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00后比90后少了4700万,大家对生孩子为什么越来越抗拒? 第4页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大家还挺能胡说的,拼命往房价和996引。

题目是“00后比90后少了4700万”。

00后出生于2000到2009年,老实讲和什么房价关系不大,就是计划生育的威力大了。

大多数这里回答在论证的其实是“20后比00后少4700万”的问题。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城市对于劳动力的使用方式叫掐草尖。就是城市只接收18岁到28岁的体力劳动者。和25岁到35岁的脑力劳动者。

至于18岁的体力劳动者,在18岁以前,是怎么长到18岁的,城市不负责。25岁的脑力劳动者,在25岁以前,是如何接受教育的,培养出来的,城市不负责。

同样,28岁的体力劳动者,在体力下降以后,怎么生活,城市不负责。35岁的脑力劳动者,在加班能力下降以后,怎么生活,城市不负责。

这种涸泽而渔的劳动力使用方式,必然造成劳动力培养的得不偿失。

甚至,对于大部分大学毕业在城市打工的女性来说,生完孩子以后,唯一适合自己一边照顾孩子,一边赚钱的工作,就只能改行做微商了。


user avatar   zhang-xu-guang-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房价是最好的节育工具”,对此,我深有体会。

公司的午饭时间,我和两位同事组成了长期“三人饭团”,而三个人的年龄分别则是40多岁、30多岁、20多岁,也恰好是70后、80后、90后。

吃饭时,婚姻和孩子是我们的长期话题,我们的观点有很大的差别,而影响我们观点的最大因素就是房子。

我是70后的代表,房子没有对我的人生造成太大的困扰,即使在北京。

关于房子,我、以及大部分70后同事,都是在北京奥运会(2008年)之前上的车。

08年之前,即使是一名拥有多年工作经验的程序员,月薪1万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为此我曾相当骄傲。

而北京今年(2021年)的行情,一个刚入行的本科程序员都不止这个数。普遍来看,入了行,工作3年后再跳槽,年薪20万几乎是起步价。

相比之下,似乎我这个早参加工作20年的70后挺悲催,没赶上好时候。

其实不然!

大概06年的时候,我去北京苏州街办事,经过某小区,看到房产中介挂出了单价超1万的房子,记得很清楚,我当时狠狠的骂了一句:

“还让不让人过了,一平米1万,我他妈不吃不喝一个月都不够!”

再对比今天,再想起那时候我说的话,都觉得魔幻,因为今天,同样的地段,同样的小区,均价都快10万了。

现实是,虽然那时候我们抱怨买不起苏州街的房子,但也有大把均价几千的房子,因此大家工作几年后,也都纷纷买了自己的第一套房,啃老是不需要的。

而那之后,房价就开始快速上涨,相比于70后,晚工作10年的的80后买房已是件令人沉重的事。

对80后来说,普通家庭,靠一个人工作的积攒买房几乎是不可能的,一般是男女双方的积攒再加上双方父母的支援才能咬牙上车。

但即使如此,好地段,稍宽敞点的房子也是不敢想的。

今天,第一批90后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而在北京,首付上车,现金150万几乎都没什么选择。

但现实是,即使在相对高收入的it圈,对普通家庭来说,150万也是个让人恐慌的数字。

所以,我看到的是,对于房子,90后已不再挣扎,甚至都不愿意谈,有人说他们麻木,缺乏奋斗精神,但我感到的分明是绝望。

所以,就房子来说,伴随着房价一路上涨,我看到的现实是:

70后,买2套房,地段好,面积大,一套自住,一套出租。

80后,买1套房,地段一般,面积窘迫。

90后,买不起房。

但是呀,房子于我们于我们的生活却又如此必须。没有房子,孩子上学是个大问题。房子小了,孩子+老人,挤都挤不下。

所以,对于孩子,我看到的现实是:

70后,在全面2孩放开后,好多人都紧急忙慌的搭上末班车又生了个,虽然辛苦,但毕竟还能周转过来。

80后,想要生二胎,看看自己那空间窘迫的家,再想想每月的房贷和养娃开支,再想想那残酷的职场35线,长叹一声,还是算了罢。

90后,对不起,啥都不想,因为想了也没有用,索性躺平装死,别说生娃,谈恋爱有时候都觉得累。

关于这些,我的70后、80后、90后饭搭组合如此,放大到同事圈、朋友圈也大概如此。

我们这代人曾相信奋斗绝对改变命运,并曾把自己的一点点“成功”归结为能力而沾沾自喜,而随着年长,看着身后同样勤奋的80后、90后迥然不同的命运,我又相信了:

