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平常都说印度的缺点,有没有人普及一下印度的优点及优势? 第1页

        

user avatar   mr-wang-98-9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最近的俄乌冲突中的言论管控,对三哥根本不起效果。

在西方媒体一边倒的反俄背景下。

三哥在乌克兰受了委屈,就可以很轻松的发到西方的社交媒体上,删帖禁言封号根本不存在的。

什么没电断水。乌克兰当局封锁道路,导致三哥走不了。还有撤离时歧视印度人之类的,都能毫无阻碍的发出来。


印度三哥因为要的工资低,入了很多欧美公司的关。

上到公司经理程序员下到底下的审核都是阿三的人。

那些老白男以为靠着股票就能掌控公司,事实上掌控公司的是活生生的人。

他们自认为能把阿三当奴才使,但是真到了危机关头,阿三还是出于本能帮助自己人,而不是当白人的奴才。


而且三哥到了欧美找到了一家公司干活,还会拉国内的同胞一起来

而某些人自诩为高级人才脱离了祖国以后,就忙着给祖国抹黑搞切割。

还喜欢内斗,排挤自己的同胞。

一旦出了什么事情,丝毫不管真相,就代替祖国替西方白人下跪道歉。


三哥尽力帮助处于交战区的同胞发声。

不捂同胞的嘴,替同胞的生命安全着想。

此刻三哥的身影显得如此的伟岸,丝毫没有平时的奇葩和欢乐。

和三哥一比那群高华全是畜生,寄生虫,王八蛋。


user avatar   count_palat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个很多人意识不到的常识,印度是二战后发展中国家政治稳定的佼佼者。

  在1945-2000年间,除北美、西北欧、日本、澳洲这四个发达地区之外,广大发展中国家普遍遭遇了政治动荡。内战、革命、军事政变、僭主独裁此起彼伏,只有屈指可数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保持了政体的稳定和延续性。

  在拉丁美洲,唯一达成这个成就的国家是墨西哥,其它国家无一幸免。

  在亚洲和非洲,有少量君主政体国家得以保持稳定,例如沙特阿拉伯、摩洛哥等。

  此外,有一些独立较晚的国家,如牙买加、新加坡、肯尼亚,至今保持着零军事政变的记录。

  印度作为一个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在1947年独立之后,其政体主要经受了五次危机的考验:

  一、1962年中印战争(对外战争失败)

  二、1964年尼赫鲁去世(民族独立领导人去世)

  三、1975年英迪拉.甘地实施紧急状态(政治强人登场)

  四、1977年大选(独立后首次政党轮替)

  五、1991年实施经济自由化(20世纪末新自由主义改革)

  二战后的发展中国家普遍经历了这五种考验,这些考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几乎道道都是鬼门关,但是印度都波澜不惊地趟了过去。在意识形态激斗、军事政变频发的20世纪,印度政体呈现出的制度化和稳定性,在南亚地区乃至整个第三世界,都是十分突出的。

  南亚不是我的擅长领域,但我很关注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性和特性问题,因此不揣冒昧写下这篇回答,对印度的政治发展做一点梳理。


一、从孟加拉到新德里:国大党的诞生和转型

  1885年,来自英格兰的退休公务员艾伦.修谟(Allan Octavian Hume)创建了一个名叫“印度国民大会党”的组织,作为连接殖民当局和本地精英的桥梁。

  在那个年代,政党对于大多数国家尚且是个稀罕玩意。19世纪的政党大多都是由精英组成的寡头政党,其中绝大多数都没经受住20世纪大众政治的考验。在20世纪,阿根廷民族自治党消亡了,英国自由党衰落了,然而印度国大党却成功转型,成了亚洲最古老的大众政党。

  当然,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开始,国大党不过是英属印度政府的一个统治工具,用来给印度特别是孟加拉的精英阶层提供发言和参政的机会。然而,随着本地精英民族主义情绪的增长,国大党和英印当局的矛盾越来越尖锐。最终,在1911年,英属印度政府决定迁都德里,逃离民族主义风起云涌的加尔各答。

  然而,也正是这一决策,把国大党从孟加拉地区拉到了全印度的中心。

  比地理位置变动更重要的,是国大党由精英政党向大众政党的转型。这一使命落到了著名的圣雄甘地身上。

  对于大众运动的领导人来说,使用什么样的策略,取决于怎样能够争取到尽可能多且必要的支持者。甘地凭借非暴力斗争手段以及个人魅力,很大程度调和了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当中精英和平民之间,以及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分裂。尽管其结果并不完美(穆斯林联盟的脱离以及印巴分治),亦有许多人批评其理念(特别来自持革命主张的人)。但毋庸置疑的是,甘地成功领导了国大党的转型,以及印度民族主义的胜利。到1947年,国大党已经是一个有六十多年历史,有丰富执政经验,而且经历过一次重大转型考验的大众政党。

  这仿佛也成了新生印度共和国的护身符。

二、尼赫鲁父女的遗产:四次危机

  在为新印度制定宪法的时候,尼赫鲁和他的部分同僚产生了争执。一些政治家认为,在一个拥有3亿人口,文盲率超过90%的穷国实施普选,无疑会导致暴民政治的出现。但尼赫鲁下定了决心,要给予全体成年公民普选权。

  抛开事后诸葛亮的视角,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尼赫鲁的一次冒险,幸好他没有赌输。

  印度政治的制度化仍然跑在民众参与度的前边。

  1950年代笼罩在第三次世界大战乃至核战争的阴影当中,广大发展中国家遍布美苏双方的支持者和代理人。在亚洲,马来亚共产党逼迫殖民当局进入紧急状态,菲律宾的胡克运动盛极一时,越南成了战场,巴基斯坦、缅甸和泰国已经迎来二战后的第一波军事政变。然而在印度,游击队和军队没有成为制度的威胁。

  在1960年代,印度政治经受了独立之后的头两次考验:对外战争失败,以及尼赫鲁的去世。

  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脆弱政体来说,战争失败是不可承受之痛:巴基斯坦政府因印巴战争倒台(1958),希腊军政府因塞浦路斯战争倒台(1974),阿根廷军政府因马岛战争倒台(1983),就算是独裁者如伊迪.阿明,在输掉乌干达-坦桑尼亚战争(1978)后也只能灰溜溜下台。但对于印度来说,1962年战争的失败或许在地缘和心理上留下了深刻印记,但是没有带来政治危机。

  同样,民族革命领导人的去世对于二战后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也会造成巨大风险。在巴基斯坦,真纳和阿里.汗先后去世之后,国家就被卷入了一轮轮危机当中。而在印度,无论是甘地遇刺,还是尼赫鲁的离世,都没有给印度造成严重冲击。

  太阳照常升起,国大党继续执政,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甘地成了印度政坛的新星。

  然而英迪拉.甘地的时代比起他的父亲也不太平。

  在1970年代,官僚主义、贪腐和低经济增长困扰着印度,这个国家依然面临着饥馑和失业的双重冲击。公众的不满最终转化为示威和骚乱,英迪拉.甘地对此的回应是: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

