眷属。









下个情(秀)感(恩)类(爱)话题见(• ʶ̷ ˡ̲̮ ʶ̷)✧


user avatar   zhang-jia-w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因为普遍反对早恋,于是:

少年男女,普遍缺乏谈恋爱的能力。表白、相处、猜对方心思之类,都很容易误解。

不仅如此,许多父母草木皆兵,连男女正常来往都限制,于是许多被父母管控严格的少年男女,大学毕业进入社会,都不太懂得如何与异性正常相处。哪怕正常跟异性在一起,也会局促不安,手脚放得不是地方。那其实不是情商低,而是没经历过类似训练。


因为普遍反对早恋,于是:

少年男女,许多不懂得为对方设身处地着想。按,恋爱的一个很重要作用,是加强彼此的同理心——为对方设身处地着想的能力。

没有过亲密关系的人,这一点会欠奉。这一代的孩子,本来就因为独生子女多导致容易自我中心,在青春期也不习惯为对方着想,就更加没机会了。

因为普遍反对早恋,于是:

少年男女的性知识来源都很邪诡

我大学时有几位同学,男生,性爱知识并不匮乏,但大多来自夸张的情色电影。他们后来跟女生接触后,都觉得很不对劲。

许多女孩子,因为少年时被父母压抑,所以并没有接受过正确的性爱教育——于是或者将这玩意当做毒蛇猛兽,或者当做刺激,走了极端。

我见过不止一对,是男生相信了情色电影,而女生相信了偶像剧,导致在一起冲突不断的……

当然,少年男女普遍缺乏避孕知识,也跟普遍反对早恋分不开。


因为以上几点的统合,后续的连锁反应是:

许多少年男女,没在少年时谈过恋爱,于是

——不懂得与情侣的正确相处。

——缺乏同理心导致自我中心。

——缺乏正确健康的性爱知识。

许多人会走一个极端:先觉得恋爱很神圣(通过各类电视剧作品),然后走了另一个极端(哼恋爱结婚就那么回事),于是处身于糟糕的关系中。

最后,还会陷入一种“谈恋爱其实不是好事,会影响学业/事业”的扭曲心境。很少人来得及感受到,爱情是如此美好的。

再加上最后一道大锁,继“禁止早恋”之后,父母又有“你怎么还不结婚,看看隔壁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于是导致婚姻质量整个很糟糕。

一来二去,许多男女就此都不相信爱情,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了

就这么糟糕。

一切违背天性的禁锢扭曲,最后都会带来反噬,若不反噬,就会直接扭曲此后的一生,就是如此。

按照惯例,最后得拿自己说事。我和我家那位,认识是十五年前的事,那时我们年纪都不大,也都不大服管;在一起到今年第十年,中间自然不免常年要跟双方家庭拉锯,但这些年,无论去国离乡、五湖四海,在哪里都还算是祸福与共,不离不弃。

并不是想以我们个人的例子来以偏概全,只想多说一句:

我们刚在一起时,也各自年纪小,也蠢,也会自我中心,犯错误吵架。

但因为年纪小,许多习惯还来得及改,许多观念来得及塑造。

我并非提倡早恋,因为各人有各人萌发感情的年份,但年纪小的孩子谈恋爱,比已经三观成型的诸位,更容易“为了对方,尝试变成一个更好的人”。


user avatar   yan-t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举一个栗子。

说到被反对,我哥哥真是活生生的例子。

哥哥长得好看,小学时有女生给她写小纸条。有好几张,他哪知道女生的娇羞用心良苦小心思啊,放在书包里,忘记看了。姑姑给他洗书包,他才想起来,死活不让洗。嘿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吗,最后联合奶奶把哥哥按住,在书包里找出小纸条。

可是姑姑的反应,真是中国式家长的经典反应。她拿着这些纸条,冲回自己的房间,开始哭。哭了一下午,全家死一般的沉寂。晚上,奶奶要哥哥去姑姑房间里认错。认错?哥哥有什么错?后来我读初中才知道,但凡沾到男女情愫,就是错。女生就是不要脸,男生就是学坏了。

后来当然就是打,朝死打。

哥哥上大学后,过年带回家一个女生,听他说是高中同学,他们在一起了五年多。原来还是早恋了,只是没被发现。姑姑很不高兴,对女生也不好。晚上哭着对哥哥说,你还太小了,现在恋爱不现实。这一次闹了很久,发动全家人劝哥哥分手。

