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北京「西城大爷」准确回忆两周内所有接触者?对本次疫情防控有多重要? 第1页

  

user avatar   ai-qi-25-7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来说一个与别人不同的角度。

52岁的西城唐大爷现在被认为是本轮北京疫情至关重要的一环。正是对他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了新发地这个关键环节,才揭开这个隐秘的黑箱子,顺路牵出了一大串。

如果他没有及时去医院,本轮疫情的发现至少会往后推一天,甚至更多。以新冠病毒的传播速度 ,很可能会多出一大批病例。

而且,唐大爷在去医院的路上,还是自己骑自行车去的,他有高度的社会责任,考虑到如果新冠确诊,乘坐公交或地铁可能给流调造成巨大的困难,这是很难能可贵的。

但是回忆一下,在6月11日下午开始传言北京有病例,到官方正式公布,再到晚上和第二天,唐大爷遭受了怎样的质疑?

有说唐大爷从吉林回来、有两个手机,专门用没出北京那个手机做健康宝的:

有说唐大爷上个月孙女满月、家里摆了酒席、满口谎言的:



北京的知友们那天是否都或多或少在群里看过这样过上面几条信息?反正我是看到过,而且除了平时聊天闲扯的群,连讨论金融、法律、行业信息等专业群里也都出现过这些消息。

想必大爷那天如果看到这些信息,一定是崩溃和气愤的。

后来第二天,西城区区长的朋友圈发布,才消除了部分质疑。

再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大力摸排、全面检测、轰轰烈烈、效果显著。

再回到6月11日当天,之所以有这么多猜测出来,当然和本次疫情的一反常态有关,北京已经50多天没有本土病例,大家会“想当然”地觉得会和其他疫情发生地区产生联系。

但是,有这么多谣言出来,还是值得反思的。

只是大爷一个病例出来,如果还有一个,又恰好是女士呢?会不会又像哈尔滨一样,群众想当然地编出个绘声绘色的桃色新闻?

对官方来说,及时透明公布信息是关键,这次已经做得不错了,但总会有时间差,毕竟“造谣动动嘴、辟谣跑断腿”。

在这个时间差里,很有可能就是谣言滋生的温床。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让子弹飞一会,显然是有必要的。

既是提升自己的判断力,也不要让自己成为杀人利器的一把推手。

我们的任何一次不负责任的转发,就可能推波助澜,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那么,普通人如何辨别新闻的真伪?请参见我的另一个200+赞同、400+收藏的高赞回答


user avatar   georgech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人在评论区,将“西城大爷”唐某某的行动轨迹贴了出来。

该病例家住西城区月坛街道西便门东大街,自述近2周无出京史、无外来人员密切接触史,通过进一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月31日前往丰台区京荟广场蹦床区、地下室及乐图空间、新中客餐厅(大成路店)。6月1日自驾车前往西山森林公园游玩,后到西城区槐柏树街北里5号楼底商便民菜店买菜。3日前往丰台区京开五金大楼二层购物,新发地菜市场地下层采购海鲜和肉,前往中国联通(长椿街营业厅),到首航超市(真武庙店)购物,4日至5日自述未外出,6日出现间断性发热,畏寒,乏力等症状,但无咳嗽、无咽痛、无胸闷,自服头孢及中药,7日至8日自述未外出,9日到中通快递(西客站分部)邮寄物品,后到西便门西里11号楼北一栋芳邻便民菜站买菜。10日下午到宣武医院发热门诊就诊,11日患者样本核酸检测为阳性,结合肺部影像、血液检查结果,经专家会诊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

这份行动轨迹,我在微博上是见过的,当时觉得非常简陋,与我经常看的黑龙江公布的行动轨迹不一样。

可能因为我经常看黑龙江公布的行动轨迹,所以我对行动轨迹的理解有偏差。

我理解中的行动轨迹,一般是精确到某天某小时的,如某日某时到某时某人和某人在做某事。

所以我才会错误地说北京没有公布唐大爷的行动轨迹。很抱歉,我说错了话了。

单看这份行动轨迹,我真不知道准确回忆起来到底有多难,4日之后基本就没外出过,基本上等同于回忆了5月31日、6月1日、6月3日共3天的行动轨迹,有什么难的?就凭这,就可以被称作“最强大脑”?那是不是太埋汰“最强大脑”了?

除了黑龙江,我也看过很多省市卫健委公布的行程轨迹,都是两周内的,轨迹也都是很完整很精确的,难道这些公布的行程轨迹中,就没有确诊病例准确回忆出来的?全是靠所谓的大数据分析搞出来的?一般是确诊后24小时内就公布行程轨迹,大数据溯源能这么快吗?如果能,那还让确诊病例自己回忆啥?直接大数据溯源不就行了?省一道工作程序,省很多人力物力,不好吗?

