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 没有国际认可,我们就不能说话了?
你要是觉得“东亚怪物房”太好听,可以把它换成“东亚冷战前线”、“东亚雅尔塔秩序残留区”或者“东亚火药桶”。
反正和世界其他地区比起来,东亚地区的确过度武装。韩朝两国在军事方面的投入更是远超其经济和人口所能承载的。这也不算啥好事。
玩梗也需要国际认可吗?
改问题了,我这个是针对原来问题的回答
当然是中国网络上兴起的词汇,出了中国谁知道这个词......全球互联网被GFW切割为两个世界,他们并不会看这些。
这就像20世纪初的欧洲,全球大半列强都坐落于此,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地方。
只不过由于两次大战,让欧洲彻底被美国超越,现在看欧洲才觉得人畜无害。
20世纪后期,随着东亚各国奋起努力,各领域全面起步,这种「西强东弱」的格局才开始改变。又因为这里是目前全球大国交锋最激烈的地方,各国都竭尽全力提升自身的实力,才显得这里很强。
以综合实力来看,北美洲才是最强的,但是也没人说有什么「北美怪物房」;
墨西哥:我们北美三强(≧ω≦)
加拿大:我们北美双雄 (≧▽≦)
美国:你俩闪开行吗?(≡ _ ≡)
当前全球最强的五个国家,几乎都在东亚地区有所牵涉,千缠万绪,藕断丝连,让这里成了局势最复杂的地方。
你们肯定是没有把蒙古算进来吧?
所以这只是嫌贫爱富、崇强贬弱,是通过塑造「我们东亚很强」的观念,变相加深对于「我们是顶尖强者」的印象。
当蒙古拖后腿时,就把它开除东亚籍,而日韩属于先进国家,这时候又不在乎双方民族仇恨和意识形态对立了。
按这种划分法,把又穷又弱的筛掉,只留精华部分,全世界任何地区都能给你凑出个「怪物房」出来。
曹县是地球上唯一一个自行研制并拥有核武器和中程导弹,而且不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国家。
其他区域的玩法就是打打枪开开炮。
我们东北亚都是直接玩核武器和弹道导弹的。要么就是钢铁洪流。
至于,南亚的白象就别提了。丢人。
当然,“东亚怪物房”这一概念并非完全空穴来风,在海外也有类似的观点与理念存在,但夸张的情感色彩没有这么强烈。
亚洲,特别是东亚(日本、韩国、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与新加坡,南亚的印度也也顺带着提一嘴),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直是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亦是多个令人瞩目,持续时间长达数十年甚至几十年的经济奇迹的诞生地——日本的战后复苏与再繁荣、韩国的汉江奇迹、台湾、香港与新加坡的高速增长,以及新世纪以来中国大陆的经济高速增长,稍读过一点现代史,甚至只读过一点碎片化资料的人应该多少有些了解。就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平价购买力(PPP)来看的话,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区域,尽管其内部差异也十分惊人。
“亚洲世纪/Asian Century”的理念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空前繁荣的日本在经济领域对美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双方在经贸领域摩擦不断;尽管依然贫穷,但PRC与印度两个人口大国已经出现了众多改革与重振的迹象;解严不久的台湾地区、韩国、新加坡与香港也在经历显著的经济增长,与此同时,苏联已经显现出败势,身为自由世界领袖的美国也在遭受来自东方的经济冲击。
1988年,总设计师和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会晤,提到了“亚洲世纪”这个词,不过态度似乎相当暧昧——”许多人提到下个世纪将是亚洲与太平洋的世纪,并且对此持肯定态度,但我并不同意这一观点。”而后,这个词开始越来越多地见诸报端。
东亚的经济崛起,无论是在东亚内部还是东亚以外的地区,带来的变化可以说是极为显著的。显著的经济增长让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投资、资本流动与聚集、科学技术研发和军备增长(这里是接下来要说的重点)成为了可能。同时,亚洲文化——包括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现代经济与企业管理理念——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广泛输出。