  这位女总理获得了空前的巨大权力,一些欧美报刊评述说,印度的民主实验已经失败。

  然而过了19个月,在状况平息之后,英迪拉.甘地重启了大选,但她输掉了这场大选。

  1977年,在独立三十年之际,国大党承袭自殖民地时期的超长连续执政记录终结,印度见证了历史上第一次政党轮替。反对党人民党获得了胜利。

  首次政党轮替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也是一劫。1950年,土耳其民主党依靠农村的支持击败了长期执政的共和人民党之后,便开始集权进程,最终十年后被城市居民支持的军事政变推翻;1989年,瓦文萨领导的团结工会赢得选举,撬动了波兰乃至整个东欧;韩国在1997年才首次完成和平的政党轮替。

  然而1977年以及之后的印度,波澜不惊。

三、拥抱全球化:印度的转折

  1991年7月24日,新上任的财政部长曼莫汉·辛格在发布预算时宣布:印度将接受开放市场和自由企业的经济原则。

  对这个把社会主义写入宪法的国家来说,时代变了。

  但改变不是从这一天才开始的。

  1980年代末,印度处于空前的困境当中:印度的主要贸易伙伴苏联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独立以来坚持的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随着外汇短缺已经难以为继;印度的老对手巴基斯坦兼有中国和美国的支持,在地缘竞争当中处于优势。

  1991年7月,印度的经济体制濒临崩溃,剩余外汇已经不足以维持一个月的必需品进口。印度向IMF申请了贷款,代价是把67吨黄金抵押出去,其中47吨被运往英格兰银行。这一事件又引发了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印度被迫改革。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第三世界国家普遍采用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发展策略,印度和巴西是其中两个主要代表。在70-80年代的经济危机当中,巴西首先转向新自由主义,现在轮到了印度。

  新自由主义,是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的最后一波集中考验,而它的后果也基本奠定了当今各国的政治格局。许多国家被迫走上了钢丝,有些掉了下去,有些九死一生跑了过来。对于印度来说,这也是一次大考,但远没有许多其它国家那样惊险。

  21世纪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政治稳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提升,革命和政变仿佛只剩下来自过往的回响,印度在这方面的突出表现也因此变得不太起眼,乃至被很多人遗忘。

  然而看多了发展中国家的历史,平心而论,在政治制度的笃定和包容上,印度确实是个标杆。



user avatar   gao-lei-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印度基本上不存在特别大的极端分离主义势力,因为印度各邦自治权已经很大了。

这是印度经济发展的劣势,但同时也是印度在政治上的优势。

因为这让印度避免了刘伯温所说的“以力聚之,犹以手抟沙,拳则合,放则散。”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优点就是不要脸,认怂门槛低,不容易被灭绝,容易被混血。


user avatar   huo-gu-itpang-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警告:印吹来啦!

IT立国

我是非常非常羡慕印度IT立国的国策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印度为了鼓励第一代第二代移民回国创业,承认美印双重国籍之类的都是底线不必吹,好像还有什么印裔卡,就是出生在美国的第二代印度人可以凭父母的血裔享受印度公民一样的权利。


我读书的时候F1签证还是一年一续,那时候印度早就5年一续了。10年旅游签证也是类似情况。


所以尽管印度特别穷,特别的脏乱差,但还是有不少美国上岸的印度人回国创业。ICC已经壮大到几乎掏空了美国一半以上的IT业。这全归功于印度人自身素质牛X,是不公平的;我认为跟印度连续、不变的国策“IT立国”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你觉得美国和中国码农好像是好职位,那是不知道码农的天堂——印度。


而且ICC已经强大到什么程度?已经是正反馈循环不说,基本上是整个产业链的从开始到末端都包括了。从培训招人,到开发维护,到测试,到售后服务等,全是印度人在把控。这就导致,印度人玩IT的难度要比绝大多数国家都简单百倍。有笑话说,ICC创造了太多的职位,以至于新德里等大城市街头的年轻人都被抓进去做工了。


很多人嘲笑印度人技术水平烂。其实,恰恰说明了印度IT政策的成功:这么烂的人,都可以跟你一起工作了。搞笑的是,还有些人为此嘲笑中国做题家的思维。可惜的是,印度人排挤的不只是中国人,甚至连本土白人,欧洲技术移民,东欧数理强国移民,照样都活不下去,都被三哥排挤。

外交

印度外交吞并十分厉害。我小时候记得看地图还有个国家叫“锡金”,现在再看已经没了,被印度和平吞并了。话说二战以后还能吞并灭国的,还是非常少见,虽然也可能是“锡金人民的强烈意愿和选择”,外人不得干涉锡金和印度内政。


相反二战后崛起的某些大国,吹得山响,胜利战役打了一场又一场,却寸土未得,甚至胜仗后还失去了一些领土。啊别误会,我说的是美国,硫磺岛等很多战略要地都丢了不说,甚至还割让本土Rio Rico市给战败国墨西哥(1970年)。所谓“不败而败”。


印度的外交非常低调,属于不要名声只拿好处的那种,最特别的就是跟美国的关系。比如印度仿制药,实际上算是一种黑暗交易:美国新药要拿活人做实验,但是在美国受限太大又贵;于是就拿到印度做实验,但好处是允许印度仿制这些新药,印度再拿这些猴版山寨药去兜售赚钱。


其实科学技术问题,往往也是政治问题。同样一件事,比如复制某些美国公司和产品,以色列和印度做就没事,俄罗斯、伊朗和某些国家做了就有事,其实都是擦边球。华人这方面吃亏。

心态

其实华人技术移民和印度人相当相似:


都是做题家思维爱学习爱劳动不爱胡搞,都爱攒钱创业培养下一代,甚至都是大家庭都让孩子好好念书,都恨种族歧视有时候跳得比白人川粉都高。甚至历史是否也有共性,比如莫卧儿王朝之于满洲蒙古对中国的统治(都是少数外族人建立精英阶层,统治大量的本国人)。


然而我认为最大的不同,印度是殖民地思维(Colonial),而华人是帝国思维(Empire)。说到底,印度之所以为印度,是因为大不列颠人的到来而不是莫卧儿帝国。而华人则有自身的帝国,Empire of China,自身体系认同的形成是不依赖海上来的殖民者的。


这导致印度的思维更多地是利用和服从已有的体系(大不列颠、美国),在体系内发展,而华人则有一种帝国野心。


我认为这种不同导致了中国移民和印度移民对待海归的态度有些不同:美籍印度人海归,更多的是一种宗主国进修完成、回到殖民地给同胞当胖翻译官的感觉;美籍华人海归,更多地是面对完全陌生的另一个帝国的感觉。


我个人觉得,殖民地(Colony)应该是个中性词,不掺杂任何感情在里面。而现实中文语境下,殖民地往往是贬义。殖民地思维也不见得就比帝国思维差,尤其是对于普通人来说。


莫看印度现在还只是一个比中国弱不知道多少的三流国家,它本身底蕴也比中国差很多,起点就差了太多:当中国已经是五大常任国之一时,印度还在英联邦下当女王王冠上的明珠。要说中国一穷二白,那印度算什么?说中国二战打不过日本,好歹还是交战国;人日本都懒得对“印度”宣战,直接对英国宣战即可。


