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天降铁球砸死女婴整栋楼被判赔这件事? 第1页

     

user avatar   ying-ling-97-44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13年1月18日,印尼雅加达一户公寓发生花盆坠楼,致路人轻伤。经鉴定,警方认为11-18楼住户有作案可能,因此要求这些住户共同赔偿3万元(人民币,下同)。

5月5日,该户公寓又发生花盆坠楼,致路人重伤,鉴定认为涉案住户在5-14楼。警方当即拘留审问重合楼层居民,发现皆无作案证据。

民事法院要求这些住户共同分担23万元赔偿额,并强制公寓对空架设监视器,金额由住户平均分担。


10月23日,小学放学期间,公寓顶楼连续坠落多把菜刀,致2死3重伤;有一名女童当场被折断颈椎,四肢终生瘫痪。

2014年2月,经过对菜刀来源的多次排查,嫌疑人被抓获,为7楼36岁居民。嫌疑人认罪并表诉犯罪原因:“我没有将花盆扔下,为何要承担赔偿?”“将花盆扔下的犯罪者,获得陷害他人的快感却不用负担责任,因此我也来当一回罪犯。”

最终,该罪犯被判处死刑;然而,因罪犯没有经济来源,受害者至今未获得赔偿。


2014年9月,雅加达通过特别法案,要求高空坠物不再追责全体住户。


user avatar   mo-mo-16-52-22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应该让物业赔偿。


判整栋楼的住户赔,确实可以给受害者家属一点补偿,但对社会道德发展的正面意义几乎是0。因为99%的住户都会觉得自己很无辜,而且也无法避免、降低同类事件发生。


让物业赔偿,物业可能也觉得无辜,但物业自此肯定会主动做好高空袭物的预防工作,比如装上摄像头,在发现住户有高空袭物的事件后上门警告,而不是不了了之。


user avatar   wang-wei-lin-1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也是法律工作者。

但是我有个特点,我和其他的法律工作者不同,我不认为每一条法律都是正确的。很多法律工作者,平时工作中使用法律太多了,人魔怔了,以为法律是永远正确的、完美无瑕的。每一条法律,哪怕一眼看上去就很有问题,他都能尬吹一番,揣摩出立法者的“良苦用心”,仿佛这就能显出自己的高明。

哈哈哈。

我反而认为,立法是可能有缺陷的。法律条文有可能不公平、不正义;事实上,立法是非常大而繁杂的工作,人的思维又不能预见非常长远的效果,因此法律必然存在缺陷,甚至缺陷颇多。

有缺陷不可怕,立法者找出缺陷,弥补缺陷,就会让法律变得更好。可怕的是,明明有缺陷,闭着眼睛强行认为没有。

与本案相关的立法毫无疑问有问题,从判决看来,司法也有问题,但是总的来说还是立法的问题更大。

判决的问题仅仅是没有按照常识排除一楼商户。

立法的问题就很深刻了,它在于无法查明的情况下把赔偿责任强加给无关者。

首先,对无关者而言,这既不公平,也不正义。这个就不展开了。

其次,这个方案也没有实现平息纠纷,或者更好地配置社会资源。这个方案的本质,是把一个大的社会纠纷拆散,蛮不讲理地分成几十个小的纠纷,试图将其“化解”;但是这就导致涉及纠纷的当事人数量急剧增加,几十人放下手头的工作投入漫长的司法活动中去;判决结果确定后,如何执行也是非常繁琐的工作。同时,部分不甘心的业主也会尝试动用自己的力量找出“真凶”。在这个活动中浪费的社会资源将非常巨大,几乎可以预见:浪费掉的社会资源已经远远超越赔偿的总额。

往深里说,这还涉及一个非常敏感的“连坐”制度,牵涉到政治是否正确的问题。(不用跟我说这是“补偿”而不是“赔偿”。这个差异仅在名目而已,实际执行方面没有任何差别,拒执都是一样的后果。)

那么如果依照我的意思应该怎么立法呢?

被一个不确定是谁扔的物体砸死,这是一个意外事件。如果要整栋楼的人赔偿,那么必须证明整栋楼的人已经形成了一个抛掷该物体的合意,并且由一位代表按照整体的意志实际抛掷。否则,就是在让加害者与无辜的邻居承担同样的责任,对加害者,这份责任过轻;对无辜者,这份责任不是他们应该承受的。所以两方面都不公平。

那么有人就会问了:

找不到凶手,难道就白死了吗?

