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中国人才流失如此严重,但中国发展依旧飞快? 第3页

                 

user avatar   shen-long-tian-l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人才流失严重不假,但中国每年也在通过教育量产更多的人才,造血比失血快。

顶尖人才很重要不假,但中国没了很多顶尖人才一样也能过,因为中国在大部分领域还是在追赶而非超越。

劳动创造财富,少数人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很大不假,但财富是由少数人才和大多数普通劳动者共同创造的,普通劳动者创造的财富要比少数人才多的多。

一个精英医生/工程师/教师等等固然很好,但如果能换成十个普通医生/工程师/教师等等更好,因为当下的中国更需要十个普通医生/工程师/教师等等。

如果说人才是质,那么普通劳动者就是量,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提升质之前要先解决量的积累,何况有时候量变也会产生质变,例如经济学上的规模效益。

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才相对普通劳动者是存在很大溢价的,一个精英医生在相同时间内治好的病人很难达到一个普通医生的十倍,但一个精英医生的收入可以很轻松地达到一个普通医生的十倍(当然这是比较粗暴的比较,精英医生可能在技术、管理等其它方面创造了更多价值,但溢价是普遍存在的),所以不要简单地用货币与价格去衡量人才和普通劳动者的价值。

@浪子背包客 有一点说的不错,不能单看用货币衡量的GDP,我们要看看我们的国家粮食产量增长了多少、发电量增长了多少、交通里程增长了多少、水利设施新修了多少、钢铁水泥等基础物资生产增长了多少、药物电子设备等商品生产增长了多少、人均寿命增长了多少等更实在的数据,特别是考虑到我国人口还要看一看人均变化如何。

何况中国的人才流失到底有多严重?相比中国的人才培养能力如何?我们也要用更客观的数据去分析,而非根据主观的传媒印象去判断:

2013年出国留学41.4万人,2015年归国就业40.9万(美国是1.5-2年,英国及英联邦是1-1.5年,法、日等以2年为主)也就是98%的留学生回来了,哪怕是用2014年出国45.98万来算也是有89%的留学生回来了。留学生虽然不可能各个都是人才,但其人才占比相对其他群体是比较高的,而且移民国外的能力相对更强,留学生归国率显然是一个比较能反应中国人才流失状况的数据。

根据教育部的数据,1978年-2018年我国总共出国留学并完成学业的留学人员(包括公派和自费)有432.32万人,其中365.14万人归国,归国率84%;而自2012年后我国净移民数量一直在下降,结合2015年归国率98%的数据来看我国的人才流失问题实际上是不断好转的。

发达国家不但有先进的科研和教育,也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就业岗位,吸引走大量人才特别是出国留学的人才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大量人才没有出国、大量留学人才学成归国;中国现在每年毕业800万以上大学生和50万以上研究生,固然平均质量可能赶不上发达国家,但这也说明我国具有相当强的人才培养能力。

印度人口与我国接近,印度目前每年毕业300万以上大学生(不过印度特色的研究生教育使其每年毕业150万研究生,比美国还多很多),这显然是印度发展不如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我们可以看到印度近些年也是在快速发展的,尽管印度的人才流失问题比中国还严重。


user avatar   gnadil 网友的相关建议: 
      

拿H公司和G公司对比:

G公司:我们发明了android,并且我们还在卖android手机

H公司:我们也在卖安卓手机,卖到了全球第一,可以说在Android这个领域里,我们彻底打败了G公司

G公司:我发明了golang,我们内部支持golang的也越来越多

H公司:我们也完美支持了golang,我们和G公司在golang这个领域五五开

G公司:我们在android上持续不断地探索新技术路线,包括JIT、AOT、Web App、PWA、各种新feature

H公司:你说的这些我们都有源代码。不仅如此,我们还有独家未开源的android上57万App第三方加速70%的全球最快编译器,我们还有比安卓还快的的微内核形式化验证分布式操作系统HM,虽然我们卖的消费级产品里100%都用的安卓,我们目前市场上在售的HM设备(主要是为您增智慧的荣耀智慧屏)实际上也是安卓换皮,但是退一万步说,我们手里拥有和G公司完全一致的源代码,这次可以说是“又帮中国人摆脱了老美卡脖子”了

G公司:我们有一个很大的应用商城,几万个全球厂商跟我们合作,信赖我们,把App放到上面,跟我们分账

H公司:我们自己也有一套独立的HMS生态,虽然都是垃圾App,活跃度还不如豌豆荚、Taptap和酷安,但是我们手上有随时可以替代G公司产品,又挫败了老美卡脖子的阴谋!

