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00后比90后少了4700万,大家对生孩子为什么越来越抗拒? 第2页

                       

user avatar   asura-3-28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数据不够精确。想描述问题得多看几代人。

官方数据是介样式儿滴:

80后2.22亿

90后2.11亿

00后1.63亿(16330万)

10后1.63亿(16306万)

这样纵向看起来,才是整挺好的一个数列。

咱看啊,总体人口趋势是在下滑的没跑了,但是断崖出现在90后到00后之间,其它两代人是稳如狗的。

也就是说呢,中国人的生育观念,80后和90后的父母,是同一梯队的;00后和10后的父母,是另外一个梯队的。

其实我想说题外话:20后的父母即将形成第三个梯队,暂不表。

光是看前边4组数据,咱就得着重分析,从90年到00年,发生了什么不得了的事情,导致仅仅10年间,男女之间变得只爱困觉不爱生崽了?

那咱就往回捯时间线。

好歹我也是踩着这个时间线苟过来的老梆子,回忆还是有一些的。

首先,这十年间是房价飞升成仙的第一波攻势。

各位90后穿开裆裤的年头,房价是跟着你们的身体发育一块发育起来的。

但是你们都是猥琐发育别浪,房价是开局6神装,出门冲塔五杀一刀秒水晶的货色。

你说他开外挂了?

王健林点了反对谢谢。

所以,后边的一代人都在攒钱买房子,没工夫造小人;攒钱失败的,没资本造小人。

其次,伴随着房价高企还有一个事发生,那就是很多当年的生育最佳年龄的人,都被动的从国企大锅饭的岸边,一脚踹进了自谋生路的汪洋大海里。

刘欢那首歌现在还在绕梁三日,不,绕梁三十年。

“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奥利给!

因此呢,很多从头再来的人,他哪来的心情造小人啊。你们得懂得一个深奥的病理学机制:

常年的焦虑,是会影响勃起功能滴。

当年的年轻人纷纷下海,作案工具也从玄铁重剑退化成了紫薇软剑,so……独孤求败,绝迹于江湖。

第三点,互联网大潮。

为什么我说互联网大潮也是大家不爱生孩子的原因?

因为生孩子嘛,他本身有一部分意义,在于他就是一个娱乐副产品。

古代人为什么孩子多,因为他们娱乐少啊,连电都没有,那黑灯以后,不就是得干点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的,特别好玩的内种事儿了么……

互联网来了,当年玩传奇,玩魔力,玩石器时代那都是得通宵干的活儿,跟人通宵干的活,也就变少了。

娱乐丰富,信息爆炸,也是少子化的一个原因。

再一个,性成本降低。

娱乐丰富以后,社交必然丰富。

从QQ出来以后,人跟人之间的交流就变得没羞没臊起来了。聊不好拉黑,聊好了双人开黑走起。

但是双人开黑是为了嗨,搞出事情来那等于玩陷了。所以防护措施大家都做的非常到位,比三哥国防到位多了。

于是乎,网络社交的本质,就是零成本的群体败火,堪称精神领域的王老吉凉茶。

都败火了,也就都进入贤者模式了,点根烟,心里想,我要这铁棒很有用,但我要那娃娃有何用!

诶,大贤者时代,从此开始。

人人都学会薅传宗接代的羊毛,也懂得吃两性关系的霸王餐了。

其实还有几个原因,在这就不便说了,没劲。

光是上边的这四条,就是我们都看得到的,少子化四大金刚,送子观音的一生之敌。

再往后,这出戏怎么个演法,我不是太知道。

剧本,正写呢。


user avatar   xiao-bao-33-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看待年轻人抗拒生孩子??

你该问是谁把年轻人的口袋盘剥的一干二净?

该问问为啥TM一个房子要拿一辈子来供?

看个大病就得一夜赤贫?

结个婚标配30W彩礼?

住个蛋壳还要暴雷亏得血本无归?


年轻人为啥不愿谈恋爱结婚?

年轻人为啥看重钱?

因为这个环境处处要钱!

还都是大钱,几万几万的往外出。


就这样,前几年卖课的、买买买的营销号无时不刻盯着咱们本不富裕的口袋,打着“为自己投资”“要对得起自己”“钱是换了种形式陪你”等各种旗号圈我们的钱,

除了清明节,每个节日都号称打折促销,

就这还不够,还凭空造出各种节日,618、双11、双旦,

就差网站、APP上写着:你们赶紧扫码呀!付费呀!


结婚,要钱,养老,要钱,

生娃,要钱,看病,要钱,

最后流到自己嘴里的才几口?

想结婚啪啪不行啊~不看重钱不行啊~


后来18年贸易战再加上2020年的新冠疫情,

倒闭的公司越来越多,

被裁员没饭吃的工友也越来越多,

没钱了是吧?花呗、借呗还等着你们,

让你们借贷,把你的未来也一并卖给资本家。


年轻人缺钱,怎么办?

打工呗~~996呗~~

一个月干300小时才叫本分呗~~

最后结果是啥?

像拼夕夕那位姑娘一样,猝死呗~

被工作折磨得病,

像虎牙一样把人从13楼抬到1楼扔出去呗~


因为对社会、对职场、对资本家,

年轻人们有了共同的情绪,

所以“打工人”梗才火遍全中国,

所以咱们才这么痛恨996,

所以去年的反资浪潮非常猛烈,

所以我们才愈发想念教员。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我们不能像多年前的国企工人那样,

直接分福利房子,

也不能像改革春风之下那波人一样,

碰上中国发展的最大BUG乘势而起,

就这,前几年的互联网风口我们也只有打工还债的命。


看看这几年的结婚率、生育率跟离婚率,

年轻人不敢结婚生子,不敢消费,

每天下班要是准点走还被批不奋斗,

你跟我说这叫时代进步了?