印度人思维还是很有趣的。比如我刚到湾区,好心人就告诉我,East Palo Alto不是Palo Alto,那里很危险,整个区治安很乱。但近年来据说是被不怕死的印度三哥乌央乌央地落户,整个区竟然在洗白,房价上涨、学校变好,导致从前的不能说的人口受不了逐渐离开。


还有印度人爱投资加油站和Motel,而华人甚少涉足。我个人猜想,这可能跟他们人力充沛有关,也可能是因为他们不怕吃苦、能忍耐。


华人最怕印度人的,其实还真只是人口。无论美国还是中国,华人的人口都少于印度人不少,尤其是年轻人。


user avatar   jiang-dong-xiao-bai-ban-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印度的国族认同正在进行急剧地构建,而且从目前来看,建设得相当成功。

印人党代表的“皇印”们,在构造历史方面可以说跟中国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中国官方是不认可“清朝时期汉人是满人殖民地”这种说法的,但印度堂而皇之地把穆斯林占领期间看做自己的沦陷史。在皇印眼中,印度本身就存在着璀璨的文明,伟大的宗教,是穆斯林到来之后才被压制、被摧毁的。这就引发了印度文明的衰落,而等到西方殖民者到来之后,印度就完全成为殖民地了。所以印度的独立建国是印度文明从漫长的中世纪(8~19世纪)中走出来的转折点,是“驱逐穆虏,恢复兴都”的最高法统。

皇印眼中的穆斯林,比皇汉眼中的满人还要可恨一百倍。。。。而他们的激进程度也超过皇汉上百倍。他们自我构造的历史说,穆斯林给他们带来了一系列可恶的习俗和错误,是印度文明落后衰朽的根源。比如,很多印度邦政府都立法禁止吃牛肉,那么这个被禁止的吃牛肉的习俗是哪里来的呢?皇印们认为是穆斯林入侵时带来的,导致印度人被神认为不虔诚。但前几年有个欧洲史学家写书,说印度人吃牛肉的习惯不是穆斯林带来的,而是本来就有,结果被疯狂炮轰,书直接被禁了。还有个英国史学家,引用了一句笑话说反抗莫卧尔的英雄希瓦吉有个野爹,结果和他合作的印度历史学者被皇印揪出来暴打,把整个历史研究所都给砸了。

信息时代,一个民族的构建其实非常简单。民族主义的死穴就是:民族是想象的共同体,你能发明新民族,我为什么不行?所以乌克兰一个拼凑的国家短短几年就形成了强烈的国族认同,所以印度的民族主义空前高涨。涨到什么地步呢,最近乌克兰和俄罗斯打仗,印度人一般来说倾向事实盟友俄罗斯,但乌克兰大使拉拢印度人的说辞却获得了印度人普遍好评:俄国对我们的侵略就像穆斯林对印度的屠杀一样。

到目前为止,印人党堪称皇汉的成功先例,他们未来能达到什么样的“成就”,我们可以拭目而待。


user avatar   wendaobanxia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多人用的还是反向凡尔赛手法,明褒暗贬。

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领土面积世界第七,但是可耕种面积却位居世界第二。

可耕种面积世界第一的是美国,但是领土却是印度的三倍,美国人口却只有3亿,印度有12亿。

是真用少量领土养活了庞大的人口,而且印度还是一个农业出口大国。


印度是世界药房,很多最先进的药,甚至直接和印度私企达成合作,在印度都直接跳过了一二三临床试验,直接人体试验。

当然,庞大的医药试验,除了给穷人治病,带来金钱上的收益,印度每年因临床试验死亡的案例也高达几千人。


印度是世界上电影产量最多的一个国家。每年电影产量高达1000多部。

如此庞大的电影产量,也就不难总结,印度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优秀电影了。


印度是世界上宗教最多的国家,没有之一。

有上千个大大小小的宗教,甚至每年都会突然冒出好几个新的宗教。

而且,印度教是世界上神仙最多的宗教,没有之一。据记载,印度教有3.33亿个神仙。

但是主要还是集中在三大神明:梵天,毗湿奴和湿婆


印度是拥有清真寺最多的国家,没有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印度全国有30多万座清真寺。如果印巴没有分家,这个数据将会更多。


印度是全球牛奶产量最高的国家,(这个数据错了,2019年牛奶产量排名第二)


印度是世界上先进武器进口最多的国家,没有之一,而且没有哪个国家拥有印度这样的先天条件,可以同时与世界上众多发达国家达成武器进口的合作。

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做到,一边采购俄罗斯武器,一边采购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的武器。

世界五大常任理事国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做得到。


印度是国民买彩票贡献GDP最高的国家,世界上彩票比重最多的国家,没有之一。

占GDP2%,穷人越买越穷。


印度是世界上黄金消费最大的国家,没有之一。我记得以前是中国第一,近几年被印度给超越了。

黄金每年进口1000多吨。

可能中国媳妇现在都喜欢彩礼,对三金的讲究没那么高了吧。



user avatar   long-nu-zhi-yi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印度保护动物非常好,有世界上最多的老虎大约有2000多只,唯一的亚洲狮,有豺有云豹,有个头巨大的印度豹,1948之前还有猎豹。好像还有一点点小熊猫。印度还有大量的大象。亚洲有三种犀牛,苏门答腊犀和爪哇犀都只剩几十只。基本就吉祥物,能不能救过来还是问题。

印度好像有1600多只,不但有有时候还会被其他野生动物吃掉,还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是能够正常发挥功能的。


user avatar   ming-feng-26-8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有一个国家:

0 曾是大英帝国殖民地,奋起反抗而独立;
1 中央与地方,联邦制;
2 政党格局,两党制;
3 大河与平原,闻名全球;
4 国土安全,三面环海;
5 地缘政治,两面无强敌;
6 唯一对手,地理天险阻隔;
7 影视文化,自信而卓越;
8 国语,世界通用的英语;
9 高科技,软件业发达;
10 体育大国,运动神技;
11 人口充足,老龄化不严重;
12 医疗水平,制药先进。

美国:没错,……

印度:正是在下!

印度从1947年脱离英国殖民,到1977年都是一党优先制。在国大党带领下,向苏联学习计划经济,成果斐然。

印度另一大优势:本土宗教(吠陀教即印度教)已经完全碾压了腐化人心的佛教。

1977~1998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筑基、飞跃发展之时,印度却政局混乱。国大党旧弊难除,新的政党又缺乏经验,跌跌撞撞成了“失去的二十年”。

1998~今,人民党(魔笛老仙的党)已经成熟,国大党也进行了变革,已渐渐形成两党制。印度抓住了21世纪头二十年的战略机遇期,日益崛起,将与中国一起迎接百年大变局。

未来的世界,会回归古代的常态: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欧洲、北美,四大区域并立(古代四大帝国里的西亚-北非由北美取代)。



user avatar   chun-guo-xue-xi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与诸位不同的是,我每次认真论证“农业生产印度潜力巨大”时却总是被“印度通”、“印吹”们大喷特喷。