G公司:我们还有一些自己独立生态的设备,比如音响,chromebook,Nest

H公司:我们也有,HMOS的电视,自家的笔记本,HMOS的手表,联名音响,这一局我们完胜G公司

G公司:我们有云服务,全球的开发者都很喜欢用

H公司:我们也有云服务,各地的办公大楼里面老领导都优先选择买我们的云外包服务

G公司:我们还有一整套云的办公设备,drive/meet/hangouts/docs/slides/sheet/keep/colab/账号管理,并且在我们的市场里稳居前三

H公司:我们也都有,并且在我们的市场里也稳居前五

G公司:我们开发了tensorflow,现在还在主导这个项目

H公司:我们也有tensorflow的全部代码,你牛逼啥

G公司:我们还主导开发了Angular

H公司:Angular我们也在用,你又在牛逼啥

G公司:我们还有kubernetes

H公司:我们也有,而且跟你们的一模一样,你说气不气?

G公司:我们有tacotron

H公司:我们也能用tacotron的代码

G公司:我们有BERT

H公司:BERT又不是你儿子,我们也有BERT

G公司:行吧,咱俩五五开……

H公司:诶,这就对了!

结论:虽然人才流失严重,但是深圳小厂的发展都已经跟国际巨头五五开了,充分证明“人才流失不用怕,战略风口来了我们H公司科技树点得比美国快,再卯卯劲儿过几年H公司就可以制裁美国了”。


user avatar   li-mu-59-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把他们送出去,才是中国发展飞快的原因


user avatar   yang-zheng-zhu-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说一个例子,方舟子是1990届中科大生物系毕业的,那时候中国什么情况?本科生叫天之骄子,中科大是最好的大学,方舟子全奖出国这叫人中龙凤


然后方舟子在美国的工作是啥?办了份中文杂志



再说一个,张益唐,一个世界级的数学家博士毕业之后打了好几年零工,好像没几个人觉得这事有什么不对


以前我们只觉得高材生赴美刷盘子是中国的问题,现在你回头看,它何尝不是美国的问题呢?


user avatar   xi-zhe-gua-y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因为很多情况下人才重要性并不是第一,其实平台、组织系统的重要性大于人才。历史经验也反复证明这点,比如太平天国的石达开算是人才,最初屡屡打胜仗,但是离开太平天国这个平台系统,后来就屡战屡败。比如毛泽东革命时期创立的建军原则和好的平台,红军战争中虽然牺牲优秀将领和领导人很多,但是还是不断有新的人物涌现出来,最后还是革命成功了。试问如果林帅、彭总是在老蒋系统那边,他们能有那么辉煌战绩么?他们是人才不错,但平台系统更关键。一般而言,只要趋势形成,并且有好的平台,即便所谓的人才流失,也会有新的人才从底层填补进来,比如参加解放西藏和中印战争而闻名的张国华将军,当年在井冈山上只是王佐、袁文才部队的号兵,还有很多红军将领最初都是安源煤矿的工人或者农村的放牛娃,但是在毛泽东创建的这个平台系统中一样能做出战绩。黄埔那些人算是人才吧,结果在差的平台系统中只能成为“飞将军”或者“猪”。


user avatar   zhi-neng-shou-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谜底不就在谜面上吗?

人才流失那么多,北大清华年年润美国那么多

留学生每年留在欧美那么多

富豪政客和他们家眷跑到欧美那么多

中国依然发展飞快

你说这说明什么?

说明中国的人才根本就是饱和的,过剩的,

你就想14亿人,才有几个北大清华,才有多少985,上过大学的人口连10%都没有,

真的是大家都没资格上吗?还是教育资源太少?


user avatar   lagoooon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个人觉得,人才外流这个问题,可能大家都觉得很严重,但从我所处的农业行业而言,存在另一种认识,人才是在事业中成长的,不同层次人才的标准不同。

第一,人才在事业中成长,中国农业科学院是国内农业科技创新比较优势的单位,在作物,畜牧,兽医,土肥,植保等农业主要学科研究水平很高,产出非常多的优秀品种,技术和产品。目前,也就是2022年,中国农科院有13位80岁以下的两院院士,这些院士的第一学历大多都比较普通,多是省农大本科毕业的,这样的第一学历,肯定不是知乎认可的人才了。但是这些专家在长期工作中,通过个人努力和团队合作,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重大农业科技问题,让我们在资源非常匮乏的情况下,保证了温饱,实现了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稳定供应。大家摸着自己肚子说,这些专家不是人才吗。他们的研究水平和成果,拿到国际上也是十分领先的。这就是我想说的第一点,人才是在事业中成长的,高考分数高肯定是不错的,但是在事业发展中取得好成绩,肯定也是优秀人才。

第二个是,不同层次人才要求不同。还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这里的研究人员,来自大家口中顶级高校的不少,但是能像上述院士产出高水平成果的并不多。我接触过其中一些,也听别人说了一些。做的普遍不错,但并不算很突出。感觉对农业产业主要问题认识还不算特别深刻,有一些内在的技术情节,愿意深入研究,但对形成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感觉还不够。很多时候作为技术骨干很称职,但做到团队首席,感觉差口气。当然这也是我个人认识。骨干和首席,思考方式和角度都不同,这个只能在工作中体会了。