前年,我回家过年,哥哥谈起他早恋的事情。“她都是妈妈了……”一脸落寞。

去年哥哥结婚了,女方是姑姑找人介绍的,家庭还行,是个初中老师。

家长老师把人正常产生的情愫妖魔化,动物都会发情,人开始有懵懂之情就是洪水猛兽,一定要扼杀,不然影响学习。可是,我们是人,家长老师真能管的话,把我们的心管住多好?他们给孩子设定一个年龄,有的18岁,有的24岁,在这个年龄前一天恋爱了,就叫早恋,就要人生尽毁。在这个年龄之后,就要有一段门当户对家长满意的恋爱,然后结婚生子。恋爱哪有那么容易?我们不再是媒妁之言的时代,恋爱也不再是一句口令,家长一声令下,我们就有了爱情。

有时候,我在街上看见穿校服的学生牵手或并肩走,我心里第一反应也是泛起不适感,第一反应也是他们偷偷摸摸。中国式教育让我们潜意识里都将早恋玷污了。家长老师没有告诉我们早恋是清新的,美好的,也是需要家长小心引导的,反而教育我们,早恋是下流的,坏孩子专属的。早恋的污名化,在我们心里烙下深深的印记。我记得有一个知乎提问,一个高中女生,早恋,对方家长发现了,打电话给她,说她是贱人,影响自己儿子的前途。

这使我们对爱情的生硬,中国两性之间的隔阂,也越来越大。我们过了三八线之争的年龄,到了开始小鹿乱撞的年龄,对爱情的理解,也硬生生的停止了。我们只懂得电视剧里的爱情,却怎么也不能去体验爱情,因为那时的爱情,是我们不能触碰的底线。

二十几岁的男生不懂得去理解女生,尽在知乎上提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问题。二十几岁的女生也不懂得去与另一半相处,还问着他为什么不能像电视剧男主角一样对我?

在该去学会爱的时候,我们缺席了。现在想要速成?难。

------------------------------------------------

评论区有人觉得奇怪,为什么大学还不让恋爱?会有这样的家长。我哥哥是80后,姑姑思想也很保守,认为哥哥不懂事,不能恋爱。我们90后甚至00后,家长已经相对好很多了。

恋爱一直象征着自由,你恋爱了,证明你至少这一部分家长管不住了,所以有的家长会失去对孩子的“控制感”。殊不知这是孩子开始学会独立的第一步,他们应该为之高兴才对。所以扼杀早恋,也是扼杀一部分自由之独立精神。


user avatar   present-is-gift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说一,其实性价比最高的4K蓝光播放设备很可能是二手xbox


user avatar   ray-chris 网友的相关建议: 
      

...

2016年2月21日更新:

感谢点赞的各位和评论区的汉子们!正好这两天我家那位把他的三角铁拿回来了,于是就拍张照在这里作为补充吧。他的主项并不是交响乐,比他装备NB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


这里面大概分为三个部分:三角铁、槌和夹子。

三角铁有两个,分别为4 inch和6 inch的。其实一般交响乐用6 inch的就够了,4 inch的用在一些现代音乐作品中。这俩三角铁都是纯手工制作的,你可以看到表面那些不光滑的部分,都是一锤子一锤子砸出来的坑,所以每一个不同位置的音色都不一样。

槌有十几根,有金色有银色有粗有细形状各异的那端是用来敲击的,按乐曲的情绪和强弱记号来选择不同的槌演奏,声音也不尽相同。

那俩夹子是自己搞来的,用钓鱼线将三角铁挂在夹子上进行演奏。夹子的好处有两个:其一是手持演奏时减少对绳子的控制,从而尽量避免对三角铁震动的干扰;其二是可以将三角铁夹在谱台或者别的什么上面,从而可以双手进行演奏,在快速乐章中可以更好的保证效果。


---------------------------------------

以下为原答案:

看到还没人具体回答这个问题,我来说说我所知道的好了。以下基本适用于大部分正规编制的交响乐团(主要是美国),越好的团越难越严苛。

信息来源:美国一线音乐学院教师以及他们的盆友口述(很多乐手都兼任教职啊)


1. 背景知识


在交响乐团中,广义的打击乐其实是分为定音鼓和打击乐,这两者其实大致可以看作不同的声部,不管是编制、招聘,甚至是在演员表名字的写法和位置,都相对独立。

定音鼓:顶级乐团中的定音鼓是不兼任其他任何打击乐的。也就是说,这个人,每首曲子都演奏且只演奏定音鼓。当然,混迹学生乐团多年的我,表示啥跟啥没一起打过啊 =3=

打击乐:其他的都算在这里。每个人每首曲子的分工都可能不同,一首曲子同时演奏数种乐器是常见的,分工一般由打击乐首席决定。善良的作曲家会把可以由一个人演奏的声部放在一张分谱上。

打击乐大致可以分两类——

旋律类:木琴,钢片琴,管钟,马林巴,颤音琴 (后两种为非常重要的打击乐器,但不常使用在交响乐作品中,故列在最后)

