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现在的年轻人活得很累? 第2页

        

user avatar   chen-wen-bin-97-6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看着都累。

1,得知道一堆鞋的流行程度,得想办法买到已经比原价高10倍价格的鞋子,要不然没面子。

2,得经常在朋友圈表现出自己的睿智、博学、壕、性感美丽,所以得经常修图,得上淘宝找人P图,得发现罗辑思维中适合装逼的每段话。

3,得拼命刷抖音才能不被时尚和热点淘汰,才有各种梗可以用于交际、聊天。

4,得省吃俭用买几个好包,实在不行就咸鱼买个二手的,或者微商买个以假乱真的,还得防着买的太次被别人看出来。心累。

5,周围不断有各种东西导致焦虑,一会儿房价涨了,一会儿EG们找黑人了,一会儿阶级固化了,一会儿台湾人侮辱人了。累。

6,得忍受各种沙币上司和油腻老板,老板们明明什么都不懂,根本不明白员工上班时间看抖音玩游戏谈恋爱可以提升视野和工作效率,根本不明白流行趋势,根本没有格局。累。

7,社会很操蛋,居然不能让所有年轻人都轻松的有房有车有男女朋友有体面工作有保姆佣人,年轻人太苦了。累。

8,回小城市,梦想没了,在一线城市,攒不下钱。在中不溜城市,赚钱不多人际关系还很复杂,累。

9,网贷代理、P2P、文玩、炒股票这些能发大财的机会都需要大量脑细胞去分析,累。

10,LGBT需要支持、流浪狗需要支持、爱豆需要支持、各种爱心捐需要支持。责任太多,累。

能不累吗?

劳心者治人。

被治的,不动脑子的不累就怪了。

怎么能不累?

离所有乌合之众的思路远点。

弄明白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


user avatar   doctorw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工作上辛苦了一番反而遭到否定后,毫无表情,点点头,一点想争执的欲望都没有。我见过很多个这样的同事。在工作上有什么难题都尽量自己扛下来,解决掉了,解决不掉的那些,领导自己也解决不了,被领导以及其他部门所不理解,原来还是会讲讲道理,后来不讲了,等累积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辞职走人,然后换工作,慢慢地变成老油条混日子。


辞职之后的状态,和在职的时候完全不一样,好像换了个人似的,脸色变好了,讲话机灵了,没了那幅没睡醒的样子。这是我所看到年轻人活得很累的样子。


这些同事,有空就跟我聊跳槽换工作的事情,可以想象活得有多累,上班完全就一副扑克脸,年假用得快,绝对不会剩下来,在公司几乎不会看到这些人有什么情绪波动,但是永远一副假装岁月静好的样子,说得最多的词就是”好吧“。


”好吧“这个词每说一次,就是在妥协一次。我能看出他们心里有很多튜니마개란저해没能讲出来,如果能,也是在要离职的时候讲。他们根本就已经不抱任何希望现状能改良,领导会像人一点,他们的每一天都是在死撑,有的甚至只是在等工作年限满个一年两年什么的以后跳槽好跳一点。而后来95后的同事让我刮目相看,他们同样压力大,但是他们很会止损,不爽赶紧走人,即使找不到下家,没找到下家,都要走人。


还有一些行为是可以看得出压力大的,女同事喝奶茶,男同事抽烟,而我,又抽烟又喝奶茶。至于不抽烟又不喝奶茶会怎么样?以前有个同事,不抽烟也不喝奶茶,没见过他生气,我2017年9月入职,他头发全黑,2019年4月辞职,我走的时候我看到他两鬓已经白了,三十五岁没到。


user avatar   yizhi-jiang-nan-yi-mo-lu-5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十点半你走出灯火辉煌的CBD,看着同事lily,linda,sally分别走进了自己,男朋友,干爹的小车里,你倔强地扭过了头。你的男朋友在中关村当码农,那个呆子每天下班比你还要晚。

你熟练地点开了滴滴打车,软件显示在您前面排队的还有104人。今天不太走运,往常只等半个小时就可以打到车。不过最近看了不少女孩子晚上遇害的新闻,你有点害怕,于是坐出租的时候会一直给男朋友打电话。

你穿着高跟鞋一路小跑,终于赶在末班车前上了地铁。顾不上松一口气,你点开了cpa/单词打卡/外文精读。你相信,将来的自己一定会感谢现在努力的你。

十一点半,你终于进了某个偏远的小区大门。你松了口气,挂断了假装一直在打的电话。

进出租屋前,你先做了一下心理建设。主屋的女生洗澡要洗一个小时,头发弄得整个卫生间都是。隔壁屋的女生一到晚上就连麦打游戏,小哥哥小甜心老baby的乱叫。你总是在崩溃的边缘,但想想之前住的三人间,你默默劝自己咽下了这口气。

每天,只有这段时间才真正属于你。

你跟男朋友不咸不淡地聊了几句,然后互道晚安。你们离开校园,在二十多岁的年纪才认识,彼此都经历过人生最初的刻骨铭心。虽然每天在朋友圈微博里都十分恩爱,却并不是真的天作之合。你们的结合,只不过是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找个人相依为命。

