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中国网络上的性别对立如此严重?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之前看过某个自媒体运营人员发的一篇文章,里面提到过一些引导流量的方式,其中之一就是挑动对立。

具体操作方式如下,首先要提供标准清晰地结论:

“一米八以下的男的都是残废。
C罩杯以下的都不叫女人。
山东人酒量秒杀东北和内蒙。
北方人没有南方人有钱。
二本和专科没啥区别。
詹姆斯已经超越乔丹。
年薪百万以下的都不叫工作。”
为什么这些话这么容易引起争议呢?因为它们都是“标准清晰的结论”。
它有很明确的标准“一米八以下的男人”、“C罩杯以下的女人”、“50万以下的车”,它们也有很清晰的结论“是残废”、“不算女人”、“不算豪车”。
这种比零分熟牛排还要简单粗暴的语录就让人有代入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产生强烈的认同或者反对的情绪。比如前面那句“年赚百万以下的都不叫工作”,大部分人年收入都不到百万,自然气得跳脚骂娘,分分钟打出一篇小作文声讨作者。但如果改成“年收入太低的工作都不叫工作”,标准一模糊,它的营销效果就没有那么好,大家看完最多歪嘴扭头“哼”一声。

放到男女问题上。比如有这么两句话:

第一句,“国内有很多男性在尊重女性方面做的还不够”;

第二句,“国男都是不尊重女性的垃圾”

第一句话是事实,但也就是正确的废话,没有什么传播价值。

而第二句话呢?你是不是想评论两句。

接下来,你需要挑衅“非目标客户”:

什么叫“挑衅非目标客户”?
不是说让你拿根棒球棍去跟人干仗,而是通过跟“非目标客户”人群的对抗,引起目标人群的关注和支持。
我举个例子。
你在广州新开了一家餐厅,没啥人气,顾客还没服务员多呢。于是你在门口挂个牌子,上面写着“本店不招待黑人”,这就叫挑衅“非目标客户”。反正黑人来你店里的也不多,你挑衅一下,很多国人一看觉得很有意思,拍下来发网上,肯定很多人赞成和反对,一来二去就火了。
你也不要怕别人骂你。既然你挑衅的是“非目标人群”,骂你的人也大概率不是你的目标人群,他骂了就骂了,不骂也不会买你的东西,骂了之后相当于给你做了免费宣传。
你要是目标客户是女人,你就通过挑衅男人来做营销。比如你是做女性医美的商家,可以贴个热点来个宣传语“真男人不会随便骂丁真,真女人会定期来打水光针”(我还有点freestyle的天赋)。
你要是目标客户是男人,你就通过挑衅女人来做营销。比如你是卖时尚男表的,“与其把钱浪费给绿茶婊,不如现在为自己买块好表”。

是不是觉得有些东西模模糊糊看得清楚多了?接下来,他还提供了热门领域:

很多高热度的话题本身就容易引起人的讨论。常见的高热度引战话题包括不限于:
体育明星、娱乐明星、社会热点、地域、文科/理科、中国/美国、星座、转基因、学历、农村/城市户口、保守/开放、中医、游戏、同性恋、女权。
反正你随便蹭一个都是流量来源,贴的热点标签越多,越容易火。
到处说自己“985理科毕业,支持女权,同性恋,喜欢抽烟喝酒烫头”的处女座淘宝女装店店主,肯定比同类店铺流量大。

在这个社会中,什么话题的流量最大?

体育明星、娱乐明星,并不是人人都了解。文理科、中美关系、转基因,总还有一定的知识门槛。学历?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985/211的区别。

真要说有哪个话题,只要是个人就能说一嘴,那必然是性别问题——无论你是异性恋、同性恋,无论你是小学毕业还是博士毕业,只要会说话,总能对男女问题发表点意见。

更重要的是,男女问题的对立总是清晰而直接——你不是男,就是女,基本不存在折衷调和的可能。

对于广大自媒体来说,只要是人类社会中的事件,只要你想搞性别对立,总是能搞出来的。

比如前两天广州出了一件事,一个男生向两位女同学泼了硫酸。这本来是个正常的刑事案件,而且现在警方的调查结果也没出来,也不知道具体是怎么回事。但是就这两天,我已经在知乎上说到了不下五篇文章或回答里就这个事说“中国男性对女性的迫害什么时候才能停止”。

?????

