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问题是“题主是大学生,身边同学毕业后留家乡的不多,最次的基本上也去二线城市工作了,那么哪些小城市的人口是靠什么维持下来的?”
你这个问题,跟在春运的火车上看同车的人都买到了票,然后觉得春运买票一点都不难,是一模一样的道理。
现在大学生的就业虽然不容易,但很多人大学生并没有意识到的是,现在能考上大学的人依然不多。即便是在2021年的今天,同龄人中能上本科的人大约只占1/5左右,本科+专科合计也只有1/3左右。(依据升学难度的不同,部分地区可以到1/3,有些地区可能是1/6,这个具体数字就不必纠结,但总之绝大多数人都上不了本科是肯定的。)
或者说,可以这么算——初中升高中一般升学率在40%~50%之间,高考录取率一般在70%~80%左右,本科录取率现在可以到30%~40%。按照比例一算,就知道有多少人能上专科和本科了。
如果是本科生去大城市,好歹还有个本科学历,外加读了四五年书的基本眼界。而那些50%以上连高中都没考上的人,以及那些没考上大专的高中毕业生,你让他们去一二线城市工作,他们能找到什么好工作?留在本地,至少还算是本乡本土,各个地方都熟悉。就算挣得少点,但也能活得下去。
就拿我自己来说,我小学是在村里上的,中学在镇上,高中在县城,大学在省城。这里面,我小学的同学几乎都在家务农或在镇上的小工厂打工,中学同学除了考上高中的,也大都去了县城或市里打工,而高中同学一部分留在了县城和市里,少部分去了省城。而大学同学里,除了考公务员和进国企、当老师的之外,几乎全部都在一二线城市或东部沿海地区的发达城市。至于我博士的同学——最差的也是去了省会城市。
不过,你能问出这种问题来,至少可以说明你已经不把那些你中小学时期的同学看成一路人了。在你的眼里,他们已经消失了。
——————————————————
看到有人在说小城市人口流出的问题,我补充两句,其实小城市人口流出与人口流入并不矛盾。
比如山东省菏泽市过去20年人口外流了100多万,但与此同时菏泽市牡丹区等几个城区的人口,却增长了50多万。
这一增一减之间,反映的其实也是不同人的生存状态的差异。对于那些大学生以及部分农民工等群体来说,去经济更发达的地方务工挣钱肯定是更好的选择。但对于另一部分人来说,能从村镇、县城进入市里,也是一个值得高兴的事情——至少,菏泽就算比不上济南、青岛,但各方面的条件总比乡镇上好多了。另外,以大多数人的能力,他们去了济南、青岛也很难安家。
从这个方面来说,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城镇化,其实分两个方向,一部分人向大城市转移,这部分人学历更高、能力更强,另一部分人则向中小城市、县城转移。在统计局的分类里,无论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属于“城镇”的一部分。整体上看,除了东北这种早期城镇化就已经非常完善的地区之外,全国大多数地方的城镇人口都是在上升的。而所谓的“外流”,则要取决于第一部分人和第二部分人哪个的比例更高。
如果是第一类人更多,那这个城市就是“人口流失”,如果是第二类人更多,那就是“人口流入”。但无论是那一种情况,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农村人口肯定是净流出的。
所以,有些人没必要拿“小城市人口流出”来说事来证明年轻人都来大城市。小城市的人口流入与流出,情况本身就很复杂,并不是看单一数据就能下结论的。我所接触到的现实是,我的同学中,大家目前所生活的城市规模的确是与学历层级成正比的。即便那些觉得想要来大城市闯一闯的人,9成以上的人也会在最后因为很难混下去而回到县城或者上面的市里,随便找个工作然后继续剩下的人生。
这个问题一夜之间点了很多赞,看来大多数人对此还是深有感触。针对评论里提到较多的几个问题,我也统一回复一下。
1 关于县城的房价问题,全国80%以上的县市区房价的确是低于五六千。至于有人偏要拿我老家的房子均价1万来说事,那我只能说不是只有大开放商在城区中心盖得大房子才叫房子。一个地方均价5000的意思,是有的房子价格超过5000,有的低于5000,加起来的平均价格是5000。而在小城市,房价的基本定价规则是新房比旧房贵,好地段的房子比差地段的房子贵。说个我们县城的例子,我们县城现在大多数新盘的均价已经到了9000,但是在原来老城区的许多楼盘(房龄在20年左右)价格都在三四千,二三十万买一套房子很正常。而像我朋友所在的甘肃张掖,全国房价长期排名倒数前五的地方,均价3000出头,但这里既不乏七八千的新房,也不乏均价不到2000、10来万就能买一套的房子。哪怕是鹤岗,新房也大都五六千,五六万就能买一套的房子都是以前的旧房子。
