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微软是靠什么做到不“奋斗”的? 第1页

     

user avatar   mal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微软有资本。

「微软发布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第四财季报告。财报显示,微软第四财季营收为380.33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337.17亿美元增长13%;净利润为112.02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31.87亿美元下降15%,每股稀释后收益为1.46美元,不及去年同期。」

Office 和生产力和业务流程下面相关的其他业务,这个财季贡献了117.5亿美元。而云服务业务贡献了133.7亿美元。「微软包含Microsoft Azure、Office 365和其他云服务在内的商业云业务,今年的年收入首次超过500亿美元」本地的 Office 加上 Office 的云服务,Office 业务一共贡献的收入规模是非常大的。

「与消费者最为贴近的个人电脑部门的季度收入为129.1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该部门包含Windows、Surface和Xbox等硬件设备和内容服务。其中,或是受到疫情影响,Xbox内容和服务收入同比增长65%。」

简单来说,Office 和 Windows,仍然在为微软贡献非常大的收入。这就是微软的「印钞机」。

哪个公司能够把微软的 Office 和 Windows 业务抢下来一大块,微软就「不奋斗不行了」。但是看上去挺难的,在未来几年内,微软自然会不缺钱。

在全球可能找不到多少公司,有微软这样稳定的盘子。我记得微软 Office 的市场占有率应该是98%。

在这个基础上,微软内部无论哪种氛围,都可以很从容了。

另外,还有一个现象,其实微软很大,里面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氛围和节奏。有一些部门就是很轻松,节奏比较慢,还有一些部门天天加班,这和很多因素都有关,比如你的老板想不想搞出事情来抢地盘,还有不同业务的战略。我知道之前一些微软的朋友,每天工作也特别忙,很紧张。

还有一个误区,以前以为美国人工作都挺轻松,不用加班。后来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很多一起合作的美国同事经常加班,和国内差不多,分人和分业务很明显。

最后,不要随便立 Flag。

这两年,国内外企工作的朋友,压力都比较大。还记得几年前的摩托罗拉么?还有诺基亚。当时的待遇都特别好,环境、氛围也很轻松,后来大家都重新先工作了。

微软在这里面,最重要的不是因为氛围如何,而是已经形成垄断地位,足够赚钱。


最近开始尝试用视频的方式来输出内容,已经在把之前回答的一些上万赞的回答变成视频。邀请大家在B站里关注:「马力在知群」


与文章内容无关:

现在有免费的5天学习机会,帮助你了解阿里、腾讯的工作方法论,更好的入门或者提升。在这里了解详情和报名:

应该是你能接触到的最有干货的免费课程,机会有限。


user avatar   zhangwei-46-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来复习一下马克思主义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是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的

我们书本上的知识就是这么活过来的。


user avatar   Ryanask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我觉得work life balance真的很重要的,

你把一个人压榨的干干净净,创造力、积极性势必会下降的。

人都是闲得慌的时候,创造力爆发式出现的。

人都是为了偷懒的时候,那颗提升效率的心才会砰砰直跳。


对吧,微软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个ghost是为了干嘛的......


user avatar   huo-gu-itpang-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前微软员工。利益不相关。


微软就像大象。不是说大,而是被盲人摸起来感觉不一样。


有些人说微软轻松极了,一天只干一个小时;


有人说微软累极了,总加班;


有人说微软的活用的是90年代的技术,出去面试被人笑活化石;


有人说Facebook和Google的技术在微软面前弱爆了;


有人说微软政治太多,只要抱着大腿,傻子也能升65甚至更高;


有人说微软根本没有政治,好好干活一年一级;


有人说微软老印化的厉害,到处都是吹牛拍马的,领导都是老印;


有人说微软老中化的厉害,到处都是勤劳肯干的,领导都是老中;


以上这些,其实都是对的。微软内部的区别,比微软和Google,微软和Facebook大多了。


所以回到题目:微软不“奋斗”吗?只能说微软有不少职位的确不奋斗,但也有很多战斗力超强的人、玩命工作的人。


即使很多看起来“不奋斗”的人,其实也是产出很高的。国内互联网有种误区,认为奋斗==工作时间==在公司的时间。


实际上,美国的8小时工作并不轻松,因为没有午休,很多人甚至拿饭回工位上吃一分钟都不浪费。一天8小时就是实打实的8小时。回到家,晚上可能还趁着精神再干一个小时。周末有时候会干2、3个小时。这种额外的“加班”看似时间很短,却非常专注而且不累。