我们都是被时代大潮裹挟的鱼虾,身不由己,随波逐流,!


user avatar   bo-na-ba-na-po-lun-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先来告诉你以前的时代为什么大家都乐于生育吧。

一个家庭,最开始是男女主人,结婚时只有十几岁,男的耕地女的织布纺纱,后来生了长子或长女,两口子花精力把孩子养大到6岁,这时候如果是儿子就可以跟着爹下地干活,如果是女儿则可以完全操持家务以及帮母亲织作,那么家中实际从事生产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变成三个。接着生了二胎,照顾的工作全部扔给大儿子/大女儿,而三胎和二胎的时间相隔的更短一些,就这样继续生好了,反正生下来就让大孩子照顾小孩子,以此类推即可。

即便中途因为古代医疗环境恶劣,出现母亲难产而死,或者小孩子生病早夭,男主人也可以续弦继续生,小孩子也总能留下一半。

这样我们最后以男女主人(女主人极可能不是最初的那个)基本失去继续生育能力或意愿为止,参照美国电影《儿女一罗筐》中贝克家的设定,一共十二个孩子,六儿六女,那么在古代,大儿子和两个大女儿已经结婚,大儿子生的孙子孙女继续上面的流程,女儿出嫁则可以通过嫁妆和姻亲与其他家族联合,又或者能招到上门女婿为家庭继续添丁,那么到男女主人都五十岁的时候,家中可以从事劳作的儿子和孙子的数量就已经达到十个甚至更多。

你以为这十个儿子孙子上门女婿和外孙在古代能干什么?他们可以帮助父亲去开垦荒地,可以用武力拓展生存空间,当然也可以保护家族。即便遇到荒年,甚至更严重一些,他们不得不落草为寇,相对于那些子女稀少的家庭,他们也能抢到更多。

而这,还是保守估计,我还没算男主人随着家中劳力增加导致生产水平提高带来的生活水平提高,于是进一步纳妾生更多孩子的情况。

所以古代乃至近代农业社会的人,为什么喜欢生孩子,原因很简单——那个时代的经济模式是什么?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作坊型小农经济,所以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劳动力越多,当然越可能保障其存活,促使其发展,甚至完成从自耕农到地主的阶级跃迁。

并且随着子孙人数的增加,男女主人的负担其实是越来越小的,这种正向回馈快并且收益持续增长的模式,明显符合成瘾机制,爱生孩子简直再正常不过了。

然而工业社会,尤其是现代社会,从事生产的门槛大幅提高——一个六岁的普通孩子可以学着干农活,可以包揽所有家务,但一个六岁的普通孩子是决然无法精通微积分、编程、做实验、画设计图或者修理复杂设备的,这导致家庭中的父母生孩子的收益时间大幅延后,甚至是延后到两口子无法继续从事社会劳动的时期,而成本则随之大幅增加,增加到那些青春停留在农业社会和初工业化社会的老人们无法理解的程度——别的不说,光是农业时代的大带小模式彻底失去可操作性:你的孩子还要为了进入社会化生产中的内卷而全身心投入到军备竞赛中,哪有精力和义务去管弟弟妹妹?

难听、粗糙但却毫不夸张的说,以前你每多生一个孩子,不考虑收益,仅哺乳成本就能降至上次生育的一半,而养育成本在二胎后就变得微乎其微;而现在你每多生一个孩子,哺乳成本和养育成本都会升至上次生育的两倍。这种情况下,你以为大家都是傻逼还是生育机器,会跟以前一样下崽?

