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建安八年复八佾舞有什么隐喻吗? 第1页

  

user avatar   yu-huan-80-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感觉很多人对建安初的曹操有一定误解,觉得都许之后,朝廷凡事都会经过曹操定夺,其实不然。曹操在建安初,为了避嫌,很少参与朝廷事务,主要精力是放在军事上;在朝廷之上,曹操有专权行为,也是体现在政治斗争之上,而不是在一些制度琐事上去做文章。

我说的“建安初”是建安元年到十三年(196-208),到了建安十三年,曹操废三公,自己做了丞相,这才是标志着曹操对汉廷制度开始动手了,同年诛杀孔融,是因为之前孔融多次阻扰、讥讽曹操的行政举措。

回到建安初,特别是在袁绍尚盘踞在北方之时,曹操是非常懂得低调的,早先领教了一下三公领兵见天子的制度(交戟叉颈而前),便吓得不敢再去见天子了。同样的,太史令王立说了一句“将来平定天下靠曹氏”,曹操还怕有人会借题发挥,便派人去劝王立不要再提此事。

而同时期,依附袁绍的前泰山太守应劭,就为许都朝廷贡献了很多朝廷制度书籍,许都朝廷的制度的重建,是和他的贡献分不开的。

范书《应劭传》:时始迁都于许,旧章堙没,书记罕存。劭慨然叹息,乃缀集所闻,著《汉官礼仪故事》,凡朝廷制度,百官典式,多劭所立。

应劭应该死在官渡之战(200)之前,但是他留下的制度典章是得到许都继承的,或者说致力于重建汉廷威仪的工作,还是会有人去做,建安八年(203)的,恢复八佾舞,只是恢复汉廷威仪的一项工作而已。

校勘环节

范书《献帝纪》中写:(建安)八年冬十月己巳,公卿初迎冬於北郊,总章始复备八佾舞。

当年“十月”确实没有“己巳日”,但是可以根据袁纪的记载来校勘,可以知道,十月是错误的,正确的是“九月”,当年的“九月己巳日”是“九月十八日”。

袁纪卷二九:九月,公卿迎气北郊,始用八佾。

当范书出现问题时,一般先核对一下袁纪比较好,这两本书互相校对,且互为首选。

解读环节

总章始复备八佾舞”中的总章是乐官名,也就是说,“八佾舞”是在总章的领导下完成的这项工作。

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八佾舞”呢?

范书说是“迎冬”,袁纪说是“迎气”,都是一个意思,这是一个汉家祭祀礼仪,在《续汉志·祭祀中》中写道:立冬之日,迎冬于北郊,祭黑帝玄冥。车旗服饰皆黑。歌玄冥,八佾舞、育命之舞。

这意思是:在立冬这天,皇帝带着公卿大臣到京师的北郊,去祭祀“黑帝玄冥”,用车、旗帜、服饰都用黑色,乐师歌师演奏的是“玄冥”之歌,舞师则表演八佾舞和育命舞。

按照万年历显示:公元203年11月9日,农历九月己巳日(十八日),是立冬。这一点和袁纪的内容对上了,所以我的校勘也没问题。

总章是谁?是谁复原了八佾舞?

我觉得答案在陈志《杜夔传》中:舞师冯肃、服养晓知先代诸舞。所以开脑洞的话,说八佾舞是这两位大佬设计恢复的,我觉得是可以的。

另外,曹操让杜夔以军谋祭酒“参太乐事,因令创制雅乐”,其实就是让杜夔参与恢复朝廷礼仪制度工作,若非要解读出什么政治意义来,也只是能解读出汉廷威仪的建立,对提升曹操的威信也是有好处的,毕竟献帝东归的惨状,历历在目,可以说是东汉历史上帝王威仪扫地的最惨一幕。

回过头来再看建安元年(196),许都新设,士人延颈,司空曹操与尚书令荀彧提拔贤才,还有应劭的努力写书,是大家一起把汉廷的威仪一点点从地上捡起来,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

建安八年之前(-203),天子刘协带公卿大臣去北郊祭祀时,都没人会跳八佾舞,估计就是乐师,歌师热闹一下哼哼哈哈完了就散场了,对于天子公卿来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经过舞师们这几年的不懈努力,终于把这个“八佾舞”复原了,在建安八年郊祭之时,仪式完整了,天子的脸面有了,曹操的威望也提升了。就是这样。

说到底,汉廷的面子,曹操的威望,利益均是一致的,没有必要分那么清。




  

相关话题

  有没有三国演义、历史与时下流行梗或者内涵段子相结合的笑话? 
  刘备是伪君子还是真小人? 
  如果吕布在白门楼下变成女的,曹操会怎样对待? 
  如何评价荀彧其人其事? 
  在三国中,假如蜀国五虎上将齐上阵对战吕布 即五英战吕布,那么吕布还会胜利吗? 
  假使吴人在夷陵之战后溯江西上,实现与曹魏二分天下,能否最终北伐成功? 
  为什么刘备和曹操奋斗一生的成果差距这么大? 
  如果是王家卫去拍三国演义,会是什么样的故事? 
  汉武帝如果不削弱诸侯王会不会有三国? 
  为什么刘备要发动夷陵之战? 

前一个讨论
哪个直播平台适合新人主播?
下一个讨论
拖延重、不自律、爱幻想高估自己怎么办?





© 2025-01-2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2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