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精确的 1:1 出生性别比能否存在? 第1页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交配岂在一日间?

动态平衡十数年。


user avatar   MarryMea 网友的相关建议: 
      

无论是人类还是其它有2种性别的地球生物,稳定在“绝对的1:1”的出生性别比是不可能的。“xx和xy染色体,出生的男孩女孩的几率是一样大的”之过度简化模型是尤其错误的。

“探寻影响人类性别比例的自然因素”是科学研究的活跃领域,最近几十年里在各种期刊上已发表了1000多篇文章,数据涵盖五大洲的现代国家和历史记载的大量出生记录·死亡记录,其中一些统计了某些国家一百多年里的年度性别比数据。研究结果显示,在人类历史上的各个时代和地区,活着出生的人类男婴数量多于人类女婴,平均比例约1.05:1,在1.03:1到1.07:1的范围内波动均可视为正常[1],在最近100多年里各个地区的最大波动范围是0.94:1到1.15:1。

在男女之外,根据世界各地的实际情况和当地医学的认定标准,新生儿里0.018%至1.7%是间性人,其中一部分真正具有两种性别的生殖系统。

现在知道的对人类出生性别比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包括父母的激素水平、父母的年龄[2]、环境温度等外界压力[3]、一些环境污染物、特定药物、产前性别检查加人工流产。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一些人口较多的地方的出生性别比达到了1.08:1,略微影响了全人类的性别比例,但效果不大,这是因为非洲南部一些国家在过去几十年里的出生性别比低于1:1,他们的人口也挺多的。当然,你的视角从全人类收束到特定国家的话,就可能觉得情况蛮严重的。

人类用科学技术影响出生性别比的历史还很短,在产前杀死女婴的现象是存在的,但其数量不能为一切问题负责——实际上这造成的影响可能还不如全球变暖来得大。从1865年到2003年的人口统计显示,平均气温每上升1摄氏度,寒带男性出生率就会上升0.06%(可以看上面链接过一次的参考文献2)。

从有文字记载时起,人们就记录了人类社会上存在的杀婴行为——杀男婴和杀女婴的都有,杀女婴的往往多一些。靠这种手段给性别比造成影响的门槛比人工流产低得多,但仍然不能左右总体的流向。

地球上现在存活着的所有年龄的男性和女性的比例约为1.01:1,比自然状态的出生性别比更接近1:1。这和男性的预期寿命短于女性有关:

  • 二十一世纪一零年代世界平均出生性别比为1.07:1,
  • 在世界大多数地区,男婴死亡率显著高于女婴,这是因为男婴的免疫力弱于女婴
  • 现在存活着的从出生到15岁之内的男性和女性的比例约为1.06:1。
  • 现在存活着的65岁及更老的男性和女性的比例约为0.79:1
  • 在大多数地区,成年男性每年的死亡率远高于成年女性,即使女性有“在分娩时可能死亡”这样的巨大不利因素也找不回来这个平衡,因为男性死于心脏病和中风的概率实在是高。
  • 统计显示,在1999年~2006年的美国,成年男性在凶杀案中死亡的概率是同年龄女性的3~6倍,当然凶手也绝大多数是成年男性;成年男性死于交通事故、生产安全事故等意外事件的概率是同年龄女性的2.5~3倍。
  • 寒冷气候会增加男婴流产的概率,但可以延长在那里健康生活的男性的寿命,结果让北欧国家相比炎热地区有更高的老年男性比例[4]

以下是另一种统计方式的2020年7月1日全球人口估计数据,来自CIA。

  • 0~14岁:25.33% (男性1005229963/女性941107507 性别比1.068:1)
  • 15~24岁:15.42% (男性612094887/女性572892123 性别比1.068:1)
  • 25~54岁:40.67% (男性1582759769/女性1542167537 性别比1.026:1)
  • 55~64岁:9.09% (男性341634893/女性357176983 性别比0.956:1)
  • 65岁及以上:9.49% (男326234036/女402994685 性别比0.801:1)

