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英特尔不但出过,还大力补贴了很久。
后来没有坚持下去。
英特尔手机失败是个阴差阳错的事情。
2006年以前英特尔有最好的移动处理器。
初代安卓手机,2010年的中兴u880用的就是这款处理器后来的衍生品。
然后英特尔嫌弃wm智能手机不赚钱,卖掉了,搞自己的Atom,但是Atom的性能很弱。
结果,2008年有安卓的时候,大家都用ARM处理器,生态系统是ARM的。
等英特尔回头做手机,已经是好几年以后了。
用x86的安卓有点问题,ARM下的APP执行效率很低,损失大约40%的性能,很多APP会报错不能用。
英特尔试了一下,手机不行。无法竞争。
转而补贴平板,做双系统,扶持安卓生态,花了几百亿。
但是,更关键的问题出来了。英特尔升级没有ARM快。corem已经是英特尔的突破性进步了。
但是,ARM这边苹果A系列处理器已经升级到同档次的性能。
而去掉40%性能损失,英特尔比高通的大路货也没有多大优势。
而且这个市场除了苹果,当时都不太挣钱,利润率不行。
英特尔放弃了。
当时,英特尔如果有苹果的经验,会做得好一些。
转指令集关键在开发者。英特尔没有提供足够的资源,让开发者无成本的做ARM和X86两个版本的APP。
带着性能损失和兼容性不佳去竞争。很难。
另外,英特尔还是太舒服。架构升级很慢,工艺升级太慢。
如果英特尔做得好,手机可以白嫖一个windows生态。英特尔处理器的性能也回比今天强大很多。
简答吧,其实其他答案都说了有INTEL手机,那么我们看看整个手机线是怎么消失,和怎么自救失败的。
其实INTEL切入过手机市场两次
是的 INTEL做过 手机,手持设备的 ARM梦,但梦醒了,因为当时市场局限性,在苹果没有出现以前,塞班一家独大,微软的WM也就那样,而INTEL搭配的摩托罗拉更是搭配定制的LINUX,因为无线带宽原因,通用应用发展非常慢,你可以理解为在3G前夕,INTEL误判了移动市场,且利润微薄,当年记忆中INTEL也没有基带,整个手机市场中,INTEL也没有定价权,最终将手机处理器卖掉了,因为薄弱的处理能力与屏幕尺寸,即便手持PDA市场也被限制在很小的应用范围内,INTEL就专注X86移动市场(主要是笔电)去了,是的,那个时代如果让你以为手机就会是一切的中心,你自己也不会信,毕竟体验比电脑差得太远,各家想象中移动互联网(网页非应用)还没有爆发。
然后,众所周知的事,苹果和谷歌安卓,横空出世,重新定义了标准的移动设备规范,随着3G/4G普及让移动网络速度空前发展,手机侧应用雨后春笋般发芽,当然传统意义上的移动互联网(网页非应用)还是败给了应用,因为厂商发现手机侧习惯于桌面侧是完全不一样,入口不再是浏览器而应用是相对可控制用户单位时间内行为的方式,这期间IOS与安卓实质上都是ARM SOC,而ARM玩家留下来都是拥有基带,而移动市场处理器中低端占大量出货,必须低价和整合才有竞争力,是的,这个市场,intel没有定价权,INTEL自然不想放弃移动市场,注意这个移动市场也包括平板市场,这才有了INTEL,几十上百亿的补贴,还记得当年凌动4核平板只要499么?都是补贴来的结果,平板市场还能有点起色,但是手机市场就非常难看,其一实质上INTEL没有任何定价权,因此手机市场竞争力纯粹是靠补贴维持,其实仔细看市场就会发现,热衷INTEL几乎是PC阵营厂商,华硕,微软等等,这是INTEL用了非常大的利益交换去换取的合作,而实际上市场因为占有率90%以上都是ARM,INTEL市占率太低了,INTEL即便理论性能不差于ARM,但是实际使用体验,因为绝大多数应用没有对INTEL优化,导致卡顿闪退是常态,而移动端ARM性能演化实际上非常快,INTEL也没有再将超过ATOM的技术下放至手机,结果就是实质上INTEL 又无定价权,体验又不够好,INTEL最终在15年弃之市场,当然这个阶段上INTEL还是买了基带,后来苹果手机基带的事大家都清楚了,当然2019年,INTEL连基带市场也没有保住了。
这个16年文章其实很好的说明了,INTEL当年错过的移动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