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有个疑问,欢迎各位大拿来解答,以明末清初时期的历史观来看,清朝入主中原算侵略还是内战? 第1页

  

user avatar   ban-tian-zheng-si-lang-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于这个问题,请一定一定允许我直接摘抄百度百科来进行回答,因为实在是罕见的说的非常的确切和全面(由于是当年的百度百科,现在改了没有我不知道)

清军入关在当时毫无疑问是侵略战争,而且造成的负面影响占相当大的地位。

下面是正文:

清军入关的性质,以及后金兼并女真各部以及清对明朝及南明的战争,认为“清进行的战争就是为中国统一的战争”的观点,实际上是“大一统”观念来看待明清之际历史,拿现代标准栽量古代历史,用后来结果倒套此前过程的结果,民族平等原则不是这样贯彻的。

这段精炼的文字,指出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那就是拿清王朝“大一统”的结果来逆推其因,是不科学的!

陈梧桐于《明史研究的若干问题》指出:
学术界将清军入关及其所进行的战争视为统一战争而予以肯定的做法,是“无视清朝残暴的民族压迫,根本否定广大汉族人民和南明抗清斗争的正义性及其历史功绩。”他在肯定满族是中华民族的一员的前提下,但“绝不能因此就认为满族可以对其他民族实行残暴的民族压迫,而不许被压迫的民族进行反抗。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反对一切民族压迫是绝对正确的。闭口不谈清朝的民族压迫,进而否定南明抗清斗争的正义性及其历史功绩,显然并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但是,必须看到,明清易代性质问题仍旧富有争议:

关于清军入关的评价和定性,一直是敏感且极富争议的历史话题,无论是当时的明末清初还是如今的21世纪。首先必须指出,明与清在当时是两个敌对国家,不仅存在被清人强行认定的疆界,两国民众也存在难以逾越的心理界限。这不是高唱各民族一律平等或满汉同属中华民族一员而能抹杀的历史事实。两国疆界是从努尔哈赤后金以来就与明朝划分并不断变化着的,双方民众也视对方为外族、外国,界限分明。
所谓“清进行的战争就是为中国统一的战争”的说法,是以现代史观去僵硬栽量历史的结果。相比之下,这样的看法更符合实际,如:“统一以分裂为前提,统一战争是分裂成为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矛盾尖锐化引起的战争。这个简单的道理,只要看秦、西晋、隋、北宋、元等历次统一的历史就不难明白。战争在阶级社会中是常见的现象。凡发生战争,必存在矛盾对立的双方或多方,存在短暂的‘分裂’,其中任何一方无不想消灭对方和其他各方。如果这可以定为统一战争,则国内任何战争都是‘统一战争’,这岂不滑稽?明末社会阶级矛盾很尖锐,导致明朝统治被推翻,出现易代的形势,但国家并没有分裂。一定要说有分裂,就是清人自称建国。然后,清人又来进行‘统一战争’,实现武力‘统一’。这样弯弯绕式的解释,有点嘲弄清朝建立的历史,并不可取。清兵入关后进行的战争,是明末以来明清战争的继续,是明清易代斗争全过程的后一部分,是镇压抗清起义和复明运动,大规模推行民族压迫、奴役措施,夺取全国统治权的战争。”见仁见智,确实更具说服力。
明清易代的研究,是明清史学界尤需通力合作的课题。首先,明清易代过程的描述,许多史实尚需深入稽考。其次,对易代斗争的性质,学界认为歧异颇大,如对清军入关、清初战争的性质、清朝统一等问题,都存在不同看法乃至激烈争论,需要上推下延,综合明清两代许多领域的研究成果之前,对许多重要问题的争论,都不容易得出共识。
至于在讨论中使用“统一中国”、“中华民族”等现代流行的大字眼,以冠盖、衡量、讨论一切历史问题,更不妥当,至少不符合严肃学术研究的规范。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说着容易做起来却难。