你没让我看到唐大爷的行动轨迹有何特殊之处,就没法让我相信唐大爷回忆出行动轨迹是特殊的。

你不能让我相信唐大爷是特殊的,我就不能认同唐大爷对疫情防控是特殊的。

我还记得,哈尔滨四月份疫情反弹的时候,曹某娜的男朋友李某,自述的行动轨迹远远超过两周,虽然自述吃馄饨的店位置不够准确,一个江北人到安字片随便吃口,能记得那么清楚,已经不容易了。

然而,李某自述的活动轨迹,对寻找哈尔滨疫情反弹的源头,毫无作用。

同样地,曹某娜自述的活动轨迹虽不完整,但对寻找哈尔滨疫情反弹的源头,也没有作用。

曹某娜根本没见过美归韩某,也不知道美归韩某就在自家楼下居家隔离,曹某娜应该都没想过,自己在家中待,病毒从天上来。

而唐大爷这次准确回忆出新发地,只能说明北京的疫情反弹没有哈尔滨那么妖,也没有天津百货大楼那么妖,这是客观形势使得唐大爷在本次疫情溯源中显得很重要

假如,北京本次的疫情,跟本次天津测出的确诊病例一样,是孤例,唐大爷把行程交待得再完整,也仍旧没法帮助北京锁定疫情反弹的源头。

假如,北京对新发地市场执行了严格的消杀,恐怕疾控人员也不能在新发地环境中找到阳性样本,甚至唐大爷也未必会被感染。

最后说说大数据。

健康码和移动支付,的确是很好的数据来源,但跟新加坡的疫情溯源工具TraceTogether比起来,我个人觉得,还有些欠火候。

新加坡的TraceTogether,能够根据蓝牙近距离传输的特点,来判断陌生人之间的密切接触,两个密切接触者在1米内接触了30分钟左右,就会被记录下来,加密存储到用户的手机中,一旦发生疫情,流调人员调出存在用户手机内的加密信息,就能把所有被记录在手机内的密接都找到。

如果把TraceTogether的思路也引入到中国,配合健康码和移动支付、电信运营商数据、天眼数据,能更快地发现并确定密接,对于防控疫情,会更有帮助。


user avatar   fu-shi-b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新闻中的唐先生今年只有52岁,在我的认知里应该还算大叔,不是大爷,毕竟我爹都60了。当然了,这可能暴露了我比多数用户老(捂脸)。

这位唐先生教科书一般的操作值得疫情期间每一位中国公民和在华工作旅游的外国人学习。

以下几个新闻中透露的细节,每一个都让我颇为感动,大拇指忍不住就竖起来了:

1,自我初步诊断。新冠肺炎最早期的首发症状包括发热、乏力、干咳。少数患者会伴有鼻塞、流涕、腹泻、呕吐等症状。唐先生一定是非常关心疫情防控的新闻,很快联想到自己的症状可能符合新冠肺炎。

2,骑车就诊。国家在国内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多次通过大众媒体教育群众,如果怀疑自己得了新冠肺炎,或者是无论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热需要就医,都不建议乘坐公共交通。为的就是避免感染更多人。这位唐先生一定是深切领会了公共卫生专家的宣传,并且身体力行贯彻执行。不顾上呼吸道症状,戴着口罩,骑车前往医院。我现在都能联想到唐先生一边戴着口罩,一边咳嗽,憋得难受还继续蹬着自行车去医院的样子,非常感动

3,精准回忆两周以来接触过的所有人,并且毫无隐瞒。新冠肺炎的潜伏期平均为3~7天,最长一般可以达到14天左右。所以一旦确诊,就要回溯患者两周以来密切接触过的所有人,对这些进行隔离和核酸检测。一方面是防止密切接触者感染后继续传染更多人,另一方面也能对潜在的感染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转为重症。

可以说,唐先生回忆起谁,谁就要接受核酸检测和医学隔离。对生活和工作造成的影响非常严重,可以说是“很得罪人”的事情。但唐先生更加明白,如果不精准回忆他密切接触过的所有人,不仅有可能耽误了人家的诊疗,更有可能伤害到其他更多人。所以他没有太多顾虑,把两周以来接触过的所有人都回忆起来,毫无隐瞒的做了汇报。之所以说唐先生没有半点隐瞒,是因为他所回忆的生活轨迹和接触过的人都可以通过GPS轨迹、电子支付记录等多种大数据信息验证。国内成熟的疫情防控机制虽然已经完全有能力判断患者的回忆是否真实,但唐先生能够独立回忆这些情况显然为疫情防控争取了更多时间。毕竟,假如密切接触者晚隔离一天,就有可能感染更多人。

他这种懂科学、识大体的行为,值得每个人真心为他点赞。

4,没有因为国内疫情控制的阶段性胜利而麻痹大意。5月底,国内疫情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全国人民都在吃着瓜,操着外国人的心。这时候,一旦发生了头疼脑热,咳嗽乏力,很多人可能不会往新冠肺炎上去想。但唐先生没有掉以轻心,还是按照疫情最严重时期国家要求的做法规范就诊,这才为第一时间回溯疫情反扑的源头,控制疫情扩散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果唐先生以为自己仅仅是普通感冒而选择再拖几天,很可能这一波疫情反扑的确诊人数绝不是现在这个规模