最后引用知乎另一个问题的答案,这是说为啥汉朝第一波大佬,都是沛县的。一个答案我印象很深,讲的是,人才的比例不低,主要是缺成长途径和资源投入。给够了资源一个县就能建国啊。

以上是我对本问题的回答,简单说,人才是事业中成长的,大学毕业离真正人才还远。不论哪里,不缺人才,而是缺对人才的持续投入。

希望大家都能成为真正的人才!!


user avatar   724shi-wo-d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题目更好和我之前两个回答还是比较切题的


  1. 清北,985,211的你,很多人都高看了你自己了,985废柴就是期望大于现实的证明,在中国,没有科研精英,只有做题家,科研民工。别以为考上985就等于万事大吉,这恰恰是你科研民工生涯的开始。
  2.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尤其是在基础科学停滞的21世纪,科研民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3. 你可能会问:“既然底层的科研人员这么重要,那么为什么不给他们很好地待遇呢?
  4. 中国的人才是彻底的买方市场,诸位自命不凡的做题家想把自己卖个高价钱,基本等于天方夜谭。因为中国的普通科研人员永远是供大于求的。想想中国的本科率才百分之5,就这样低端科研的人才市场已经饱和了,所以人才的供大于求会持续很长时间。(先慢慢卷吧,好长时间才能扭转)。重要的是科研民工的人口红利,是源源不断输送科研民工的这个趋势,而不是一个科研民工本身!
  5. 类似于杨振宁,爱因斯坦,钱学森式的科研巨匠级人物中国始终是没有在本土出现过,这恰恰是科研民工的破局
  6. 对于离开中国去美国,欧洲,日本,非洲的你。你有极大概率不是下一个杨振宁你的离开能相对减轻中国科研岗位的内卷,绝对的利大于弊。
  7. 就算你够幸运,成为了下一个杨振宁,那么zf就会不惜代价把你挖过来,甚至举全国之力把你挖过来。别说就算再多钱也没用这样的话,到时候就会喊真香了。
  8. 突然发现有这么个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在说我国发展的策略,就是持续不断的堆人,比如基建,倒不是说咱们国家的建筑技术远远强于发达国家。但是我们国家的动员力确实要远远强于发达国家,所以每次从立项到结束,中国的基建始终在世界范围内是快的。所以不管到哪个领域,我们首先要想到的是爆肝+堆人。同样的对于科研领域也是,既然能依靠人口红利来堆人搞科研,那为什还要高价就雇几个人来搞科研呢?很明显前者的成本远低于后者,而利润远远大于后者。


一般大众的人认为的是:中国主观上也是想留住人才,留住精英,但是就是因为客观的官僚主义和科研体制限制了人才的发展,还有待遇的问题导致了人才的流失。

我觉得大家可以换换思路,正如我下面的回答所说,其实压根也没想培养以及留住所谓的科研精英,只有数以万计的科研民工才是最香的,民工走不走根本无所谓,走了有大把的人代替你,也没想过留住更多人,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你是二本三本的就不说了,本质上也是个科研民工

985,211的虽然天资上(部分人)还是要强于民工这个档次,但其实还是当科研民工的用,本质还是科研民工

清北可能稍微培养一下,青千,长江之类的。但是出来也就是个高级技工或者直接成包工头,比科研民工是要强,但也是工人阶级

一个是社会对大量民工的需求高于所谓的科研精英

二来是应试教育真的不可能培养精英,除非中间换土壤,早点换你就是陶哲轩之流,晚了就是在国外接着当科研民工

从始至终也没打算培养/扶持科研精英

过程一样:科研人员的待遇低,没地位

结果也一样:部分科研人员的流失

前提不一样:一个是主观(没精英,为所谓),一个是客观(有精英,想留住)

这里敲一个重点,很多人会继续说,为什么没有诺奖得主之类的xx精英人物,正因为培养的是螺丝钉,科研民工,所以诺贝尔奖得主这种科研精英并不是培养重点,甚至就不培养,同样的资源用一个诺贝尔奖精英换1000个科研民工这就是值得的,要的就是一个批量性,趋势性,效率性。而且堆人的科研你就压根别指望什么诺贝尔奖,因为诺奖的获奖人是有限制的。你就是创造了天顶星科技,人数1000+人,那也没有用。


这是一个长长的故事.....

先从苏联说起,苏联采用的是普鲁士教育,普鲁士教育的特点就是培养社会各个岗位的螺丝钉,服从集体,服从社会,给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义务教育),以及一系列的升学考试,低端的师资,但是拥有严明的纪律。

哎等等,这越说怎么越熟悉......