最后是一些观点、论述的摘录,但内容重点突出清军入关造成的负面影响:

马大正(清史编纂委员会第一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两份历史遗产,一 是统一的中国,一是多民族的中华民族。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国家是在清朝才跟世界融为一体的,不管它是主观还是被迫。 对于融入到世界中的这么一个封建王朝,很多东西需要我们重新认识研究。比如清兵入关,它随后导致的康乾盛世是可圈可点的。

周远廉(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晚明腐败,李自成带领农民起义军打进北京,推翻了明朝。多尔衮又带清 兵入关赶走了李自成,这是历史实事。不可否认,有了清兵入关,才有了后来清王朝的延续,但二者只是时间上的延续关系, 包括它与其后的“康乾盛世”也都是一种时间的待续关系,而不是必然的内在联系。出现“康乾盛世”的内在原因是康熙皇帝 和乾隆皇帝自己的有所作为,那后来呢,为什么 后来到了清末就不行了?腐败无能,清兵入关保证不了满清江山永不倒,同理,清兵入关不可能直接导致康乾盛世的出现。

清人赵烈文曾表示:“国初创业太易,诛戮太重,所以有天下者太巧。天道难知,善恶不相掩,后君之德泽,未足恃也。”

中青报:马大正的观点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并且在“清史纂修工程”中占据主流,与我们这些年来实用主义太过 强烈,工具理性压倒了价值理性的大环境有很大关系。从工具理性的角度来看,为了目的的达成可以选择一切手段。工具理性 过于横行,我们就会得出一些很荒诞的结论:如果被征服可以带来一个“可圈可点”的“盛世”的话,那么被征服就是值得的 ,甚至是受欢迎的。

张佳生(辽宁省民族研究所所长、满学研究专家):关于入关的问题,我认为有三个角度:民族的角度是满族入关、 政治的角度是清兵入关、综合的角度是八旗入关。清兵入关体现了朝代更替,历史发展。“扬州十日”杀了80万人,客观上 伤害了汉人,但这是改朝换代的需要,包括它后来的“文字狱”,与秦“焚书坑儒”的意义是一样的,不是民族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八旗入关对民族的发展,对中国疆域的确定都有积极意义。

林金树(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明清研究室副主任):清兵入关的进步作用是确定了中国的疆域,但由于实行专制, 它对社会发展的破坏作用也不该忽略。它的民族压迫、民族歧视,登峰造极。清兵入关,一遇反抗,必“焚其庐舍”,“杀其人,取其物,令士卒各满所欲”,转战烧杀37载,使中国人口净减三分之一。繁华的大都市尽毁于清军之手,血雨腥风的“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杀了20万人),都是在几乎杀绝之后才下令“封刀”的。还有“留头不留发”、“易服”等, 镇压抗清力量,对郑成功,对宁波、福建、云南的南明抗清异己镇压。满清政权中,虽有汉人,但满汉是有明显界限的:它的户部、吏部等政权部门都是两个,主权的那个在满人手里。强调自我,专制皇权;它的文字狱大案达160多起,为控制人的思想,实行独断专行的程朱理学,搞文化专制,使明朝后期形 成的勃发的可能对中国政治文明有提升作用的多元文化被阻止;禁止对外贸易,东南沿海地区内退50里,实行闭关自守的“ 禁海”政策,都是专制独裁的表现。

刘凤云(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教授、博导):1644年,当时的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状态,晚明政权摇摇欲坠。清兵 利用李自成的麻痹大意,在吴三桂的引领下入关,统一了中国。中国如今的版图是清兵入关不久的康熙、乾隆皇帝奠定的。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大统一大业也是那时候确立的,从这种意义上说,无疑是一种历史进步。清朝的皇帝一门心思听政,康熙帝 每天都要到三大殿上去。而雍正批的奏折也超过了历代皇帝。康熙能够执政61年、乾隆执政63年(加上太上皇的3年), 统治这么久,这么稳固,都与他们的民族特点不无关系。