再比如,这几年媒体上并不少见女性出轨后被丈夫杀死的新闻。这种新闻,常被人拿来作为攻击中国男性的切入点。但与此同时,在现实中,女性与第三者合谋杀死丈夫的案件也不在少数。但在这类案件中,却极少能见到男性发声。反倒是很多所谓的“女权主义者”,还会过来说“这肯定是双方感情都没了,男方不放手,女方被逼无奈”等等。此外,很多人也会拿各类家暴事件说男性对女性的压迫——但实际上,稍微了解现实的人都知道,现实中女性对男性的家暴也是普遍存在的。

在这些事件中,一个理性的人应该呼吁的是“感情的问题要理性解决,如果感情破裂可以离婚”、“停止家暴”等等——在这些刑事案件里,女性与男性都有可能是受害者。

某些人拿着“女性是弱势群体、是少数群体,不应该被忽视”来说事,可那些更为“少数”的“男性”就这么被无视了——这才是现实真正荒诞而可笑的地方。

当然,我并不是说现实都是岁月静好。在当下,女性的确在某些领域还存在着不公平的待遇,但这些问题需要一步步来解决,靠搞性别对立,一方打倒另一方是没用的。何况,从另一方面来说,男性在很多领域也存在着逆向歧视。这些同样需要解决。

如果你还是觉得现在性别对立很严重,建议回去把开头我贴出的那些自媒体引流套路再看一遍。很多问题,可能都会迎刃而解。


user avatar   timexplore 网友的相关建议: 
      

提供一点文化批评(cultural criticism,一个文学理论的分支学科,不是专门批评人没文化的专业)领域有关性别问题的基本认知。这是一篇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普文。

第一,社会性别是后天建构的。

基于生理构造的性别是生物属性,也叫生物性别(sex),比如染色体、DNA、激素、骨量、大脑结构等等。在没有进入社会层面的情况下,这种构造差异是没有文化意义(请注意是文化意义,不是“影响”或者“作用”)的。比如,宠物猫的生理性别,除了主人有繁育的目的之外,并不影响主人对猫的文化态度。主人大多并不根据猫的生物性别对它进行装扮,而是根据自己对猫的审美和心理需求,把它想象成温柔可爱的或者是威猛矫健的,当然,前者居多。

同理,人的生物性别,除了在繁育后代时具有自然分工属性外,其他所有的“意义”(再说一次,是“意义”而不是“影响”或者“作用”)全部来自于后天的社会建构。而这些社会建构,几乎都是“目的性”的,不存在所谓“天然公理”的后天社会性别(gender)建构。比如,女性更善于经营家庭生活,这一“性别特征”来自于人类早期社会生活。由于生活物资匮乏且来源不稳定(采集和狩猎),生活物资的管理权和分配权(划重点: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地位问题出现了)显得尤为重要,此时的女性由于是族群血脉繁衍的关键核心(也就是大家可能听说过的母系氏族社会),所以掌握了这些重要权力,进而把这种权力的合法性表述为一种性别特征。

不少同学关心,生物性别导致的生理机能差异,进而形成的分工差异,这与社会建构有什么关系?有些工种就是男性比女性擅长(比如需要睾丸酮水平高爆发力好的),这种差异不全是社会建构吧?也要完全“平等”吗?不,不是的。大家可以参考这个回答,解释更细:

第二,性别建构在大多数时候起到一种阶级压迫的文化工具作用。

就像上面举的“女性善于持家”的例子,绝大多数社会性别建构,其实是用来对社会权力关系进行合法化的文化工具。这里面是有一个先后顺序的。先有了某种权力秩序,然后才会有人用“性别特征”做借口,把这种权力关系合法化。

再比如,关于“男性更擅长运筹帷幄”的性别理念,其实也是在进入父系社会以后,男性统治者建构起来的一个“性别特征”。而这种性别理念建构起来以后,反过来也会极大地帮助维护已有的权力秩序。

大家可以以此类推,想一想我们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各种“性别特征”,背后的真实“目的性”到底是什么。比如“男儿有泪不轻弹”“好男儿誓死疆场”(参考答案:让劳苦大众中间的男性心甘情愿服封建兵役徭役),想想看,这种性别特征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中的哪些群体。再比如,“女为悦己者容”“女性化妆是一种基本礼仪”(参考答案:让封建统治阶级和资产阶级更方便地把女性物化甚至奴化),这些性别概念,又是有利于社会中哪些群体。

请大家尝试不把男性或女性看成一个整体,而是在具有同种生物性别的群体之内,看看有什么权力秩序。

第三,性别平权运动本质上应该是劳苦大众解放事业的一部分,而不是拿来搞性别对立的。

近代以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性别平权运动的迅速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的启蒙关系密切。由于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藏在各种文化伪装背后的阶级矛盾,人们逐渐开始明白,与很多文化因素一样,性别观念本质上也是一种阶级压迫的文化工具。