躺在床上,你翻了翻朋友圈,给别人的喜怒哀乐点赞。你刷了刷抖音,见识到了别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你读了读知乎,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不知不觉,你玩了两个小时手机。你的身体已经在报警了,你的大脑越来越不听使唤。于是你放下手机,准备开始明天的日复一日。

你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你也知道这不是你想要的。可你看不到任何改变的可能,你也不敢做任何改变。

你忽然想到,你曾是某个小城的骄傲,某个学校的骄傲,某个家庭的骄傲。你曾是一群孩子中最令人瞩目的那个,可如今,他们叫你小镇做题家。

你算了算,你和男朋友两个人不吃不喝也要二十年才能在北京买五环外的小两居。

你忽然觉得很丧,忽然觉得好累。你曾习以为常的,现在却触不可及。你曾憧憬的未来,你现在知道永远不能实现。

你不由得想起六七年前的自己。那时你刚迈进大学的校园,是何等的意气风发。你以为你的未来会有无限种可能,却不知道命运的馈赠早就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现在的物价涨得快,抖音陌陌绿城都快,一生能爱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人。


user avatar   zhu-jing-21-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机打,有点乱。

现在许多人都没有兴趣爱好了。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家长们给孩子上许多兴趣班,孩子很难在浅尝辄止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即使他们真的从这些商业化的兴趣班中开发了自己的兴趣,他们也不得不在初中甚至小学高年级就放弃。因为学业压力逐渐增大,曾经强迫他们去上课的家长们现在不再允许他们搞这些“课外活动”浪费时间了。况且那些兴趣班中的兴趣越深入就越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普通人家还要把这笔钱省下来报课外补习班。

结果就是学生们普遍把游戏当做了课外唯一的消遣,无论是电脑游戏还是手机游戏。电脑手机现在不稀奇,一般学生都有。游戏只要不氪金,花的钱有限。一局游戏通常很短,抽空玩一下也不会占用大量时间。现在还有抖音快手一类,都差不多。

到了成年之后,时间依然没有,但是有钱了。以前那些兴趣班的兴趣因为太耗时间,从头练习太烦,或者干脆是觉得太土,都不被接受。那么节约时间又能很爽的娱乐是啥呢?消费。女孩子逛街也许没计划着买东西,但是逛着逛着手里就会拎着袋子了,再加上一杯奶茶,一点零食,一顿饭甚至两顿饭。一天就可以舒舒服服的消磨掉。男孩子也许不喜欢逛街,但是陪女朋友逛街也是必修课。当然,现在网购发达,逛街连家门都不用出。奶茶,货,饭都可以在网上解决。

当然这还算是有钱人的玩法,许多过得紧巴巴的北漂,沪漂连逛街都是奢侈。在辛苦挣钱的间隙,大家只能继续玩游戏,继续刷抖音快手。

做饭也许是唯一的例外,因为外卖发达,做饭不再是每天的工作,而是精致生活的体现。但是城市的年轻男女们能在做饭上花多少精力呢?照着懒人菜谱做出来就算了不得了,至于自己的创新基本上是不会有的。

在当下,年轻人有一个需要钱和精力投入,真正放松精神,好听点说能陶冶情操的兴趣爱好,真的是奢侈。大多数人的兴趣爱好基本上只是消磨时间。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摩登时代 视频




我们比卓别林更糟糕,他生了病还有人出钱给他治疗,治好为止。

我们只要生了稍微严重的病,看起来光鲜美好的社会马上就会变成地狱。


user avatar   hu-ti-hua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绿茶、咖啡、东鹏、红牛……

这些从古到今各式各色的提神饮料,近些年普遍都没有效果了。

不管是从中小学学生还是到已经工作了的青年人,这些玩意近几年基本上都没啥用了。

哦对了,虽然直播禁播催眠耳骚了,但是这个东西也是近两年开始出现了很多暴力掏耳,因为以前的那种轻柔的失效过于严重。

暴力的现在对很多人也失效了哦,提神失效加催眠失效,无法高度清醒也无法深度睡眠,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还真不如以前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阶层。


user avatar   pfdlw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群初高中生,在弹幕里刷“保护”,“太理想”,“不现实”;

一群996的打工仔在留言“必要之恶”,“必要之痛”,“要有大局观”;

一群结不了婚,买不起房,没时间陪家人的人呼吁“家国情怀”;

……

你成熟的样子让人心痛。


user avatar   zhang-xu-guang-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吃饭的时候,我和年轻人越来越没有话题了。

我们不再讨论房子,就现在的房价,这是一个绝望的,没有意义的伤感话题。

而作为“既得利益者”的我,强行和年轻人谈论房子,只会令彼此尴尬,更疏远。

我们也不再讨论奋斗,因为现在的年轻人更聪明,知道的更多,他们分得清什么是资本,什么是消费主义,什么是…

于是,从走上社会的那一天起,他们中的很多人就是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工作就是工作,你付我工资,我为你劳动,如此而已。

当然,他们也会更努力的工作,甚至也会如996那样的加班。但是,这其中更多的不是为了理想,更不是想要改变世界,可能只是无奈。

所以,现在和年轻人在一起时候,我话越来越少了,不是因为我想要深沉,我只是不想要冒犯他们。


user avatar   yanghf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问题下面基本我看就是年轻人抱团抱怨。有个80后70后表示理解,感动得哗哗的。

不说你们“更”累的咋办?被你们一顿骂?那这问题还答个啥?方方面面你们都累成不?