吴琦(华中师大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中国的现代化是从明清开始的,明朝的手工业、商业有了发展,早些时候我们叫做“资本主义萌芽”。特别是顾炎武、黄宗羲等思想家反专制、反传统,这在传统的中国社会结构里出现了新的生机 ,有很大的启蒙意义。可是,自清兵入关以后,这种思想又被钳制了。从更大的背景来看,新的满清王朝把一个已经有了现代化萌芽的中国拉回到了一个专制色彩很浓的社会,“留头不留发”、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政治上的高度集权,延缓了历史进程 ,是一种历史倒退,中国本来有可能走向现代化的契机消失了。

顾诚在《南明史》表示:“明清易代,是中华民族内部一个落后的人数不多却又是骠悍的满族上层人士,勾结汉族中最反动的官绅地主利用矛盾坐收渔翁之利,窃取了农民大起义的胜利果实。”“满洲贵族推行的民族歧视政策引起了国内政局大动荡,打断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也是不容忽视的。”

毛佩琦(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在《向你阐述一个真正的明朝》演讲中表示:这是很多人都要问的问题。历史就是这样的,没有办法假设,我们也不知道清朝不入关明朝会向何处发展,但是我们只看到一种发展的态势,这种态势是可以跟世界同步发展、平起平坐的机会,不幸的是,当时这个机会丧失了,我们只能说到这样的一个层面。

学者郑昌淦认为,清朝统治政策在某些方面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这些都是次要的。从主要的方面来说,其政策起到了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消极作用,这突出表现为对资本主义萌芽、反封建斗争以及反理学等进步思潮的破坏、阻碍、和压制。

赵轶峰认为满族社会及国家形态的落后性,满族贵族阶级统治的反动性与民族统治的狭隘性,使封建专制主义国家制度在清代发展到极点,其性质不是社会政治形态的进步,而是腐朽制度的逆转。

焦润明也认为,清朝应对中国近代化的滞后负责,他认为:中国在近代的落后,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满族贵族统治集团基于本民族利己主义和落后性而实行的对内摧残科学文化,对外闭关锁国的加固延续已走向衰亡的封建制度的反动政策,不能不说是最主要的原因”

user avatar   wen-jia-11-30 网友的相关建议: 
      

@柳少卿 @夏尔 @光明与希望 @岭南草民 @佐川 哭孫子4399 @陈风暴烈酒 @金吾 @鲸生最苦求不得 @幻十郎 @天长地久终不死 @她说要去看海 @酱油卖完了 @真空中的球形鸡 @大明海刚峰 @震旦云龙 @真名 @沐雲閣 荻生 @精锐掷弹兵 @岁月不曾败美人 @忠心耿耿梅思祖 @心之道 @虎王骑士 @挑事抱团满克思 @未注销用户

唉看到连一些汉族人都在为满清洗地,悲痛惨烈,不减于申包胥求秦出兵时的叩头于地,头破脑碎;也不减于蔡威公国亡时的痛哭泪尽,继之以血。看着满清对华夏的毒害,就像当年宋微子面对着殷墟而悲伤不已。

先放个链接

第一个是关于扬州十日的 第二个是关于清吹的。



不是,这是华夏文明的浩劫。

满清入关就是一场灾难。初期,不停地涂啥。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等等罄竹难书。后来又剃发易服,奴化汉族。文字狱,四库全书毁书无数。汉族的很多优良品质都被阉割了。中华五千年历史在清以前,科技文化思想一直都处于领先或者较先进地位,而纵观清朝,会发现科技文化思想处于停滞倒退。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可能也是最后一次,让中国混到了连亚非拉土著都不如的地步。

有些人喜欢拿明朝士绅说事,但要知道实际上大量明朝士绅毁家纾难,宁死不降,别以为汉人都爱做亡国奴。

不是单纯的闭关锁国,而是从思想上的奴化,让人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进取心。

当所有汉人都在歌颂满清,认为满清的屠杀和侵略都是正义的时候,汉人的存在就失去了意义。

但满清经过二百五十多年都没能消灭汉族反抗异族的理想,最终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

