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雍正王朝》中的八王议政,老八为什么会失败? 第1页

  

user avatar   jin-gu-29-7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谈正史,不论原著,只说电视剧。

也不以“雍正早已看穿一切,欲擒故纵,只是让老八自己跳出来,然后趁机拿下”为前提,假设这次就是老八处心积虑、突然发难,雍正措手不及、九死一生。

八王爷看上去好像千算万算、步步为营,一切尽在掌握中,还谦虚地说只有九成胜算,剩下一成是天意。其实让我说,他是机关算尽、处处漏洞,顶多一成胜算,这一成胜算还是天意。

因为他漏算了三个人。

第一个,十三爷。

八爷说的明白,上次争位失败是因为没有兵权。这倒没错,算说到点子上了。但他这次打算怎么掌握兵权呢?一个是拉拢隆科多,控制禁军,一个是让关外铁骑进关,共管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兵权。就这?

我实在不明白,为什么在他的整个计划中,毫无十三爷的影子?我怡亲王就这么不配拥有名字?是觉得老十三活不了几天了吗?那为什么不能再等等,等老十三死了再发难呢?这么多年不是也忍过来了吗,就等不了这几天?

要搞兵权,是不可能绕过十三爷的。你和老十三同朝为官这么多年,就不知道十三爷在军中的影响力有多大吗?

说真的,就算没有弘昼提前通风报信,十三爷去丰台大营夺回兵权这回事,假设一切按照老八的计划进行,逼宫的时候老十三也在殿上,真要谈崩了必须兵谏的时候,你来多少兵都没用,只要老十三一句话“你们想造反吗”,全得缩回去。

十三爷在军中的威望实在太高了,高到只要他活一天,军队就不会听别人的话。举个例子,隆科多既然决定参与逼宫,他掌着九门,那第一件事就应该是关闭九门,断绝京城内外的消息和交通吧?那老十三是怎么去的丰台大营?想必十三爷来到城门前,城门紧闭,守城官兵:“没有隆中堂的命令,谁也不能出京!”然后十三爷从轿子里探出头来:“连我也不行吗?”官兵一看:“哟,十三爷,您请便。”

在十三爷面前,你隆科多军机大臣又如何,九门提督又如何,算个什么东西?

老八的人在军队中毫无根基。唯一能和老十三在军队方面争一争的,是老十四。注意,只是争一争,不是分庭抗礼。当初老十三已经主动提出来让老十四重新出山,雍正都同意了,结果老九提前一封信,把这事搅黄了。我真不知道是有多蠢才会这么做,脑袋被驴踢了吗?为什么要这么做?就为了给雍正拆台?是,老十四自己也有夺位之心,和八爷党貌合神离,放出来可能不好控制,但现在你们的共同敌人是雍正啊,首要目标是把雍正赶下台啊。敌人的敌人是朋友,连这点都不懂还玩阴谋呢?虽然就算老十四出来,雍正也不会让他插手军队,但只要能重新活动,就算不管军队,老十四在军中的影响力也会慢慢恢复的,虽然不及老十三,但等老十三一死,要夺军权,老十四是能说上话的,而且怎么夺,老十四的办法肯定比老八这二把刀强多了。

要夺军权,居然完全无视老十三,甚至都没有哪怕派个人监视老十三的行踪,就凭这,你什么天大的计划,第一步就完了。

那退一万步说,就算老十三未必真能这么掌控军队,或者老十三真是身体不行无法上朝,总之,军队的事是搞定了,那就能逼宫成功了吗?

那就到漏算的第二个人了,就是张廷玉。

老八决定动手的一个原因,是觉得经过田文镜之事后,雍正已经尽失人心,得罪了全天下的读书人。所以民意在他们那边,满朝文武在他们那边。但真实情况呢?

老八说的没错,满朝文武,出来替雍正说话的,就一个位高权重的张廷玉,一个雍正掌过灯的王文昭。但反过来,人家起码还有两个人出头,您这边呢?您的八爷党呢,您的人心呢?有一个人站出来为你们说话吗?只会窃窃私语起起哄,有一个能打的吗?