说这种话的人绝逼是资本家的乏走狗!


你再看这张图:

从90年代的1月1号出生2784人,

到今年27人,30年时间生育率跌了100倍。

为什么?

因为90年代末2000年初彻底取消福利分房,看病、养老、教育等3 4座新的大山又压在老百姓肩上。


高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996就是最好的禁欲丸。

高房价可能觉得不给力,就用996来灭种了。


我知道的有些男的,

加班加的晚上回到家看毛片打飞机的力气都没了,

只想被子一盖眼睛一闭睡觉。


于是乎今年1月1号,全上海也就27位新生婴儿。

这是什么概念?

2020年全上海人口2400多万人,

有户籍的常住人口1400多万人,

外地户籍970多人万。

这都还有强力的外地的年轻人支援,

生育率就如此拉胯。


你跟我说这是新时代?


就这,还有一些牛鬼蛇神居然说,经济发展了,国家发达了,人民不生孩子就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发达的象征。只有穷人 、蒙昧的民族才会不停生娃。

说这种话的人是标准的香蕉人,是标准的内奸!

时代进步、社会发展,思想前进,

反应在公民的下半身,难道不是应该丢掉避孕套,

让杜蕾斯倒闭,民众愿意生娃吗?


日子变好了,

老百姓难道不是更愿意生更多的孩子,教育更有素质、更强悍的后代吗?

古往今来,一个盛世的重要衡量标准就是人口。


条件好了,民众反而不愿生孩子?

经济、自然、社会等哪个学科都没有规律能支持这么操蛋的观点,

说这种话的人可以拉出去就地枪毙。


我就这么说,我打个比方,

哪天房子白送,看病、上学不花钱,

养老有国家兜底,

我再做个白日梦:2口子凭结婚证领房子,

你们2口子拎包入住,家具齐全,

自己按开关就行。


你信不信,今天这政策下来,

明天生育率就直接狂飙勃起,

硬邦邦的,妇产科家家医院爆满,

民政局要通宵排队登记。


我最担心的,就是不要错过现在民众被压抑着的生育意愿。

现在民众不是不想生,可他妈想生了,

现在的情况是没条件生。


如果当今社会局面再不优化,

如果他们彻底放任90后无子化;

若不思解决,而转过头,

继续把镰刀挥向还有4年长成的00后韭菜,

最后,在未来10年,

90后彻底错过生育年龄;

那么一旦狼烟再起,

国无能战之兵,军无能征之将,

民族危矣!


谁得利?狗资本家得利,

这也就是我很仇视中国资本家的原因之一,

就我知道的这些狗日的老板,

他们自己有好几个孩子,

但他们压迫着无数人都生不了孩子;

他们自己老早退出国籍,当了加拿大人,美国人,

孩子也是外国籍,但TM自己却在中国赚钱捞金。


可一旦出事,

这些老板、资本家是不会保家卫国的,

他们只知道压迫本国民众,贱卖本国资源,

来满足自己的贪欲。


高房价+996套餐百害而无一利,

谁为这些翻案,谁就是非蠢即坏,

这种人我们要批评,我们要斗争。


如果你说资本家很好,说资本家推动国家发展,

那好,先让我们6点下班,

先让男人不再带T,女人不再上“环”。


多少年轻人,可想啪啪生孩子啦~~


-----------没卵用的分割线-----------


谢谢各位知友赏脸,

谢谢,真的谢谢你们!


我看有几位粉丝问我之前被禁的文章,

辛苦你们在为 心上搜下我账号:宝哥胡扯淡

同知乎号。

就能看到很多除了这篇以外,

很多在X乎上被禁或没法通过的文章了。


因为怕被封,所以就不敢多说,

真的谢谢你们给脸,

谢谢!


user avatar   luo-yang-19-53-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两个题一起看真是讽刺。


user avatar   qian-tan-di-yu-sui-ni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简单,鸽子笼和学区,教育绑定后,

避免现代盐铁税的唯一办法,就是不生孩子。

生而为人,总不能是来缴房贷的吧。


user avatar   kai-lu-ren-jiao-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人,时代变了啊!


以前我不知道我有多穷,

现在我知道自己有多穷,

还是很难改变的那种;


以前养儿是为了防老,

现在不啃老就不错啦;


以前大学生毕业包分配,

现在成了社会各界人士群嘲对象,

“就这,还大学生呢?”


以前房子是用来住的,

现在房子是用来供的;


以前娶媳妇两人看对眼就行,

现在都在为基础建设打拼;


以前孩子是用来养的,

现在孩子是用来竞争的,

关键是这竞争成本咱也承担不起啊;


我对自己的人生尚且不满意,

何以给他未来的荣光?


user avatar   yang-sheng-26-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给你说几个现代年轻人的生活共性你就明白了:

1、通勤

前几天的时候,我在办公室里抱怨我的上班时间。

“步行加轻轨居然要四五十分钟,每天上班都有点难受。”