庞大的人口、广袤的土地、丰富的资源,是所有大国的基础。其中,光热资源也是重要基础之一。


一、净初级生产力和现代农业生产潜力

1、净初级生产力,指绿色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即太阳光+无机物质+H2O+CO2→热量+O2+有机物质,把无机碳(CO2)固定、转化为有机碳这一过程的能力。地球上不同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和生物量受光、温、水资源的影响最大,所以,各地的初级生产量随气候的不同而相差极大。

2、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净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热带雨林,其平均值为2000g/(m2.a),温带森林平均为1300g/(m2.a),针叶林系统为800g/(m2.a),温带草原为500g/(m2.a),荒漠、半荒漠系统和冻土带不足140g/(m2.a)。

3、在绝大多数自然生态系统中,外界能量和物质输入通常仅限于阳光、CO2、成土母质(土壤)的提供;但热带和亚热带的沼泽生态系统和河口生态系统,因处于水陆交界便于物质交换,净初级生产力可以高达3300g/(m2.a)和1000~2500g/(m2.a)。

在农业社会;因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内部能量物质流可能会存在利用不足效率不高的情况,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通常会低于、甚至远远低于同一自然环境中的原始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高的原始生态系统被开垦为农田后,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农业生产能力)未必会高。

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除原始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所体现出的自然条件之外,还受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改造、利用手段强弱的制约。

影响农业发展的四大自然因素是:光照,热量,水源和土地(土壤、地形等)。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因此某一地区的农业生产能力(潜力)取决于这4个因素中最差的一项,也就是“木桶中最短的木板”。例如: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流域的农业自然因素短板是热量,贵州、广西等省石漠化童山濯岭的短板是土地,撒哈拉和以色列的短板是水源,荷兰、丹麦的短板是光热……尤其是因农业社会对自然资源的改造、利用手段极为有限,当光、温、水资源过多或不适时宜地出现,其不仅不能被利用反而会成为农业的限制因素。例如有很多人都提到过的常年高温所造成的热带土壤差,季风区旱季雨季分明造成农业用水困难等问题,等等。

如果不能克服这些短板和问题,其它自然条件再好也没用。

但是,在进入工业社会之后;农田生态系统内部能量物质流利用不足效率不高的情况因育种、化肥、管理等科技进步而大有改善之后;这些短板和问题可以用科技、工业手段解决,其光、温、水资源可以被更好地利用之后;农田生态系统生产力就可以高于同一自然环境中的原始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农业就开始脱离“看天吃饭”,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科技密集型产业转变,这在荷兰、以色列、美国、德国、丹麦表现得尤其明显。例如,依靠占世界温室总面积1/4、1.1亿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克服缺乏光热资源这一短板后,荷兰单位面积耕地农业产值(1.48万美元/公顷)是美国的13.1倍、与日本相当、世界平均的6.6倍;单位农业人口产值(7.79万美元/人)与美国相当、日本的3倍、世界平均的21.5倍。

再如,依靠滴灌、育种等技术,大部为热带沙漠气候、水资源紧缺的以色列,单位面积耕地农业产值(1.10万美元/公顷)是自然条件优越的美国的9.79倍、日本的74%、世界平均的4.9倍;单位农业人口产值(10.75万美元/人)是美国的1.37倍、日本的4.18倍、世界平均的29.7倍。(以上数据来源:世界银行2018年数据)

大致可以这样理解:

在工业社会,净初级生产力所体现出的自然条件=现代农业生产潜力

净初级生产力所体现出的自然条件+科技和工业能力=现代农业生产能力

“科技和工业能力”:克服原有农业自然因素短板,实现充分、全面地利用光、热、水、土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因应气候和生产需要培育高产高抗优质高适应性品种和改革、推广适宜高效的耕作制度的能力。

因为“科技和工业能力”有应用能力和成本的问题,所以也不好高骛远,后文就主要以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与印度对比、参考、参照。


二、耕地面积

1、印度的耕地面积有多个数据:最高的是维基百科和《CIA世界概况》的1.89亿公顷,最低的是世界银行的1.56亿公顷(2018年),中间的、无确切来源的数据还有1.64亿公顷、1.7亿公顷、1.76亿公顷等;这里选用中值:1.7亿公顷(25亿多亩)。中国的耕地面积为1.2亿公顷(18亿亩)。

印度国土面积约为中国的三分之一,耕地面积却反而比中国多三分之一,其中水田面积(0.44亿公顷)比中国多二分之一。

2019年NASA有一条新闻:近20年来,地球表面共新增超过200万平方英里(约5.18亿公顷)的植被面积,其中中国和印度为这一绿化过程贡献超过三分之一。而印度的绿色面积增加绝大多数来自于农作物面积增加(森林占4.4%,农作物占82%)。

新闻中没说印度的“贡献”是多少,但中国和印度合计超过三分之一那就有1.73亿公顷;其中印度按1/5来算吧,就是0.35亿公顷;其中农作物占82%,就是0.3亿公顷。既然是“绿化”,那么就应该是在卫星上看到由原本的不毛之地变成了作物长势正常的耕地。也就是说印度在这20年里增加了0.3亿公顷耕地面积!(不知道这是否是印度的耕地面积数据上、下限差异的原因?)一些报道、报告也在支持近年印度耕地面积在增长的情况,例如:《广东玉米数据网 广东玉米数据网 》:印度农业部数据显示,截止到1月10日,冬季作物播种面积达到6190万公顷,同比提高5.5%;小麦播种面积达到创纪录的3120万公顷。等……相似新闻。

此外,水田面积也从2008年的0.40亿公顷增加到了0.44亿公顷且仍在增长中。

能计入播种面积且仍在增长中,就说明这些耕地的光、热、水、土资源都是能够满足作物生长要求的;证明综合考虑地形和气候的印度农耕自然条件并不比中国差。


三、光热资源

1、对比情况

A、光照资源:

印度的大部分地区年均光照辐射量1800~2000KWh/m2;中国的光照辐射强度明显不如印度,年均辐射量大于1600KWh/m2的区域不多且集中于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一带,冬季光照无法被农业利用。

在农业上,光合作用效率是在光饱和点以下才是光照度越高越好,超出后光合作用效率不再提高。光饱和点视不同的作物和品种差异巨大,C4植物的光饱和点一般比C3植物高,热带作物一般比温带作物高,喜光作物比耐荫作物高。例如:原产温带的大豆单叶光饱合点为2.1万lx,原产热带的棉花单叶光饱和点为7~8万lx。小麦、水稻等C3植物单叶光饱和点为3~8万lx,玉米、高粱等C4植物单叶光饱和点为5~10万lx,部分C4植物如玉米的嫩叶在自然光强下甚至测不到光饱和点。此外,作物群体的光饱和点较单叶更高,小麦单叶光饱和点为2~3万lx,而群体在10万lx尚未达到饱和。这因为光照度增加时,群体的上层叶片虽已饱和,但下层叶片的光合强度仍随光照度的增加而提高,所以群体的总光合强度还在上升。

但在自然环境中,即使是赤道海平面晴天阳光垂直照射的最高光照强度通常也不到11万lx。

B、热量资源:

主体为温带地区、过半耕地无霜期不到200天的中国根本无法和印度相提并论。

补充两个基本概念:

生长期:指一个地区在一年内适合作物生长的时间,同一地区的各种作物的生长期不同,一般以指候均温≥10℃的天数衡量。如长江以南的农作物生长期一般在8-10个月,东北地区一般在4个月左右。