说白了,争夺皇位这种事,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作为一个人臣,谁都不敢当出头鸟。满朝文武,虽然可能立场不同,利益不同,派系不同,但遇到这种天大的事,该怎么做每个人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

电视剧里有很多这样的场景:国家摊上大事了,朝堂之上,皇帝问众位爱卿有何良策?众大臣你看我我看你,没人搭茬。这时一个大臣站出来提了一个建议,皇上问众卿以为如何?马上乌泱泱全跪下了:此计甚妙,陛下圣明……早干吗去了?或者,皇帝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或者要杀某一个大臣,满朝文武还是你看我我看你,没人说话,这时好不容易一个大臣壮着胆子站出来,巴拉巴拉说一大堆,最后跪下磕头:请皇上三思!然后肯定又是乌泱泱全跪下了:请皇上三思……

就这么回事,在这种关键时刻,强出头实在是很危险的事,一个不小心,就有掉脑袋的风险。所以大家都只能观望,等某一个人(还得身份级别够高)站出来先表个态度,然后大家随声附和,反正法不责众,就算皇帝龙颜再大怒,也不能把大伙都咔嚓了吧?

而这个能站出来振臂一呼的人,就是百官之首,张廷玉和马齐,或者说,主要是张廷玉。

八爷您做官这么多年,不是善于揣摩人心吗?怎么连这么点为官之道都不明白呢?还是说你觉得连张廷玉也不会出头,甚至还站在你这边呢?

你和张廷玉同朝为官这么多年,就不知道张廷玉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从电视剧里看,君臣之间,雍正对张廷玉是绝对信任,十分倚重,张廷玉对雍正也是忠心不二,鞠躬尽瘁,二人之间甚至有超越君臣关系的知己之感,雍正在张廷玉面前都能说些推心置腹的话(同样是说心里话,这和对李卫的关系不一样,李卫是奴才,雍正对张廷玉其实是挺敬重的)。而且张廷玉是个没有私心、心怀社稷的忠直之臣,雍正的新政好不好,他知道,虽然新政触及了官僚士绅包括他自己的利益,但对国家对百姓是好的,所以张廷玉对雍正的政策(至少也是绝大部分政策)是支持拥护的。而对八爷,张廷玉从在康熙朝时就清楚他的为人,对八爷党的只知争权夺利、置苍生社稷于不顾是很不以为然的。他们上了台,国家还不是一夜回到解放前?所以,张廷玉怎么可能站在八爷这边,赞同八王议政呢?

就算很多人不相信政治人物也有理想,有道德,有情怀,有私人感情,无非权利二字而已,都是利己主义者,那如果这样的话,张廷玉更不可能支持老八了啊。人家老八自己都说的很清楚,一旦八王议政,张廷玉这个军机大臣就没权了啊。从利益最大化这个角度来考虑,张廷玉也得为雍正说话啊:如果张廷玉支持雍正的话,八王议政成功了,他作为前朝重臣、百官之首,老八也不能把他怎么样,最多靠边站,八王议政不成功,雍正对他就会更加信任,此后圣眷更渥;如果张廷玉支持八王,八王议政成功了,他大权旁落,最多得个位高而无权的虚衔,八王议政不成功,他这就算得罪雍正了,是八王从党,最好也就落个革职还乡吧?简单说,支持老八,最好的结果,无权,最坏的结果,死;支持雍正,最好的结果,地位更高,最坏的结果,无权。不管怎么算,对张廷玉来说,支持雍正才是最优解吧?

所以,只要张廷玉不站出来支持八王议政,满朝文武也不会出面支持八王议政,大家就是围观而已,斗法还得你们哥俩自己斗。

而另一位重臣马齐,看剧中表现,说好听点叫持重,说难听点叫世故,这种时候肯定不会出头。他虽然对雍正可能有意见,但最起码,是会保持中立的。

至于八爷党,看着声势浩大,但这种人都是为了利益聚在一起,没有什么操守道德可言,平时起起哄还行,真到这种正经场合,百无一用。君不见电视里平时八爷密谋,除了老九老十老十四,常见的就俩白胡子老头,不过也就是随声附和:八爷高明,八爷咱什么时候动手?可曾见他们献过一个有用的计策?这俩算是心腹中的心腹了吧,这次逼宫,也没站出来啊,其他人就更可想而知了。

除了张廷玉外,在这种场合,还有可能站出来说话的就是那帮御史言官了。不过那时候,孙嘉诚早被年羹尧杀了,李绂罢官回乡了,谢济世、陆生楠也被雍正杀了,言官没了领袖,也只是一帮乌合之众而已。(而且啊,假如这几个人还在朝上,就算站出来说话,也一定是向着雍正的。在这帮清流心里,维护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是圣人之道,即使对雍正再不满,那也是君,八王议政这种以下犯上的事纯属大逆不道,上折子,弹劾他!)