很多人并不知道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曾经上演了大量以华夏抗金,抗清为历史内容的文艺戏曲,极大地鼓励了中国军民的抗战精神。汉民族主义团结了汉族来抵抗日寇。正是汉民族主义让这个古老民族重新聚拢在一起。事实上经过满清的刻意打压,汉族在清末早已是一盘散沙,是民族主义将这个古老民族凝聚在一起建立了新中国。而满清一直再遏制汉民族主义。当年一样,现在也一样。将汉族的民族崛起等同于纳粹的民族灭绝是常见的转换手法。

贴下大佬幻十郎的回答


转引幻十郎大佬的回答

现在有许多人想将汉服的理念引向低龄、幼稚、虚假等等概念上。但实际上这类题目从来不是汉服的障碍啊。从曾经的半公开宣传到今天的各类商家,汉服的理念从来都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得到共识。

那些其他反对的朋友其实想一想,满清经过二百五十多年都没能消灭汉族反抗异族的理想,想通过几个搞笑反串就能让大部分汉人放弃自己的历史吗?
实际上,汉服不是一场十几年的潮流或运动,这将是在非常长的时间内,汉民族重新认识自己的运动。不管将话题引向何处,在时间的沉浸下,总有明白认识的一天,而一旦一个人认识到这些,就不会再动摇和误解了。
所谓的正规学界怎么看从来不重要,重要的是汉族人自己怎么看。

许多人喜欢拿领土说事,今天我们的领土是革命烈士无数牺牲换来的,并没有满清的功劳。

今天仍然有些人在竭尽全力的去汉族化,这和那场浩劫是多么相似啊。

评论区那位把我逗乐了再补个链接

满清历史观下汉族的悲哀与尴尬。


user avatar   guo-zi-qing-5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易代的现象很频繁。禅让也是易代,在传说中被美化,实际上不过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的反映而已。秦汉易代通过战争,汉魏晋相继易代通过逼宫也杀了人,后周宋易代通过阴谋,大多数易代斗争激烈、残酷,但毕竟平淡过去。

只有北宋金、南宋元、明清易代,在当时和后世都激起巨大的感情波澜,以致在史学中发生许多的史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其复杂性就在于:

一方面这几次易代斗争与民族斗争结合在一起,几个新建皇朝的统治民族本不住在他们后来统治的那么广大的地区,他们的胜利意味着征服,带给广大地区人民复杂的感情,感到天崩地裂,神州陆沉,激起持续猛烈的反抗;另一方面代表金、元、清的统治民族最终全部(金、清)或大部分(元)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与汉族、其他兄弟民族生活在一起。

重要的是,这种易代的历史究意应该怎么看?特别是明清易代的历史应该如何论定?有一些有代表性的观点。

第三,一种观点认为,在现在国界范围内,古代任何都“轮流坐庄”统治全国,开创皇朝当皇帝。这种观点认为,明朝统腐朽了,清兵入关夺取全国是顺应潮流的,吴三桂引清兵入关说明他是识时的杰,反清复明是垂死挣扎。

在分析任何社会问题时,有一项根本的理论原则,理论上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遵循这一项原则和要求,考察宋金、宋元、明清三次易代斗争,就会发现两种不同的情形:金灭北宋,元灭南宋时,金和蒙古都是另一个国家、另一个民族,这两次易代斗争不仅与民族斗争,甚至与国家间的战争连接在一起。

明清间的情况不同,在明清关系、满汉关系中虽存在不同民族的差别,却在一个国家范圆以内,满(女真)族首领人物长期受命为明朝边疆武职,满族生活区域属于明朝督抚都司卫所管辖、镇守的地域,所以明清易代斗争是与国内民族斗争连接在一起的,不幸的是自努尔哈赤以来清(后金)方领袖人物采取了一种不正确的政策,否认历史事实,标榜为另一个国家,使问题复杂化,性质朝不同方向发展、变化。