生长周期:指某一作物从播种到收获所需的时间。如玉米一般为95-130天,水稻一般为100-240天。作物生长周期长短主要取决于品种、积温、光周期等,同一品种通常越冷生长周期越长。

虽然现代农业科技可以通过选育耐寒品种,采取地膜、温室和保护地育苗等等技术手段来保障作物生长所需的积温和光照,但即便不考虑成本,人的力量也是有限的。所以与日照时数一样,年积温也是最重要的农业资源之一,它决定了复种指数。尤其是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小麦、棉花、甘蔗、木薯等,仅有大豆、油菜、小米等原产温带)大多原产于热带、亚热带的情况下,热量资源高的印度肯定农业生产更有利。

2、改良成本

传统方法就是针对当地长期气候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培育适宜品种以品种抗性来硬抗,调整耕作制度(如播、收期等)来回避,通过其它技术手段或综合手段来实现稳定生产。例如《齐民要术》就有记载的地暖育秧、间套作遮阴降温、温烟防霜等。再如:对印度农业影响最大的是高温干旱叠加的5月,而农作物对高温最敏感的也就是授粉期和灌浆期;所以通常以提前作物播期或培育早熟品种让作物在4月底前完成灌浆进入完熟期(棉花则是吐絮期),高温就不会影响产量和品质。再如:水稻在70年以前因为热量资源不足只能在立夏甚至芒种播种,东北甚至包括四川和汉中淮河部分地区水稻都存在因生育期短而影响产量的情况。通过更换品种、普及地膜育秧、改革耕作制度多措并举之后,一步步把播种期提前到了清明前后,有效生长期足足延长了一个多月,因积温原因东北部分地区水稻生长期甚至达到了200天以上,比南方早稻长3个月,奠定了今天东北水稻高产和高品质的基础。

但是,传统技术手段作用是有限的,所以中国因霜期问题用尽方法也只能把复种指数提至1.3,而印度几乎全境都有两季甚至三季的潜力。

目前的最强技术手段是“温室”。

以一亩地的温室计算,玻璃温室造价为15~30万元,薄膜温室造价为2万元左右但通常只能用1年,此外基本的温室环境调控系统还需10万元以上。还有运行成本,采用传统烧煤或电暖方式,一亩地的温室整个冬天保持在20度,山东至少需1万元以上,如果在东北费用更高。当然,采用植物根系加热膜+太阳能(光伏)技术更加环保,除开设备维护的运行成本据说可以降到1元/天.亩以下,但建设成本至少又要增加30万元。这样算下来,使用寿命内的分摊建设成本+运行成本,每年每亩为3~6万元。荷兰最普通的纹络型温室(可用25年)建造成本在1500元/平方左右,维护运行成本约120元/平方.年,算下来使用寿命内的分摊建设成本+运行成本,每年每亩为12万元。以色列搞的智能化精准控制温湿度、能在热带沙漠全年生产的温室成本也差不多。

每年每亩3~6万元,这是光照和热量的改良成本。

3、补充说明

以“东北比岭南粮食单产高”来证明“热带地区天然农业劣势”是有问题的。

首先,通常查到的“单产”实际是“播种面积单产(单季单产)”。如果某水田是种三季水稻,其“水田面积单产(年度单产)”就会比“水稻播种面积单产(单季单产)”高得多。以“播种面积单产(单季单产)”为主的统计方法对南方不利,因为一年只有365天,要种三季所选用品种生育期最多只能有100天多点,要种两季所选用品种生育期最多只能有150天多点;而只种一季就无需考虑这一问题,东北部分地区甚至生育期可达200天以上。南方要取得全年高产就只能选生育期短的品种,生育期短光照积累时间就短自然单季单产就高不了,但可以三季叠加取胜。

其次,岭南的粮食生产水平、机械化水平未必有东北华北高。90年代在海南搞“南繁”时,曾指导房东家没增加多少化肥的用量,调整了下各时期施肥的比例和时间,就让他的水稻单季亩产比之前提高了近一半。加上后来他自己种的两季,一年亩产2300多斤,产量和效益都高于当时的四川。当时试了几个品种,其中Ⅱ优63和汕优64在我们县(四川)坝区前者生育期约150天亩产可达1300斤,后者生育期约120多天(高山种植约150天)亩产可达1100斤;在海南表现为前者生育期121天亩产1179斤,后者生育期102天亩产1010斤。虽然Ⅱ优63比汕优64及其它品种表现更好,收获后房东却宁愿选产量低的汕优64,原因就是嫌Ⅱ优63生育期长要耽误次季。但是……第二年他却把地全租给别人种菜,自己进城打工去了,因为租金是净得2000元/亩。

南方不种粮食、不注重粮食是因为种粮食的效益远不如种经作,例如种反季蔬菜在北方就必须花数十万元建温室,而南方可露地种植,其经济效益远高于北方和南方种粮食的效益。

综上所述,北方粮食单季单产高不能证明热带地区天然农业劣势。


四、水源资源:

1、对比情况

很多人都认为印度的水资源情况不如中国。

但是,如果说印度的水资源在时间分布上非常不均匀不合理,那么中国的水资源就是在空间分布上非常不均匀不合理。印度农业干旱区的标准是年降水小于400mm,而中国宁夏最湿润的地方也只有300mm。中国的绝大部分可利用水资源集中于800mm等雨线以南。这条线大至沿淮河、秦岭、横断山,但包括藏南。此线以北以西,耕地占2/3,人口占1/2,可利用水资源却只有1/5。其中华北平原耕地面积约占全国的40%,但可利用水资源量仅占全国6%。当然,耕地中耗水量最大的水田主要分布于此线以南。所以和印度的水田主要分布地——恒河平原和半岛沿海平原等地一样,中国南方耕地不缺水只缺水利设施,尤其是山地和石漠化地区。而中国北方耕地缺水问题一直都非常严重,几个耕地面积最大的省:黑龙江、内蒙、山东、河南、河北、新疆等等,都已经因超标用水出现了严重的生态问题。

印度水田面积世界第一,比第二名中国多一半,其主要分布地——恒河平原和半岛沿海平原等地水资源丰富。旱季最为缺水的德干高原也并非某些人想象中那么干旱。《“印度硅谷”班加罗尔即将缺水而死,北上广可能就是下一个 “印度硅谷”班加罗尔即将缺水而死,北上广可能就是下一个丨全球聚焦 》谈到“过去的班加罗尔湖泊数百,并引以为傲,现如今只剩下了区区81个。”面积174.7平方公里的班加罗尔不要说湖泊数百,就是81个湖泊也比华北平原好多了。更何况其原因是城市建设“大量湖泊要么被填开发,要么被填铺路”和“混凝土层和沥青路面遍布全市,阻碍了地表水下渗”,导致雨季降水被白白排走了,地下水得不到补充以至枯竭;并非是因干旱自然消亡,这说明在农村完全有大力兴建水库的空间和水源。

中国全国年平均降水量为628mm,印度全国年平均降水量为1000mm左右,再加上入境河流的水资源(中国基本没有),印度单位面积的区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远高于中国。