非旋律类:小鼓,大鼓,镲,三角铁,铃鼓,音树,沙锤,响板/棒,还有各种千奇百怪的玩意

大概情况就是如此,如大家所说,其实并没有所谓“专门敲三角铁”的人,但要是因为你三角铁敲得好,老让你敲,那就另说了。由于打击乐声部一人身兼多职,排练演出还是挺忙的!_(:3」∠)_


2. 顶级乐团面试

因为三角铁的演奏者属于打击乐声部,所以其实就是讲讲顶级乐团中打击乐声部的面试吧。当乐团有空缺时,通过各种渠道贴出招聘。招聘启示与其他工作无异,只是多出来一个repertoire list,也就是交响乐片断列表,一般涵盖所有常用乐器。

招聘流程:跟普通工作一样,求职者们将简历连同录有演奏指定交响乐片断的录像(DVD或其它形式)提交至应聘乐团,乐团进行审核和考量后决定final list进行实地面试(Audition),一般4人,最后择优录取。录取人数一般为0~1人。

面试(Audition)内容:上文说到了要考交响乐片断,组成一般是小鼓,大鼓,镲,三角铁,铃鼓,键盘类木琴和钢片琴至少有一个。曲目选择范围很广,比较经典的有肖七,肖十的小鼓,火鸟的木琴,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柴四的镲,勃拉姆斯四的三角铁,狂欢节序曲的铃鼓等等。

除去交响乐片断,有些交响乐团会有一个键盘乐器solo的曲目要求,一般为马林巴,曲目难度较低(相比独奏,但打好也不那么容易),通常是巴赫(大无或者小无)。

另外,一些基本功也可能是考量内容,例如小鼓渐强渐弱长滚奏、各种乐器的视奏等。

需要一提的是,寄录像阶段的片断和最后面试的片断可能会是两个list,面试的list通常一种乐器有好几个片断,供评委选择,录像的list更为简短(毕竟要看好几百份)。

谁是评委:一个职位,寄来的录像带成百上千,假如你实力运气都非常爆棚的成功进入了最终实地面试的final four,你会面对谁呢?评委一般5人左右,其中三人是基本固定的:乐团指挥、乐团首席(小提琴)以及打击乐首席。另外两人可能在打击乐副首席、定音鼓、木管首席、铜管首席等人之间产生。也就是说,评委里面真正的行家只有2人左右。

评审及结果:什么样才能面试成功?这个问题我跟别人讨论过无数次都没有确切的答案。在其他工作的求职过程中,我们常说,最重要的是适合。放在这里,我觉得也是非常正确的。

相信我,顶级乐团的招聘到了final four,演奏水平上基本都是神级,那挑的是什么呢?大概就是合适二字。面试其它工作是,这个合适可能体现在性格谈吐、沟通技巧、价格观、甚至是眼缘上面,在交响乐团面试里,可能就体现在音乐处理、用槌的方式和偏好、甚至音色、速度、音量上面。评委中的大部分人,由于对打击乐的技术不是非常了解,评判的也多半是“此人是不是适合在我们乐团中演奏”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答案,跟乐团的风格以及个人的偏好关系太大,实在无法一言以蔽之。

为了达到这个“合适”,通常的做法是去找你要面试的团的首席上小课。除去提前认识认识扯扯家常这些隐性的好处,最重要的是让你了解你要面试的这家乐团的风格,从而对症下药。

至于结果,我上面提到过录取人数为0~1人——没错,很多时候招聘进行了几个月,最后一个人都不会录取。为啥呢?没找到完全合适的呗。说到这个,必须得提一提顶级乐团的待遇:高薪(100K+)、稳定(混到拿tenure之后无法被炒)、轻松(每周工作20~25小时左右,每年8周以上带薪年假)。这直接导致了两个问题:招人的时候无比谨慎,非最好最适合的绝对不要,并且绝对不会同时出现两个以上的打击乐空缺。至于空缺,少一个打击乐是要紧事吗?并不是。大量浪漫时期以前的交响乐作品,只有定音鼓,甚至连定音鼓都没有。虽然美国乐团喜欢演浪漫时期之后的作品以及现代音乐,但是在选曲上面做做功课,抵消少一个打击乐的影响,撑个一年半载甚至更久根本不是问题。


3. 一名致力于投身交响乐团打击乐声部的年轻人的生存及升迁之路

作为一名打击乐手,可选择的道路有很多,进交响乐团是其中的一条。这条路的理想路径是:专攻交响乐的打击乐演奏硕士甚至是博士毕业 ——〉小乐团打击乐手 ——〉二线交响乐团(如SF,Honolulu)打击乐手 ——〉五大团打击乐手。能跳过任意一环都是生命的奇迹,可以买彩票!