再退一万步说,假如张廷玉也支持八王议政了,那满朝文武也就跟着支持了。雍正真成了孤家寡人,就会妥协了?

这就是老八漏算的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人:雍正。

老八啊老八,你跟你四哥斗了一辈子了,就不知道你四哥是个什么样的人?前朝的时候,有名的冷面王,做事雷厉风行,谁都敢得罪,谁的面子都不给。现在当了皇上了,为了年羹尧,不惜跟满朝文武作对,为了田文镜,更是敢跟全天下读书人硬刚。关汉卿那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是一颗煮不烂、砸不碎、响当当的铜豌豆,什么时候低过头服过软?就凭你们,让我退让?朕就不知道妥协这俩字怎么写!

真到了这一步怎么办?你还真敢跟皇上兵戎相见啊?如何收场,如何下台?如果逼雍正同意八王议政,然后架空雍正,扶弘时上台,别管吃相多难看吧,从道义上还能说过去。真要是撕破脸,不是你们被赐死,就是真弑君,那可真就是无颜面见列祖列宗了,还他妈的议什么政。

那位说了,老八他们不用亲自出手啊,可以学司马昭对付曹髦啊,假别人之手弑君不就得了?问题是借谁之手?满朝文武别想了,您说这故事他们都知道,成济什么下场他们更清楚。隆科多?更别指望了,老家伙坏得很,也精得很,人家说了,底线是扶弘时上台,弑君他可不干。那普通小兵呢?真当图里琛的御前侍卫是吃干饭的啊?别说什么图里琛大智若愚扮猪吃老虎,是,他肯定不是表面上那么憨厚,心思细着呢,肯定也会为自己的利益打算。但康熙雍正哪个傻?为什么都如此信任图里琛?大节上图里琛拎得清,御前侍卫就是保护皇上的。

所以啊,从一开始,八爷这个八王议政的计划,就根本行不通。

不是还有一成胜算是天意么?没错,这个天意,就是雍正在和老八对峙的时候,突然暴毙。

雍正的身子骨本来就不行,这么多年来积劳成疾,更是日薄西山。他性格又是不服输,盛怒之下,急怒攻心,突然得个脑血栓、脑卒中、心肌梗死啥的是完全有可能的,就算没死,起码也会昏迷不醒不能视事了。哎,大家看啊,我们可没碰皇上一下啊,我们就是在和皇上议论朝政,虽然态度可能有点冒犯,但也是一片忠君体国之心,皇上不同意,我们也不敢违抗,谁知道皇上自己……这样靠着雍正的神助攻,老八的八王议政计划就成功了。

但,就算雍正死了,他老八就能安安稳稳地搞他的八王议政了吗?

弘历还在啊。

雍正想传位给弘历,这是全天下都知道的事,而且这些年雍正一直在培养弘历,让他办事立功,让他树立威望,让他笼络人心,所以雍正死了,虽然没有遗诏,但应该由弘历继位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毫无争议,比康熙死时的局势简单明了多了。其实就连弘时,估计也是这么认为的。

现在弘历没在京城,老八还可以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强行推弘时上台,仗着他手里有兵权(雍正暴毙之前,老十三如果在的话,也肯定暴毙了),又是亲王,可能能成功。但下一步呢?

暗杀是不可能的了,弘历现在在李卫那儿,雍正驾崩的消息一传来,李卫肯定把弘历保护得严严实实的。

那就诏弘历回京咯。唉,这不跟当年康熙驾崩,老十四面临的困局一样吗?老十四不是失败了吗,弘历也这下场吧?