这不就是在说咱们吗?

衡水中学,有内味了

同一个配方,不同的味道

确实,我国师承苏联,苏联师承德国,建国之后潜移默化般的普鲁士教育就在我们国家以另一种形态开始展现了

本身中国就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教育资源稀少,再加上中国本身是内卷强国(大国),所以外因+内因,搞的我们的教育制度很像普鲁士教育(可以说就是)。其实包括之前的美国,或多或少的都借鉴了普鲁士教育的味道。比如我家亲戚在美国定居,小孩在当地上小学,虽然不像我们发校服,但是老师也会要求学生买一袭黑色的上衣,不能有品牌或文字外露,每天必须穿到学校。

区别就是美国资源丰富,国力强悍,搞普鲁士教育对现在的美国已经没有意义了。但中国不同,我们只是发展中国家,并且资源贫乏,需要很多螺丝钉,听话的螺丝钉坚守岗位,每天坚持996保证完成任务,我们得攻克光刻机,飞机发动机一个又一个难关,老老实实的螺丝钉才是最好的选择。

杨振宁就很好的总结了中国教育:

这么多年来,中国教育培养了无数做题家,应试教育能手,国家再这些人的帮助下才有了长足的发展

说到人才流失,待遇不够好,为什么待遇不好呢?因为中国现阶段只需要螺丝钉,杨振宁的原话“规规矩矩,老老实实的学生”,如果你不普通,比如哈佛神童之类的,而且你又是搞基础研究,又不是应用科学的,且不说你能不能搞出来成果,就是搞出来也没啥用,还不如就留在美国,能给中国减少一个高校岗位,减少国内高校岗位的内卷呢,这种人确实很稀有,但是对社会来说,对国家来说用处不大。退一万步讲,您让神童在国内当个金子镶钻做的螺丝钉,还不如让他在美国自由发展呢,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归宿。

也许有人说,很多985,211,清北学生的人才不也流失了吗? 首先那些人分为两类,神童类,那就同上,金子做的螺丝钉不比不锈钢的好,质地还很软,哪天变形了搞的机床故障,火车脱轨那也得不偿失。剩下的人就是小镇做题家之类的,这种人更好办,中国每年出生,入学,毕业千千万万个小镇做题家,你不想干,嫌待遇低,你后面一票子人想取你而代之呢,缺你这一个做题家吗?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吧。

说的很难听,但这就是事实

因为作为一个用螺丝的人,同样一颗螺丝钉,“我”宁愿买9块9一包哪怕质量一般的,也不会买99元一个的,况且在“我”心里,你也不值99,大家都是螺丝钉,别瞧不起谁的,谁又比谁能强到哪里去呢?

回到题目,再批判一下“巨资”,中国是出了名的教育资源匮乏,这个神童也有30多了吧,打开百度一看83年的,块40了吧。96年进入中科大少年班,那时候教育财政预算甚至都没有现在宽裕,我实在是不相信国家能花“巨资”着重培养他,几百万人民币撑死了吧。相比于富商给藤校动辄千万美元的捐款,我想这位神童肯定享受不到这样的巨资。

总结说,如果觉得自命不凡,真的是个人物,去美国闯一闯也挺好的,毕竟国家现在不需要这样的人。如果觉得自己螺丝钉当累了,活的太内卷,出去走一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想接着当螺丝钉,从螺丝钉的角度来看,把自己包装成一个“高贵”一点的螺丝钉也是很OK的,清楚自己的定位就可以了。不管是所谓斥巨资打造的神童,还是芸芸众生的螺丝钉,做什么样的选择都是合理的,只要遵纪守法,保持道德底线,都可以自由的选择。每个社会运行方式不同,历史包袱也不相同,所以给人的感觉也不尽相同,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user avatar   bai-lao-chuan-ch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要留住人才,既要留住他的根,也要让他愿意留下他的种子。留住根,使劲给钱就可以了。让他们愿意留住种子,则需要稳住物价尤其是房价。

一个热衷于割韭菜的社会留不下真正的人才。留下的所谓人才,或者蠢,不知道被当做了割韭菜的工具。或着坏,他也只是为了割韭菜。毕竟,真正的人才,是能够看透,割韭菜者,终被人收割,即使不在这一代,也可能在下一代。

真正的人才,他想挣的是有道德的财富,他想挣的是可以传递给下一代的财富。而不是手里还没捂热,就暴涨或贬值。

我想看到这个文章的,都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教导的辩证唯物主义下长大的一代、或者两代人。我不是研究经济和哲学的学者,只是一个伪科技工作者。所以我的分析,其实是很感性的,我自身也没有精力去量化。