2 关于县城的收入问题。有不少人拿县城收入两三千、房价八九千来说事,这显然是想当然。前面已经说了,房价八九千的地方同样也有三四千的房子,而县城人的收入也没有很多人想得那么低——县城的大多数工作,底薪差不多就是两三千,很多地方公务员一年到手也不过五六万。但是,在县城里你只要稍微努力一点,多挣点钱也没那么难。我妈一家兄弟姐妹6个人,一共10个孩子,这里面除了我上过大学之外,其他的人最多只读到中专。但现在我的兄弟姐妹里,除了一个家里种了几百亩地不想去城里、一个实在是好吃懒做不想工作之外,剩下的人全部都在县城或者四五线城市安家了。而他们现在的月收入,大多都能在四五千以上,多的甚至一年可以挣到20多万。
3 关于初高中学生毕业后的去向问题。有些人说我的初中同学毕业后就去了大城市打工挣钱如何如何,这当然是事实,现在很多人都想着来大城市闯一闯。然而,即便是在很多大城市放宽了落户门槛的今天,省会城市还是普遍将落户的学历门槛限定在了大专以上,部分大城市将门槛放低到了中专。但这仍然意味着,许多初中毕业直接出来打工,没有初中以上学历的人,是无法在大城市落户的。或者说,你看到了你的同学初中毕业就到大城市来工作了,但你觉得等过上十年八年,他们要结婚、要生孩子,在大城市连户口都办不下来的时候,他们之中有多少人还会坚持留在大城市?
有些人把这个问题理解歪了,认为出来的人口仅仅是大学生,实际上中学学历的人口也大量外出打工。
比如北京2020年就业人数前五位的行依次为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共吸纳67.2%的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这些行业大多对学历没啥要求。
而且随着各地职业教育的加强,小城市的居民向外迁移就更容易了。
至于题主问的问题吗,小城市小县城人口为何能保持,原因很简单呀,城市和县城可以吸周边农村的人口呀。很多农村居民为了子女教育和就业,不也都在县城或城市买房并迁过来住了吗
其实从大城市主动去小城市的人,还是存在的,只是相对较少,如果题主了解较发达中小城市考公务员和私企创业的状况,基本就能知道的。
小城市的人口,一部分是被大城市的资本(房价、物价、就业年龄和技术标准)壁垒和血缘亲情(养老、养娃成本)劝退回来的,这部分原本就是小城市自己的人,只是年富力强的“青春期”在被大城市榨干了后回流的部分。
另一部分是通过更低一层的乡村人口“进城”补充来的,很多时候就是农村人口阶级跃升的体现。
虽然国内各地区发展水平有很大不同,差距十分巨大,但国内的“阶级跃升”,基本是从乡村升级到小城市,或直接从乡村一步到位去大城市;或小城市去二线、一线城市,甚至出国去“镀金”和“升级”。
但因为创业和就业成本的限制,实际上也有大城市的人去二线城市与中小城市创业,或发达地区的人去欠发达地区创业的现象,像是南方沿海、京津的人去西北和东北的三线及以下城市打工创业或考公,也是存在的。
另外,小城市的发展上限虽然比大城市要差得远,但现实中也往往代表着是“未开发地带”甚至“蓝海市场”,大城市的高创业成本会劝退一些虽有能力,但资本不足的创业者;高度内卷的大城市体制内竞争,也会让一部分大中城市的“被淘汰者”,下沉到中小城市的体制里去就业,所以相对发达的中小城市里其实不缺乏高学历基层工作人员,毕竟相对发达的中小城市,也有一定的人才吸引力。
真正人才短缺并持续性流失的实际上是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的基层,在农村人口城市化到了一定限度后,这些中小城市的消亡和被周边更大城市吞并,是可以预见的。
大部分情况下,对于大部分“不求上进”“躺平”或追求“小确幸”(个人发展目标不是非常高的,不奔着“一步登天”“屌丝逆袭”努力)的普通人来说,稳定的工作和低成本的生活,还是很有吸引力,并相对更切实可行的。
在中国目前的现实下,能幸运地直接出生在一线城市固然利大于弊,但出生在小城市,也是有一定优势的,只不过这些“优势”,往往很脆弱罢了。
小城市的人口流失率每年约为1.5%,现在还有70%,50年之后大批小城市可能会彻底消亡。
就像现在的自然村消亡一样。
中途岛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