那我也换个答法:

如果在一个封闭小区发现一具被杀死的尸体,没有发现犯罪人是谁,是否全小区的人都要赔钱给家属?
不是。同时,正因为家属等待一个交代,所以公安机关会全力侦办此案。

如果的确没有找到,那么家属是很可怜,但是他们运气不好,找不到凶手,就没有赔偿,只能接受这种厄运。不能为了化解家属的厄运,就让整栋楼的人蒙受另一种厄运。这毫无公平正义可言。


user avatar   zhang-jun-28-2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别的楼层赔偿没太大问题。这是民事赔偿,和刑事处罚是两个概念。

但是我有另一个疑虑,为什么底楼的门面也要赔钱?


这不是天降铁球吗?

一楼,是个店面,和大马路平齐,怎么降出铁球来?

(不太合理吧)



对于别的楼层的分摊赔偿,民法典中的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的公平责任都写明了。没有太大问题。

这不算什么连坐,法律早有规定。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 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







最后,希望这个不认错的杀人犯这辈子不得安生


user avatar   liu-zhen-rui-48 网友的相关建议: 
      

粗看起来很难理解,但这么操作,在理性上是能发现一定的合理性的……

但是,我也必须指出,这种做法是学习英美法的结果,仍需要符合国情的进一步本地化改造……

尽管它确实看起来很像连坐,但在一定程度上给了知情人一个“去作证,让那个唯一的责任人背锅”的激励,同时给了一个社区集体自行建立并执行一个“避免高空落物”的制度的激励……

进而,对于实际责任人的确定,以及实际行为的调整,都是有帮助的……

法律,就是必须通过破坏传统的人际关系,才能运作,从而起到它的社会机能,在这里,这条法律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

我唯一对此的担忧是,我国事实上,一直以来就缺乏社区自治的传统,而有的是一种“父母官传统”(请注意,乡贤不是社区自治),因此,这条法律对于“避免高空落物”所能起到的实际效果,是有一定疑问的……


更进一步的解释一下好了,一般而言,在这种民事侵权案例中,影响到损失是否发生的,有加害人和受害人的“注意程度”和“行为频率”两个变量……“注意程度”的上升会增加成本,减少损失概率,“行为频率”的上升会增加收益,增加损失概率……各种赔偿机制,都是在试图在这种前提下,尽可能让社会成本最小化,社会福利最大化……

对于高空落物这件事情来说,增加受害人的注意程度、减少受害人的行为频率,在不带来巨额成本的情况下,对于损失的概率影响很小——因此我们选择让加害人一律承担所有损失的做法,并且以这为“理想状态”……

在这一理想状态下,损失事件的损失为 ,加害人的注意程度 和行为频率 可以得到加害人的行为收益 和损失事件的发生概率 ,于是,整体社会福利为 ……

在损失完全由加害人承担的情况下,加害人的个人收益 将会和整体社会福利 同向,因此,加害人会自然选择最优的注意程度 和最优的行为频率 ,使得 最大化,也就是使得 最大化,于是问题解决了……

但是,接下来的现实问题是,我们不一定找得到加害人是谁,于是在这种情况下,给出了一个“群体赔偿制”,在损失事件发生时,对于损失 ,让一系列相关的 个人,共同承担 的赔偿——这不意味着赔偿者真的承担了关于此事件的责任,这是个无责任赔偿……

在这里我们可以分类讨论:

1 如果这 个人里,有人知道谁是加害人,则此时,这个人会为了减少自己的损失,而汇报加害人的身份,则接下来的发展将会完全收敛到理想状态……

2 如果这 个人里,没有人知道谁是加害人,则此时,如果预先知道这种政策,此时,这 个人为了避免损失,将会试图要求所有人减少行为频率 到自己现在的水平(可能是0),增加注意程度 到自己现在的水平,为此,他们会控诉所有行为频率比自己大,注意程度比自己小的人,要求这些人在事前(哪怕损失事件没发生的情况下)赔偿自己将可以预期得到的损失(这个损失会体现在房价上)……在这个情况下,我们如果寻找一个给出赔偿到不给出赔偿的边界线的话,这个边界线的数学期望恰好会是——如果注意程度小于 ,行为频率大于 ,就会实际事先赔偿给邻居们……也就是说,在平均的意义上,它会收敛到理想状态……