在国际事务与影响力方面,大规模的区域贸易协定与框架陆续出现并成型;21世纪迎来高速增长与繁荣的PRC的影响力持续上升,并谋划取代美国成为新的全球权力中心;同样处于高速增长(尽管问题与缺陷众多,且因为COVID-19疫情的缘故陷入了严重挫折,经济倒退)的印度,与陷入停滞但规模仍然巨大、缓慢复苏(然后被COVID-19当头一棒)的日本,也开始在国际舞台上争取更多的影响力与发言权。
尽管“亚洲世纪”存在诸多的不确定与不稳定性。但至少现状如此——东亚仍然是世界上最繁荣、经济增长相对最快的地区之一。
————————分割线————————
以上是一大段不算废话的废话,接下来是本文的重点。
许多人在谈论所谓“东亚怪物房”时,基本上是围绕着东亚各国&各地区的军力建设展开的,与世界上的大多数地区相比,东亚地区的军备建设速度确实是最快的那一档,并且有着其深厚的历史渊源。
1946-1991年期间,东亚和欧洲一样是美苏冷战的最前线,并且呈现出一种奇妙的分断局面——南北朝鲜、大陆与台湾、南北越、东亚大陆与远东列岛线(日本、韩国、台湾、菲律宾与五国联防体制下的东南亚),几乎每一处都针锋相对。
冷战于1991年宣告落幕。欧洲平原上剑拔弩张的局势似乎一去不复返,欧洲各国纷纷裁军,只保留最低限度的力量。但在东亚,局势却发生了复杂而诡谪的新变化:苏联垮掉了,但北朝鲜的导弹与核武研发计划却成为了国际社会的新焦点,与此同时,PRC开始成为美国及其盟国的潜在对手,反过来,PRC也开始将美国及其盟国视为假想敌。
在东亚,冷战从未落幕过,并且正在演变为新的火药桶。
那么,竹幕(Bamboo Curtain)沿线上的各方势力,加强军备也是理所当然的事——竹幕的这一边要突破封锁线,那一边则要对其进行延缓甚至阻止。
PRC自不必说,懂得都懂。
日本是冷战最前线,也是美国在东亚的中枢,核心目标在于维持“专守防卫”政策的同时,遏制PRC与北朝鲜的威胁,并保护交通线、重点发展反潜、反导与战略拒止能力,同时需要增强海外干涉与战略投送能力,因此需要一支拥有一定规模,且配备有大量高精尖设备的力量。
韩国需要应对来自北方、和北方的北方越来越大的威胁,保护海外交通线。日本也是韩国的潜在敌人。需要同时维持较大规模的陆上力量、海上力量与空中打击力量,并对反导能力进行升级。
印度(虽然是南亚国家,但我在这篇答案里一直有提到它)的战略是多方向的:头号敌人是巴基斯坦与PRC,国内的反叛乱需求也十分强烈。克什米尔、喜马拉雅、斯里兰卡和孟加拉也是潜在的军事干涉区域,近年来也开始介入南海,因此需要维持一支大规模的武装力量。
新加坡的头号假想敌是马来西亚,同时需要和美国配合,应对PRC在南海的行动。同时,新加坡重要的地理位置也使得其成为了地缘争夺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远东冷战的最前线。
台湾……战时撑尽量长的时间吧,决战境外已经毫无现实可能性,虽然前一个目标也变得越来越艰难。但维持一支较大规模的机队+防空部队,同时对包括机库在内的设施进行加固,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所以说,需求是很重要的。以上所说的这些需求,决定了东亚各方势力在建军时必须维持一定规模,“怪物房”也就应运而生了。
另一方面,增强军备也必须以经济能力作为支撑,除去北朝鲜和以色列那种特殊状况,大部分国家在进行军事建设的时候,都会充分考虑到自身的经济能力限制。很不巧,东亚的几个主要国家与地区都是排得上号的经济体,且拥有有一定的工业能力和科技积累——哪怕是台湾和新加坡这种体量较小的地方。
总结一下就是:
1、战略与利益需求
2、经济实力,决定投入经费的多寡
3、技术能力与工业基础
欧洲不具备条件1——新沙俄不是苏联,无法对欧洲造成实质性威胁,且新沙俄本身面临的内外局势也堪称风雨飘摇,没必要在军事上投入太多。
陆、台、日、韩、新和印度都具备条件2,以及条件3,至少部分具备——其中PRC可以自主生产、研发几乎全部类型的军事装备,包括从航空母舰、高超音速飞行器、快速补星能力、大型巡洋舰到隐形打击无人机在内的高精尖装备。
日韩拥有先进的工业和研发能力,许多装备可以实现自产,且可从美国与西方盟国获得包括标准-III反导导弹(当中有一些使用了日本技术)、F-35战斗机在内的尖端硬件,经济能力也允许它们这么做。
印度的军工技术正在持续发展壮大,但体制、效率与可靠性存在较大问题,且严重依赖进口。
新加坡的军工业“小而精”,可以自行设计与生产轻武器、装甲车辆与中大型舰艇(甚至是两栖攻击舰)。其他部分则依赖美国。
台湾的情况较为特殊——拥有一定的研发能力(特别是在航空、导弹火箭等领域)与相对完整的装备维修能力,但总的来说十分有限,连获得装备的外部渠道也十分有限,几乎只有美国愿意为其供货,不过,这一情况未来可能会发生变化。
且,当前的东亚地区除了PRC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扩军速度都远远无法与冷战高峰期的欧洲相比。但又显著高于现在的欧洲。
————————
附录:和“东亚怪物房”一样,“五大流氓”的相关说辞同样也是国内互联网的产物,且其根本目的并不是吹嘘所谓的“五大流氓天下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