所以996因为午休、午饭会缩水2个小时,总有效时间也就60小时不到,美国看似8小时一天,但加上偶尔效率高时的自我加班,其实有效时间大概可能却有45小时左右。再考虑到高强度智力活动对人的状态要求很高,效率上的差别,996其实不像想象中那么有效。


而且微软是长线大鱼政策,员工一蹲十几年太正常。这些忠诚、专业、underpaid和精锐的员工的效率和产出丝毫不低。


最后,微软起步太早了。“人家45年、几代人的积累,凭什么输给你三年五载的996?“


user avatar   morganch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微软真有工作生活平衡的话,那就是靠两个方面:

  • 垄断产生的巨大利润
  • 相对独立的HR体系

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如果没有垄断产生的巨大利润支持,任何公司都没那么硬气可以不让员工成为奋斗逼的,只是因为钱赚得够多了,养的人也大都是体面人,才可以搞得起来工作生活平衡;但是,公司也可以选择不体面,多赚钱只是工作生活平衡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公司也可以把钱赚了,依然使劲压榨员工,你看国内公司不是都这么一个德行嘛!

这时候,就需要第二个因素介入,相对独立的HR体系,HR如果足够独立,就要自己的一套体系,不是业务部门的走狗,她们(请允许我不用他们)会思考体面的HR的方案,要思考如何剥削员工三十年,而不是只剥削三年,所以会通过『提高员工满意度』等旗号和业务部门制衡,来消除资本主义中想要疯狂压榨员工的天性。

这连个因素的结果,就是一个体面的工作环境。

细心的读者而可能注意到了,我开篇用上了『如果』,是因为我还真不确定微软所有部门都有工作生活平衡,我曾在微软两个不同的部门工作过,开始是在线服务部门,工作生活的确很平衡,后来转去Exchange部门,工作生活就不那么平衡了。

说这么几个段子——

在Exchange的时候,HR总来宣传工作生活平衡,同事们笑谈:『Work Life Balance就像是喜马拉雅的雪人——听说过,没见过。』

也有笑谈:『缺啥补啥,为啥HR使劲说Work Life Balance,因为我们真的缺呀!』

更有老前辈说起Exchange的开发历史:『每天所有人写代码写到12点,下班到车库一看,很多车还在,说明很多同事还没有下班,第二天造成来到办公室一看代码——Break Build!』

……

微软里这些工作生活不平衡的现象,有的是因为某个阶段某些产品没有达到垄断地位,其他原因就是HR某些领导没有摆正位置,没有扮演好制衡业务部门的监军,除了说空话啥也做不了。

如果你要说还有什么原因……

嘿嘿,还有一个,这个原因是有一点阴暗的,那就是公司表面上提供了工作生活平衡的条件,但是,某些人却反反复复明示暗示要你攀登career ladder,你是SDE要求你努力成为SDE 2,成为SDE2要求你成为Senior SDE,成为Senior SDE又要求你成为Principal SDE,如果你上钩觉得往上爬是和你工作投入成正比的,而且你有义务往上爬……如果你真的这么想,你就真的没有工作生活平衡了。

说到底,还是要劳动者有这股精气神——站着,也把钱赚了


user avatar   huan-ruo-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user avatar   exc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财大气粗啊。

有个老同事去了西雅图,呆了16年。现在已经是美国人了。

十年前想创业,想起他,这位曾经是我们team编程水平第二牛的人。

结果被婉拒了。

说自己在微软这些年,就负责MSDN下面一个很小的技术分支的技术支持,这些年干下来除了这个分支的东西,已经全部不会了。

还有个老同事去了微软中国。

去了和30多个人在一起呆了三个多月,啥活没有,薪水月月发。

确实闲得受不了了,找了好多人才找到条线的上级领导。

原来把他们招来的人,因为调整离职了。

所以他们就没人管了。


对了,之前据说IBM是最大的退休乐园,特别容易混日子。

微软的人也狠羡慕呢。


还有Intel,前些年简直就是豪放。

我们一个公司才50多人,和他们联合开发一个项目,他们光派过来和我们对接的人都有50多人。

这些人里肯定很多摸鱼的。


user avatar   li-xiang-1-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国是有《劳动法》的。与其问微软为什么不奋斗,不如问为什么其他企业不遵守国家的法律。


user avatar   yi-bu-tai-qiang-l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的上一个领导,现在已经升到大区去了,他关键的几个讲话稿都是我写的,有两篇还上了省里的会议材料。