古今养育的风险也是天壤之别的:古代屁民虽然医疗条件差,但可以通过另娶和多生来弥补孩子早夭造成的损失;可是现代普通人不辞辛劳的情况下也只能养一两个孩子,一旦有什么意外,之前的投入全搭进去了,晚景更加凄凉。

最关键的是,生产单位早就不是家庭,而是企业了。

因此人们生育更多孩子的所有原动力都已经消失。

企业主当然是希望人们像以前那样多生,因为无论如何他们都是最大的受益者——蓝海期会为其提供更多的劳动力,红海期则可以通过内卷的方式使企业主更大胆的压低人力成本。

可这世界上大部分人不是企业主,他们如果像农业社会的小民那样下崽,最后的下场就是家破人亡。

生孩子对于现代的普通人来说,纯粹就是负担,这不是小布尔乔亚打几个字贴几张图做几碗亲情方面的鸡汤就能抵消掉的。

借用伟人的话,人民群众深闭固拒,你还逼迫,你算老几?


user avatar   present-is-gift 网友的相关建议: 
      

@寒蝉 这位朋友很平实的把这个问题最核心的答案给讲出来了。中国现阶段确实对普通人非常不友好!上个图吧

这个数据当然只能当个参考,不过呢我相信大家从各自的生活状态里可以感觉出这个张图里的曲线还是比较符合事实的。从图里我们可以知道前10%的人占有了70%的财富。再看看全球的情况

这张图虽说是全球的,不过中国的情况跟这个差不多,甚至贫富分化状态还严重。仔细看看这张图,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或者咱们说是比较优秀的“普通人”,假定你是前26~9%这个区间里,那么你只能分得13.9%的财富,前8%的人平均财富是你的3倍!

作为普通人,可以想一想如果自己的财富,收入增加3倍会是什么样子。会不会对生儿育女就不那么排斥。

这就是当前问题的核心,贫富分化太离谱

按照这个分布我制作了一张财富分布的拟合图,横坐标是从前1%到100%的人群。纵坐标是财富的数额。第100%人群财富为1.

这个图表当然很不严谨,不过没关系,大概的误差不会非常大。根据这张图,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处在40%的位置上,那么你跟处于10%位置上的人财富相差250倍!!!跟处于20%的人财富相差40倍!!

扪心自问,如果大家的收入和财富都增加了40倍,还会这么排斥生育吗?

当然这个数据仅仅能作为参考,在我看来实际的情况可能更糟,因为富人还很擅长隐瞒财富。对许多人来说,财富收入增加10倍也就不会抗拒生育了。

其实我想表达的是,贫富分化会持续不断地制造各种社会矛盾。我们熟知的亲子矛盾,夫妻矛盾,老龄化问题,甚至最近国际上频频爆发的各种冲突,都可以从贫富分化中找到答案。在这种贫富分化剧烈的时代,普通人跟loser的区别不大,属于要被优胜劣汰的那个劣汰的一端。

中等,良好是无法有一个像样的正常生活的,只有优秀,才能活得像个人样。而这种情况下,生育率若能提高才怪!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城镇化】中学的时候,下乡学农,才知道农村的房子有多大。再生个孩子,也就加个床的事情。但是在上海的市区,三室的房子是啥价钱?而所谓两室一厅,小的一室,可以小到十平方以下。生两个孩子的话,只能学香港,上下铺。如果生了一男一女,一个高三,一个初三,住一间也不方便。如果生了两个男孩,要准备两套婚房。---- 结论,出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农民离开了宅基地。


user avatar   feng-zhi-shang-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每一个奴隶的内心都是抗拒生育的,都不愿让自己的孩子苟且的活着。

只不过曾经的奴隶没有避孕技术

而现在的奴隶懂得了避孕技术

仅此而已

最近最触动的一个视频

你父母挣多少钱,别怪我瞧不起你 https://www.zhihu.com/video/1349186688145612800

惊恐的不仅仅是这位老师说的话

而是这理直气壮的的语气

是那么的理所当然

“奴隶的孩子也配???”


user avatar    网友的相关建议: 
      

和某个行业前辈聊天,讲起来若干年前他一个朋友在上海某外资投行工作的时候让下属无限加班,最后把那个孩子累猝死了。

我:那他后来怎么了?

前辈:没怎么样。换了家投行接着做老板。

我:就这样?

前辈:还能怎么样?如果不是他和公司管理层本来就有矛盾,走都不用走,这样的junior累死一个给你发10个你信不信?