有一点我是确信的,人一辈子最重要的事情是认清自己,然后让自己变得比以前更好。如果将人放在一个充满竞争的环境,那么,人还需要去认清自己的对手。认清自己,是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前提。而认清自己的对手,在学习对手的优点的时候还可以避免不知道自己怎么死的。如果将国家当做一个整体,这个国家为了求发展,同样要认清自己和自己的对手。

所以认清自己,认清自己的对手非常重要。譬如大清认不清楚自己和对手,就被八国联军揍。萨达姆认不清楚自己和对手,就被美帝揍,被人民抛弃。

还有一点确信的是,尖锐的批评比无脑的歌颂更有益于国家的长远发展。不过,这里不会有尖锐刻薄的批评,也没有空洞无脑的歌颂。这里,我仅提一个思考这个问题的方式,即怎么认清发展,包括三个方面,什么是发展,怎么量化发展(即发展了多少),以及怎么看待人才的问题(留住人才,既要留住他的根,也要让他愿意留下他的种子)。在讨论完发展和人才之后,会接着讨论美帝意图对掐我们的高科技的脖子和我们和美帝的合作问题。

无关歌颂和批评,只是希望我们能够辩证唯物的认清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对手,实事求是的认清我们自己的发展,客观理性的对待人才、挺直着腰杆对待我们的对手。

发展和发展的量化

第一,什么是发展。

先给大家讲一个童话故事。

我小时候,家里的狗是吃不饱饭的。所以它们经常吃屎。小孩子一蹲下,屁股一撅,狗就凑上去了。后来我们人类生产力提高了,物产丰富了,狗就开始吃饱饭并且有骨头吃了。当然了,偶尔它们也会去吃屎,所谓狗改不了吃屎大概就是这么来的。到了现在,物产进一步丰富,它们吃上了肉(不过最近它们吃肉可能会有点困难,毕竟我们人类吃肉都有点困难了),并且某些狗还穿上了衣服鞋子。到了大城市,有些家庭会给狗狗看病,洗澡,擦屁股。这时候,狗狗们就开始狂欢,开始歌功颂德,说以前,我们狗吃不饱,没的穿,我们狗类经常被人类吃。现在你们看,我们的努力已经让我们吃饱了穿暖了!而且通过我们狗类和人类的不断抗争,人类已经逐步认识到吃狗是不人道的是践踏狗权的可耻行为,这是我们的伟大丰碑!我们狗类取得了狗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功,这是我们狗家族世世代代奋斗不息的结果(作者是非常喜欢狗狗的,这里仅仅因为狗狗做例子太便宜了,便读bian,四声)。

这个故事想表达的一个意思是,我们看一个事情,可能需要辩证的看。譬如狗类生活的改善,根本不是狗类奋斗的结果。而是人类生产力进步和文明发展后的自然外溢。

但是,狗类和人类对待生产力外溢有着本质的区别。狗类是完全被动的接受生产力的外溢。人类则是主动的,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人类对生产力外溢有三种主观能动性,加速,减速,和被动接受。而狗类只能被动接受。

还有一点是,所有人类文明,先进的、落后的、发达的、不发达的,都是生产力外溢和主观能动性综合作用的结果。美帝目前看起来很厉害,是西欧的先进科技和人才外溢后,加上他们的主观努力的结果。而西欧曾经的高度发达,也是世界各国包括我们祖先的四大发明外溢后,加上他们主观努力的结果。认清美帝和西欧取得的成绩,生产力外溢和主观能动性在其中的不同作用,有助于破除我们对他们的盲目崇拜和跟风。譬如说美帝今天的成绩,是他们主观能动性影响大一点呢,还是一战二战不劳而获的科技和人才外溢大一点呢(上个世纪宇宙第一生产力爱因斯坦就是从德国外溢到了美国)?

回到我们的主题,发展,我们今天的生活,有多少是科学技术自然外溢的结果,有多少是我们自力更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果。我没有明确的答案。我只是认为,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待这个问题。认清我们自己的能力,正视我们自己的优缺点。世界科技的发展,本来就有随机因素,有先到后到的因素。落后并不可耻不可怕,美帝也曾经落后被英国奴役,西方也曾师从我们学习造纸、火药等技术。可耻可怕的是,认不清楚自己的优缺点,认不清自己的能力,甚至以此沾沾自喜而忘记了居安思危。

所以,要认识什么是发展,认清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发展的过程里面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发展其实是不同时期或者相同时期的三种主观能动性协同作用的结果。

第二,什么是发展飞快。

这部分讨论怎么量化发展,即发展多快的问题。

如果说楼高了,那是发展飞快。

如果说车多了,那是发展飞快。

如果说钱多了,那是发展飞快。

如果说高科技,那是发展比较慢。

如果说人文科学,那也是发展比较慢。

所以量化发展的第一个方面,就是从不同产业,生活的不同方面看,都会得到不同的量化数据。一个比较合适的方法是,采用类似统计物价指数的方法,将多个行业加权。还有,因为我们现在面临的主要的问题是来自高科技的,所以其实也可以单独搞个高科技发展指数。