说来说去。感觉就是个房子问题和加班问题。

我是70后,谈谈我当时观察到的现象。

底层流水线员工,那时可能还没有劳动法。你问问福建广东台资企业,港资企业是两班倒,三班倒还是1.5班倒?

那时北京房价大约5000一平米。谭浩强教授因为出书有外快一口气在五道口买了几十套房。可清华的毕业生去外企也就顶配拿1000一月的工资。500一月就算不错。

那时非北京,上海的重点中学的学生,从初中开始就没有周末。可没有什么教委减负。当然,那时可能非重点中学的学生挺轻松,反正也不大可能考得上大学,谈谈恋爱打打架,就混过去了。

至于国企是舒服,但你能理解清华讲师三代五口挤单位分房30平的尴尬吗?你能理解下岗潮一来70后的大姑娘们成片成片的去做鸡吗?深圳厦门成片成片的二奶村吗?一量货车从北到南被抢个十几回么?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痛,也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机遇。二十几岁的人就说没机遇没红利了?你们知道老龄化社会是什么概念吗?你们知道60后70后退休后会空出多少职位吗?你们知道40后到70后嗝儿屁后会空出多少房吗?

谁告诉你们30岁40岁你们还买不起房?

你们想20多岁就买房?你们以为70后20多岁就买房啦?那时,可没有多少父母能给得起首付。

是年龄问题,代际问题,还是同龄分层问题?

有的年轻人可以靠父母几套房,有的不能,大家都是60后,70后,很快80后的父母。咋就不同了呢?是你父母掉队了还是你以为你生在70年代就能干得比你爹妈更好?

然后你们告诉我是70后与90后,00后的机会不同?然后你们告诉我你们更会思考,更会独立思考?


看了下评论,可能90后,00后面临的起跑线差异比70后大得多。可这个差异是60后,70后那个时代竞争(未必是或不是公平竞争)的果。(本质上是一批60后与70后父母竞争掉队了)。怎么用脑子思考也得不出是90后,00后与60后70后的代际机遇红利差。

后浪比前浪更累更苦更没希望,更是个无病呻吟的伪命题。有一大批90后,00后生下就有房,就能留学,就能四处旅游又怎么说?

如果是你们的父母没有给你们红利,你们要做的是做得比自己的父母更好,在本代就解决分配问题,而不让这种起跑线差异更大,或者固化。这难道不是后浪的使命?非要抱怨着前浪,期待前浪把这份儿大礼无偿送给你们?

当然,作为70后,我还没死。我当然在确保自家竞争不落伍的情况下继续愿为社会的公平公正做贡献。但回头看你们整天7个不平8个不愤的特恼火。你爹妈欠你们了还是整个70后欠你们什么了?


user avatar   ba-la-la-lao-mo-xian-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明明工作一天回家已经很疲惫了,明明保温杯里泡着枸杞,买了几百块10ml的眼霜,

但熬夜的时间越来越长。


1、因为只有晚上,时间才终于停止出卖,完全属于我自己。

2、因为夜过得太快,我还没来得及打游戏、看剧、休息、谈恋爱、思考、写作,就又要天亮了。


活得很累,

因为那些原本白天干的事情,现在全部堆积到了晚上,

而白天,每个人都在贩卖自己的时间,并且被压榨着剩余价值的空间。


白天干活越长,

晚上熬夜越长,

有一种错觉:年轻人的一天,不再是24小时。


为什么会宅?

因为没有力气,身体不允许,因为没有心情,脑子不允许再进行复杂的社交和思考,

只想瘫在床上。


累成这样还写作,大概是用爱发电吧。

致敬,祝你早安晚安,有同感的你们。




        

相关话题

  是否7080一代普遍比现在的年轻人乐观,积极,是年龄因素的无病呻吟还是经济条件等客观因素带来的现象? 
  「买奶茶也要先做攻略」是一种怎样的心态?是年轻人越来越害怕踩雷了吗? 
  为什么现在有些年轻人和学生明明家境还可以(一线城市2套房+家庭年收入30万以上)却还在网上哭穷仇富? 
  为什么现在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那么迷茫? 
  现在的年轻人左一点是好事还是坏事? 
  随着社会的进步,为什么对年轻人的压力越来越大? 
  年轻人是制造业的根基和未来,但选择制造行业的年轻人似乎越来越少,这个矛盾该如何解决? 
  如何看待有一些我接触过的年轻人买大牌毫不手软、买日用品斤斤计较的现象? 
  现在年轻人普遍都很累吗? 
  没有一技之长没有本事的年轻人该何去何从呢?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法学院女生占约三分之二,但纵观司法系统、律所里还是男性居多呢?
下一个讨论
有些销售人员离职的时候会带走客户,这样的情况公司要如何避免?





© 2024-06-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