其实不然。一是俩人性格不同,在这种生死抉择的时刻,弘历的杀伐果断是老十四根本比不了的。老十四看着精明,但性格缺陷太明显,平时咋咋呼呼是个狠角色,一到关键时刻就犹犹豫豫,难怪成不了大事。二来,俩人面临的情况也不同。老十四当时是手握重兵,但粮草被年羹尧卡着脖子呢,粮草一断,大军寸步难行,他就算有起兵争位的心,也做不到。那既然不能起兵,只好单身随图里琛进京了。这既是性格使然,也是形势所迫。但弘历现在手里没有兵啊,没人能卡他的脖子,下一步怎么行动,他的余地很大。

当初诏老十四进京的是图里琛,那现在老八敢不敢再叫图里琛干这活啊?

既然弘时上台,八王议政了,那张廷玉肯定靠边站了。老八若真敢派图里琛去,那好,后边的剧情应该就是这样的:走之前的深夜,图里琛暗访张廷玉,张廷玉面授机宜,将一封密信交给图里琛。图里琛见到弘历后,表面上宣读圣旨,新君即位,诏宝亲王即刻进京。私下里,把信交给弘历。打开一看,张廷玉把八爷逼宫的详细经过叙述一遍,最后说,天下人心,在宝亲王这里,请宝亲王详细筹划,暗中联络各地督抚,然后举起清君侧大旗,振臂一呼,必然天下响应。京城这里,有老臣在,尽可放心。

即使没这些剧情,没派图里琛去,接下来事情的走势其实也是一样的。

首先弘历肯定不可能坐以待毙,乖乖上京。举兵争位是百分之百的。

其次李卫是雍正铁杆,绝对是全力支持弘历的。

但李卫这点兵不够用啊,没关系,有人可以联络。谁?岳钟琪。

岳钟琪身为汉人而能任大将军,手握重兵,应该很感激雍正的知遇之恩的。而且他以岳飞后代自居(虽然侍奉的是金人后裔),忠君的人设是要树立的,弘时很明显得位不正,弘历是众望所归,如果弘历联络他,我想他肯定是会响应的。而且如果能成功,他这可是从龙之功啊(而且是头功),封侯拜相不是指日可待?这个诱惑,也不可谓不大。

李卫所在的两江,是天下富庶之地,军饷不用愁,还能断了朝廷财源。岳钟琪的西北大军是百战之师,天下无敌。雍正另一个铁杆田文镜执掌河南,四战之地,战略位置重要(就算田文静在河南不得人心,但河南举子罢考风波正是弘历去平息的,弘历在河南人望极佳,冲这个,河南的士绅们也得捏着鼻子支持田文镜)。而且弘历可以打出“清君侧”的大旗,这个口号实在是再政治正确不过了,君侧的罪名我都替他想好了:“允禩等逆贼逼死先皇,情如曹霍;跋扈新君,欲效莽卓……”

现在振臂一呼,真可以说是天下响应了。其他督抚大员呢?极可能响应。在他们的意识里,这江山本来就应该弘历继承么。就算这些地方督抚中有八爷党的人,但八爷党是以利相聚的,一旦外放地方,自己掌权后,这种关系就会变淡的。所以就算不响应,也是观望,看双方打一仗再说,朝廷胜了,就起兵勤王,诛杀叛党;弘历胜了,就起兵响应,从龙入京。

如果弘历起兵,八爷能怎么做呢?

我替他想了想,只能打呗。能用的兵,无非三种。

第一,步军统领衙门的兵。这个太不靠谱了。隆科多就靠不住,本来想押宝弘时的,现在可好,得重新押宝了。再一个步兵统领衙门的战斗力也很值得怀疑,武警肯定干不过解放军对吧。

第二,关外铁骑。这个嘛,我觉得也不太靠谱。首先关外铁骑有多少?不一定多。再一个,关外铁骑真就那么厉害吗?不好说。雍正整顿旗务让关外八旗兵入京,是因为内地的八旗兵丁承平日久,战力废弛,想让关外的八旗兵帮着训练。但关外的八旗兵就不是承平日久了吗?没听说关外一直在打仗嘛。那如何知道关外的八旗兵就比关内的八旗兵厉害呢?就因为关外是苦寒之地,外界诱惑少?关外条件艰苦是不假,但八旗兵丁的待遇可不低,应该比关内的八旗兵更高吧?凭什么人家就不能堕落了?以我看,当时真正的精兵,就西北岳钟琪那一支,一直在西北平叛,当得身经百战之名。而且关外这四个旗主王爷也不是铁板一块啊,睿亲王都罗就跟他们不是一心嘛。再者,先前有关外八旗将领共管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之事,关内之兵和关外之兵心有芥蒂吧?能不能好好配合不好说。所以如果西北军和东北军遇上,我赌西北军会赢。