他没给过我钱,也没给过我任务,就是说了一句,你把材料准备一下,反正最近不忙,你把单位事情忙完就回家去搞。

那段时间我下午两点就回家了,我回家玩了吗?没有,我在自己书房里翘着二郎腿,听着歌,看了一个礼拜的讲话记录,为了找灵感,我天天晚上去楼下的澡池子里泡澡。终于在第二周就把稿子整理出来了。

我现在的领导,从一上任就给我任务“给我也整一篇那样的讲话稿”,然后天天查我办公桌上有没有杂物,上班时间是不是在发呆,下班在找大家一起开个会谈工作怎么做的更好。

两年时间里,我一共给他写了五十篇稿子,但是加起来我花的时间也没有那一篇多,基本上就是一分钟构思,其他就是编,编到哪里是哪里,反正也不会比其他人差。

他呢?现在平调到其他部门,想上去?看来是过了黄金时期了。

黄忠在刘表手下,只是一个老兵,但是跟了刘备,他就能斩夏侯渊,这就是差距。


user avatar   allen-xu-3 网友的相关建议: 
      

选了4家美国科技公司(微软、谷歌、脸书和亚马逊)和三个中国互联网公司(阿里、腾讯、美团),统一选用了2019年年报的数据。

让我们从这张图开始:

  • 除了亚马逊以外美国公司的盈利水平是高于中国公司的——尤其反应在毛利率上,这说明在市场竞争上,美国科技公司比中国科技公司确实更舒服一些(我始终认为相比净利润,毛利率才能反映一家公司的定价权与垄断性,不信去看看茅台的毛利)
    • 亚马逊的特殊性:自营电商业务会拉低毛利
  • 但是从净利润来看,阿里、腾讯的净利润水平并没有比微软、谷歌、脸书低多少。这就非常有意思了——我们都知道毛利润到净利润中间最主要的就是各项成本(研发、销售与管理),而这里面相当大的比例(对于科技公司可以说是绝大多数)来自于员工薪酬成本。也就是说,如果在这里我们做一个暴论的话——阿里和腾讯通过低廉的员工成本,在毛利率显著低于美国科技巨头的情况下,保持了相似水平的净利润。
    • 亚马逊和美团都是特殊的,美团的大量未盈利新业务、亚马逊更关注现金流而非净利润,这两者不具备特别强的可参考性

所以一定要我暴论一句的话:

不是微软通过高盈利水平做到了不“奋斗”,而是阿里、腾讯等国内公司通过员工的“奋斗”,在没有美国同行相似的高毛利水平的情况下,做到了相似的盈利性。




     

相关话题

  如何证明「颠覆双十一的 App」Joanna 的真伪性? 
  有哪些在发达国家很普遍,在中国却行不通的商业模式? 
  做自媒体月入上万是什么样的感受? 
  如何看待薇娅直播卖火箭发射服务,很好奇真的会有人买吗? 
  如何看待搜狐 CEO 张朝阳教授物理课程?对于他的前半生,你会有怎样的评价? 
  想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互联网+农业 指导老师应该找哪种类型的呢? 
  微博转发其他作者的文章然后说明出处算侵权吗? 
  如何看待逆全球化的当下,中国的「10x1000 科技普惠计划」,吸引多国年轻人及国际组织加入? 
  为什么很多做 .NET 或者大学里学 .NET 的,对任何微软或 .NET 的批评非常敏感? 
  中国的社交领域已经到终局了吗?未来,社交领域可能会有哪些发展和创新?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华盛顿邮报发文称:「我们还需要共和党吗?」这一观点?
下一个讨论
休斯顿领事馆为什么要烧毁文件?





© 2024-12-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2-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