努尔哈赤首先以“禁边”为界,与“大明”隔绝开来,宣称“大明与满洲皆勿越禁边,敢有越者,见之即杀,若见而不杀,殃及于不杀之人”。入关后,多尔衮致史可法书,称明朝为“中国”,自称为“我国家”。入关已逾十年,顺治还说:满洲与明,“自清太祖、太宗以来,本为敌国”。

清人自己就不承认与明国同属一国。汉人也不认同满族是明朝子民的事实,蔑称为“虏”。浙江鄞县人华夏通海被捕,在清浙江福建总督张存仁向他劝降时,拿自己的姓名调侃张存仁道:“也要顾名思义,当时老父命名,就与贵国无缘了。”浙江会稽起义志士章饮臣妻金氏对丈夫说:“华夏之辨,断不可苟。”敌对的明清双方的真实观念如此,认对方为外族、外国,界限分明、严格……

中国古代某个皇朝统治腐朽,不是应由另一国越俎代庖,推翻、取代的理由。清初,汉人全民族起义反清,持久、激烈,有力地说明古人反对自称敌国的人的统治,茫然不解现代人设计的“轮流坐庄”的解决办法。

有一种所谓的“愚忠说”,断言明朝士绅反清,是向明朝腐朽统治“效题忠”。“愚忠说”宣扬者曾否注意,抗清牺牲的烈士傅鼎铨、施风仪、吴尔壎、贺王盛、杨昌祚、耿章光、张家玉等,反清志士、遗民杨士聪、杨廷鉴、史可程、李长祥、黄国琦、方以智等大体上能接受大顺李自成,却坚决反对清人,足以证明“愚忠说”过甚其词,民族斗争决定了这些人在全部易代斗争过程中的政治态度。

可见,抛弃历史主义原则,一律以现代的国界为范围上溯,以分别内外,无视疆土的变迁、发展,分析、解释历史问题,必然到处碰壁,辨别不清历史是非。不能用现在改造和否定过去,就像不能用将来改造和否定现在,是一样的。“将来实现了共产主义,世界大同了,也不能说今天争取民放独立、国家独立是错误的呀!”将来当国家被送进历史博物馆时,能说汪精卫,贝当只流是大同世界的先知先行者吗?答案只能是坚决否定的。”

-《清初复明运动》,22-25页,「关于抗清复明斗争和郑成功研究问题的几点看法」,何龄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user avatar   zui-duo-si-lia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数据不可信,还有个原因,有关调查是什么调查?是哪个专业机构还是部门发布的?

数据来源有什么论文支持不?

—————————————————————————

评论设置了已关注才能评论。

我自己确诊过,所以不相信这个数据。

作为一个十大几年的老病号,来回复发,我已经过了有人为我发声就高兴的年代了。

因为他的目的未必是帮我,结果更是未必对我有益。

很多人说好多没去看过,那这9000万数据是咋来的。如果按照某个比例,这个数字岂不是应该更大?

我认识我们好几个医院的心理科大夫,门庭冷落,如果像这数据统计的,岂不是每天应该门庭若市?

我从来没有那种自己抑郁,全世界都有问题的观点。

有抑郁症治疗就好了。没必要总是呼吁和夸大。

————————————————————————

觉得数据有问题,我们单位大概有一千多人,我几乎都认识的。加上社会交往,加入了几个心理咨询的圈子,我身边确诊的人数不足五人。

我所在的四线城市,大概有四百多万人。但身边接触到的抑郁症患者很少。在心理学圈子里已经包含了很多有点问题,有的确诊,有的没有确诊的人。所以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

按照统计,十几分之一的抑郁症。。。这个就很神奇。。。感觉有点哗众取宠。。。。这个周刊,你是认真的么?