第二个方面,既然是发展,就存在比较,存在一个比较基数的问题。所以,要看横向比还是纵向比。纵向比,如果以大清为基数,比大清肯定是发展了。横向比,以我们现在的科技文化水平,对比西方的科技文化水平,假设得到了一个29比100(仅仅是假设的数据,用来解释我的模型),也可能是50/100。那么,三十年前,我们和西方的相比,假设做到了30/100。大清呢,和同时代的西方比较,大概是1比100甚至不到(所有数据都是假设的用来解释怎么分析的)。

所以我认为,纵向比,横向比,都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可能有些时间是倒退的,也可能取得了进步。但是这样的比较都是有意义的。

在量化出来不同阶段的发展指数后,我们就可以结合不同时间的核心人才流失,来得到核心的人才的流失,是让发展更慢了,还是更快了。

这两点,就是我的关于怎么系统评价人才流失和发展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顺便给程序员、非程序员、以及觉得立体几何无趣且无用的高中生,推荐一本新书,从1开始3D编程。3D编程对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程序员,入门都是有一定困难的。这本书的创新在于,它用了独创的方法,大大降低了理解3D编程的难度,是可以让高中数学基础(加上能够将矩阵变换理解为多元一次方程组的能力)的同学入门3D编程的一本书,这也算为普及3D编程,为国家科技的进步,做的一点滴的努力。书很薄,主要讲透视投影。3D编程从不缺少大师的经典巨著,但是一直缺少一本可以让人入门的书,也许大师们太不屑教别人入门了。我认为阅读后真可以入门,但是仅仅适合入门。

本文的主要意思到此结束。“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请有需要的朋友多多支持《从1开始3D编程》,觉得本文说的中肯的话帮忙点个赞。

后面是补充的人才观和啰啰嗦嗦的题外话。

第三点,关于人才

看到有些高赞的回答说,我们人才多,出去几个没什么,留下来的照样可以干大事。意思是你不回来就不回来,没关系。我的观点截然相反。国家其实已经摆出爱惜人才,尤其是高精尖人才的态度。但是要进一步落到实处,要想进一切方法吸引他们回来为国效力。甚至,请他们回来后,随便他们研究点什么,哪怕退一步讲纯粹的把那么几个高精尖人才用厚禄养着让他们什么也不干,也比他们去竞争对手那边递刀子强。

尤其是,现在的高科技,复杂庞大,而且环环相扣。一个芯片设计的高精尖人才,可能也只是精通某类芯片的某个子模块,远远到不了一个人搞定整个芯片设计的事情。而且要形成整个不被掐脖子的半导体行业,EDA光刻机基础的数学物理化学哪个方向都需要人才。所以是多多益善的。

我们是永远需要高精尖人才的,永远欢迎他们回来的,越多越好。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像唐太宗那样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那就是我们真正强盛的时候。

关于怎么留住人才,既要留住他的根(他本人),也要让他愿意留下他的种子(他的下一代)。之所以要让他们留住种子,是为了让他们不要身在曹营心在汉。留住根比较简单,让他们有机会做他们适合做的事情,同时提供好的生活条件就可以了。留住种子,则在于让他们看到,如果他们的后代,做不了高精尖人才,而是个普通人,那么,在这里也是可以勇敢的繁衍生息安居乐业的。

将人才的根和种子都留下来之后,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人才之间会口口相传,这里工作好,待遇好,人好,适合在这里传宗接代,速来。这时候加入我们的人才就不是按几个几个的数(甚至入不敷出),而是一群一群的。否则,人才即使过来了,也不过是和别人说这里人傻钱多,速来。

所以,我们还是要让大环境对普通人更友好一点,让他们敢生娃,让他们能够安居乐业。普通人能够安居乐业的土壤,就能把高精尖人才的根和种子留下。

掐脖子和合作

下面谈美帝想要掐我们脖子的问题,和以及我们和美帝的合作问题。

一,大国之间掐脖子的定义和量化。

不管怎么说,美帝现在阴谋通过几个高科技领域来掐我们的脖子,有点三体里面三体人想通过智子限制地球人超过光速的意思。要警惕的是,美帝已经用过这个伎俩对付伊朗和日本,并且似乎成果不错。但是,美帝虽然暂时领先,但是也不至于到了三体人的地步。美帝为了掐别人脖子,会针对对方最紧缺的最需要并且起步想自主的东西进行精确打击。譬如我们缺少高科技,他们就开始打击我们高科技了。

所以大国之争,专注的是掐脖子的东西。在春秋时期,管仲通过粮食掐住了鲁国梁国的脖子,让他们臣服。现在,美帝意图通过高科技,来打压我们。掐脖子的东西,在不同时代,不同的国情,都是有不同的内涵的。