因此,性别平权运动的核心,应该是打破统治阶级通过社会性别建构进行统治合理化的观念系统。比如,“养家糊口是男性的天职”这一理念实际上是雇主压榨男性雇员的文化工具,因为挣钱养家是你的社会“性别特征”,为了“做个男人”,工作再苦再累再不合理你也得忍着。一定要谨防那些“这你都不行,你还是不是个男人/女人”的话语,绝大多数情况下,这就是在用社会性别建构驱使你做说话人想要你做的事情。

在这件事情上,男性和女性劳动者,应该是同盟关系,共同的敌人是压迫阶级和他们建构的性别文化体系。

第四,当前中国民间(不是官方的反义词,而是土法炮制的意思)的所谓“男权”“女权”,本质上不是真正的性别公正,而是顺着社会性别文化压迫的方向往前走,是想搭社会性别建构的“便车”牟取私利(通俗地说,恰饭),而不是在为大众争取应该属于自己的合法权利。

这些所谓的“x权”,典型套路就是指责对方不行,有负于自己,本质上跟压迫阶级做的事情是一样的,是想要驱使他人按自己需求行事的那一根鞭子。这种所谓的“性别对立”,本质上是一种“未启蒙”的社会文化状态。五四百年之后,情况如此这般,真是令人感慨。

有些朋友追着问:你支持女权吗?我只能回答,我支持男性和女性结成同盟,去对抗那些有利于剥削秩序的社会性别建构。

@知识库


user avatar   yu-peng-3-53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个政治不正确的话,就是吃饱了闲的。

1980年以前,哪里有什么男女对立,大家都在琢磨下顿吃什么(其实现在也琢磨这个问题),男耕女织,各负其责,有吵架也是嫌对方不做正事、败家、或者勾引男人骚货。单纯因为是男是女而骂的,基本没有。

现在呢,有点小钱了,开始琢磨要当个小公举小少爷了,你看我不顺眼我还看你不顺眼呢,骂着骂着就成性别攻击了,绝大多数人又没什么思考能力,就把对立起因直接归纳为对方恨男/仇女。

要我说呀,就该把这批爱搞男女对立的人都扔到非洲开发大自然去,没准擦出革命的火花还能成就一段佳话呢~


user avatar   yi-zhi-zhu-ding-l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大V们想涨粉


user avatar   zi-mu-nian-hu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见到国男,立刻想到妈宝男,立刻想到凤凰男,立刻想到直男癌,立刻想到家暴,立刻想到出轨,立刻想到杀妻案。女权婊的想象力唯有在网络上能够如此跃进——鲁迅《小杂感》

前两天,我的一篇文章火了,内容无非是借足浴的话题,诉说一下中年男人的无奈,国家底层劳动群体的艰难,半点没有提到女人的不好。

就这么一篇文章,都能引来女拳围殴。

我这就觉得有意思了。

女拳在我文中说,我把中国男人的生活写得跟不足浴就活不下去了一样,有没有想过在家中拖地的老婆?

我寻思着,男人去洗个脚,就是对老婆的不忠了?

女拳又在我文中说,我在知乎上公然宣传嫖娼,有没有想过家中做饭的老婆?

我寻思着,男人去洗个脚,就是去嫖娼了?

女拳还在我文中说,男人要去花钱洗脚整的那么冠冕堂皇,那女人也去消费可以吗?

我寻思着,女人去洗脚的也不少啊,更重要的是,男人一两百块钱洗个脚都不行,那女人买化妆品,买衣服,买包包,做头发啥的,就不叫花钱了?

女拳还在我文中说,我把中国男人的生活写得那么惨,难道中国女人就不惨了吗?男人在抱怨生活的时候,想过在家里更辛苦的女人了吗?

我寻思着,按这逻辑,咱中国男人就是累死了也不能说句苦呗!说句累就是对不起女人了呗!

我并不想去分析为什么中国网络上的性别对立如此严重。

我只知道,正常女人,体谅自己男人是本能;正常男人,关怀自己的家庭也是本能。

婚姻,是面对人生路的坎坷,两个人互相搀扶在一起,砥砺前行。

女拳那种迫害妄想症,那是有病。

我只知道现实生活当中碰到这种人,我真是有多远躲多远。

神经病,惹不起还躲不起吗?


user avatar   lu-luc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封建社会时代结束了。

其实计划经济时代就是有工业的封建社会。相当于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

表面上国家已经是社会主义。但是女性的思想还停留在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整天围着锅台转的封建社会。

君不见,自从国家推行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很多计划经济时代,勤劳善良的家庭主妇都解放天性了。有的勇敢的和老公离婚。有的义正辞严拒绝为子女照顾隔辈人。有的买车自驾游。


user avatar   yu-kun-25-50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句话总结:

交易极度丰富,共识极度缺乏。


从利益冲突到社会规范

如果想要从社会意义上理解正在发生的冲突,首先需要简化出一个“冲突”的理想模型,从博弈论视角出发时,这个模型被简单抽象为两个基本要素

  1. 存在直接的利益冲突
  2. 未就策略选取达成共识

其中 1 是冲突存在的客观基础,2 则表明这一冲突尚未被解决。

现实中直接的利益冲突非常之多,小到排队时谁前谁后,大到人命重案或动辄上十亿的商业竞争。如果做一个稍广义的拓展,任何(可作为博弈的)交易其实都是一个直接的利益冲突——乙方希望提价,甲方希望压价,这么看冲突的存在是显然的。

不过在博弈论视角下,这些冲突反而是社会规范得以存在的基础。或者让我们反过来看这个问题,社会规范其实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被规定好了的解决冲突的路径。

这句话乍听起来可能比较难理解,但让我们来考虑一下各种社会规范的具体适用场景,就会发现这一理论惊人的解释力——

  • 当很多人到达收银台时,“先来后到”的基本道德守则规定了结账的顺序
  • 当劳资双方就工资结算问题发生纠纷时,法院依据现行法律裁定劳动者的应得补偿
  • 当领导到下级视察时发现问题,下级私下拜访后,“照顾人情”的官场道义与“公事公办”的社会期待共同决定了上级处理问题的力度

总而言之,道德、法律及其它社会规范大多数时候都存在于解决利益冲突的背景之中。而在综合考虑与这一场景中涉及的冲突有关的规范之后,我们也就找出了一条解决冲突的路径。


冲突中的共识、规范与“体面”

博弈论视角下规范形成的过程被这样解释:在博弈双方可以通过场外交流达成共识的前提之下,将会存在一些优化双方总收益的策略。

  • 比如在囚徒困境里,双方同时选择沉默
  • 或者在游客困境里,双方同时报上100美元

从这些策略选择的例子出发,也确实可以对实际存在的一部分社会规范的形成提供解释。毫无疑问,遵循那些优化双方总收益的策略的行为,或者说,解决利益冲突的路径,看起来大多是“体面”的——这些路径中博弈双方基本都得到了尚可接受的结果。

更进一步,在这种共识广泛存在的基础之上,就连利益冲突的存在本身都已经被淡化了。

而在那些共识并未达成,双方仅依自身利益最大化进行策略选取的博弈中,最终出现的解决便往往不那么体面了。在刚刚选取的两种场景中,结局将会恶化至如下情况:

  • 囚徒困境中,双方同时选择告密
  • 游客困境中,双方同时报上两美元

这种毫无体面的策略选取方式则不断地高声提醒着人们利益冲突的存在。

具体到生活之中,这就像商场里被标定好的商品售价与“依价购买”的社会共识让人们倾向于忘记生产商,经销商与顾客之间复杂的利益冲突,只是选好商品之后扫码付费;而当同样的人走进集市里,对摊贩漫天要价的担忧则会让这些顾客开始与摊贩讨价还价,交易双方的利益冲突便又在认知中浮现出来。


具体到两性场景

无论从哪种角度等效,恋爱与婚姻都可能是大多数人一生之中会做出的数额最大的一次交易。这样大额的交易中存在的利益纠纷的规模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庞大。

但很不幸的是,交易双方存在的共识相比之下则无比稀薄——婚礼排场或彩礼数额之类无法达成共识的常见矛盾只是其中一角,这背后存在着规模更为巨大的期待与现实的脱节。

(今天就写到这,之后有空再补)


user avatar   chai-sang-8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消费主义做的孽,资本煽风点的火。

女生喜欢买什么?

——口红、包包、裙子、首饰、美甲、隐形眼镜、假刘海,哪一个都是一个月不换就不舒服的东西。

男生喜欢买什么?

——主机、键盘、皮带、格子衬衫、瑞士军刀双肩包,游戏机,哪一个都是一用就顶两年的东西。

资本明白,女性是消费的大头,无论是在化妆品、爱豆、直播间、餐饮娱乐上的消费,女性群体都比男性群体大方和冲动很多。

女生基本每天都在花钱,从数十到数百到数千都有,虽然单笔可能不高,但一年加起来是个惊人的数字。2019年,女性消费市场达到十万亿。

(不信看你支付宝年账单)

而男生呢,就比较倾向于低频的高消费,平时不买但一买就是大手笔,比如车子、PS5、无人机等等,但累计下来总金额也是少的。

而且男人还不爱看资本最爱捧的淘宝直播。只喜欢看游戏直播……

美团CEO王兴都坦白过,消费市场价值:少女 >儿童> 少妇 >老人 >狗> 男人。

但随着资本需要更巨大,更急速的扩张,只吃女性消费这片市场,已经不够了。资本想打通男性消费这一壁垒。

就比如《脱口秀大会》,虽然大家看着就图一乐,把它当做一个搞笑综艺,但其实它也是个很纯碎的商业节目。

为什么杨笠那么粗暴直白的,攻击普通男性的言论能成为节目亮点,登上那么多次热搜,背后代表着什么你们有想过吗?