谁曾想不说还好,我一开口,大家都开始愤愤不平的叙说起自己的上班耗时。

一个小时刚起步,一个半小时的人也不在少数。

之前有个同事经常迟到,每天中午一起吃饭的时候大家没少笑话她。

那天我才知道,她每天上班需要先骑着小摩托去公交站,坐五站公交到轻轨站,再坐六站轻轨。下车以后还要走五百多米才能到公司。

我的抱怨,居然是她们最想拥有的幸运。

你永远不知道一个坐在办公室里风轻云淡的年轻人,在来上班的路上需要历经多少磨难。

也不会懂的这段漫长的旅途,会给一个坐在家里的年轻人附加多少疲惫感。

2、加班

现在的社会风气里,你不加个班,人家都会觉得你上的不是个正经班。

就算领导宽宏大量,不予计较。准点的那一刻还是很少会有出头鸟。

后来我们办公室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便无事,也要熬上十分钟,等到六点十分的时候再走。

对得起自己,又能少些麻烦。

而这还是最好的情况,遇到个紧急情况,加到班到八九点,九十点也见怪不怪。

即便有时候回了家,客户有了麻烦也不能不解决,老板提出了质疑你也不能不更改。

累死累活,钱还一分都不多拿。

看起来是七八点到的家,可真正的自由时间,可能得从十点开始算。

有时候匆忙的洗漱完躺在床上的时候也会想,回到家后明明自己想做的事一件都没做,时间却已经溜到了十一点半。

3、外卖

现在外卖和年轻人的关系,有点像是互利共生,谁都缺不了谁。

我妈每次给我打电话的时候,都会特别叮嘱我别吃外卖。

我总是敷衍着答应,晚上回家该吃啥吃啥。

不是我不知道地沟油的危害和外卖可能存在的问题,更不是我本身的叛逆。

只是七八点可能才到家的我,实在是没有再去买菜做饭的精力。

4、消费

现在年轻人的收支,其实是很失衡的。

大多一个月几千块的收入,而人生很多的必要消费,却往往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开外。

有时候走在城市里,看着周围林立的高楼都会觉得虚幻。不明白为什么我连个厕所都买不起,却有那么多的人却能修起一栋楼。

什么都想干,但又好像干什么都不行。

什么钱都想赚,但什么钱都赚不到。一到星期天就开始焦虑。

最后只剩下支撑着我的四大精神支柱:

等下班,等周五,等快递,等工资。

对了,现在好像有百分之七十的年轻人,已经被剥夺了双休。

5、晚睡

现在的年轻人其实是很缺觉的,每逢休息日,他们最想做的就是一觉睡到自然醒。

可你又会发现,他们的睡觉时间,变得越来越晚。

十二点刚起步,凌晨一两点的也不在少数。

他们不是不愿意睡,是真的舍不得睡。

时间全都用在了工作通勤,工资却只够生存,想有一点娱乐只能从睡觉的时间里挤。

我曾不止一次看到我的几个女同事,在洗碗的时候还在看着电视剧。

早睡早起的道理谁都懂,可谁都不愿疲于奔命了一天,睁开眼又是梦魇。

6、最后

也许,刚刚我说的那些问题每一个看起来不大。但全都加起来,简直就是一座山。

一直都觉得,生育从来都不是到了某种年龄后不得不做的事,而是满足了某些条件后,可以水到渠成的事。

下班有家可回,每个月手有剩余,每天还有一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这个时候不用人提,繁育后代的想法都会不自觉的冒出来。

可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拿着几千块钱的工资,付着一千多的房租住着一两百万的房子。每个月可能还要借点花呗才能渡过难关。

在公交和轻轨里被挤得七荤八素,回到家随意扒拉两口外卖,这就已经八九点开外。

你说他们这是在抗拒生孩子吗?他们只是自己都还没活明白。

毕竟,总不能每天带着孩子住在出租房里,等着七八点才到家的自己给他外卖吧?

不是我在抗拒生育,只是我自己也就刚好生存。


user avatar   fsbyw-1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1、晚上10点多了,本来应该是年轻男女造人的时刻,然而他们大部分还在公司免费加班。


  2、晚上10点多了,本来应该是年轻男女造人的时刻,然而他们还有很多的人没睡觉,在嗨。


  3、晚上10点多了,本来应该是年轻男女造人的时刻,然而他们因为性别差找不到另一半,只能自己解决。


  4、晚上10点多了,本来应该是年轻男女造人的时刻,然而劳累一天的年轻男女,只想回家就睡。


  5、晚上10点多了,本来应该是年轻男女造人的时刻,然而他们忽然想起自己32年的房贷和微薄的收入,于是戴上了小雨伞。


  6、晚上10点多了,本来应该是年轻男女造人的时刻,然而他们忽然想起,现在的消费养自己都难,何况再来一个小生命,于是戴上了小雨伞。


  7、晚上10点多了,本来应该是年轻男女造人的时刻,然而他们忽然想起,养育一个小孩子满打满算要200万,吓得赶紧把小雨伞戴上。


  8、晚上10点多了,本来应该是年轻男女造人的时刻,然而他们忽然想起,放羊,结婚,生娃,再放羊的段子,沮丧的把小雨伞戴上。


  9、晚上10点多了,本来应该是年轻男女造人的时刻,然而他们忽然想起,今天自己去给老板要求提高工资,老板说的,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于是默默戴上小雨伞


  10、晚上10点多了,本来应该是年轻男女造人的时刻,然而他们忽然想起,大部分工厂公司招工的要求写着35岁以下,工资还低的可怜,于是气氛的打了老婆一顿,你想生一个和我抢工作的人出来没门