我信的。这个行业从来不缺年轻人,连我都经常收到各种自荐。可是当优秀的年轻人都在前赴后继地往明知能累死人的工作岗位上跳的时候,没人觉得有哪里不对吗?那个可怜的死掉的孩子也是交大的。他是父母倾注大量心血的宝贝吧,他是所有同辈眼里的天之骄子吧,他应该是万里挑一的天分,加上一路努力又勤奋吧。可是最后呢,他死的是这样无声又无息啊。

「小管家建议删除」


公司新来的小朋友真的很厉害,英文水平接近native speaker,会编程搭model有投资经验,我入职的时候啥都不行,但是我那时候的合同上收入是他现在的两倍。

现在小孩子教育质量军备竞赛式的提高了,可惜他的竞争对手们也是。所以这一切都不会停止,只会越来越卷。

好像一个游戏随着版本迭代,副本难度越来越高,奖励却越来越少,我是”来都来了“的心态,所以不会退游,但是这个游戏也实在是没有好玩到让我有兴趣拉新玩家入坑。


有人在评论区说,开头那个年轻人的路是他自己选的,所以活该。

那么我就想问一下了,一个普通家庭出身,除了头脑,一无所有的小孩子,除了加入这种注定996的行业,还有哪些职位能让他不啃老攒出一套房,攒出自己和父母的养老金?

想要这些,是贪婪吗?这是一个普通人基本的生活需求罢了。

这还能叫“选”吗?

当然,我承认,他有头脑有天赋,已经比大部分人都幸运。那些真正已经被生活压垮的年轻人,他们才是沉默的大部分。

看看他们吧。



如何看待我国 2020 年出生人口为 1200 万人,处于较低生育水平?这一数字意味着什么


user avatar   zhui-feng-yue-ying-41 网友的相关建议: 
      

第一,生孩子容易,养孩子太难。

这是我之前一个回答,里边列举了现在生孩子所带来的经济压力,体力压力,时间压力,责任压力等等,虽然有不少抬杠的,虽然很多事情同时发生在我家也是巧合,不过就看这么多人点了赞同,也说明大家普遍有所认同的。

谁要再说「生个孩子不就是家里多一张嘴吃饭么」,这人简直活在上个世纪。

养孩子太难,这是大家都在吐槽的,那既然生不生是自由,很多人干嘛给自己找麻烦?人家有权力选择逃避麻烦。

第二,大家的避孕措施越来越到位。

这条有两个指向,一种是意外怀孕的,一种是耐不住寂寞的。

避孕措施不到位的年代,多少人奉子成婚,多少小夫妻其实主观上也不想要孩子,但是搞就有概率怀,怀了,自认“点背”,那咋办?生下来呗。

避孕措施到位的年代,约炮的随便搞,搞出事的概率大大降低,即使出事了处理也方便,小夫妻不想要孩子的,人家天天翻云覆雨干柴烈火,也搞不出孩子来。

第三,上学时间变长。

现在城市里还能见到25岁就生了俩孩子的辣妈吗?极少,那次我碰见了,跟她聊,她说她周围几乎没有看见过23岁就生孩子的,和她同期生的都是30岁左右的。她也是赶巧了天时地利人和都有才选择这么早就生娃的。

我又想了想我周围,几乎一个没有,因为我们毕业就已经25岁了,上几年班,谈几年恋爱,30岁生孩子太正常了。最早的一个同学是挺着肚子去毕业答辩的。

回想我爸妈的时代,他们本科学历已经属于人中龙凤了,而现在,一个硕士学历的人很可能找不到理想的工作。

那可不是,往后错几年,生孩子晚几年,过去都是20出头生孩子,现在都是30左右生孩子,生育率就大幅下跌。

第四,女性工作地位和忙碌程度的提高。

男〇女〇先别急,我没拿女性和男性比,我就是拿现在的女性和几十年前的女性比,工作地位和忙碌程度有所提高,进入职场打拼,996,007。这没什么争议吧?现在还能找到一杯茶一张报纸一下午的工作吗?

多少人是即使下班了都不得安宁,归功于手机,领导随时能找到你。

所以和几十年前的同龄女性比,现在女性谈恋爱的机会,结婚的机会,造人的机会,留下造出的人的机会,都在减少,或者说,因为发生机会少了,整体时间一定会错后。

如果,我们像过去那样像现在日韩那样,社会主流男主外女主内,这方面会有很大的变化。

第五,青年人个人角色越来越丰富。

我妈总是批评我们俩,你都有孩子了怎么还打游戏,你都有孩子了怎么还老跟人聊天应酬,你都有孩子了怎么还值夜班(what???),你都有孩子了怎么还看比赛,你都有孩子了怎么还总加班。

简言之就是一句话:你都有孩子了,怎么还不放弃你其他身份,安心的当孩子父母这个身份?

