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张图,三秒
3...2...1
这是用相机翻拍的电视画面,你敢相信吗?
如果不是我的同学 @傅博 作为小米大师电视广告片的摄影指导,分享了他的创作幕后,我也不敢相信。
现场测试小米大师电视,完全具备了电影监视器的素质。近距离下也完全看不出像素颗粒点。
我学的是电影摄影专业,本科时期最后一门专业课,叫数字影像后期,从胶片流程如何一步一步数字化到各种DIT流程再到各种显示技术还有DCP等等。其中有一堂印象特别深的,就是朱老师把我们带到密不透光的地下调色室,放着三台屏幕,最左的写着Trimaster的索尼,中间的尊正监视器,右边的27寸17年款的iMac。然后关上灯要我们看同一个画面的好几个片子,分辨有什么区别。粗看,同学们说最左的颜色还原最准确,肤色饱满,白里透红;相比之下中间和右边的红色通道有些缺失。左边的动态范围很大,暗部细节特别扎实和亮部层次过渡丰富。说人话就是,黑的很黑,亮的很亮,中间的还行,稍微丢一点细节,右边就完全没有这么强的反差了。苹果的屏幕一直有点饱和度偏高,这对于低质量的素材或者日常使用确实讨喜,但在专业的优质素材上,这样就会过饱和失真了。
同学还说了很多。然后老师关掉片子,直接在达芬奇里生成一张全黑的画面,放到全屏。只见左边的索尼就直接不亮了,中间则呈现的是带有背光的黑,右边是黑亮着。万万没想到,也会有一天,苹果处于鄙视链的底端啊。。。
我们当时都有些惊讶,要不是看着左边的信号指示灯还亮着,系统里也显示连接着三台屏幕,我还差点以为左边的掉线了呢。那一刻,我突然想起一句话“高手过招,胜负在毫厘之间”,也第一次体验到了什么是纯正的黑。
然后我问老师,我们平时用的中间那台调色监多少钱,老师说三四万;我又问左边的呢,老师平静自然地说三十多万吧。此时我的内心已经泛起了涟漪,怀着it’s fucking unbelievable的心情掏出手机查了一下:
从那时起,我内心就种下了一棵草。虽然买不起,但并不妨碍我把它添加进购物车,使其蓬荜生辉。
从电影棚到客厅,OLED电视打通了专业级和民用级的壁垒
毕业的那年,我一直在国内各地寻找发展机会,同时看着去了国外的师哥那边风生水起。那时候中美关系很复杂,我就问他的公司会不会受到影响,
师哥的“大实话”打得我们国内电影人的脸很疼的,这也说明了我们在技术上和意识上全方面的差距。
看陈晓卿的《风味人间》幕后,发现他也在用OLED电视来审片,看来接近监视器级别的画质也在逐步得到国内的认可和普及,从电视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索尼正在打通了专业级和民用级的壁垒,让观众用专业级的画质看电视节目,完整还原创作者想表达的视觉意图。
用最极致的设备观看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这事儿世界杯的时候我干过: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次小米发布会,正好赶上搬新家,就买了⼩⽶电视『⼤师』65”OLED。跟Trimaster的索尼一样,作为小米的首款OLED电视,其可无限接近0nit的绝对黑场。曾跟电影调色师Ray Tao聊起过,绝对黑场在调色领域的作用就是能使一个画面在黑电平处为0,使得画面呈现出不那么“脏脏的感觉。也就是说,在这一个维度来说,⼩⽶电视『⼤师』65”OLED可以作为调色的监视。虽说黑不发光是OLED屏幕本身的特性,但在样片里能在微光的夜景呈现特别扎实的暗部细节过渡,这也是小米强劲的技术实力的体现。
我今天本意不想用各种专业参数来掉书袋。但后来一想,现在普通人都知道光圈快门感光度这些摄影术语,归功于手机厂商这几年的科普。同样,⾊域、⾊准、灰阶、对⽐度、MEMC也可能是过一两年大众熟知。
10bit的专业级色深意味着更加细腻的色彩呈现,98.5%的DCI-P3广色域媲美电影院大荧幕,而一般来说,家用的显示器以及电视只支持sRGB,这次小米的『⼤师』65”OLED使用P3标准可谓是一个突破,配合上65英寸超大屏,在家也能感受到去电影院的快感。说起电影院,疫情以来,影院已经半年没有开门营业,小米这时推出『⼤师』65”OLED,对于苦于没法去影院观看电影的影迷们来说,可谓一大福音。
我终于可以昂首挺胸地把购物车里的38万监示器删除了。
在国内4k电视中,支持MEMC的本就凤毛麟角,更何况120Hz,网上随便一搜,“MEMC重要吗?”,一下子就能得到一堆肯定的回答,MEMC能消除运动时候的拖尾,使画面呈现一个丝滑的清晰感。而HDR功能使得画面有更高的宽容度,配合上杜比音质,为在家想体验电影院氛围的小伙伴背书。
对比其他的影像播放设备——激光电视,本质上是一个硬屏加上一个超短焦的投影,好处是未来升级投影的时候,硬屏可以保留。但是这种会给画面带来一种你可能不想要的金属质感;而投影仪对光线的要求很高。基本没法白天在客厅使用。
说了这么多,肯定有人会提出反对声音“参数≠体验”,我很理解这些看法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国内缺乏高质量优秀的流媒体资源。很多优酷腾讯爱奇艺,要么所谓蓝光还没到1080,要么4K还是“假4K”。但对于发烧友来说早就不是事儿,要么有财力的影音迷早就4K HDR蓝光原盘+播放器走起,要么在硬盘和网速白菜价的今天,屯些货也没技术难度。
另外我觉得发展的问题要用发展来解决。之所以国内优酷腾讯爱奇艺没有普及开来真4K片源,之前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消费者用钱投票,但是现在这批消费者的数量和呼声已经完全不可小觑。君不知自从B站全面开放4K 120fps以来,股价上涨多少?
从2013年4K概念在专业领域推广,到2015年消费者普及,到2020年的今天,4K全面普及和旗舰不断问世。这要我说,才是真正的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一台真正的旗舰,从视觉到杜比2.1.2认证的听觉带来全方位的体验享受。
从互联网PGC和自媒体发展来看,从2G时代文字到3G时代图文,从4G时代短视频,再到现在有线和无线带宽全面提升的时代,我们会迎来一个更好的视频影音全民创作和消费的时代。
就说“插件是否能达到与硬件完全一致”这事。
理论上插件想达到与硬件“完全一致”的效果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实世界就是不完美的,同一个型号的两个不同设备都不可能达到“完全一致”,多少会有点微小差别,那么插件怎么可能跟硬件完全一致嘛……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像硬件一样”又是完全可能的——因为除了建模以外,我们还可以采样啊!老铁Acustica Audio了解一下呗?我直接对硬件进行采样,理论上你过硬件什么动静我就是什么动静。
不要跟我说什么“硬件基于的是模拟电路或数字驱动的实体”,在电声学领域里,采样和傅里叶变换破一切玄学,就这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