——这不止是杨笠个人的观点,更是资本的态度。资本希望让男性意识到,“自信”是需要有门槛的。

资本诋毁“直男”,刺激直男去主动消费,让他们明白男人的自信是要用钱堆砌出来的,你要花钱买AJ,买BBA,买古龙的香水,做个植发再来个锡纸烫。

劝不动?ok,那资本就让好不容易找到对象的直男的女朋友去逼直男为了她而消费(靠,还有点绕)。

比如网上的这些标题:

“不给你买一套色号口红的男人都不爱你”
“女人的衣柜里,总缺一件男人该为她买的连衣裙”
“陪你逛商场却从来不为你结账的男人趁早分了吧”

很多我们在网上看见的对直男的抨击,都是资本的力量在做推手,就差没直接说出来了:

你们这些男人还省个屁钱呢,赶紧给我消费去!!不然就等着继续背负“直男”这个骂名吧!!

男人没有一颗韭菜的自我修养,不过度消费,不方便收割,招致了资本的嫌弃,进而受到了资本带着舆论的围攻。

终究是消费主义挖的坑,反智思维拉的人。

这是两性对立的第一个外因,消费。

诶我也是女的啊,我没有想洗白哪一方性别的意思,就是说点大实话。

对了,看到这里说明你也是个有独立思考能力,敢于质疑的人,希望你花一秒给我点个赞,也能加深对这个回答的记忆点哦~

因为这是我很用心写的内容,如果你能给我一个赞支持一下就太好啦



第二个外因,就是仰望资本,屈于下位的那些营销号们,也在想方设法的用性别对立术,花样百出的收割流量。

我买过某百万级爆款写手出的书,在书里,作者毫不避讳的写出了自己的爆款写作秘诀——

“制造对立,让读者站队,是让文章传播的不二法则。越是极端的对立,效果越好。”

其中作者就很推荐性别对立。但说实话,看完这招我还真有点不敢用。

我也写了两年知乎了,在我累计7000多万的阅读量中我倒也用过一些emm,简单的对立小技巧。

我敢用地域对立,调侃南方人东北的栏杆是甜的,吓唬北方人没见过带翅膀的大蟑螂

我敢用饮食对立,在甜豆腐脑咸豆腐脑+香菜和鱼腥草之间反复横跳……

但说实话,我真不敢用性别对立,因为这和环境、习惯不同,这些至少你不喜欢还可以改。

而性别是每个人天生的,无法选择的,所以人对性别攻击会高度敏感,这种对立一个不小心用力过度,就是人身攻击的水准。

性别对立的文章之所以爆款,不是因为作者写的内容本身,而是因为读者之间的“互动”相当频繁,引爆了文章的传播,

——嗨,说白了就是放任评论区的男女激情对喷。

不信你就去这种什么男权女权博主的评论区看看,骂博主的根本没有评论区男女对骂的多。

这种文章是制造标签化内容,用一个非常鲜明、引起不适的结论去定义一个大的群体。比如

“一米八以下的男的都是残废。”
“C罩杯以下的都不叫女人。”
“男人全是只会用下半身思考的动物。”
“不给她买东西就生气的女人都是拜金女。”

其中“一米八以下”、“C罩杯以下”、“只会用下半身思考”、“不买东西就生气”都是很鲜明的标签,而结论也很清晰,“残废”、“不算女人”、“全是动物”、“拜金女”。

这种极端还有侮辱性的句子,一看就让人很有代入感,中枪的男人和认同的女人能一瞬间就被引爆情绪,然后开战。

比如一个179的男人看到自己被说成残废,当然会在评论区直接辱骂作者。此时一名对男朋友才160很不满的女人路过,看见这个评论自然会骂他

“哟,矮子这就开始对号入座跳脚了?”
“他急了他急了”

而这种对立蔓延到全网,就会变成很可怕的一股风气。

我上次在微博看了一个用刺绣补洞的视频,本来以为大家都会感慨这个技术的惊艳,结果一点开评论区:

“女红都要失传了,现在女的连缝个扣子都不会。”

当时我????????这tm也能杠???????