  现在你竟然问大家为什么不造人了,造出来干啥,和他父母一样受罪,还是和他父母一样继续舅舅溜,你们剥夺了他们造人的初衷却反过来问大家,有你们这样既当选手又当裁判的吗


user avatar   yun-que-14-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段时间,我刚和同事聊过这个话题,越聊越觉得血淋淋的,瘆人。

我这同事,以前经常和我一起逛街血拼,买衣服买鞋子买包包囤化妆品,我们的收入水平相当,私下交情也不错。

还有一点很重要,我俩都是在上海工作的外地人。


本来很美好的关系,转折,应该是从她结婚开始的。

其实很早前,我就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大概在她买婚房前后。

她的对象,和她一样来自东北,毕业后留了上海。据她说,两家父母都拿了不少钱,给她们做首付,房本写两个人的名,自己还房贷。

当时我很羡慕她,人生路漫漫,终于不再漂泊,有了落脚点,还有了自己的小窝,多幸福呀。

可接下来,再一起逛街,她开始很少买东西,再后来,打电话叫她,不出来的理由也越来越多了。

多是什么,明天可不可以呀,你帮我带个XX好不好,这两天不方便啦之类。


我是个识趣的人,成年人之间的交流,也向来是如此,

不爽快的答应,就是委婉的拒绝。

几次以后,我也很少叫她了。



大概是18年冬天,她休完产假回来上班,整个人胖了一圈儿,身上的衣服还是前两年我们一起买的,颜色发了不少,甚至都有点不合身了。

作为老搭档,我理所当然和她继续共事,包括每天一起下楼吃午饭。

我没想到的是,她的境况,竟然困难到了这种地步。

起初我以为她是为了恢复身材,所以每天吃的很少,吃的素。直到有天下班前,我给她家宝宝买了身小衣裳,要拿过去递给她,远远的,竟然发现她在偷偷吃方便面,面饼掰碎了,嚼很多下,喝开水,咽得很用力。

当时看的我心里一揪,眼泪差点没憋住,

她明明还在喂奶的呀。

我转身回头,过了会儿,远远看到她起身收拾东西准备走,才把衣服拿给她。

接下来中午吃饭,每次我都刻意多点一些,多是鸡鱼肉蛋这些有营养的,装作吃不下,分给她。不要也得要,给孩子喂奶需要营养,请务必吃下。


没记错的话,她当时用的是7P,屏幕摔碎了一大块,没有修,也没换的打算,说是能继续用。

我刚好换了个XM,和她一起,都不怎么敢拿出来。

没想到,那天吃完午饭,我们在楼下散步消食,她主动和我聊了起来。


“哎呀,你是不是换新手机了,怎么,还怕我抢呀,拿出来看看嘛。”

我给问的怪不好意思,扭扭捏捏递给她看。不知情的人,说不定以为我这手机是偷来的呢。

我自觉情境尴尬,没怎么说话,没走几步,她把手机还我,忽然坐到旁边的椅子上,捂住脸抽泣起来,把我吓坏了。我

连问她怎么了,是不舒服么张姐?

她一边哭一边说,我怎么过成了这个样子,我怎么过成了这个样子了啊,你知道么晨儿,我身上这条裤子还是两年前和你一起买的,799啊,当时都没还价,生完孩子拿出来穿,发现小了不少,可是我都舍不得买条新的,99块钱的都舍不得买啊。。。。

她哭了很久,我只能抱着她,轻拍她的后背,念叨一些都会好起来之类的话,来安慰她。

可是我们都很清楚,想要好起来,没那么容易的。

她夫妻二人的收入,还房贷都很勉强,忽然多了个孩子,哪有那么容易好起来呢?

换做我的话,也是一样。

我的收入,能在上海租一套不好不坏的房子,逛街逛超市不怎么需要过于纠结价格,可以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偶尔任性一把也没问题。

这种生活看似体面,可是,

只要我想要买房结婚生子,瞬间就会被打回原形,生活质量严重下降,恩格尔系数狂飙,甚至连吃饭都很勉强。


我很早就发现了,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有时候真的很奇怪。

我们这些普通人,所谓的普罗大众,小时候努力上学,长大了努力找工作,努力上班,明明已经很努力了,不过是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为什么要那么艰难呢?

为什么要那么艰难?

我们不过是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而已啊?


作为单身独处的外地姑娘,我深知,无论在上海租了什么样的房子,我的家,都不在这。

所以只要有空,清明端午中秋国庆,我都尽量回家,回广州,回到我自己的家里,

虽然我的家可能不太欢迎我,用我妈的话来说,

今年再不找对象,过年就别回来了。

这样的话,她老人家已经说了五年了。


可每年春节,我依然会大包小包赶回去。

候鸟有迁徙的习惯,人也有,但不是每个人都有。

例如我家的一个远方亲戚,二叔公家的儿子。

每年春节,我妈包了饺子,都会装一大碗,差我走好几公里路,送去给二叔公。那是个极其倔强的老头儿,孑然一身,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爱抽烟爱喝酒,但是不烫头。

二叔公的儿子,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家了。据说在外地打工,不知死活,当初因为和醉酒的老爹打了一架,负气出走,再也没回来过。



每年送完饺子,我回家都会朝我妈感叹一句,哎呀,太可怜了,二叔公家冷冷清清,看得叫人难受。

起初几年,母亲会大骂二叔公儿子忘恩负义,不知好歹,连父母都不要了之类巴拉巴拉。

近几年,应该是年纪大了,性格愈加平和,母亲收起了以往的义愤填膺,只是白我一眼,故意扮做阴森森的样子:

你再不找对象,将来要和他一个样哦。

每每此刻,哪怕窗外鞭炮声细碎,我依然会觉得阴风阵阵,骨子里寒意上涌。

按母上大人所言,如果我一直不找对象,没有自己的家,没有自己的孩子,等上了年纪,我的确会和二叔公一个样,甚至连他都不如。

至少他老人家有人挂念,春节还有顿饺子吃呢。



可是,我甚至可以看到,

如果和张姐一样,结婚买房生子,我接下来的结局,应该也好不到哪儿去,买不起新衣服,处处省吃俭用,甚至手机坏了都舍不得修。

一个,是眼下的清苦,

一个,是若干年后的清苦。

这个问题,着实让人头疼。

我绞尽脑汁,也想不清楚问题究竟出在了哪儿,

这个世界,应该是这样子的嘛?