2、改良成本

一是与上面相同:通过培育适宜品种来硬抗或调整耕作制度来回避。例如:改种抗旱品种或抗旱作物(棉花、高粱等)。再如:泰国有一些深水稻品种,营养生长阶段可在1米深水中正常生长,一般品种会淹死的雨季洪水对其却毫无威胁;再如:农作物各个生长时期的需水量等生长需求差异很大,即便是需水最多的水稻在分蘖期也要晒田,其用水主要集中于拔节期之后和返青期,而对高温最敏感的时期则是扬花期,等等;所以通过针对性的选育品种、调整播期(扬花期)、兴建水利等等综合农业手段,热带地区完全可以避开和克服高温、干旱和洪涝的危害实现两季或三季稻。

二是建设水利设施

水源设施。小一型水库(100~1000万立方)及配套渠系现在建设成本大约为3~10亿元,遮蔽式(防蒸发)的100立方蓄水池大约为2万元,综合下来使用寿命内的分摊建设成本+维管成本大约为每年每立方水3~15元。海水淡化成本国内最新技术约为4.5元/立方,以色列为0.5美元/立方,加上使用寿命内的分摊建设成本大约在每年每立方水10元左右。综合下来水成本可视为每立方水10~15元。干旱区(期)肯定不应种植水稻等高耗水作物,棉花、小麦、玉米等作物的亩耗水量为400~600立方,以需滴灌补水100~400立方计算,成本为每年每亩1000~6000元。

滴灌设施。以新疆、辽宁北方各省大力推广的“膜下滴灌”等常压软管水肥药一体滴灌系统为例,整个系统包括水泵、过滤器、施肥器、阀门、计量表、PE管、滴灌带、滴头等,每亩共约1500~3000元,以用5年计,每年每亩300~600元。

每年每亩6600元,这是水源的改良成本。

3、补充说明

区域可利用水资源量并非绝对不变,其“倒算法”公式为:区域可利用水资源量=区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不可利用水资源量(生态、排污等所需)-不能利用水资源量(超出工程调蓄能力的洪水和超出用水需求的水资源)。从这个公式看,增加水利工程就可以增加缺水地区的区域可利用水资源量。

所以,如果要说印度的可利用水资源量低有很大因素是在于印度人自己。印度水资源真正的问题是旱季蒸发量大而水库等水利工程太太太……太少且不配套,无法蓄洪济旱。旱季蒸发量大仅有小型水库和塘堰不行,那就建大中型水库,建防渗防蒸发的窖渠井管,建梯田增加土层厚度、改良土壤墒情。有人总是把别人的水利工程想象得太难,却对中国的水利工程难度不以为然;请去看看红旗渠。中国人的8万多座水库和各种水利设施也不是充话费送的,山区县谁没几条“小红旗渠”?

有人以印度太过平坦以至无法建水库来为印度辩解(这时又不考虑山地工程建设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了)。

首先,一马平川的印度恒河平原并非不能建水利设施,即便不建“碟式”水库为地下补水和廉价低配版滴灌系统,建造无坝引水的渠井管灌溉网也是个好方案。大田粮作能用的低成本节水灌溉主要是建设防渗防蒸发蓄水池或水窖,防渗渠、井管灌溉网等;其中仅土渠改砼渠就能节水近一半,如果改成管网到田软管排灌能节水三分之二,再结合防渗防蒸发蓄水池或水窖构建“长藤结瓜”式灌溉体系肯定效果更好。这些技术即使对印度而言也并非高不可攀,但从现实情况看,除旁遮普等邦外他们就是没推广。而旁遮普邦、哈里亚纳邦就是依靠庞大的渠管井网实现了灌溉面积占耕地65%,单产全印第一,并不比中国的高产省区低。

其次,德干高原的高原面久经侵蚀,支离破碎,多残丘、地垒和地沟,在谷歌地图可以看到上面已经建成一些大型水库了,只不过还远远不够且不成体系而已,并非建不了水库。班加罗尔曾有数百湖泊且并非是因干旱自然消亡,也证明德干高原上完全有大力兴建水库的空间和水源。

最后,曾有新闻:印度已完成规划,“将”建设2万亿立方米水资源蓄调和灌溉能力,让全国农田全年保灌面积再增加5000万公顷以上。

如果“2万亿”只是规划中,“内河联网工程”则是经40年筹备后,“据说”已完成规划设计、已启动部分工程建设。按规划设计,这一工程投资折合7300亿人民币,将建成总长约1.3万公里的运河网络,蓄调水量1.4万亿立方米。与之相比,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投资5000亿元、蓄调水量500亿立方。

虽然我一向质疑印度的“工业建设能力”,但我没去过印度,也非水利专业。所以,既然印度水利专家认为印度有2万亿立方的蓄调水能力,水利建设成本远低于中国……这个是水利工程设计的基础知识,还是以到过实地的水利专家为准吧?我在此只引用,不作肯定。


五、土地资源:

1、对比情况

很多人一直在强调热带地区土壤肥力差,却没考虑地形问题,更没想到中国如成都平原、长三角这样的优良耕地不到5亿亩(《全国耕地质量等级情况公报》的一至三等耕地)。中国不仅有5亿多亩砖红壤、冷浸田、白鳝地、盐碱地、风沙地等等同样土壤肥力差的各种劣质耕地(七至十等),其中甚至还有大量连“肥力差的土壤”也欠缺的山区和深丘的陡坡耕地。这些陡坡耕地土层瘠薄仅有10-30cm厚,坡度却超过25度甚至50度,总面积在“二调”中是1亿亩但实际应远超此数。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农田水利和坡改梯工程来保水保土,月降水少于100mm和0mm没什么区别,一周没雨就是旱灾,一场暴雨(>100mm)就是洪灾,超过200mm甚至可能连耕地都没了必须重建复垦。再差的土壤也比没土壤好。

所以,光照和热量印度明显占优,而水源和土地即使不说中国比印度差,也未必有什么优势。

2、改良成本

A、土壤。

在有了现代土壤科学技术指导,能有目标、针对性的采用技术和工程手段之后,改良土壤在技术上已经不存在难题。建国以后,采用掺入石灰、沙(或粘土)、矿渣等,以及深翻、晒田、客土培肥、修筑梯田、合理灌排、洗盐排碱等手段,中国已经改良了砖红壤、冷浸田、盐碱地、风沙地等各种劣质耕地5亿亩以上。测土配方、科学合理用肥是应对“土壤肥力差”最有效的手段。在经济上,以很多人都提到过的砖红壤为例,每年每亩掺入10~20公斤石灰深翻,高端点再加上钙镁磷肥和绿肥(或秸杆),每年100~200元再加上几天功夫(或者旋耕机租用费500元),5~10年就有很好的效果。而在常年生产中,即使以亩产1000公斤粮食、所需N、P、K、S、Ca、Fe、B等元素全部施肥供应的极端情况下,合理用肥科学管理,每年每亩肥料钱也不可能超过300元人民币。注:水培法因所有肥料都需溶解于水,肥料成本应更高。