但是我们注意到,在2这里,我们假设了“每个人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控告他人”,这在一个司法成本相对高昂的国家,可能是不成立的(这和大多数司法先进地区都不一样)……同时,即使是这一控告出现了,在单一的一个大陆法系国家的范围内,也很可能无法逼近这个平均值(这和具有着浓厚社区自治传统的英美法国家的情况有很大区别,在一个单一英美法国家就能逼近的平均值,很可能需要几十个大陆法国家才能逼近)……

在我国的环境下,更可能出现的是这 个人去寻求当地权威机构“定下规矩”,而后,当地权威机构要么置之不理,要么干脆制定一个非常苛刻的标准,要求注意程度远大于,行为频率远小于 ……因此,要在我国实行这样的一套法律,可能仍需要更多的辅助制度来帮助其进一步本地化……


user avatar   chen-mo-gui-su-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消息称三十多家人要上诉。

那是很好的,可以开始排除法了。

这次判决妙就妙在把全楼人置于囚徒困境,你不关爱这家丧女家庭都不行,你不自证清白都不行,非常有效打击了社会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心态,是一次非常好的道德引导。

面对这种事件,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是全楼逐家排查,每家都开放自家接受警方全面细致的检查!不能以隐私或任何理由推脱。


user avatar   si-wang-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不就是配货嘛~~

紧俏商品搭售垃圾货,各行各业都这种搞法~~

@孟德尔 书记说没有搭售主机算你们运气好,

搭售掌机算吗?当年PS3首发,玩家必须买了PSP才能预定PS3~~~


到后来PSP大火的时候,有人去香港买机器,

买一台机器要搭售一个游戏,你说选个怪物猎人?想什么桃子呢?

都是大众高尔夫一类小众游戏~~~


但要说卖硬件的都是奸商,那也不对,

因为奸商割的也不只是割硬件的韭菜啊~~~

奢侈品的韭菜他们割起来更狠,这就是各大牌的配货制度~~

像包包这种商品除了要预约排队,还得购买包包价格1~2倍的商品才能预定。


说到底这就是厂家和经销商预计市场错误,生产的部分商品需求不足,

转嫁压力给到零售商,零售商再转嫁给消费者,

一个2B2B再2C的过程,真正的多人运动,

罗老师都直呼内行~~~~


user avatar   SITEBOY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几年前某军区站岗哨兵被袭,枪弹被抢,人死没死不记得了。是不是要提个问题“为何全副武装哨兵面对袭击挂掉”?

大惊小怪。


user avatar   miao-zui-zhen-ren-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几年前某军区站岗哨兵被袭,枪弹被抢,人死没死不记得了。是不是要提个问题“为何全副武装哨兵面对袭击挂掉”?

大惊小怪。


user avatar   au-liu-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几年前某军区站岗哨兵被袭,枪弹被抢,人死没死不记得了。是不是要提个问题“为何全副武装哨兵面对袭击挂掉”?

大惊小怪。




     

相关话题

  死刑真的能让被害人家属满意么? 
  如何看待三星note7炸机案二审宣判认定三星不存在欺诈? 
  如何看待,字节跳动针对美国政府行政命令的声明? 
  如何看待研究生网上留言“差评”遭考研机构起诉,一审被判侵犯名誉权? 
  货拉拉女乘客坠亡案一审宣判,「被告人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一个国家对待动物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发达程度,文明程度。在我国实行动物保护法有多难? 
  为什么老人很容易上当受骗,比如买保健品,购买大额高利息理财产品? 
  如何看待刘鑫的律师顾问(律师一姐)单方面解约,后又删除微博? 
  我国未来多久才有可能将未成年犯罪的年龄下调为12岁? 
  如何看待滴滴专车上海被禁? 

前一个讨论
我国将强化结婚颁证仪式感,引导婚姻当事人宣读结婚誓言,建立地方领导、名人颁证制度,你怎么看?
下一个讨论
9 月 7 日印军再次非法越线鸣枪威胁,西部战区的回应释放了什么信号?





© 2024-05-1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