然后果然评论就炸了。


营销号和资本们挖好了土坑,在边上放好了铁楸和粪叉,往坑里放了一响鞭炮,等着闻声而来的男女群体们纷纷跳入坑中大打出手。

他们站在坑边上观赏这一出闹剧,看着坑里的人为那一响鞭炮纷争不断,头破血流,没有人在混乱中还有时间去想——

“究竟是谁放了那一响鞭炮。”


但说句实话,性别矛盾有吗?

当然有,一直存在。但远不该现在网上渲染的这么严重。

男女的差异是天生的,思维的差异、体格的差异、习惯的差异、价值观的差异——

男性天生就理性,而女性则天生感性,男性的力气更大,女性的力气更小,这也是基因决定的结果。

但抛开一切网上的洗脑言论,这些差异重要吗?

不重要。

男生注意不到的情绪,女生会察觉得更细腻,女生搬不动的东西,男生也会过来搭把手。

如果你看见那些性别对立的内容,不去过度代入,只图看看一乐的话,根本不会如此暴怒,因为现实中那些无条件爱你的家人、爱人,其实也都是异性。

在个体都试图去撕逼代表自己的群体时,却都忘了,价值观本就是个人应该好好藏起来只用来引导自己,不拿去捆绑和要求别人的东西。

性别对立,不会是博眼球和消费主义的长久之计,更不是什么能一直有用的缺德财富密码。

动辄煽动情绪让你跳脚的人,不是蠢就是坏,或者二者皆有。

要知道,有问题的永远是那个人,而不是因为ta是男是女。


其实某些问题,并不需要一定要被解决。而且它可能也是无解的。

只是资本和营销号并不会去解决问题,而只会不停的放大问题来获得收视效果,直到放大到你认为它不被解决已经活不下去的地步,并代入自己才是正义的那一方,开始战斗。

但其实你不必理睬。因为它是无解的。

既然无解,为什么又要浪费时间?


ps:

不过在性别对立越来越严重的今天,说实话我也有一个小私心。

just一个玩笑,请勿自己对号入座,请勿擅自跳脚,不然本猛男一律评论区拉黑处理。

对了,最后也跟你介绍一下我自己~

@柴桑

我的新书《另一种天才》已上市,希望给到你更多成长启发,认知外挂~

我是柴桑,在北漂的90后,始终坚持性感的思考。我的公众号,叫【拾柴院】

我已经在知乎/公众号输出了超过200篇原创内容,目前有二十万人在看我的文章。在我的每条推送下,都会有比我正文还长的读者留言和心得分享~

我总结了我写作三年以来的经验和技巧,这些经验让我在知乎获得了60w+的赞同,也让我收获了近20w的读者,我都写成了干货,来公众号【拾柴院】就可以看到我给你的分享。

期待你的关注和收获噢~我的这些回答也可能帮助到你:


user avatar   sun-bing-shu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打游戏,接触的基本是男玩家,甚至90%都是男玩家。网络上大家都不带着面具生活,他们什么话都说。我个人年龄也比较大了(28),所以这些朋友们也经常问我,为什么这么大了还不结婚也不处对象?无聊吧,所以基本上一闲下来就会讨论到我的情感问题。以及问我为什么女孩子现在普遍不想结婚。

我认为我个人非常恐男,深深的检讨过,可还是没用。昨晚和他们交流了一下。

其中有一位姓徐的玩家,我们就叫他徐哥吧。他有孩子有老婆,生活的还算不错。有时候特别喜欢侃大山,总是说自己去KTV啊,洗浴中心啊等地方,过的非常潇洒。整个公会的玩家都很羡慕他,因为很多人可能连女朋友都没有。

我问他,你那么爱你老婆爱你孩子为什么还要做这种事?

徐哥说,男人嘛,只是逢场作戏,出去玩玩,只走心又不走肾。每天工作那么累,还不能消遣一下放松一下吗?

其他男玩家也交声附和着。对呀,对呀,我们男人嘛,需求都会比较强。人活一辈子,不是就要潇洒一点,舒服一点嘛,挣钱是为了什么呀,再说也没有饿着老婆孩子啊。

我说那你老婆也工作也要带孩子,甚至还要照顾你的父母,难道他的生活压力不大,他没有那么累吗?他能不能可以消遣一下或放松一下呢?如果你的老婆也出去和其他的男人逢场作戏,出去玩玩,只走心不走肾去KTV或者是洗浴中心,你怎么想?

一工会的男人都嘻嘻哈哈,我是男人,和女人不一样,这个他们接受不了,谁也不愿意做武大郎。

我就问他们,难道你不会心疼你老婆吗,你老婆为了你生儿育女,生孩子是犯了多大的生育风险才生下来的呀。如果她有一天知道啦,她难道不会流泪吗,你难道不会心疼她吗?