回到美帝要掐我们脖子的高科技。什么是掐脖子的高科技呢?这里运用四象限法来分析。我们将一个国家要发展的东西,按照重要程度、难易程度划分为四个象限。譬如粮食、衣服、房子等,很重要,但是只要不像鲁梁中了管仲的计之外,是很容易实现自主的,这一类属于重要而容易。自行车等属于次要而容易。寻找外星人等属于次要而困难。重要而困难的就是这里要讨论的掐脖子技术。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情,四个象限里面的内容都是变化的,譬如被管仲掐住脖子的鲁梁,粮食就是重要而困难的。但是对于目前的我们,粮食是重要而相对容易的。


进一步量化下什么是掐脖子的高科技,就是如果我们不出口这个东西,对方受影响的高科技人才(从事高精尖的高学历)可能达到上万(受影响的的只是几百人的小公司,即使是高科技,也算不上掐脖子的高科技)。譬如EDA一封锁,我们整个芯片设计行业会有大麻烦。类似,如果我们不买美帝的粮食,美帝也有大麻烦,美帝可能也有上万农民失业,但是我觉得这个不属于掐脖子技术,农民失业,替代性工作好找。顶尖高科技人才,如果整个行业被掐住了,找工作太难了。而且土地荒了,第二年就可以种起来,高科技被掐住了,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至于大疆,也是我非常崇拜的企业,但是无法用他来制衡对手掐美帝的脖子。华为一直是我的偶像,可惜,他势单力孤,仅仅只能依靠自己。如果国内能在EDA,光刻机等方面支持华为,mate40不至于含泪放弃麒麟而用美帝的东西。所以目前来看,华为也无法用来掐对手的脖子。

二,国际合作频繁导致了掐脖子的事情更容易发生。

譬如说,建国后,我们自己突破了封锁,自己搞导弹,原子武器,半导体,那时候,美帝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掐住我们的脖子。现在呢?半导体,软件,光刻机,每一样都可以卡住我们的脖子。所以相对那个时候来说,容易给人误会我们在有些方面尤其是高科技领域我们其实是没有多少进步,甚至是相对倒退的。但是这个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建国初期的那段时间,人类经济合作没那么紧密和频繁,国和国之间就不容易形成掐脖子的关系。但是现在国际合作太紧密了,稍不注意就容易被掐脖子。所以做决策的时候,需要慎之又慎。

三,掐脖子是倒行逆施,合作才是未来。

宏观经学的书里面提到(书是美国人写的),国际合作和分工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最好结果当然是合作共赢,特不靠谱这么做,很明显是霸权,是倒行逆施。所以我们的对策,我在一个评论里谈到了,对外争取更多的盟友,欧盟,韩国,日本,我相信他们肯定也恶心特不靠谱的做法,希望有一个能在高科技制衡美帝的力量。

总的来说,短期看来合作有困难。那没关系,我们从来不是被吓倒的。但是我们要调整思路,找出问题,对外团结所有能团结的朋友,对内让百姓可以安居乐业,让房地产降降温,给高科技一点空间,要慢慢积聚力量,以期未来别人卡住我们脖子的时候,我们要能掏出几把小刀来捅他。

从内心来说,我多么希望,在量化高科技掐脖子技术的时候,这个数字是100/100,200/100,甚至是1000/100。这样,你卡我脖子,我可以捅死你。可是,我们高科技和实体企业被房地产挤压的太久了,我们现在被掐住了,只能说,你再卡我,我瞪你!


后记

和很多人一样,我曾经因为美国在高科技方面的发展,而陷入过绝望和自卑。虽然身上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光环,但是在目前的大环境下,我们暂时落后于两百多年文明的美国。

写完了本文之后,我的腰杆挺直了,不再有对美国的神话,不再有美国封锁下的绝望和自卑,也能够坦然面对暂时落后的事实。

白老船长,原创于2020年8月25日,重写于8月28日。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user avatar   xufrx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非常同意其中一位高赞的答主说的那句话:发展不需要顶尖人才,领先需要。中国以往最主要的目的是发展,是跟上世界上各个发达国家,这些是不需要顶尖科研类创新人才的,需要的是真正实干的动手性人才,追上了发达国家之后,创新突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个时候就需要顶尖科研人才们大展身手了。

首先当年为什么存在人才外流,因为中国当年穷,顶尖教育水平落后,哪怕出了人才也很难提供相应的平台和资源,而美国不一样,当年美国忙着和苏联打冷战,冷战中科技的领先尤为重要,所以美国当年非常注重顶尖科研类人才的培养和吸纳(要不然钱学森先生回国就不会搞的那么艰难了),再加上美国本来国力就强大,也能提供相应的平台和资源,所以很多人才从中国流出了。