乐团之间的跳槽,纯靠投简历寄录像去面试成功的,大概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很多都是靠推荐,或是一些其它的机会。这就是一个靠关系的世界啊,到哪儿都一样!顶级团的指挥(其实一般也是乐团的music director),也会跑去看其他团的演出,发掘一些好的乐手,推荐到自己的团来面试。这种情况下,通常可以保证你进入到实地面试环节,能不能拿下还是要真刀真枪的干掉你的对手,打服对面的评委。

混进了团里,就一个字——熬!熬够了年资拿到tenure,不用担心丢工作。想要团内晋升,只有等待。等啥?你前面那个人的退休或者跳槽,这件事,等个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常有。

我好像跑题跑得有点远…… 马上就回来!


4. 三角铁也有春天

如果你要问,看来三角铁一点也不重要,那三角铁到底能不能成就大师?我要响亮干脆地回答一声:能!

Alan Abel —— 打击乐演奏家,教育家,乐器制造家。曾任美国五大团之一的费城交响乐团打击乐副首席,执教于Temple University,于1998年入选打击乐名人堂(PAS Hall of Fame)。他所制造的三角铁已经成为他的标志,纯净、清亮的音色让他的三角铁成为了专业领域里最受欢迎的产品。他的学生基本上都走得是进交响乐团这条路,并且有种自带光环之感。

这里引用他入选名人堂时候的一句评语吧:

Many percussionists have a connection to Abel through one of their instruments: the triangle.

然后,在现代音乐大行其道的今天,三角铁也不只是一种交响乐团中的色彩乐器了。各种你能或者不能欣赏的作品中,三角铁的用处已经超越了三角铁本来的范畴。有个作品叫Three Angels, 是由三名演奏者,每人三个不同尺寸的三角铁,一共九个三角铁来演奏的。好不好听我就不评价了,毕竟作曲家是个可爱的老头,长相和穿着都像圣诞老人~ ƪ(‾ε‾“)ʃƪ(‾ε‾“)ʃƪ(‾ε‾“)ʃ


说到底,三角铁这件事,没那么玄乎,也没那么简单。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能看完的我敬你是条汉子!

...


user avatar   bchen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努力工作,年收入突破百万。我楼下小卖部老板眼红了。

他说他每天7点开店,晚上10点关店,工作时间比我长,收入却比我低,这不公平。为此,他甚至发展出了一套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要求将卖给我的可乐从一瓶2块钱涨到100块钱。

他说之前他受太多委屈了,等他觉得委屈弥补回来了,他会把价钱降到一瓶4块钱的。但想像原来一样2块钱一瓶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我默默想了一下,走多一百米,用2块钱在另一家店买了一瓶可乐。

这件事被小卖部老板知道了,他生气了,他跑去骂另一家小卖部老板,骂他不尊重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并且在我家楼下贴大字报隐晦地骂我。

你说我为啥讨厌他?

我不只讨厌他,我甚至想报警呢。可惜警察说这事他们管不了。

……

这件事还有后续。

后来,小卖部老板人权组织找到了我,跟我说我楼下的小卖部老板的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不是正宗的,他们才是正宗的。

我说,那你们的是怎么样的?

他们说,我们卖3块。


user avatar   cao-feng-ze-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次舆论的重点在于警察到底是多久赶到的。

没拜码头,收保护费,打砸门面这种原因我们都知道,也不怕;

但是公权力私用或者黑白勾结这种事,就会让人非常害怕;

如果西安公权力真的黑白勾结,还睁眼说瞎话,那就需要处理整顿了。

我朝的治安也不是一直这么好的,人民也不是软弱无比的,60年代西安打的也很凶的。难不成西安各公司以后都要雇佣保安公司保护经营?

这次出警距离1公里,走路10分钟都到了,所以就坐等这次真实的出警时间是多少了。





  

相关话题

  为什么中国总是花费巨资把基础设施修到贫困山区,而不是让村民从大山深处搬出来,同时保护山区的原始森林? 
  8 月 20 日岳父杀害女婿一家三口案再审开庭,此前一审死刑,二审改判死缓,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保研成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你怎么看「孩子在幼儿园被打了,教育他该打回去」这种做法? 
  如何读懂人性,有哪些方法和相关书籍? 
  为什么曾经是世界巅峰之一的香港会全面倒退? 
  如何看待「因微信被封号,男子坠楼身亡」一事? 
  非洲猪瘟不传人为何病猪不杀了卖? 
  同是《亲爱的》原型,为什么符建涛鲜有报道,而孙卓却频频上热搜? 
  如何评价朔州兰会云老师的教育方法?类似「带着学生去网吧」和「带着学生去骑行」的做法值得鼓励吗? 

前一个讨论
成都如何到赤道几内亚?
下一个讨论
怎样看待 2015 年美国本土 77% 的黑人婴儿、56% 的拉美裔婴儿出生于单亲妈妈家庭?





© 2024-05-1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