可能是我还不够努力吧。

见笑了,列位。


生而为人,

我很抱歉。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育儿成本剧增;育儿成本转化为有效投资难度变大;投资回报率偏低。


user avatar   kuoluo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资本。


一来,资本主导的劳动关系限制了生育年龄个体的生育能力。

二来,生孩子已经成了资本掠夺这一代年轻人的关键节点。

资本驱使着年轻人像羊群一样奔赴这个节点,然后在这个关口埋伏好,等待收割。

不想被掠夺的年轻人,自然不会往鬼门关上撞。



这么说吧,

普法战争法国失利,(课本《最后一课》)、希特勒决定发起二战、日本的窘境等问题,背后都有出生率变低的的因素,

而究其根本原因,多半都是资本。




在探讨资本是如何影响出生率之前,

在这里我们要明确一件事情。

生育率下跌这件事指的不是战乱,饥荒年间人口数量急剧下降的“客观意义上不能生孩子”。

而是如今我们面临的,“主观意愿上不想生孩子。”

即,这一代年轻人,自愿放弃生育权利。



这事儿不仅仅发生在中国,美国欧洲其实都有这种情况发生,只是东亚地区尤为突出。

确切的说,从拿破仑的法国开始,尤其是是二战之后,发达、次发达国家依次发生的人口出生率下降,由欧洲开始,转到北美,然后转到东亚。

日本,韩国,和中国正在被少子化困扰。

这其中的原因,国情肯定有,但我们也要找到世界各国对生育率影响的共同点。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全世界都被影响,而且全世界越发达的国家越受影响?

为什么少子化先在法国出现,二战结束后少子化开始在全球蔓延,

或者说某些本来不安定不富裕的国家,安定富裕之后就会出现少子化?




答案显而易见。

什么东西全球范围内,越发达的地区越严重,不安定不发达的地区没有,一旦开始经济发展,ta就会出现?

什么东西从欧洲到美洲再到东亚的过程中,对社会的侵蚀能力在逐渐增强?

ta自然就是资本。






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这种情况吧:

1,普法战争。

我们都学都德的《最后一课》,讲的是普法战争失败的法国被迫割让领土,小村的孩子再也没有机会学习法语,只能学德语,在最后一节法语课上的故事。

在感受国仇家恨之余,我们不妨思考一下,为什么1812年前的法国揍的全欧洲都没脾气,1870年的法国就被刚统一德国的普鲁士打的割地赔款?

为什么?

因为人口。

1812年前的法国,人口2800多万,42万的军队。

普鲁士人口只有950万。


也就是一个法国的人口,比英国德国加起来人口还要高,加上经济支持,自然强。

但到了普法战争时期,经过了50年的休养生息,普鲁士人口已经超过了法国。

这时候的法国人口,一说是3200w,一说是2800w,我能找到的资料,是3800w。

50年里,平均的年人口增长率不超过1%。



那么为什么呢?

为什么本来人口是欧洲第一的法国,在19世纪却遭遇人口危机呢?

答案,当然是资本。

(以下这段描述,仅针对19-20世纪的法国,不要对号入座。)



精英阶层没时间生孩子。

这也是资本唯一控制不了的阶层。

精英家庭生育率低,主要法国社会的运行规则导致的。

法国的男性,要经过严苛的高中考试,通过率仅有0.4%。这批毕业的和没毕业的,还要经过三年的兵役,

兵役结束后,精英家庭的男性还要先在商界和政界站稳脚跟,才会考虑婚事。

在适婚年龄,精英阶层的男性几乎都在封闭式管理和琐事中。

他们没时间生孩子。




中产阶级被消费主义洗脑,无力生孩子。

法国因为男性要经过各种学习、兵役、培训,所以一般是丈夫比妻子大的家庭模式。

一般是兵役结束后的男性,娶没上高中的女性做妻子,男性比女性大6-7岁是常态。

而且在法国中产家庭的模式中,妻子一般不工作,所有的开支由丈夫负责。(类似日本)

而且因为当时消费主义的浪潮,奢侈品、艺术品、车、房子等“人们看得见的消费”与当时法国人的社会地位挂钩。即你不重要,你用的东西才决定你是不是中产。

这就造成了两个问题。

穷的中产男,如果没能力负担中产阶级的消费,要么娶穷人家的女孩做妻子,不买一些奢侈品。这样的结果就是失去中产阶级的标签——jojo我不做中产啦。

要么就只能打光棍,当时有一个名词叫“巴黎白痴”,说的就是巴黎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光棍们。


就算娶妻结婚,这种一个人要负担起家庭消费和中产阶级门面消费的情况下,通常负担不起一个孩子的花费(孩子也要消费“中产阶级标签”的商品,比如学校等等)