但是,大人,时代变了。

我个人作为一名毕业留学生以及已经在海外工作快三年的人说一下我的看法:

现在的中国的的确确仍旧存在人才流失现象,但流失程度和造成的后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而且人才流失现象近两年在逐步减缓。

我身边的留学生同学,学成回国的其实是占大多数的,至少7-8成,其中有主动愿意回国的,也有被迫回国的,欧美国家现如今高傲的很,没有了当年那么多的人才优待或收纳政策,哪怕有很多是不愿意回国的,迫于签证原因,想留下来也很难,被迫回国。

那么留下来的人真的就是顶尖人才吗?我并不这么认为,反正我身边见到的我觉得能称得上是顶尖人才的,也就一个。大部分留学的毕业生包括我在内,最多也就是个普通人才,而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才欧美本地根本不缺,而且恕我直言国内也是一抓一大把,要不然中国最近几十年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这也是留学生近两年越来越不值钱的原因之一。

哪怕我身边学历最高的朋友,也就是我说的我认为身边唯一一个可以称得上是顶尖人才的朋友,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全加拿大排名前三,世界排名30+)生物学专业(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中文大概应该翻译成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的博士,我也不懂为什么他不留在学校搞科研,学完出来找工作投了十几份简历,没人要,雇主个个都说不缺人,暂时没有招人计划,最后刚好赶上疫情,回国不再回来了,至于后来找了什么工作不是很清楚,但这个学历回到国内绝对是非常唬人的了,我要是老板,收到这么份简历,哪怕公司不缺人我也要专门腾出一个位置来留给这个人。

为什么会出现我这位朋友这样的情况,因为欧美本地不缺人才,至少他们认为不缺,不需要从外面吸收,在人才充足的情况下国外更加倾向于吸收雇佣本地人才,因为本地人才雇佣成本低,没有语言障碍,更不用担心签证问题。我认识的好多毕业留学生,除非是计算机专业的,可能有机会进入大公司以及获得一份很高的工资,其他专业留在国外的无一例外全都是普通工薪阶层,当然那些“后浪”们除外。

更何况顶尖人才普遍是偏理论科研类人才,欧美社会可能觉得自己够发达了,又没有了苏联这么个强力竞争对手,欧美国家失去了一直在鞭策自己的动力。现如今欧美社会普遍更重视实际动手的技术性人才,欧美影片中经常有普通学生欺负嘲讽学习好的学生,称呼他们为nerd(只知道傻学的书呆子)的片段,就是这个现象的真实写照。这也是为什么欧美国家在新兴产业例如5G方面落后给了中国。

哪怕很多中国留学生中的顶尖人才留在了国外,也常常会因为千里马遇不到伯乐的情况,根本走不进先进或重要的领域发光发热,几乎都是在非常普通领域工作。

顶尖人才在欧美都受到这样的待遇,更别说数量更多的普通人才了。

说了这么多那么还中国需要归国的留学生吗?我觉得还是需要的,不仅是顶尖人才我们要争取,加强国家的科研创新能力,普通人才我们也要留住,保证动手和实干能力,人才永远不嫌多,内卷总比外流好。

我交谈和对比过国内学生和留学生,国内学生的思维想法更加实际接地气,更加了解国内真实情况,更加保守,但是思维常常局限在中国一个国家。留学生的思维想法更加开放,分析事件思考问题考虑角度更加偏向国际化而不只是局限于中国一个国家,也见识过国外什么样子,不会随随便便就被公知恨国党们忽悠,但是也会有一些过于开放不考虑实际情况的想法。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国内学生和留学生两股力量相辅相成,互相引导同时也互相制约,从保守和开放中找一个平衡点,这样才有助于国家的未来的发展。

而且随着中国的发展和近两年西方国家的衰退,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对祖国的民族自豪感越来越强烈,认识到西方国家根本没有想象中和宣传中的那么美好。我接触过好多新留学生,选择将来主动回国的人越来越多,意愿越来越强烈,中国有着这样一群热爱着祖国的留洋的年轻人,我觉得中国发展还是很有希望的。

师夷长技以制夷将会是一条很长的路。




                 

相关话题

  寒门易出贵子还是寒门难出贵子? 
  内卷是否意味着人才是过剩的呢? 
  为什么中国留不住人才呢? 
  如何评价房价对人才流向的影响? 
  现在很多高学历的人都去直播带货,你认为这是一种人才浪费吗? 
  高等大学里高傲自负的人多吗? 
  西安疫情结束后,会不会出现人才逃离现象?房价会降吗? 
  高校评价人才为什么只看paper? 
  如何评价房价对人才流向的影响? 
  为什么三国后期人才凋零? 

前一个讨论
今年36岁,事业编,单位形式主义严重,但父母不同意辞职,我该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罗翔被捧得越来越高?会不会招黑?





© 2024-11-26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6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