热带地区销售的尿素中添加氢醌等脲酶抑制剂、推广测土配方科学施肥等工作,主要是体系建设。在目前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用肥不合理、浪费严重情况下,体系建设好后,对农民而言是少花钱就能达到相同甚至更好的肥效。

每年每亩800元,这是土壤的改良成本。

这是所有限制因素中解决方案最简单、成本最低的。

B、地形。

相较土壤而言,更困难的是地形(陡坡耕地)的改造。以现在的人工和机械、材料价,15度至30度的坡地用工程机械做块石等硬化坎坡改梯,成本1~3万元/亩。此外,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同样规格的1公里渠道,在地形破碎交通不便的山区所需人力和成本是平原的3-5倍,灌溉面积却可能不到1/3。这可能也是印度水利专家的规划设计中水利建设成本远低于中国的原因之一。

更麻烦的是,如果坡度过大的地区强行坡改梯,因改后田面窄田坎高,不仅仍然无法实现农业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反而还将有地质灾害隐患。所以国家规定25度以上陡坡耕地原则上都应该退耕还林,不能进行坡改梯治理。

地质灾害隐患,这是中国总面积超过1亿亩的25度以上陡坡耕地的改良成本。

3、补充说明

如果说土壤气候是印度农业生产水平不及中国的关键,那么为何:同处于恒河-印度河平原的旁遮普邦和比哈尔邦土壤气候基本相同(热带季风气候,仅旁遮普邦南缘有热带沙漠气候),众人谈到的印度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季节性高温、干旱等,旁遮普邦都较比哈尔邦更严重,但为什么旁遮普邦农业生产水平反较比哈尔邦高得多?土壤更差降水更少,寒流灾害更多,季节性高温灾害更严重的旁遮普邦却是全印农业生产水平最高?

事实上在《印度的绿色革命及其带给我们的启示 印度的绿色革命及其带给我们的启示.pdf 》中就已经有了答案:“绿色革命期间,旁遮普和哈里亚那等邦成效最为显著,而比哈尔和奥里萨等邦收效十分有限。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和组织协调职能发挥不一致,进而导致了农民对新技术及其作用的认识上的差距。”。文中的数据也充分表明旁遮普邦与其他邦相比,在工业化(农技推广、农机电力、化肥农药等)和水利上有相当大的优势(个别指标甚至超过了同期中国的水平),而且这就是旁遮普邦农业生产水平远高于印度平均的原因。


六、综合

很多人最大的问题在于低估了现代农业科技和工程技术对自然因素和农业的改造能力。

1、印度所种植的主要作物水稻、玉米、棉花、甘蔗、木薯等都是原产于热带,甚至印度本就是水稻、棉花、甘蔗、茄子等作物的原产地之一,小麦原产地两河流域气候也与之相近,印度引种栽培已超过5000年。经数十万年的自然扩展和适应过程,数千年的引种和培育过程,仍没适应印度高温和强光照的作物不可能留存,而现有的栽培作物也已进化出极为丰富的适应印度气候的原生栽培种和野生种。为什么中国能找到“野败”?因为中国也是水稻原产地之一,野生稻和农家品种中基因类型极为丰富多样。所以最好最多样的辣椒和玉米基因资源大都来自美洲;所以棉花最抗旱最抗病最高产……的特性,最有希望找到基因资源的地方之一正是印度。

然而,姑且不谈水稻、玉米这些中印两国基因资源获取难易度相当的作物,以棉花为例:作为棉花原产地之一,印度拥有极为丰富多样的基因资源,拥有最适宜棉花的气候和土壤(黑棉土),全境都能收获两季棉花;却因育种等农科技术太差,全印规模种植的品种140多个(其中引进转基因品种约20个),不但种植海岛棉(长绒棉)和陆地棉(细绒棉),早已被其他各国淘汰的亚洲棉、非洲棉(草棉)也有一定种植规模,品种多、杂、差,良种的纯度和优良品性难以保持,不能利用基因资源优势育成自己的优良品种。导致印度棉花质量参差不齐,单产也仅中国三分之一。

可以断言,如果某一热带作物在原产地的品质、产量等指标还不及温带引种地,原因只能是原产地包括育种、管理等在内的农业科技水平和工业化水平太低,不可能是气候、土壤、高温、强光照等等什么其它原因。

其它农作物,如甘蔗、小麦、水稻、玉米的情况都与之相似。中国的育种水平和其它农业技术水平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确实不算高,还是个学生;但是,在其它条件都不变的基础上,如果印度能达到中国的育种水平和农业技术水平,单产至少能增一倍以上。

“原产地优势”:在农业科技、工业水平、农业基础条件和规模面积相当的工业化国家间,原产地大规模生产产量(产值)通常不低于引种地。原因:一是完全没有适应性问题,二是原产地有极为丰富多样的基因资源。

当然,以地球之大也许真有某个角落得天独厚,某一作物的某一品种比在原产地表现更好更适宜。但是,不要忘记原产地极为丰富多样的基因资源。

只要原产地有较高的农业科技水平,他就能完全因应自己的自然条件、农业条件、生产需要和病虫害的变化情况,凭借自己极为丰富多样的基因资源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层出不穷地推出新品种。

因为原优良品种一定会逐渐退化混杂,那个“角落”如果受限于农科水平或基因资源不能培育自己的优良品种,其自然条件也许能一直适宜,但农业条件、生产需要和病虫害的变化情况会与原产地一直同步发展,一直一样吗?

2、我还有一点没搞明白。

很多人都说印度季节性缺水,这肯定是真实的。

但是,前面提到印度在这20年里增加了0.3亿公顷耕地面积,其中水田面积也从2008年的0.40亿公顷增加到了0.44亿公顷。不是通过提高单产而是增加耕地面积来增加农业总产,这种盲目开荒+低水平管理的种植方式是对水资源的最大浪费。印度真的缺水吗?

如果真缺水,至少应控制水田面积增长吧?

《印度:水稻种植面积4400万公顷 全球第一 印度:水稻种植面积4400万公顷 全球第一 》:“杂交水稻在印度种植面积大幅提升”后占比达到6.8%了!但是,这是自1987年从中国引进杂交稻技术已经30多年后了……对比中国当年仅用了十年时间就已在全国所有适宜地区全面推广,占比现在因口味风味问题有所下降,种植面积也仍占水稻总面积的五成,产量的六成;这究竟是骄傲还是笑话?号称“推广了1100个品种”,号称“提高产量是印度水稻育种的重点”……但是,与同年中国单季单产相比,仅有三分之一多点,而且这还是“风调雨顺使印度粮食产量达到了创纪录的2.8483亿吨”时的情况。

2017年印度棉花总产630万吨,超过了中国的610万吨成为世界第一,但是其种植面积是1180万公顷(折合约35公斤/亩),中国是335万公顷(折合约120公斤/亩)。而通常而言,亩产50公斤皮棉的棉田总耗水量为 300~400 立方米,亩产100公斤皮棉总耗水量为450立方米左右。

1亩小麦、玉米总耗水量为400~600立方;1亩水稻总耗水量为1000立方左右。正常情况下,增加1亩耕地无论它是高产还是低产,所增加的耗水量差异并不太大。

最简单的计算就能明白,如果印度能在大幅提高棉花等作物的育种、管理等在内的农业科技水平的同时,遏制盲目开荒减少低质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把这部分灌溉水量节约下来;在现有合理耕地范围内改革耕作制度,建设水利,以户为单位科学规划合理轮作提高复种,完全可以在耗水量不增加甚至大幅减少的同时实现产量产值大幅增加。

但是

阻碍印度这样做的只有这个:科技、工业水平和社会组织水平,即社会工业化水平。

所以,缺水并非印度复种指数和单产难以提高的主要原因,社会工业化水平低下才是。

3、在农业社会,印度的农业生产条件肯定不如中国。但是,印度农业的问题主要是因光、温、水资源过多且不能被利用。

我曾问过这个问题:有什么工业化不能克服的因素在限制印度不能改良土壤?不能科学合理施肥?不能蓄洪济旱解决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合理问题?有什么工业化不能克服的因素在限制印度不能充分利用光、热、水优势,限制其不能提高复种指数?