因为这个数据感觉明显失真,所以也不知道该说啥。

不过抑郁症的诊断总觉得还是比较随意的,国内的心理学圈子也比较杂乱。之前有一次坐网约车,司机正好是我们这医院心理科的大夫,聊了一会儿,嗯,挺不专业的,开车的过程中,和媳妇吵了一路。。。。

倒不是因为他的斜杠职业,而是确实感觉不对路。

总体几年求医的经历,感觉除了精神病院没去过,其他的感觉都就那么回事。当然这方面和我所在的地区医疗水平有关。。


user avatar   sheng-ke-lu-si-8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user avatar   kong-fu-si-j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读《明史》然后你就知道清朝为什么变成那个德性了。

阎崇年老师反正是要求先了解明史再看清史


user avatar   wei-bo-29-7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先读《明史》然后你就知道清朝为什么变成那个德性了。

阎崇年老师反正是要求先了解明史再看清史


user avatar   liu-qiang-qiang-87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太平天国本身是一次相对典型的古代农民起义,即王朝末期,人口增长但土地兼并严重,政治腐败加重,底层人民进入无法生活的境地。这种情况下,不得不揭竿起义。起义领导人与以往一样,有不入流的知识分子,有地方大族,也有纯底层上来聪明干将。之所以和以往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不同,是因为恰好处在中国被动进入近代的时间里,所以不得不面对西方国家的介入,所以称为有了反帝的意义。


许多人质疑太平天国是否属于反帝反封建运动,主要在于三点:一是太平天国并未提出比清政府更先进的理论和行为,虽然清政府是封建,但太平天国的封建程度并不比他轻。二是战争带来极大破坏,并没有让底层人民生活幸福,反而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三是太平天国使用的拜上帝教,俨然邪教化的基督教,这种政教合一的政治模式和邪教特征,是否让其比坚持儒家思想清政府更不正义?


其实,如果抛去太平天国所处的历史时期,着重看待太平天国作为古代农民起义的一面,这三点都不是问题。毕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整个大清国从皇帝到百姓,几乎没有人意识到时间已经进入近代,这种情况下,太平天国具备古代农民起义的普遍特征并不奇怪。


第一,传统的农民起义本就不可能有更先进的理论。农民阶级的反封建,因为对压迫的反抗具备正义性,但不代表农民阶级有提出更先进生产关系的能力。所以农民起义的结果往往是起义领袖最终向新的封建统治阶级靠拢而结束。


第二,古代战争尤其是农民起义的破坏性本就是巨大的。一是农民起义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口的暴增导致粮食的不足,所以战争过程中,必然伴随大量的人口死亡,才能保证双方军队的口粮;二是古代环境及生产力决定了战争的残酷性和对人生命的漠视度,古代许多改朝换代,人口伤亡超过一半是非常普遍的事情。


第三,能够搞大规模行动,从来不是老百姓生活不了一哄而起就可以的,造反的关键是组织而不是个人。而在古代的农民起义而言,最主要的组织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由本就占据大量人口甚至军队的大族牵头,通过原有的力量组织;二是利用宗教来组织。前者多出现于地位较高的人牵头造反情况,尤其多出现与唐宋以前世家大族存在的时候;后者多出现与地位较低的人牵头造反情况,从黄巾起义(如果不算陈胜的鱼腹书的话)持续到义和团。

对于普通农民来说,知识严重匮乏,纪律整理难度大,所以在古代起义时候往往通过宗教才能较为有效地组织。细数历代农民起义,大部分都多少有宗教参与。而古代宗教用今天眼光看,几乎都可以列入邪教范畴了。所以太平天国的这种行为并不特别。