第三,就是老十四放出来后,掌握的西山锐健营和丰台大营的兵力。相对来说,这支部队是最靠谱的了。但老十四能不能真正掌握这支队伍呢?还真不好说。一是老十四被幽禁这么多年了,志气消磨,还有没有争胜之心不好说。二是老十四对军队的影响力究竟有多大,也值得怀疑。老十四在军队中有影响力是不假,但要看跟谁比,跟老十三比,那是不够看的。俩人性格不同,老十三是有名的侠王,性情豪爽豁达,以诚待人,这种性格在军队中很吃得开,所以老十三在军中的威望,靠的是性格和真情,官兵对十三爷的感情,是敬,所以他才能在圈禁十年后刚出来,就重新控制军队。而老十四器量褊狭,格局不大,凡事以己为先,他在军中的威望,更多靠的是王爷的身份和战功,所以官兵对老十四的感情,是畏。所以他在幽禁多年后,能不能很快恢复在军中的威望,很难说。而且在他离开军队后,雍正肯定对他的嫡系心腹进行过清洗。三是正因为十三爷在现在这支军队中的威望太高,官兵的情感是偏向十三爷的,顺带着也是偏向雍正的,能否真心出力,也值得怀疑。最后啊,就算老十四能掌控军队,老八对他就没猜忌吗?不会不担心他打败弘历,功高震主,反戈一击,喧宾夺主吧?老八最想看到的局面,应该是老十四和弘历两败俱伤吧,那是不是会对老十四多有掣肘呢?

总之,我觉得,真打起来,老八这边必败无疑。

然后,弘历大军兵临北京城下,这时候隆科多应该开始开城门投诚了吧?

现在最着急的是谁?新皇上啊。但朝政都被八爷掌控,他又有什么办法呢?只好求教于老臣张廷玉了吧,毕竟张廷玉是三朝老臣,两边都又能说得上话。那张廷玉能怎么说呢?多半是:“宝亲王和皇上毕竟是亲兄弟,皇上荣登大宝,宝亲王高兴还来不及,又岂能谋反?宝亲王起兵的目的,真的只是清君侧而已……”话说到这份上,还不明白么?于是下边就是历史上演过无数次的戏码了:皇上召八爷九爷等入宫议事,然后摔杯为号,一举拿下,送于军前,请宝亲王发落……

弘历又能怎么办呢?我能杀了他们吗?我还要当明君仁君呢,杀亲叔叔这事我能干吗……要说三哥你也真不会办事,你光把人头送过来不就行了吗?我能怎么办,只好数之以大罪十款,本当极刑,但念他们是圣祖亲儿子、先皇亲兄弟,所以死罪可免,仅削除宗籍,交宗人府永远圈禁;但逼死先皇罪大恶极,活罪难逃,着改其名为阿其那、塞思黑……

然后率兵上殿,兄弟抱头痛哭,弘历自解兵权,弘时封其为摄政王,一切军国大事,悉以付之……

过两天,就该禅让了。

所以啊,历史是不可改变的,老八啊,他注定失败。




  

相关话题

  康熙的兄弟大权在握手握重兵,为何康熙不担心他会谋反呢? 
  雍正王朝里为何上书房大臣面见皇上时自称会不同? 
  为什么《雍正王朝》里邬思道在雍正继位后要跑? 
  雍正被吹上天是因为雍正王朝吗? 
  怎么看待康熙晚年朝政的腐败? 
  如何评价电视剧《雍正王朝》? 
  如果年羹尧做事懂得收敛,在雍正面前敢于承认自己错误,会落到悲惨的下场吗? 
  十四阿哥为啥不直接靖难,清君侧? 
  为什么《雍正王朝》比《康熙王朝》更胜一筹? 
  为什么《雍正王朝》里邬思道在雍正继位后要跑?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饶晓志指导,刘德华、肖央、万茜主演的电影《人潮汹涌》?
下一个讨论
卧龙生的武侠小说和古龙金庸相比,到底存在哪些差距?





© 2025-01-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