一群老爷们儿说,怎么会让老婆发现呐,不要告诉他不就行了吗,你怎么那么傻?

我又换了个思路,我说你们都幻想一下这个频道全都是女的,有结了婚的,也有没结婚的。只有你一个男的。然后这些女的,没事就在这里说结婚只是为了给家里一个交代,生孩子也不过是男人自己生自己带,关我什么事?没结婚的女孩子说现在每天工作好累呀,生活压力好大呀,我需要解压,需要释放,需要放纵。每天下班和小姐妹们去KTV点两个小鸭子,唱唱歌,洗洗澡,按按摩充1万送8千,走走肾不走心。不告诉男人们他们也不会知道呀。傻呀,你不会骗着他们呐。...如果你是一个单身的男性,所有的女人都这样说,你觉得女人不恶心吗?如果你也觉得很恶心,你应该就懂了,我为什么现在还要单身了。

频道里面安静了好久。徐哥说:那不一样。

我乘胜追击:徐哥,假如你确实是有一个这样的妻子,你确实知道了他做的这些事情。背着你做的这些事情,给你戴绿帽的这些事情。你难过极了,你觉得这样的日子一天也过不下去了,你宁可离婚分手,自己带孩子孤独终老。你提出离婚,这个时候你的父母告诉你:孩子,忍忍吧。女人不都是这样吗,哪个女人不会犯这样的错呀?恶心吗?恶心就对了,我从出生28年以来,就是这样的社会风气下受到这样的教育。你如果这样生活28年,你愿意结婚吗?孩子还得是从你肚子里生出来哦。

我还没说完没爽够呢,徐哥把话接过来说:算啦算啦,换个话题吧,我们一会儿去打什么哪个地图?

一频道的人附和着...不说啦不说啦,不要说这么承重的话题啦...

我为什么要结婚生子?为什么作践自己呢?不婚不育保平安吧


user avatar   yuan-yun-xuan-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为什么对立,因为性别确实不平等。女性确实没有被社会公平对待。我支持女权运动。

但是国内女权运动根本就从来没有真正发起过,反而造成了性别对立。

很多人扯一堆事。扯阶级,扯思想,扯自己的吃喝拉撒。网友一看,妈呀我也过得很苦命,赶紧点个赞支持一下,可把我舒服坏了。

或者有些人在网上看到了性犯罪,气的义愤填膺,“guo男垃圾,我要去找优质外国人”。本来也许只是随口泄愤,但看到guo男不跪下还顶嘴,就更是绞尽脑汁想出污秽之语辱骂对方。

两边都在贴标签,两边都在疯狂找理由,为自己辩护。这当然是人之常情,但永远没法解决问题。

一部分男性并没有意识到性别不公。他们觉得自己努力二三十年,一直处处让着女生,现在还无缘无故被骂。一部分男性很明白性别不公,但承认这点损害了他们的男性尊严,也可能会损害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宁死都不承认,巧舌如簧地煽动其他男性,还给自己打上“理性派”的标签。但其实很多男性根本从来就没把女性当做同类来看,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

而女性呢?也没有做的很好。真正的女权思想和运动根本没有听众,而微博里毒瘤一样的所谓田园女权却深入人心,让所有人谈女权色变。而很多女性更是把“女权”变成了“我权”,不为广大同胞争取利益而是为自己争取利益。久而久之女权这个词就臭了,不信你可以在知乎里查一下,有几个人正面评价这个词的。

性别对立几乎是一定会发生的,因为男女性拥有同等的智力,但却拥有不同的身体状况和社会资源。动物界也没有平等的动物,我们一路进化过来也是一样,雄狮残忍统治狮群,雌螳螂吃雄螳螂,身体强大的一方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权力。但咱们人类也进化了十几万年了吧?女性跟男性智力对等,心智对等,那凭什么区别对待?不要跟我扯什么矿工苦工都是男性。大部分国家领导人、公司企业高管也都是男性。是女生不想当领导吗?还是社会、媒体、父母告诉她们她们不想当?

我认为解决性别对立的第一步就在于我们男性要认识到男女平等尚未实现,承认这一点,真没什么伤自尊的。每个人都是妈生的,为自己的母亲争取跟父亲一样的权益和社会认知,难道有错吗?