于是相当一大部分中产家庭不生孩子。





小个体商户没钱生孩子

在那个年代的欧洲,法国人迷恋奢侈品,然后又确实没那么多钱。

相反的,但在一些细小的领域和“人们看不见的领域”,他们以不消费著称,

那年月,即便是“穷酸的爱尔兰人”,也会觉得法国人有些抠门,他们省下来钱去存款,去购买债券(福楼拜、莫泊桑笔下的“年金”)

因为社会消费力不足,导致小个体商户根本无力维持自己的小生意。

小个体商户们更没钱生孩子。





工人阶级,与贫困阶级都被艹阳痿了没法生孩子。

那个年代的法国没有劳动保护法,工人一般是72小时工作制,

对的,1850年前后的法国工人们,每天工作12小时,每周上班6天。九点上班九点下班。偶尔加班。

而且,相比起他们在农村的穷亲戚,在城里的工人们一般还会因为高薪而沾沾自喜。

(写这段的时候北哥帮我查的资料,我们俩差点笑抽。)

但不管是痛苦还是快乐。

他们缺少资产,缺少时间,缺少安全感。

任何生物都是不会在这种情况下生孩子的。





于是,一张由资本筑成的大网覆盖了整个19世纪的法兰西。

法兰西的人口被扼住了喉咙,

1860年法国人口被奥地利追上,1870年与德国持平,1900年被英国赶超。

法国从拿破仑时期的欧洲第一,变成三流人口国家。,

最终被普鲁士干的割地赔款。




被干的割地赔款之后没有任何变化。

普法战争之后的法国继续实行72小时工作制,在一战之前,法国的青年人未老先衰,女工人在最佳生育年龄高负荷工作,无法也没心情生孩子。

同时,因为高负荷的工作对机体的摧残,法国婴儿的死亡率极高。

1860年出生的10万多新生儿里,死婴有4.5万,达到了45%。




然后又发生了两件可笑的事儿。

一个是1882年,法国立法禁止13岁以下的童工(是的,之前童工合法)。

然而,劳动人民用更低的生育率回应政府。

在劳动人民脑袋里,孩子=童工=挣钱,不能干活的孩子没有出生的必要。

这并非劳动人民也被资本侵蚀,而是在当时的法国,孩子的教育被资本把控,如果孩子不打工的话,那么去读书的学费,足够压死所有的贫困夫妻。



第二个,就是传说中的“肚腹罢工”

由工会主导,妇女们开始了最本质的罢工活动——不生孩子

女性肚子里不怀胎,不为资本家提供廉价劳动力,不为列强争霸提供“炮灰”。

这又引起了出生率的下降。




种种的幺蛾子让法国一步步从欧洲之王,成为欧洲小瘪三,

在这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居功甚伟。

事实上,1939年8月22日的德国高层军事会议上,希特勒提及出生率问题,并且当做法国国力下降的论据,之后,纳粹在一个星期后发动了二战。

我在这里不能说二战就是因为人口决定的,

但希特勒丧心病狂的背后,被资本侵蚀的德国正出现法国百年前的窘境, 也是事实。






第二个例子,就是日本。

据日本《东方新报》28 日报道,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日本 2020 年的出生人口约为 84.8 万人,与 2019 年相比减少约 1.7 万人,降至 1899 年有该项统计以来的历史最低。


那么,日本的出生率为什么这么低呢?

简而言之就是一张图。


这其中的很多原因都跟法国类似。

比如经济压力,工作压力等等等。

但有一组数据相当清奇,我一定要跟大家聊一聊。


根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的调查显示:

在日本18岁至34岁的女性中,有50%没有男朋友;有39%还是处女;

在日本18至34岁的男性中,有36%还是“处男”。


如果处女率+处男率都这么高的话,生育率这么低也不是一件不能理解的事情。



事实上,从1962年-1975年的日本第二波婴儿潮结束之后一直到现在,日本的出生率都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半死不活。


尤其是广场协定的1985年之后,日本物价飞涨,消费主义开始逐渐占据人们的心智。

泡沫经济的背后,是出生人口与出生率的双双崩盘。

资本希望日本人及时行乐,及时行乐就暂时不急着安定,不急着结婚,不急着生子。

于是泡沫时代,无人愿意生孩子。


泡沫破裂后,每个人都背负着巨量的债务,日本的经济几乎还不如广岛时期(数量够,但是人们的期待值真的不如二战结束时)

资产被蒸发的人们看着消费压力,看着能预见到的孩子带来的巨量负担,。

他们养不起孩子,自然也就不会生孩子,



1973年,日本出生率2.1,出生209万人。

1985年,1.76,148万。

1995年,1.42,118万。

事实上,在21时机到来之前,日本如今的窘境,已经成定局。


新的千禧年到来,带来的不仅是希望,也有无尽的压力。

最大的困难,是工作时间的提升。

平成时代,迪迦带来了光,没有带来孩子。

2005年,日本出生率达到1.26的历史新低,同时人口也开始实现负增长,泡沫时代的打造好的棺材,今天终究是按上了一颗钉子(北哥在这里说EDG粉丝狂喜,咱也不知道啥意思)。



然后就是一路雪崩,从05年开始日本人口持续走低,直到令和时代的第一个完整年份。

2000年,出生人口84.8万。


至于为什么,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人口动向研究部长石井太说,

新生儿数量再创新低的主要原因主要在于,人们认为抚养和教育子女费用和负担过高,因此无法按理想中的数量生育更多孩子。


说到底,还是费用。

为什么会造成“费用问题”?