据我所知:没有。

包括“印度通”在内,也没有人回答有。

要实现全年耕作,当前印度唯一的阻碍是水资源在时间上的不均衡,即雨季过多却用不了、存不了,旱季却没得来用;这个问题完全可以用水库或建遮蔽式蓄水池或水窖+渠系管网+廉价低配版滴灌系统(常压软管膜下滴灌系统)来解决问题,改良成本大约为每年每亩300~600元,就能补上短板“实现充分、全面地利用光、热、水、土资源”。对比一下,如果中国北方要实现全年耕作,除了水库+渠系管网+常压软管膜下滴灌系统(新疆、辽宁等省也已有连片上万亩规模)仍必须建之外,还需冬季补光增温,另需改良成本每年每亩3~6万元,而且其管理对于人员的教育水平都有更高的要求。

事实上根本不必好高骛远,拿什么在沙漠中搞精准控制温湿度的温室、智能化滴灌、培育耐热抗旱耐盐碱土豆……的农业水平来说事,印度只要能达到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充分利用其基因资源极为丰富多样的优势培育杂交良种,培育适应印度气候的、适应印度人口味风味(如巴斯马蒂香米风味)的高抗高产品种;印度1.7亿公顷耕地仅这水资源最丰富的4400万公顷水田种一季粮食,参考中国的单季单产就应有3亿吨产量超过2018年印度粮食总产。甚至——如果能发挥其光热资源丰富提高复种指数,雨季稻作旱季旱作,全印粮食总产翻番虽很困难但也并非绝不可能。然后即使把最干旱的近5000万公顷退耕还林、种饲料、果木,印度的耕地面积也还比中国多得多,除开粮田外还可以再拿近8000万公顷耕地种各种油棉、蔬菜和经济作物。

如果

以今天中国的农业科技水平和工业水平在印度耕作,即使不增加复种指数、不增加播种面积、不增加耗水量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本土基因资源培育优质高产高抗高适应的良种(预计棉花、甘蔗等热带作物将有比国内更高的单产),搞点廉价低配版滴灌系统,推广添加氢醌等脲酶抑制剂的尿素……通过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来提高单产。如果这样,印度该有多少农业总产值?

以今天中国的工业水平和基建水平,虽然遍及半岛的大规模“内河联网工程”未必已经全面完工,但恒河中下游和半岛沿海平原的10亿亩耕地因地形平坦,将原有的排灌措施体系化并因地制宜地辅以提灌站、机井、管渠、闸坝……如“淠史杭工程”类似的拦提蓄引控全能的农田水利体系肯定已经完成;可实现全年能灌能排,雨季稻作,旱季以管井渠系节水灌溉增加一季旱作。如果这样,印度又该有多少农业总产值?

这个“如果”与现实的差距,就是两国农业科技及工业化水平、水利建设的差距。也是印度以比中国多三分之一的耕地和劳动投入,却只有中国5成粮产和4成农业产值的原因。

很多人最大的问题在于低估了现代农业科技和工程技术对自然因素和农业的改造能力。

七、结论

所以,当工业化之后,这些光、温、水资源过多或不适时宜地出现所造成农业限制因素可以用科技、工业手段解决,其光、温、水资源可以被更好地利用之后,印度农业生产条件肯定优于中国。

所以,印度农业生产水平不能提高,以及中国农业生产水平不能进一步提高达到荷兰、以色列水平的唯一原因只能是:农业科技及工业化水平不足。

所以,印度农业潜力极为巨大,印度和中国农业生产水平的差距,就是两国农业科技及工业化水平、水利建设的差距。

(注意:是农业生产水平,而非农业产值水平)


印度农业潜力极为巨大,但能否由“潜力”变“能力”?什么时候能由“潜力”变“能力”?……

我就不知道了。

从这次印度农业改革失败的情况来看:《如何评价印度2020年农业改革对经济、农业和农民群体的影响? 如何评价印度2020年农业改革对经济、农业和农民群体的影响?

“潜力”永远只能是“潜力”也未可知?






春过雪消:工业化之前的全国平均粮食亩产最高能有多少?

春过雪消:地主阶级是怎样阻碍生产力发展的?

春过雪消:如何评价人民公社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春过雪消:小农经济(包产到户)是否已到最后的末路?

春过雪消:为什么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了农民的主体地位?

春过雪消:我国农业改革的逻辑以及进一步改革的思路?

春过雪消:农村的乡村振兴的根本怎么建设,农村的根本出路到底是什么?

春过雪消:为什么连续13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是三农问题,但是农业却没明显的发展?

春过雪消:1949年,中国(大陆)的工业水平和规模在世界上能排到什么等级?

春过雪消:如何评价建国后、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工业体系?(近现代史之核心:国家工业化——不能理解工业化的重要和困难的人,没有资格评论中国近现代史)

春过雪消:就中国而言,近代到今最伟大的人是谁?

春过雪消:为何印度耕地面积世界第一而粮食年产不足中国一半?

春过雪消:为什么那么多中国人讨厌日本?单纯因为历史?

春过雪消:为什么一些人觉得美国是中国的敌人而不是朋友?

春过雪消:如果你可以改变你的国家一个政策或者法律,你会改变什么?

春过雪消:有哪些农业上的事实,没有一定农学知识的人不会相信?

春过雪消:中国整体的潜力有多大,尽头在哪里?




        

相关话题

  如何看待印度总理莫迪在联合国誓言「印度新冠疫苗将帮助全人类」? 
  到底有没有外国人羡慕中国? 
  如何看待印度最近疫情严重的问题!印度去年频频跟我们闹事!我们应不应该帮它? 
  怎样评价甘地? 
  如何看待印度高官炫耀称「若中国越界10次,印度肯定至少越界过50次」? 
  英属印度时期普通印度老百姓的生活是否比现在的要好? 
  如何听懂印度英语口音? 
  印度电影对印度社会有没有带来比较大的影响? 
  吐蕃帝国经常去侵略大唐,却为何不去打印度? 
  日本、印度现下根本成不了常任理事国,那么浅显的道理,为什么日印还是采取了行动? 

前一个讨论
黑人女生喜欢什么样的男生呢?
下一个讨论
NFL 传奇球星布雷迪退役 41 天后宣布复出,是什么原因让他迅速重回赛场?





© 2024-05-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