第二步在于女性也要考虑好平权的方向和方式。要彩礼或者骂guo男也许能让你爽一时,但你的女儿和孙女依旧会生活在这个不公的社会(全世界都是如此)。最首要的是争取社会对女性认知的改变,先平等看待再平等对待。泄愤骂人从来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接下来要怎么做我也不知道了,毕竟那么多社会学家研究了多年的题目怎么可能让我一个匹夫解开。希望各位暴躁的网民们下次参与两性骂战时,想想对自己重要的异性(双亲、恋人、朋友、孩子等),想想自己在性别对立的同时也是和他们对立。小学课文里大家都学过将心比心,如果真能做到那这个世界都会好很多。


———————

很多男性同胞看完了文章还是气不打一处来:我没有歧视女性啊?我身边的女性地位都比我高啊?好多女的要彩礼要房子,我累的都喘不过气来了,你还跟我说女性受压迫?

首先我替咱们广大年轻男性说一句,性别不等不是我们“造成的”。是的,我们也许没有亲自去歧视压迫女性。女性的不等遭遇是从古代父权社会一直传承至今的恶劣现象。如果说谁应该为此负责任,那应该是传统,社会,父母,学校,固有观念等等。

但我在原文中并没有指责普通男性压迫女性啊。我是说,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女性的不等待遇。这点如果不是身为女性可能确实比较难体会。因为从小父母跟我们说的都是好好努力,将来做大事业/赚大钱。这在我们看来是人之常情,但父母对女孩的要求却一般不是这样。试想一下,假如有一个少数民族,族内对劳动、事业、成就毫无要求,却仅仅要求族民有漂亮的外表,将来出嫁或入赘到有钱人家,那我们会怎么看这个民族?而这仅仅是女性在社会中受到的不等待遇之一罢了。

还有很多人问应该怎么做,我也说了我不是社会学家只是一介匹夫。我觉得对于我们每个小人物来说,能做的就是正确对待身边的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脑中时刻记住:对方是跟自己一样的人类。不是战利品,也不是提款机。

最后上来就说我打拳的随便说吧。每个人生活中都有不满,能来这发泄一下也挺好的

—————

说一说好多朋友提到的阶级矛盾问题,

具体论述可以移步评论区,他们说的都比我好,我就不赘述了。

我对此的看法是什么呢?我觉得你们说的都没错,但是毫无意义。

现在知乎里总是出现“阶级矛盾”“阶级斗争”这些词。每一个说的都看似充满道理,让人看的热血沸腾。诚然,女性受到的压迫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阶级问题。但我想问问,你们打算怎么解决阶级问题?有办法吗?说个不好听的,一百年以内你们觉得阶级问题能得到改善吗?

对社会以及经济有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很难有改善。既然如此,那你们在坚信“阶级矛盾导致女性歧视”的同时不仅丝毫没有帮助到女性的压迫,反而还在助长。因为更多的男性看到你们说的话,就可能会觉得“是阶级的错,跟我无关”,然后继续毫无作为。但事实上,除了难以改变的阶级导致的女性歧视以外,还有那么多方方面面的歧视和偏见。我们明明可以立刻从自己开始改变,为什么要等社会来改变?

所以请各位政治大家不要再来给我上课了。你们的陈词滥调真的全知乎都是,我这不缺你这几句话。阶级矛盾确实是女性歧视的一个原因,但你就算说一万遍也无法改变现状。所以与其把头埋在坑里自言自语,还不如看看其他人说了什么,看看自己有没有需要改善的问题。

最后,评论区好多人上来就是拳师说话难听,女性掌握发言权之类云云,有趣的是,在这篇回答的评论里我只见到了一个发言偏激的女权,却见到了无数各种各样反对女权 语言尖锐 甚至略显魔怔的男性发言。知乎还是挺有意思的。




        

相关话题

  性别问题,你觉得男女性那个更被歧视? 
  我发现男朋友的所有账号性别都是女而且不仅是女性头像,还有性别,名字都是女的,会和男的聊天,这奇怪吗? 
  怎样评价“随着社会的发展性别界限越来越模糊”这一现象? 
  性别刻板印象对你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如何评价网易云音乐的歌曲《厌女》评论区? 
  现在的女孩子到底有什么性别红利? 
  如何看待 GUCCI 为对抗男性性别认同的有害刻板印象,推出男士连衣裙? 
  如何看待某选手以伪造性别为由举报跨性别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NOIP)选手 NiroBC? 
  性别对立是陷阱吗? 
  如何看待 12 岁女学童受人指使,书包藏 142 支孕妇血样出境被查? 

前一个讨论
国家卫健委称新冠疫苗为全民免费提供,这一成本会有多大?你想去打疫苗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郭敬明深夜向作家庄羽道歉:迟到太久,将《梦里花落知多少》全部收益全部赔偿给庄羽女士?





© 2024-06-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6-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