无疑是资本。






好了,

当我们回顾了特别有既视感的法兰西和霓虹国之后,

不难看出这些出生率下降的国家,都有几个共同点。

1,生育年龄的劳动人口,因为繁忙的劳动压力无力生育。

2,生育年龄的适婚人口,因为结婚、生子的大量经济压力无意生育。


前者是因为资本,后者也是因为资本。

一般来说,当一个群体威胁到另一个群体,甚至会让这个群体灭绝的时候。

我们称呼为A是B的天敌。

由此,资本也许是人类的天敌。



好了不开玩笑了。

第一条。

1,生育年龄的劳动人口,因为繁忙的劳动压力无力生育。

这个大家应该自然理解。

19世纪的法国,劳工因为996每周72小时压力而无力生育。

20世纪初的德国,劳工因为每周72小时的工作压力而生育率降低

21世纪的日本,因为也许不到72小时,但是精神+肉体双重压力而生育率降低。

中国,自然也跑不了。

富士康在加班,建筑工地在加班,互联网大厂在加班。

加班之后拖着沉重的身子,是没有力气在生命的原野上躬耕的。

白天996,晚上669的福报,来上一年可能就会猝死。




第二条:

就是我一开始说的,资本把生孩子当成了收割的重要节点。

这个大家可能不是很清楚,

我来展开阐述一下。



在展开之前,又得讲一个新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水龙兽与加斯马吐龙,角马与鳄鱼,鲑鱼与棕熊。

水龙兽与加斯马吐龙,在CCTV探索发现频道《史前生物大冒险》有播放。

角马、鳄鱼、鲑鱼、棕熊大家自然知道。

这三组的共同点,

是水龙兽、角马、鲑鱼总要进行周期性的迁徙。

加斯马吐龙,鳄鱼,棕熊总会在后者的迁徙道路上伺机而动,捕猎这群可怜的小东西。

以鲑鱼为例,

每年夏天,太平洋里的成熟鲑鱼都会集结在一起,准备返回出生地产卵。

游过数千公里的海路和两千多公里的河道,朝着故乡逆流而上。

而棕熊,就会等在这趟旅途终点,或者旅途中的瀑布、激流处。

等到筋疲力尽的鲑鱼路过,然后啊呜一口,吧唧吧唧吃掉。

一般情况下,熊是无法捕捉灵活的鲑鱼的,

但是一旦有了“必经之路”这个限制,鲑鱼的死亡就是确定的。

事实上,只要站在瀑布口,那么只要轻轻一张嘴,鲑鱼就会跃进熊的嘴巴里。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鲑鱼迁徙的路上,熊等在瀑布口,

水龙兽与角马迁移的道路上,加斯马吐龙与鳄鱼虎视眈眈。

跟资本一毛一样。




这时候有人会说,阔落你又在胡说八道什么,资本家跟鳄鱼棕熊有啥关系。

还真的有关系。

熊为什么能抓住鲑鱼?因为筋疲力尽,因为“必经之路”

不管怎么样,鲑鱼总要从那边经过。我守株待兔就好了。

那么,资本有没有给年轻人描绘必经之路?

有的。

资本给人群限定的“必经之路”,就是消费主义。



前段时间看《大江大河》,宋运辉的毛衣是姐姐织的,衬衫是姐姐卖了头发买的。

作为一个95后,家里生在相对贫困和闭塞的地区,所以我小时候也会穿自己家做的棉裤,自己外婆给缝的布沙包,玩用松紧带做的跳皮筋。

我吃的油是村里油坊榨的,

吃的馒头是自己家小麦换的面做的,

吃的青菜是自己家地里长的。



但是如今,所有的衣食住行,都来自于明码标价的购买。

它们被称之为“商品”

而从我们接受商品的同质化开始,资本就可以利用他们在时间、资源上的优势收割个人。



对的,资本控制人的方式就是这么简单。

在如今的时代,你要用,就要购买。

最便宜的东西也许只能满足最基本的使用需求,甚至最基本的使用需求都无法满足。

你想要更多,就要花更多钱。

花钱,就要工作。

不工作,就要借钱,然后为了还钱更努力的工作。

工作有了钱就有更多的理由消费。

依托于钱,开始于钱,结束于钱,然后又开始于钱,

由此,资本循环的闭环达成。




资本让人花钱的办法,跟棕熊想吃鲑鱼的办法一样。

就是找到消费者的“必经之路”,然后伺机而动,或者干脆张开嘴巴等着鲑鱼跳进嘴里。

如果没有“必经之路”,就给人创造一条必经之路,

为了更好的收割,资本会逐渐的开始像狼群驱赶羊群一样,驱赶我们向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为了更好的收割,资本会在消费者的脑中建立起一个方向,让消费者乖乖走进他们的嘴巴里。

这就是消费主义。



不信?

钻石有价值吗?

每年开采出来的钻石,和地球上的钻石储量明明这么多,为什么还是这么贵?

钻石和爱情真的有关系吗?