他们那代人确实这样,我爸妈我岳父岳母,有了孩子,自己其他的身份,能舍弃的就舍弃,全心全意当「孩子父母」这一个角色。

我们是做不到的,「孩子父母」只是我们其中一个角色。

我除了是我儿子的爸爸,我还是我媳妇儿的丈夫,还是我父母的孩子,还是我医院的职工,我患者的医生,我领导的下属,我师父的徒弟,我同事的战友,我学生的老师,我朋友的朋友,看直播的足球迷,看比赛的电竞迷,魔兽里的治疗MT,王者里的射手打野。。。

还是知乎的答主,以及其他知乎答主的粉丝。

有了孩子,我会减少其他的角色任务,保证完成「孩子爸爸」这一个最重要的角色任务,其他角色任务要给这个角色任务让路。

但你让我完全舍弃那么多身份,抱歉,我不可能做到。

如果我真做到了,那我就不是我了。

那完全不愿意舍弃这些身份的人呢?

只能选择不要孩子喽,总不能生下来不管孩子吧。

总之,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都要面临的问题,人们从无限制地生孩子逐渐变成因为各种原因而不愿意要孩子,而导致生育率下跌,人口老龄化等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我们只是在走很多国家社会走过的老路而已。

就这样了。

✧ (ˊωˋ*) ✧


user avatar   dao-bi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我自身而言是怕麻烦。

带小孩可太麻烦了

  • 在刚刚生下来那一两年内,是没法睡一个完整的觉的;
  • 小孩会吃饭之后,看见很多父母都是追着喂;
  • 小孩生下来之后,两代人、两家人的育儿观开始出现冲突,没处理好就是家庭裂痕的开始;
  • 小孩成长过程中,各方面都是心力交瘁。

这么多麻烦之后,不禁想问自己,生孩子是为了什么?问着问着就不想生了。

相信有人也是和我差不多的想法。

从我接触到的人来说,部分是这个信息社会的锅。

有的人可太焦虑了。

在以前我这个圈子,接触不到年收入几百万的人,大家互相攀比,始终还是在有限范围内。

就现在,互联网的便捷加上某些人装逼,映入眼帘的总是「我今年20岁,赚了人生第一桶金,100万」这类消息。

会让人不由得产生「都是普通人,他可以,为什么我不可以」这种想法,因而对自身的境遇有了很大的焦虑感。

这种焦虑感不仅影响着自身,让自己对现状不满,也有了过高的预期;

同样影响着对生育的想法,毕竟自己的子女怎么能差呢?

我也吃惊地遇到过有年收入十余万的人告诉我,收入百万在这个社会不算高,钱很少。

(为免遇到杠,我这里解释下,年入百万肯定不是富豪,但是过日子可以过得舒服了,并且是大多数人无法达到的天花板,属于高收入了。不过年入百万的人很多也陷入了我说的这种焦虑中,毕竟他们对标的是年入几百万或者千万的人)

我也短暂的陷入过这种焦虑,后来很快想清楚了一件事:

我能力有限,不要好高骛远。
为什么不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的过日子,摸到自己的天花板之前,释放欲望,好好奋斗;摸到自己的天花板之后,控制欲望,好好享受呢?

还有一些人是单纯就不想生

百样米养百样人,不能否定存在这样的人。

比如某些女性现在就是单纯的不想生孩子。

造成她们这种想法的,有的是因为互联网兴起的女权风潮,也有自己确实对生孩子有恐惧。毕竟是真的挺遭罪的。

愿意生就生,不愿意生就算了。

无论生不生,以后养老都得靠自己,以及需要呼吁建立更完善的养老体系。




                       

相关话题

  为什么这一代90后作家影响力不足? 
  高中生玩知乎后看到大世界有些失落怎么办? 
  我今年 23 岁,不去上班行不行? 
  00后女生,家里给 80 万买车该怎么选呢? 
  如何评价欧阳娜娜的长相? 
  90后上班族颈椎病利器推荐一下!? 
  90 后、00 后真的不如改革开放那一代吗? 
  整个部门80多人,只有总监一人是80后,其他的80后去哪了? 
  初中毕业就进工厂了,现在想离开工厂,有什么好的出路? 
  如何看待部分90后刚毕业就已经有钱买房?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欧盟不承认白俄罗斯选举结果,并将制裁相关个人?反映出西方怎样的政治价值观?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阿联酋承认以色列?





© 2024-06-2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