这里插个观点:组织活动是一个难度极高的行为,但也往往是普通人容易忽略的行为。在古代尤其困难。历代农民起义,除了明末起义外,几乎都要么通过本身就有钱有人的地方豪强、军队将领至少也是大家族模式,要么就得通过宗教模式,因为除了这二者,想在官府眼皮下去串联、准备、统一指挥,几乎是天方夜谭。一直到了近代的革命党,才算勉强脱离了这两者,有了用新理论组织的情况。但是细看革命党的组织,除了利用会党(带宗教性质)或军队(军队组织)这种本身就有组织性的势力外,真正自己的组织行动往往局限在小几百人以内。也正是后来共产党组织能力太强了,让人有了种错觉,觉得正常组织就该这样,宗教组织是落后的。其实,人家用宗教组织不过当时最常态而已。


所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典型的古代农民起义特点,有反封建一面,也有无法提供先进生产模式造成巨大破坏一面。今天我们回头看知道1840年以后是近代史了,但在咸丰元年,人们普遍认知还停留在古代情况下,不能要求太平天国运动有更先进的行为。直到后期,帝国主义力量介入后,太平天国运动才不得不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形势,而他们的选择又增添了反帝一面。

事实上,中国真正能称作近代农民运动的,得到义和团了。义和团的行动规模、目标和纲领,才和传统的古代农民运动有着鲜明区别。


————————7.10补充————————

解释评论区提出的两个问题。


1.太平天国是不是比清政府更残忍?

整体而言,这么说是不对的。固然从后来描述看,太平天国做了很多残忍的事情,但首先要求清楚,今天看到的资料大部分是胜利者写就的。太平天国从武汉到天京是杀戮不少,但曾剃头难道就是浪得虚名?只不过清廷胜利了,所以可以在后续记录中回避自己的杀戮,把所有脏水都泼向对方而已。无论湘军、八旗军还是绿营军,和太平天国军队一样,都是标准的旧军队。拿今天习惯了现代军队的眼光去看旧军队,基本都超出我们可能想象的下限,或许比许多人能想到的土匪还过分。事实上,古代就有说法“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这真不是胡说的。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战争的惨烈。一旦战争打响,本身就注定许多战场伤亡和更多的战场下伤亡。自古以来,许多农民起义显得格外惨烈,还是因为起义的原因就是缺少粮食要饿死了造反。但是,一旦战争打响,军队需要更多粮食,从事生产的人又大幅减少,这种情况下,只能靠大量人口死亡来解决问题

所以说,造成这个问题,显然不能归咎为起义农民。农民不起义,固然不会有这么大面积伤亡,但意味着要求这部分最困难的农民要自己老老实实饿死。这个锅到底该起义农民背,还是政府背呢?


2.为什么说义和团运动才主动有了近代特征?

因为义和团时代终于有了初步的现代国家观念。

义和团保留了大量农民起义特征,如被迫运动、自身愚昧、利用宗教等传统方式组织等。但是,义和团身处瓜分豆剖阶段的中国,已经被迫一定程度明白了现代国家概念,所以对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处理上有了不同。这种初步的现代国家概念是以往农民起义不可能具备的。




  

相关话题

  如何评价太平天国初期义军到处搜捕旗人,起义失败后满清贵族又以酷刑残害义军? 
  如果杀死清朝某一皇帝和皇帝本人所有皇子皇女,清朝会灭亡吗? 
  请教历史大佬,清朝的三个藩王都是亲王吗?另外一个孔有德是何爵位? 
  如何客观评价吴三桂其人? 
  为什么以大多数明末为背景的网络穿越小说中闯军(大顺军)都是反派? 
  怎样看待「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这句话? 
  入关时八旗军队有多少人?何以横扫中原?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雍正是清朝最好的皇帝? 
  中国西南地区的边界是如何形成的? 
  像明末勋贵外戚、民国孔宋等既得利益集团,为何宁肯最后两败俱伤,也不愿割肉出让部分利益? 

前一个讨论
如果雅克萨的俄军实力有鹿鼎记里那么强,康熙还能不能顺利收复国土?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现在古风圈越来越少像《牵丝戏》一样惊艳的歌了?





© 2025-01-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