没有。

钻石与爱情的故事,是1938年,戴尔比斯与纽约的Ayer广告公司做的一场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他们花费三年的时间,在报纸上刊登广告, 在电影中强化钻石与爱情故事的关系。

让设计师表达钻石是潮流,让名流站台彰显钻石的高贵,让英国皇室为钻石代言。

由此,每一个结婚的年轻人都期待有一颗钻石。

钻石与结婚,成了角马迁徙过程中的河流,资本就像鳄鱼等待着。

等待热恋中的年轻人,跳进他们编造出的网中。




以钻石为例,资本主义的常规套路,就是把商品与生活划等号。

情人节=鲜花+巧克力,没有就是不爱。

11.11,12.12,6.18就是要消费,没有就是亏大了。

穿了JK就是可爱小姐姐,用了高端键盘就是游戏大神,穿了一线潮牌就是潮流达人。

吃了网红脏脏包就是精致,用了高端手机就是商务人士。

给人群贴标签、给行为贴标签、给节日贴标签,给任何东西贴上标签

用一个个标签给你不得不花钱的理由。




一个个理由,就是一条条迁徙的路线。

那件商品,就是路线上的河流。

人群就是可怜巴巴的角马,资本家就是鳄鱼。

当人们接受了“购买就会获得”的信息,就好像角马确认河的对岸是草肠,

猎物,就会自发的走进猎手的口中。




而生孩子,就是目前资本花下的最大的一条“必经之路”

在这条路上,有一条最深的河流,

河流里,有最贪婪的资本鳄鱼

准备从年轻人身上咬下最大的一块肉。



对的,因为笃定“年轻人一定会生孩子”,所以资本在年轻人没生孩子之前,就帮着他们计划好了未来要花的钱。

结婚阶段:房子,车子,彩礼,装修,婚礼的费用

备孕阶段:叶酸等补剂,营养品,私立医院高昂的检查费用。

怀孕阶段:各种不菲的营养品,胎教项目,体检与健康保险项目。

生产阶段:分娩费用,营养费用,检查费用。

幼儿阶段:营养品,早教班,托儿所,进口奶粉。

儿童阶段:进口营养品,电梯轿厢无止境的妙可蓝多奶酪棒,玩具,补习班,兴趣班。

等等等等,毅种循环。



相比起其他消费主义的陷阱,生孩子对资本来说简直是天赐的礼物。

他们不用费心去教育,因为总得生。

父母也许不舍得给自己花钱,但六个钱包都得给孩子花钱。

所以他们灌输给孩子的“消费主义”就更加不遗余力。



举个例子,

某个品牌的儿童手表,在电视上做广告,而且插播在动画片时间——让孩子买。

手表自带交友软件,如果你不买,或者买了其他品牌的手表,孩子不能跟其他人混一个群。——逼爸妈给孩子买。

然后在爷爷奶奶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京剧之间,插播孩子如果联系不到,电话手表可以报警啦,帮助联系家长啦,定位啦之类的让老年人恐慌的广告内容——逼老人给孩子买。

孩子是角马,资本是鳄鱼。

这个小天才手表是河流,而这些充斥着的广告信息,就是不断驱使着孩子、家长、爷爷奶奶前往那条河流的“鞭子”

类似这样的河流,在生孩子这条路上,还有无数条。



当一个年轻人,

远远的看见这条叫做“生孩子”的路上,有资本已经撒下了无数张网,无数张嘴巴等着把你敲骨吸髓。

他会愿意往前走吗?




资本来到人间,从头到脚都每个毛孔都滴着血与肮脏的东西。

在英国,他们搞羊吃人。

在美洲,他们屠杀印第安人。

在大西洋,他们贩卖黑奴

在欧洲,他们发起战争

在东亚,他们驱使军国主义侵略中国。


进入新的千禧年,

他们依旧在举起屠刀,在海湾,在阿拉伯,在伊朗,在伊拉克。

但他们有了更简单,更方便的收割方式。

事实上,因为资本主义,这些年本该初生但没有出生的婴儿;因为压力本应长寿却早死的年轻人,可能比二战死亡人数还要多。




生育率低下,其实仅仅是资本侵蚀社会的一个点而已。

在这个时代,人们失去了阅读的时间,失去了倾听的时间,失去了思考的时间,

失去了家人团聚的时间,失去了本应健康的身体和心理,

不少人失去了除金钱之外所有信仰。失去了安全感,失去了除了金钱之外的一切。




但其实,资本也想持续不断的割韭菜,资本也不想人们不生孩子,资本也想继续有孩子出来,一茬一茬的收割。

这大概是资本主义最大的局限性。

我们只能等待时间给我们一个答案:

究竟是资本先消亡,还是健全的人类社会先被摧毁呢?

甚至,是人类先消亡呢?



参考资料:

1,抖音作者:侯哥不务空;(这篇文章的出发点参考了候老师在2020年年底的视频,侯老师的视频质量颇高,大家也可以去看看。)

2,世界人口大全网;(该网站可以查询各国人口相关数据)

3,@我叫金克丝 老师的一则知乎答案

4,凤凰网:《持续一个多世纪的法国人口危机》

感谢以上。




                       

相关话题

  有哪些“年纪小一点都不知道”的梗? 
  90后的你现在恐婚吗? 
  00后大学生如何才能通过努力在深圳买房? 
  90 后是被牺牲掉的一代吗? 
  如何看待吴奇霖写给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一封信? 
  90后的我们能不能像丁辉一样背水一战? 
  专科出身的你,现在从事怎样的工作?过着怎样的生活? 
  如何看待 00 后 CEO 喻言的言论? 
  如何看待「90 后不敢看体检报告」的现象? 
  如何看待月饼在年轻群体中越来越不受欢迎的现象?平时你会想到买月饼吃吗?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欧盟不承认白俄罗斯选举结果,并将制裁相关个人?反映出西方怎样的政治价值观?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阿联酋承认以色列?





© 2024-06-2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