新冠肺炎的R0,在不同地区的统计数值是不一样的,目前比较公认的数值为2-3,也有部分地区达到5.7左右。也就是说一个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就有可能传染2-3人,甚至多达5人。

目前国内旅行无非就是检测体温、查看以大数据为依托的轨迹(绿码,随申码等等),如果唐先生再拖个几天去看病,很可能一些潜在的感染者(潜伏期无症状但同样有传染性)就可以通过高铁、飞机去往全国各地。这次疫情的反扑能够限制在北京一地,很大程度上全国人民都要感谢唐先生的坦诚、担当和快速响应

同时,大家不要忘记疫情尚未结束,而且很可能长期与我们共存。坚守在岗位上的所有疫情防控人员、在后台搭建疫情数据库的“码农”、冒险接诊发热患者的医护人员、坚持佩戴口罩的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真心点赞。


user avatar   kellyweav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事情到底是确有其事还是商业诋毁,现在还不好说。

但好欢螺的这个官方回应显然是不够专业的。

比如说,回应的第二段,商家一直在说「烘干达标后进行包装」、「经过巴氏消毒灭菌处理」、「十万级 GMP 认证车间」,给人的感觉是「我们的生产工艺很高端,所以不会发生虫卵问题」。

但这些工艺其实只能「在加工过程中尽量保证不混入虫卵」。如果原材料中本身就有虫卵的话,虫卵还是会一直保留到最后的。

「烘干达标后进行包装」:假设原料中就混入了虫卵,这一步只能保证虫卵在烘干步骤中被杀死,你还是会吃到虫卵,只不过是死虫卵。

「经过巴氏消毒灭菌处理」:这里有歧义,到底是「巴氏消毒处理」还是「灭菌处理」?这两者采用的温度完全不同。

  • 「巴氏消毒」处理温度比较低(65 摄氏度~ 90 摄氏度),可能无法保证灭活全部的虫卵,细菌的芽孢也可能存活。通常巴氏消毒过后的食物需要冷藏保存,保质期一般不会大于一个月。
  • 「灭菌处理」温度比较高(121 摄氏度以上),一般可以保证杀灭食物中所有细菌,包括细菌的芽孢。在这种处理下,虫卵会被完全灭活。(当然还是能吃到死虫卵)

上他们淘宝店看了一下,大部分产品都是常温保存的长保产品。因此它们使用的应该是「超高温灭菌处理」。说「巴氏消毒」也是不专业的表现。

「十万级 GMP 认证车间」:十万级指的是洁净度,也就是空间中每立方米尘粒的数目。GMP 指的是「良好生产规范」,是一套标准的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厂房采用「十万级 GMP 认证车间」,可以尽可能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不出问题。但还是那句话,如果原料有虫卵的话,生产过程再牛X,也不能把这些虫卵排除掉。


后面两段,商家有意想引导大家往「商业诋毁」和「假冒伪劣产品」上面想。

这两种可能性存不存在?当然存在。而且类似的事件也出过很多次。前段时间农夫山泉矿泉水里生蛆,就是典型的「从生产工艺看完全不可能,几乎可以肯定是商业诋毁」的情况。

但这次螺蛳粉这个,光按照现在的信息,还真的判断不出到底是确有其事,还是商业诋毁。

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应该老老实实向公众说明情况

比如,可以说「目前还不确定是商业诋毁/假冒产品,还是真的质量问题。有商业诋毁的可能性。会深入调查,给大家一个交待。如果是商业诋毁,或者假冒产品,会坚决维权。如果真的是质量问题,会严格自查,改进原料/工艺,保证以后不再发生类似问题」。

像现在这种回应,不仅不专业,还直接暗示「肯定不是自己问题」。说实话,很坏路人缘的




  

相关话题

  为何国家要这么致力于中医的直接临床应用? 
  贫穷给你带来了哪些好习惯? 
  在安徽试点的新出台土地流转新机制是什么样的?对农民来说是好事儿吗? 
  社会上有哪些残忍的真相?请大家举例? 
  如何看待科学松鼠会前成员 Ent_evo 称:19世纪就知人体水含量,所以731人体脱水实验研究为假? 
  如何让人有效戒烟? 
  动物世界里,你见过哪些很残酷血腥的画面? 
  如何看待印度村民因「没有自己单独房间」住树上隔离?当地防疫还有哪些困难? 
  鲁迅弃医从文后偶尔还会给人看病吗?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用 ECMO 成功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患者,这是种怎样的技术? 

前一个讨论
澳洲大学真的水吗?
下一个讨论
《魁拔》的质量这么好,可为什么热度还是不那么高?





© 2024-05-1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