可以看出男性从25岁开始以显著比例较女性更早地死亡。


传统上对人类1:1出生性别比的假设只是建立在沙子上的楼阁,其前提是:

  • 哺乳动物精子中X和Y染色体数目相等,
  • 这些精子结合卵子的能力相同,
  • 因此,能够形成相等数量的雄性和雌性受精卵,
  • 因此,出生时性别比例的任何变化都可以归因于受孕和出生之间的性别选择。

现有的科学证据与上述假设和结论背道而驰。某些社会学家对遗传学望文生义的理解就是来搞笑的。

不限于人类,雌雄比例在“有且只有两种性别、二者的寿命和体型相近、出生后不能改变性别、性别比例长期保持稳定”的动物里才会接近1:1。性别比例长期保持稳定的状态下表现出的性别比例称为安定性别比例,在许多物种中可以接近1:1,但反例也是众多的;而且性别比例总是在波动,不会保持在精确的1:1。

1:1的安定性别比,其实是建立在双亲对其不同性别的后代投入相等资源的基础上。威廉·唐纳·汉弥尔顿在1967年给出如下的简化解释:

  • 假设产出雄性和雌性的资源消耗是相同的,
  • 如果种群之中产出雄性的生育频率低于产出雌性,
  • 雄性个体将比雌性个体产生更多继承自己遗传物质的后代,
  • 于是,遗传上更容易生育雄性的亲代将生出多于平均数量的孙代,
  • 于是,趋于生育雄性的基因会在种群里扩散,雄性的生育频率徐徐上升。
  • 随着种群接近1:1的性别比例,生育雄性相关的基因的优势会越来越小。
  • 以上状况在雌性的生育频率低时对雌性也适用。
  • 因此这样的种群的性别比将总是在1:1附近。

这属于进化稳定策略的一种。如果双亲对不同性别后代投入的资源不一样多,则性别比自然偏离1:1。

在性染色体之外,地球生物还有许多性别决定方式,包括而不限于环境决定型(根据孵化过程中的环境温度等外界因素来决定身体构造)、根据激素水平在出生前或出生后改变身体构造(无需改变染色体)、常染色体决定性别等等,可以看一看鱼类[5]、软体动物+评论里的爬行类[6]的情况,感受一下。

还有许多地球生物根本就没有性别抑或有大量雌雄同体的个体,乃至整个种群全部是雌雄同体——讽刺的是,全雌雄同体的生物可以做到“出生的非畸形个体之中雌雄生殖系统的数量相同”之1:1。

参考

  1. ^ https://doi.org/10.1073%2Fpnas.1812593116
  2. ^ 13~34岁女性首次怀孕生男孩的概率约51.7%,二胎生男孩的概率约50.7%~ 12岁以下女性和35岁以上女性首次怀孕生男孩的概率在48.5%~53.5%间波动,和年龄没有绝对的关系。
  3. ^ https://doi.org/10.1111%2Fj.1365-2656.2009.01598.x
  4. ^ https://doi.org/10.1073%2Fpnas.0710711104
  5. ^ 鱼类的性别分化是如何决定的? - 赵泠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9524274/answer/1080079683
  6. ^ 软体动物的性别决定机制是怎么样的? - 赵泠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8223092/answer/987757682



  

相关话题

  即将入坑的生科人? 
  有两种生物,一种生命周期长,能耗大,智能大,繁衍能力弱,另一种完全相反,哪种生物会先灭绝? 
  检查矿泉水的酸碱性这图有科学依据吗? 
  一个身长 3 米的类人形智慧生物可以存在吗? 
  体重越大,血液越多吗? 
  人类及各种生物为什么需要长时间性行为,而不是直接交换基因? 
  历史上有哪些进步是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在短期内无用甚至错误的? 
  降雨过大,各种地下生存的生物会怎样,比如蚂蚁之类的? 
  如何看待印度人口第一大邦准备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将产生什么影响? 
  氯化钠为什么有咸味? 

前一个讨论
客厅和阳台间的承重墙可以打了吗?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张伯礼院士?





© 2024-05-15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5-15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